資源簡介 2025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兩所中學二模化學試題一、選擇題1.五育并舉,讓勞動成為一種教育。在下列勞動過程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A.掃地 B.生火 C.摘菜 D.提水2.酒精燈里的下列物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燈帽 B.棉質燈芯 C.陶瓷燈芯管 D.玻璃燈體3.為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運輸危險化學品火藥、汽油、濃硫酸等的車輛,必須使用重要的警示標志,其中在運輸火藥的車輛上應該張貼的是A.腐蝕品 B.爆炸品C.易燃液體 D.自燃物品4.綠色能源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汽油 C.柴油 D.氫氣5.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谷豐登”不僅代表農業生產的一種結果,更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五谷”分別指稻、黍、稷、麥、菽這五種糧食,小麥中含量最高的營養物質是A.糖類 B.水 C.油脂 D.維生素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下列都由離子構成的一組物質是A.氯化鈉、硫酸銅 B.氧化汞、氯化氫 C.金剛石、金 D.液氧、液氮7.質量守恒定律探究實驗中,涉及到的部分實驗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規范的是A.點燃酒精燈 B.傾倒液體C.加鐵釘 D.稱量8.碳可用于檢測幽門螺桿菌。它與碳-12同屬碳元素,其原因是A.電子數相同 B.核電荷數相同C.中子數相同 D.最外層電子數相同9.《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10.將小塊鈉放入水中,會發生劇烈反應,原理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鈉離子的符號為B.X的化學式為C.小塊鈉放入水中,熔化成閃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說明鈉的熔點很高D.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11.某同學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用托盤天平稱葡萄糖時,砝碼放在左盤 B.轉移葡萄糖時,紙上有少量殘留C.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液面 D.配好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灑出12.下列各組離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C. D.13.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應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在空氣中加熱一定量的銅粉B.向一定量氫氧化鉀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C.分別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逐漸加入鐵粉和鋅粉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14.現有一定質量鐵和碳的固體混合物與足量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反應結束后過濾,將得到的固體洗滌、干燥。若反應前后固體中碳的質量分數之比為11:10,則原固體混合物中鐵的質量分數為A.10% B.30% C.50% D.70%二、填空與簡答15.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低碳生活”中的“碳”是 ;鈣、鋅、鐵、碘元素都屬于人體必需的元素,其中屬于常量元素的是 。16.用如下微觀示意圖探析水的分解。由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微粒是 。17.火的使用標志著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漢字作為載體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火的認識。(1)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燒掉樹林。上方的“林”相當于燃燒條件中的 。(2)小篆“”(滅)的字形左邊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滅火。用水滅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絕氧氣。18.《天工開物·作咸》記載“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疾趨掃起煎煉。”“鹽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固體,結合氯化鈉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 g。(2)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3)“半日曬出鹽霜”中的“曬”說明,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晶體的方法是 結晶。19.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鈉、鹽酸、氯化亞鐵、氯化銅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部分反應或轉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甲物質為 .(2)甲與乙的反應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3)甲與戊反應可以生成丙,則戊可能是 (任寫一種即可).(4)丙生成丁的化學方程式為 .20.甲醛(HCHO)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CO2和H2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現有50g一氧化碳和甲醛的混合氣體,其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6%,將該混合氣體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最終生成水的質量為 g。21.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1)碘固體(I2)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 .(2)等質量的碘固體和碘蒸氣比較,碘蒸氣的體積遠大于碘固體 .22.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做酸堿中和反應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觀察到什么現象時,能證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2)中和反應在實際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請舉出一個實例。23.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如果錐形瓶中的反應過于劇烈,應該采取什么措施?(3)若用排空氣法收集,請在B處方框中畫出裝置圖。(只畫集氣瓶、玻璃片和導氣管)24.化學課堂上,老師為同學們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1)銅絲插入溶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兩個現象分別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時,試管內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三、綜合應用題25.酸、堿、鹽是幾類重要化合物,它們與人類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關系十分密切。(1)實驗室常見的酸有鹽酸、硫酸和硝酸等,這些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原因是 。(2)小蘇打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為了探究這一實驗原理,某實驗小組用小蘇打樣品設計了如圖實驗。①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氣球中收集的氣體,其反應原理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食用鹽在中國的起源:“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相傳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的。但海水制得的粗鹽中除含NaCl外,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雜質。為了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某化學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①步驟、步驟、步驟都需要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為 ,步驟的操作中用該玻璃儀器的作用是 。②為了除去溶液A中的可溶性雜質,某同學按順序分別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過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③小明同學認為在液體B中加入過量鹽酸會影響實驗結果,小紅同學則認為通過步驟c可除去過量的鹽酸得到純凈的NaCl晶體。小紅同學的說法正確嗎? 請說明理由 。(4)為了洗滌某石油產品中殘留的硫酸,某化驗室實驗員向100g硫酸溶液中加入16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請計算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1.B2.A3.B4.D5.A6.A7.A8.B9.C10.C11.C12.D13.C14.D15. 氮氣/N2 二氧化碳/CO2 鈣/Ca16. 氫原子和氧原子17.(1)可燃物(2)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18.(1)36.0(2)增大(3)蒸發19.(1)/鹽酸(2)復分解(3)(4)20. 921. 碘固體是由碘分子構成的,碘蒸氣也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 由于碘固體和碘蒸氣的質量相等,說明二者含有的碘分子個數相等,碘蒸氣中碘分子之間的間隔遠遠大于碘固體分子之間的間隔,所以碘蒸氣的體積遠大于碘固體。22.(1)燒杯中的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2)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用氫氧化鋁治療胃酸過多等)23.(1)(2)通過分液漏斗的活塞減緩液體的滴加速率(3)24.(1) 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2)硝酸鋁25.(1)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氫離子(2)(3) 玻璃棒 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而使液滴飛濺 除盡氯化鎂 正確 鹽酸有揮發性(4)解:設100g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x=19.6g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9.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