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物質的檢驗 物質性質和變化的探究【夯實基礎】1. 檢驗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離子(Cl-),正確的操作是 ( )A.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B.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加入鹽酸,沉淀不消失C.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D.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鹽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2. (2024蘇州常熟中學調研)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B 收集較純凈的氧氣 導管口冒氣泡時,立即開始收集C 檢驗蠟燭燃燒后的白煙是否為可燃物 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白煙D 鑒別過氧化氫溶液和水 觀察顏色3. 現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種無色溶液,用一種試劑就可將它們鑒別出來,這種試劑是( )A. HCl B. H2SO4 C. Na2SO4 D. CaCl24. (2024南通中學)下列離子檢驗的說法合理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原溶液中可能存在COB. 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一定含Cl-C. 某溶液的焰色反應呈黃色,則原溶液中一定有Na+,一定不含K+D. 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一定含SO5. (2024無錫市北中學期初)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過濾B 區分羊毛和棉花 灼燒,聞氣味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將混合氣體先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再干燥氣體D 鑒別硬水和軟水 加適量肥皂水,攪拌6. 每當看到綻放的美麗焰火,很容易聯想到化學中的焰色反應。下列關于焰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焰色反應是金屬元素在灼燒時火焰所呈現的顏色B. 應該用稀鹽酸清洗做過焰色反應實驗的鉑絲C. K2CO3在酒精燈上灼燒時需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顏色D. 焰色反應本質是元素在化學變化時能量差異導致的7. 用光潔的鉑絲蘸取某無色溶液在無色火焰上灼燒,直接觀察時看到火焰呈黃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只含Na+B. 可能含有Na+,可能還含有K+C. 既含有Na+,又含有K+D. 一定含Na+,可能含有K+8. 下列鑒別物質的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A. 用加熱的方法鑒別NH4Cl固體和NaCl固體B. 用焰色反應鑒別KCl固體和KOH固體C. 用丁達爾效應鑒別鹽酸和硫酸溶液D. 用澄清石灰水鑒別SO2 和CO29.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種離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Cl-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SO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證明有COD. 向某溶液中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后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證明有NH【提升素養】10. 下列物質鑒別方法不正確的是( )A. 用焰色反應鑒別NaCl溶液、KCl溶液B. 用氫氧化鈉鑒別MgCl2溶液、NaCl溶液C. 利用丁達爾效應鑒別FeCl2溶液和HCl溶液D. 用澄清石灰水鑒別CO、CO2氣體11. (2024南京九中調研)下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實驗室配制Na2CO3溶液時,稱取后的Na2CO3·10H2O固體置于容量瓶中進行溶解B. 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制備Fe(OH)3膠體C. 將NaCl溶液蒸發結晶獲得NaCl晶體D. 將兩個石墨電極插入CO2飽和溶液,接通電源后導電,可證明CO2是電解質12. 現有5瓶白色固體試劑,分別是BaCl2、NaOH、Na2SO4、(NH4)2SO4、無水CuSO4,只提供蒸餾水,通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鑒別它們。請填空:(1) 各取適量固體試劑分別加入5支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試管,觀察到5種固體全部溶解,1支試管中得到藍色溶液,被檢出物質的化學式是 。(2) 分別取4種未檢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檢出的溶液,觀察到1支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被檢出物質的化學式是 ,相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另1支試管中有藍色沉淀生成,則被檢出物質的化學式為 ,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最后可利用已檢出的 (填化學式)溶液,來鑒別余下未檢出的物質,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第3課時 物質的檢驗 物質性質和變化的探究1. C 不能排除CO 等的干擾,A錯誤;鹽酸中的Cl-會干擾實驗,B錯誤;用鹽酸酸化,引入了Cl-,D錯誤。2. C 氮氣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均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不能鑒別,A錯誤;導管口冒氣泡時,立即開始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氣體是空氣,會造成收集的氧氣不純凈,B錯誤;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白煙,根據蠟燭是否重新燃燒,可檢驗蠟燭燃燒后的白煙是否為可燃物,C正確;過氧化氫溶液和水均為無色液體,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D錯誤。3. B 用一種試劑鑒別幾種溶液,那么該試劑與這些溶液混合時的現象要不相同,HCl與NaOH、Ba(OH)2混合都無明顯現象,A不符合題意;H2SO4 與NaOH混合時無明顯現象,H2SO4 與Na2CO3 混合時產生氣泡,H2SO4與 Ba(OH)2混合時產生白色沉淀,B符合題意;Na2SO4與NaOH、Na2CO3 混合都無明顯現象,C不符合題意,CaCl2 與NaOH、Ba(OH)2混合都無明顯現象,D不符合題意。4. A 除Cl-外,CO、SO也能與Ag+反應生成白色沉淀,B錯誤;沒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則原溶液中可能有K+,C錯誤;將含CO或Ag+的溶液滴入BaCl2溶液中,也會產生白色沉淀,D錯誤。關于SO的檢驗:①先用稀鹽酸酸化(排除CO、SO、Ag+等的干擾),再加BaCl2溶液。②不能將稀鹽酸換成稀硝酸,因為稀硝酸會將SO氧化為SO,從而影響SO的檢驗。5. A 氧化鈣也會和稀鹽酸反應,不符合除雜原則,A錯誤;羊毛含有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味,棉花為植物纖維,灼燒無燒焦羽毛味,B正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被吸收,干燥后得到純凈氣體,C正確;硬水是含較多可溶性鈣、鎂離子的水,鑒別硬水和軟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較少浮渣較多的是硬水,泡沫較多浮渣較少的是軟水,故可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D正確。6. D 由焰色反應的概念可知,焰色反應是金屬元素在灼燒時火焰所呈現的顏色,A正確;做焰色反應實驗結束后鉑絲要用稀鹽酸洗滌,以除去雜質,B正確;K2CO3在酒精燈上灼燒時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火焰顏色,C正確;焰色反應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D錯誤。7. D 火焰呈黃色,則一定有鈉元素,而鈉的黃色會掩蓋鉀的紫色,則無法確定是否含有鉀元素,故選D。8. A 氯化銨受熱易分解生成氨氣和HCl,NaCl受熱不分解,所以用加熱的方法鑒別NH4Cl固體和NaCl固體,加熱后固體無變化的是NaCl,A正確;KCl固體和KOH固體均含有K元素,所以不能用焰色反應鑒別KCl固體和KOH固體,B錯誤;鹽酸和硫酸溶液都是溶液,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不能用丁達爾效應鑒別鹽酸和硫酸溶液,C錯誤;SO2 和CO2 均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反應現象相同,不能鑒別,D錯誤。9. B 能與Ag+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離子有Cl-、CO等,所以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A錯誤;能使Ba2+產生沉淀的離子有CO、SO、SO等,但只有硫酸鋇不溶于鹽酸,所以向某溶液中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SO,B正確;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C錯誤;氨氣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檢驗方法中試紙不合理,D錯誤。10. C 二者焰色反應現象不同,鉀為紫色,鈉為黃色,可以鑒別,A正確;加入氫氧化鈉,MgCl2溶液中產生沉淀,而NaCl溶液中無現象,可以鑒別,B正確;FeCl2溶液和HCl溶液均為溶液,而只有膠體才具有丁達爾效應,所以無法鑒別,C錯誤;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產生沉淀,而CO無現象,可以鑒別,D正確。11. C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體,A錯誤;應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液體呈紅褐色,從而制備Fe(OH)3膠體,B錯誤;CO2是非電解質,D錯誤。12. (1) CuSO4 (2) BaCl2 BaCl2+CuSO4===CuCl2+BaSO4↓ 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3) NaOH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