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揚州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5·揚州)下列是我國幾位科學家及其部分研究領域,其中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能量的儲存與釋放的是( )A.徐光憲,稀土元素分離技術研究B.屠呦呦·抗瘧藥物研究C.王澤山·火炸藥等高能材料研究D.侯德榜,制堿工藝研究2.(2025·揚州)科學發展常以如題2圖所示的方式推進、循環。公元前5世紀,有哲學家猜想:萬物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這屬于( )A.觀察現象 B.提出問題 C.建立假說 D.實驗驗證3.(2025·揚州)食品包裝袋內充人某氣體可以避免食物因氧化而變質,該氣體可以是( )A.N2 B.O2 C.HCI D.H2O4.(2025·揚州)鋅肥是一種微量元素肥料,能夠提高作物的產量。下列物質屬于鋅肥的是( )A.KCl B.ZnSO4.7H2O:C.(NH4)2SO4 D.Ca2(PO4)5.(2025·揚州) ClO2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ClO2屬于( )A.敘化物 B.酸 C.破 D.鹽6.(2025·揚州)四氧化鈦(TiCL)是制備鈦白粉的主要原料.TiCL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2 C.+3 D.+47.(2025·揚州)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質的組成、性質或用途。下列對物質俗名的理解正確的是( )A.銅綠:單質銅為綠色B.干冰:干凈無雜質的冰C.石灰石:CaCO3經煅燒可制備生石灰D.水銀:汞(Hg)是液態的銀(Ag)8.(2025·揚州)常溫下,測得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A.檸檬汁:pH=2.5 B.食鹽水:pH=7C.肥皂水:pH=10.2 D.油溝凈:pH=11.29.(2025·揚州)碘是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元案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題9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碘的元素符號為1 B.碘屬于非金屬元素C.碘原子核內有 53個中子 D.碘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6.910.(2025·揚州)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氧化物 B.金C.金剛石 D.水11.(2025·揚州)《天工開物》記載:“凡藍五種,皆可為淀。”“藍淀”用于染布,色澤濃郁且洗滌不易掉色,其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16H10N2O2下列關于C16H10N2O2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易溶于水 B.分子中含氣分子(O2)C.由C、H、N、O 四種元素組成 D.C、H 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81512.(2025·揚州)紅磷在O2中燃燒生成P2O5,其轉化可表示為PP2O5。在給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A.FeFe2SO4 B.NH4HCO3NHC.H2O D.CuOCu(OH)213.(2025·揚州)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中發生反應:2CO+2xN2+2CO2。X的化學式為( )A.N2O B.NO C.N2O2 D.NO214.(2025·揚州)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A 加熱KMnO4固體,并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產生的氣體 制備并收集 O2B 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觀察現象 收集CO2時,檢驗是否集滿C 用玻璃棒蘺取 NaOH 溶液滴在濕潤的 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測定 NaOH 溶液的 pHD 將粗鹽溶解后 蒸發結晶 去除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A.A B.B C.C D.D15.(2025·揚州)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讀取液體體積B.稀釋濃硫酸C.過濾沉淀D.干燥氫氣16.(2025·揚州)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SO2是空氣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燃煤煙氣中含少量的SO2,可用Na2SO4處理.方法如下:步驟一,將煙氣通人Na2SO4溶液,發生反應①Na2SO3+SO2+H2O=2NaHSO3:步驟二.加熱NaHSO3溶液,發生反應②2NaHSO3Na2SO3+SO2↑+H2O.(1)下列物質的排放會引起酸雨的是( )A.SO2 B.CO2 C.CO D.CH4(2)步驟二中反應②的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3)關于用Na2SO3處理煙氣中SO2的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一的作用是吸收煙氣中的SO2B.向Na2SO3溶液中快速通人熱的煙氣,有利于SO2的吸收C.與煙氣中的SO;相比,步驟二釋放出的SO2較為純凈D.該處理方法中Na2SO3可循環使用17.(2025·揚州)下列對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25℃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漸消失 原溶液是25℃下蔗糖的飽和溶液B 80t的NH4CI飽和溶液冷卻至20℃時,有晶體析出 溫度降低.NH4CI的溶解度增大C 將鐵絲浸人CuSO4溶液、·段時間后,鐵絲表面有紅色固體出現 Cu的金屬活動性比 Fe強D 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有黑煙和水霧 蠟燭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A.A B.B C.C D.D18.(2025·揚州)某催化劑可實現任H2O與O2反應制備H2O2。向容器中加入100gH2O和適量催化劑,并不斷通人O2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分別在 20℃、40℃和60℃下進行實驗①、②、③·測得H2O2的產量隨時間的變化如題20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設計實驗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該催化反應的影響B.實驗①說明:20℃,在0~3h內.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催化反應持續進行C.比較實驗①、②可知·在0~3h內,40℃比20℃對該催化反應更有利D.實驗③中2b后,H2O2開始分解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19.(2025·揚州)被譽為“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揚州·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充滿創新活力。(1)“產業科創名城”激發澎湃動能。①特種工程塑料用于制作無人機起落架。塑料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②夏季穿著用智能纖維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氣性變好,有利于吸濕排汗,說明汗水會使智能纖維的孔院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生態宜居名城”繪就嶄新圖景。①小秦淮河保護更新工程使水質提升。在河道中種植合適的水生植物后,河水中硝酸鹽含量降低,避免了河水的富營養化·說明該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的營養元素 為(填元素符號)②揚州市將瘦西湖打造為“零碳”景區,用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這里的“零碳”指的是 。(3)“文化旅游名城”展示獨特魅力。①古文獻食經中記載了“碎金飯”的做法,制作時用到的食材有雞蛋、食用油、大米,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②隋煬帝蔡考古發現了銅鋪首(如圖)、蕭后風冠等文物。銅鋪首采用了金工藝,即在青鋼表面鍍金。通常條件下·鋼、金兩種金屬中耐腐蝕性能更好的是 ”。鋼鋪首材料中屬于合金的是 ”(填“金”或“青銅”》。鳳冠表面有一種疏松的“粉狀銹”,主要成分為Cu2(OH)3Cl.為避免“粉狀銹”蔓延,可用氧化銀進行脫氧處理,氧化銀的化學式為 。(4)崇文尚教名城”賦能時代新篇。博物館科普研學活動中·同學們對“粉狀銹”的產生展開研究。有同學提出:導致青鋼器產生“粉狀銹”的因素·除了O2和H2O外,還有含離子的物質。為驗證該觀點·設計以下實驗,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實驗1,將青鋼片置于潮濕空氣環境中;實驗2,將青鋼片置于 的環境中。相同時間后觀察現象。20.(2025·揚州)太空中,宇航員的每一次呼吸都離不開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化學反應。(1)空間站需模擬地球的大氣環境。①法拉第認為,“空氣進人肺部,碳與氧立即結合,即使外面天寒地凍,我們也能通過呼吸迅速產生二氧化碳。一切反應都恰到好處地進行著。呼吸與燃燒有著巧妙且驚人的相似之處。”他的觀點是·伴隨呼吸過程會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從而維持人體的體溫正常。②成年人每次呼吸時,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部分)質量變化如題22圖一1所示。圖中成分B的化學式為 ③快速深呼吸時、人體血液中的CO,含量會減小,此時人體血液的破性會 (填“增強”或“減弱”)(2)空間站需源源不斷為呼吸提供O2。備用裝置可應急提供O2其原理是:NaClO3固體受熱分解產生O2均勻添加于其中的適量金屬錳(Mn)在O2中燃燒生成氧化物,有助于快速產生O2。添加金屬Mn的作用是 。(3)空間站需及時處理產生的CO2。①中國空間站構建了高效循環的生命保障系統·如題22圖一2所示。該系統中發生反應CO2+4H2CH4+2H2O。每轉化44 gCO2需從外界補充水的質量為 g。②有科學家提出循環系統的改進方案,如題22圖一3所示。該方案中物質丫的化學式為 .21.(2025·揚州)實驗室模擬超細碳酸鎊的制備及測定。(1)制備CO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備CO2。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下列裝置中(如題23圖一T所示),儀器M的名稱為 ,制備CO2時座選用的裝置是填字母)。(2)制備超細碳酸鈣 利用硫酸鈣(CaSO4)懸濁液、氨水(NH3·H2O)和CO2制備碳酸越 23 由一1鈣.發生反應2NH·H2O+CO2+CaSO4=CaCO3+(NH4)2SO4+H2O、①硫酸鈣微溶予水。配制硫酸鈣懸濁液時·需持續攪拌,目的是 ②已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易被氨水吸收。制備碳酸鈣時,向硫酸鈣懸濁液中加入氨水和CO2的合理順序是 (填字母)。A.先通人CO2再加入氨水B.先加入氨水.再通人CO2(3)碳酸鈣樣品成分測定。某碳酸鈣樣品含有少量添加成分,為分析樣品的成分,取一定量的樣品相純凈的CaCO3固體,分別加熱,測定兩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的質量變化,得到其殘留率(殘留率一到會圖體的質量X100%)隨溫度的變化如題起始固體的質量2所示。①表示純凈的CaCO3固體在溫度升高時殘留率變化的曲線 為(填“a”或“b”).②曲線a在260~400℃時殘留率下降·原因是 22.(2025·揚州)電鍍行業產生的廢水主要含FeCl2、FeCl3 和HCI.pH約為1.經處理達標后方能排放。(1)化學沉筵法處理。向該廢水中加入略過量的石灰乳,使鐵元素完全進人沉淀。①石灰乳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②FeCl3與Ca(OH)2反應生成Fe(OH)2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生成的沉淀經處理可得到FeO3寫出FeO3的一種用途.(2)吸附法處理。用燃煤發屯后得到的粉煤灰可吸附該廢水.中的鐵元素,示意圖如圖1所示。①粉煤灰顆粒在水中帶一定單位的電荷,其所帶的是 (填“正”或“負”)電荷。②向一定量的廢水中加入NaOH溶液,廢水中H*數目會減少,酸性減弱則一定體積溶液中pH數目越少pH (填“越大”或“越小”)。③室溫下.設計實驗測定廢水初始pH分別為2、2.5、3、3.5時,粉煤灰對廢水中鐵元素的吸附效果。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取4份等體積、pH約為1的廢水, 調節pH分別為2、2.5、3、3.5. ,適當攪拌,吸附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溶液中剩余鐵元素的質量(可選用的試劑:鹽酸、NaOH 溶液)。④測得③中廢水初始 pH與鐵元素去除率(鐵元素去除率=被吸附鐵元素的質量又吸附前鐵元素的質量100%)的關系如題24圖一2所示。pH在2~3.5之間,隨pH減小,鐵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 。23.(2025·揚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氫能產業技術主要包括氫氣的制取、儲運及應用。(1)分析H,的性質。查閱資料,汽油與氫氣的部分性質如題25表所示。題25 表編號 性質 數據汽油 氫氣A 最小點火能(在空氣中能引發燃燒或爆炸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X10~3/J) 0.24 0.019B 爆炸極限(在空氣中能發生燃燒或爆炸的體積分數范圍/%) 1~7.6 4~75C 單位質量發熱量(單位質量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X103/kJ·kg”-1) 43 120D 單位體積發熱量(單位體積鵝料燃燒產生的熱量X103/kJ· m') 33000 10.8①與汽油相比,除爆炸極限范圍更寬外,表中支持“H,在使用時更需注意安全性”觀點的數據還有 (填編號)。②對比表中單位質量發熱量與單位體積發熱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氫氣不宜直接運輸的原因還有 。(2)電解水制氫。有研究認為,一定條件下電解水的過程中,某電極上發生的變化如題25圖一1所示①“階段一”中,生成的“Oo”是一種陰離子,其化學式為_。②“階段三”中:氣泡從電極表面脫離后,在溶液中向上運動時·所受壓強逐漸減小,體積逐漸增大、從微觀粒子的視角,對氣泡體積增大進行解釋: ③相同條件下,若電極表面的氣泡難以脫離,則不利于氫氣的產生:原因是 。(3)甲酸(HCOOH)分解制氫。常溫下,甲酸是一種液態物質,可通過反應I制備H2,化學方程式為HCOOHCO2+H2↑。①制備H。時,部分甲酸會發生反應I:HCOOH分解為H2O和另一種有毒氣體。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②僅考慮以上兩個反應,若有92%的甲酸發生反應1,計算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 (4)高效利用能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發電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太陽能、風能等無法實現及時或穩定的能源供應,通過它們產生的過剩電能制氫,再供給有能源需求的地區使用,如示,可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該過程中HCOOH的作用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化學的研究領域和用途;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徐光憲主要對稀土元素分離技術進行研究并測定發明了一部分稀土元素,不符合題意;B、屠呦呦的主要貢獻是對青蒿素的研究和發現,是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研究,不符合題意;C、王澤山研究了火藥的成分以及火藥的爆炸事件,故對火炸藥等高能材料研究屬于能量存儲與釋放的研究,符合題意;D、侯德榜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發明了用純堿制取燒堿的方法,稱為侯式制堿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了解化學發展史,知道各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中的貢獻來解答;徐光憲對稀土元素分離技術進行研究,屠呦呦的主要貢獻是對青蒿素的研究和發現,王澤山研究了火藥的成分以及火藥的爆炸事件,侯德榜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來解答。2.【答案】C【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與意義【解析】【解答】化學學習科學實驗探究的研究步驟有: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假設與猜想)、查閱資料、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故題意上的哲學家猜想:萬物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這屬于猜想與假說。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化學學習中的科學探究實驗步驟有: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假設與猜想)、查閱資料、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與結論、反思與評價來解答。3.【答案】A【知識點】氧氣的用途;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A、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常溫下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符合題意;B、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常溫下可以氧化很多物質使其變質,不符合題意;C、氯化氫的水溶液是鹽酸,鹽酸具有腐蝕性,可以腐蝕食物,不符合題意;D、水是常用的溶劑,食物與水混合而變潮濕并加快食物氧化速度而變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氧氣具有氧化性,鹽酸具有腐蝕性,水是食物變潮濕而變質來解答。4.【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肥的簡易鑒別;物質的元素組成【解析】【解答】某化合物中含有鋅元素就是鋅肥,含有氮、磷、鉀元素中的氮元素就是氮肥。A、在KCl中含有鉀、氯元素,故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B、在ZnSO4.7H2O中含有鋅、硫、氫、氧元素,故屬于鋅肥,符合題意;C、在 (NH4)2SO4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不符合題意;D、在Ca2(PO4)中含有氮、磷、鉀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磷肥以及題意上說的鋅肥,某化合物中含有氮、磷、鉀、鋅中的某種元素就是什么肥料來解答。5.【答案】A【知識點】物質的簡單分類;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 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則是氧化物,而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則二氧化氯是氧化物。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酸的概念是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是氫氧根的化合物是堿,鹽是酸根陰離子和金屬陽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來解答。6.【答案】D【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而在四氯化鈦中氯元素為-1價,則鈦元素的化合價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7.【答案】C【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解析】【解答】A、銅綠是堿式碳酸銅的俗稱,原因是銅和氧氣、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堿式碳酸銅是綠色的物質,故稱銅銹(銅綠),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態的水,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氧化鈣俗稱生石灰,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汞是唯一的液態金屬,汞俗稱為水銀,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銅綠是堿式碳酸銅,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石灰水是碳酸鈣,液態金屬汞俗稱為水銀來解答。8.【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解答】酸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pH值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不是石蕊變色;pH值大于7的溶液顯堿性,使石蕊變藍色。A、檸檬汁的pH=2.5 ,顯酸性,使石蕊變紅色,符合題意;B、食鹽水的pH=7 呈中性,不使石蕊變色,不符合題意;C、肥皂水的pH=10.2,呈堿性,使石蕊變藍色,不符合題意;D、油溝凈的pH=11.2,呈堿性,使石蕊變藍色,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酸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來解答。9.【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的簡單分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解析】【解答】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和質子數,下方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右上方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對質量=質子數+中子數。A、碘的元素符號為I,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碘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原子的相對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而碘的相對質量是126.9,質子數為53,則中子數為:,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碘原子的相對質量為126.9,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和質子數,下方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右上方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對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解答。10.【答案】D【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氧化鎂是由金屬鎂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金屬氧化物,氧化鎂由鎂離子和陽離子構成,不不符合題意;B、金是金屬,金屬均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物質,不符合題意;C、金剛石是碳的單質,由碳原子直接構成,不符合題意;D、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由水分子構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非金屬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由分子構成來解答。11.【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藍淀” 用于染布,色澤濃郁且洗滌不易掉色,故根據題意,該物質不易溶于水,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藍淀(C16H10N2O2)是由藍淀分子構成,而藍淀分子中沒有氧分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藍淀(C16H10N2O2)是由碳、氫、氮、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藍淀(C16H10N2O2)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和質量比,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利用題意分析可知藍淀不易溶于水來解答。12.【答案】D【知識點】水的性質和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該變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B、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該轉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C、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該轉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銅不溶于水,故氧化銅不能直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鈣溶于水,可以用氧化鈣和水反應來制取氫氧化鈣,故該轉化不能實現,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來解答;B、根據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C、根據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來解答;D、根據可溶性的堿所對應的氧化物可以直接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而氧化銅不能直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來解答。13.【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在化學變化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方程式中已知生成物中的碳、氧、氮原子個數分別是2、4、2個,而反應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種類、數目不變,故已知反應物中碳、氧原子個數分別是2、2,那么含有2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則在2x中,則x的化學式為:NO。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化學變化中遵守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14.【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該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不燃著也不支持燃燒,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故二氧化碳的驗滿是將燃著的木條平放集氣瓶口觀看燃著的木條是否熄滅,該方案正確,符合題意;C、實驗室用干燥的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值,該測定的方法是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后用玻璃棒 蘺取NaOH溶液滴在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潮濕的pH試紙會影響溶液的pH值,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D、將粗鹽溶解水后,通過增發結晶得到氯化鈉晶體中含有大量的雜質,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來解答;B、根據二氧化碳不燃著也不支持燃燒,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來解答;C、溶液pH值的測定是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后用玻璃棒 蘺取NaOH溶液滴在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來解答;D、根據粗鹽中含有大量的雜質,先除去雜質后蒸發結晶來解答。15.【答案】A【知識點】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稀釋濃硫酸;萬用瓶的使用【解析】【解答】A、液體的量取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最低處平行讀取,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B、濃硫酸的稀釋是將濃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以免產生燒傷事件,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過濾操作中的一帖(濾紙緊貼漏斗)、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體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漏斗、漏斗緊靠濾紙),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氫氣,氫氣的密度比水和濃硫酸的密度小,故氫氣應左進右出,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液體的量取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最低處平行讀取來解答;B、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是將濃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來解答;C、根據過濾操作中的一帖(濾紙緊貼漏斗)、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體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漏斗、漏斗緊靠濾紙)來解答;D、根據氫氣的密度比水和濃硫酸的密度小,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來解答。16.【答案】(1)A(2)B(3)B【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1)空氣的物質有粉塵和氣體,氣體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形成酸雨的是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則題意中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故答案為:A.(2)反應2是亞硫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和水,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為分解反應。故答案為:B.(3)A、煙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故步驟1的作用是吸收煙氣中的SO2 ,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向Na2SO3溶液中快速通人熱的煙氣時使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反應雖然生成亞硫酸氫鈉,溫度較高并順序分解生成亞硫酸鈉和二氧化硫,故不有利于SO2的吸收,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煙氣中的二氧化硫中含有其它的雜質,而步驟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純凈物,故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步驟一吸收二氧化硫消耗亞硫酸鈉,步驟二釋放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故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可以循環使用,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1)根據空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粉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會形成酸雨來解答;(2)根據分解反應的概念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就是分解反應來解答;(3)根據步驟一亞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步驟二亞硫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亞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硫來解答。17.【答案】D【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蠟燭燃燒實驗;金屬活動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25℃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漸消失,說明該溶液為該溫度下的蔗糖的不飽和溶液,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高溫下的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會有晶體析出,溫度降低溶解度減小,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鐵比銅活潑,強者可知置換弱者,故將鐵絲浸人CuSO4溶液一端時間后鐵的表面有紅色的物質析出,說明鐵比銅活潑,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蠟燭中是否含有碳、氫元素;實驗方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火焰的上方罩干冷的燒杯,燒杯內有黑煙和水霧,利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黑煙是單質碳,故蠟燭中含有碳元素,而水中含有氫氧元素,則蠟燭中含有氫元素,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是在一定溫度下還能繼續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為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來解答;B、根據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溫高溫下的飽和氯化銨溶液會有晶體析出來解答;C、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來解答;D、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18.【答案】D【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探究【解析】【解答】A、實驗①、②、③是其它條件不變時,溫度在 20℃、40℃和60℃ 下進行實驗,通過曲線圖可知,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故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該催化反應的影響,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實驗①說明20℃,在0~3h內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催化反應持續進行,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比較實驗①、②可知,在0~3h內40℃比20℃對該催化反應更有利,實驗2的曲線陡峭,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利用曲線3(實驗3)中,時間在2小時候過氧化氫合成減少,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控制單一變量法,實驗 ①、②、③ 的溫度不同來探究溫度對催化反應的影響是溫度越高反應越快,催化越好;而曲線 ③ 在2b后的過氧化氫的合成速度減慢來解答。19.【答案】(1)有機物;變大(2)N;二氧化碳凈排放為零(3)大米;金;青銅;Ag2O(4)潮濕含有氧離子的空氣【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碳中和、碳達峰【解析】【解答】(1) ① 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機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鹽不是有機物,;而塑料屬于有機物;② 夏季穿著用智能纖維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氣性變好,有利于吸濕排汗,說明汗水會使智能纖維的孔院變大。(2) ① 河水中的植物生長過程吸收了硝酸鹽,硝酸鹽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該植物吸收的營養素是氮元素,其符號為: N ;② 零碳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而零碳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0;(3) ①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而大米中富含淀粉類營養素,屬于糖類食物;② 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大、熔點低、耐腐蝕,故通常條件下,鋼和金中金的化學性質穩定,金耐腐蝕; 鋼鋪首材料中屬于合金的是青銅; 氧化銀的化學式為 Ag2O。(4)金屬在潮濕的環境中易生銹,青銅是銅的合金,在潮濕的環境中易生成銅銹,而潮濕的環境就是含有水分子和氧分子的環境。【分析】(1)根據有機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汗水會使纖維的空洞變大來解答;(2)根據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植物主要吸收硝酸鹽中的氮元素,零碳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來解答;(3)根據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大米中含有淀粉屬于糖類食物;金的化學性質穩定耐腐蝕;青銅是銅的合金,氧化銀的化學式來解答;(4)根據銅的合金在氧氣、水和二氧化碳中易生銹來解答。20.【答案】(1)放出;O2;增強(2)生成二氧化錳催化氯酸鈉分解(3)36;C【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解答】(1)人體的呼吸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中并且將體內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進行釋放,則表現出放出熱量;人體快速深呼吸時,體內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立即減小,酸性減弱,則此時人體血液的堿性會增強。(2)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錳,二氧化錳有助于快速產生氧氣,則 NaClO3固體受熱分解產生O2 的過程中加入金屬錳的作用是生成二氧化錳來催化氯酸鈉的分解速度。(3) ① 利用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每2個水分子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方程式可知,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消耗4個氫分子,則需要4個水分子,已知生成的有2個水分子,則轉換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需要補充2個水分子,通過計算得:;故44g二氧化碳需要從外界補充水的質量為36g。② 有科學家提出循環系統的改進方案,如題22圖一3所示,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由圖可知,反應前有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反應后除Y外有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則Y中含有1個碳原子,故Y的化學式為:C.【分析】(1)根據呼吸吸收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釋放能量,快速深呼吸來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來增強血液中堿性物質來解答;(2)根據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錳加快氯酸鈉受熱分解的速度來解答;(3)根據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分子個數比來二氧化碳與補充水的關系是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需補充2個水分子來解答,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計算物質Y的化學式。21.【答案】(1)CaCO3+2HCI=CaCl2+H2O+CO2↑;漏斗(2)使硫酸鈣分散均勻,形成穩定懸濁液;B(3)b;殘留在碳酸鈣表面的銨鹽受熱分解【知識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1) ① 實驗室常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CaCO3+2HCI=CaCl2+H2O+CO2↑ ;② 裝置A中M的儀器為漏斗。(2)①硫酸鈣微溶于水。在配制硫酸鈣懸濁液時需持續攪拌的目的是使硫酸鈣分散均勻,形成穩定懸濁液;②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氨氣溶解度較大,所以制備碳酸鈣時,向硫酸鈣懸濁液中先加入氨水來形成堿性環境,再通入二氧化碳,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率,從而提高產率。故答案為:B.(3)①由方程式可知,每100份質量的純凈的碳酸鈣完全分解生成56份質量的氧化鈣,反應完全后殘余率為, 所以表示純凈的CaCO3固體在溫度升高時殘余率變化的曲線為b。②曲線a表示含雜質碳酸鈣樣品,曲線a在260~400°時殘余率下降,原因是殘留在碳酸鈣表面的銨鹽受熱分解并有氣體生成,導致殘余率下降。【分析】(1)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2)根據硫酸鈣微溶于水,攪拌的目的使其懸濁液混合均勻形成穩定的混合液;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氨氣溶解度較大來解答;(3)根據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的含義理解來分析,碳酸鈣表面的碳酸銨會分解產生氨氣來解答。22.【答案】(1)混合物;FeCl2+Ca(OH)2=Fe(OH)2↓ +CaCl2(2)負;越大;分別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粉煤灰顆粒【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物質的微粒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 ① 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故屬于混合物;② FeCl3與Ca(OH)2反應生成Fe(OH)2沉淀和氯化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l2+Ca(OH)2=Fe(OH)2↓ +CaCl2 。(2) ① 粉煤灰可吸附該廢水中的鐵元素,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那么粉煤灰顯負價,則帶負電;故粉煤灰顆粒在水中帶一定單位的電荷,其所帶的是負電荷。② 氫氧化鈉是堿,顯堿性;向一定量的廢水中加入NaOH溶液,廢水中H+數目會減少的原因是氫氧化鈉中的氫氧根和廢水中的氫離子結合生成水,故廢水中的酸性減弱,pH值增大。③ 設計實驗測定廢水初始pH分別為2、2.5、3、3.5時,粉煤灰對廢水中鐵元素的吸附效果。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取4份等體積、pH約為1的廢水,分別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分別為2、2.5、3、3.5.,適當攪拌,吸附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溶液中剩余鐵元素的質量(可選用的試劑:鹽酸、NaOH 溶液)。④ 測得③中廢水初始 pH與鐵元素去除率(鐵元素去除率=被吸附鐵元素的質量又吸附前鐵元素的質量100%)的關系如題24圖一2所示。pH在2~3.5之間,隨pH減小,鐵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加粉煤灰顆粒。【分析】(1)根據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氯化鐵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棕色沉淀和氯化鈣來解答;(2)①根據題意分析可知粉煤灰在水溶帶負電來解答;② 根據氫氧化鈉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氫離子減少,酸性減弱,pH值增大來解答;③根據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粉煤灰對鐵的吸收效果;④根據圖2分析可知,加入粉煤灰的顆粒會影響吸收鐵元素的效果來解答。23.【答案】(1)A;單位體積發熱量遠低于汽油,運輸效率低(2)OH-;氣泡內分子間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3)CO;20t(4)作為能量載體,實現氫能的儲存與運輸,降低運輸損耗,減少運輸成本【知識點】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解析】【解答】(1) ① 利用表中ABCD數據分析可知,表中支持“H,在使用時更需注意安全性”觀點的數據還有A氫氣為0.019時會產生爆炸事件。②對比表中單位質量發熱量與單位體積發熱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氫氣不宜直接運輸的原因還有單位體積發熱量遠低于汽油,運輸效率低。(2)水是堿中的氫氧根和酸中的氫離子結合的產物。故①“階段一”中,生成的“Oo”是一種陰離子,其化學式為OH-;②“階段三”中:氣泡從電極表面脫離后,在溶液中向上運動時所受壓強逐漸減小,體積逐漸增大、從微觀粒子的視角,對氣泡體積增大進行解釋:氣泡內分子間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氣態時分子間的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的間隔最小。(3) ① 在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HCOOH分解為H2O和另一種有毒氣體,而反應物甲酸HCOOH中含有碳、氧、氫三種元素,含有碳、氫、氧元素的物質分解生成水,水中含有氫、氧元素,則還有碳元素在另一種有毒物質中,則有毒的物質則是一氧化碳。故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CO ;②僅考慮以上兩個反應,若有92%的甲酸發生反應1,計算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是:解:設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是x答: 500噸92%的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20t 。(4)利用圖示分析可知,甲酸可以分解生成氫氣,且甲酸是液體,便于運輸并進行能量的傳輸,實現氫能的儲存與運輸,降低運輸損耗,減少運輸成本。【分析】根據氫氣是非常易燃燒的氣體,容易產生爆炸事件,但是氫氣又是理想的能源,燃燒產物是水,來源于水,放熱量高;水是由氫氧根和氫離子的結合而成;分子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甲酸分解生成水和一氧化碳,也可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甲酸是能量的載體方便與運輸氫能來解答。1 / 1江蘇省揚州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5·揚州)下列是我國幾位科學家及其部分研究領域,其中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能量的儲存與釋放的是( )A.徐光憲,稀土元素分離技術研究B.屠呦呦·抗瘧藥物研究C.王澤山·火炸藥等高能材料研究D.侯德榜,制堿工藝研究【答案】C【知識點】化學的研究領域和用途;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徐光憲主要對稀土元素分離技術進行研究并測定發明了一部分稀土元素,不符合題意;B、屠呦呦的主要貢獻是對青蒿素的研究和發現,是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研究,不符合題意;C、王澤山研究了火藥的成分以及火藥的爆炸事件,故對火炸藥等高能材料研究屬于能量存儲與釋放的研究,符合題意;D、侯德榜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發明了用純堿制取燒堿的方法,稱為侯式制堿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了解化學發展史,知道各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中的貢獻來解答;徐光憲對稀土元素分離技術進行研究,屠呦呦的主要貢獻是對青蒿素的研究和發現,王澤山研究了火藥的成分以及火藥的爆炸事件,侯德榜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來解答。2.(2025·揚州)科學發展常以如題2圖所示的方式推進、循環。公元前5世紀,有哲學家猜想:萬物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這屬于( )A.觀察現象 B.提出問題 C.建立假說 D.實驗驗證【答案】C【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與意義【解析】【解答】化學學習科學實驗探究的研究步驟有: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假設與猜想)、查閱資料、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故題意上的哲學家猜想:萬物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這屬于猜想與假說。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化學學習中的科學探究實驗步驟有: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假設與猜想)、查閱資料、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與結論、反思與評價來解答。3.(2025·揚州)食品包裝袋內充人某氣體可以避免食物因氧化而變質,該氣體可以是( )A.N2 B.O2 C.HCI D.H2O【答案】A【知識點】氧氣的用途;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A、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常溫下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符合題意;B、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常溫下可以氧化很多物質使其變質,不符合題意;C、氯化氫的水溶液是鹽酸,鹽酸具有腐蝕性,可以腐蝕食物,不符合題意;D、水是常用的溶劑,食物與水混合而變潮濕并加快食物氧化速度而變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氧氣具有氧化性,鹽酸具有腐蝕性,水是食物變潮濕而變質來解答。4.(2025·揚州)鋅肥是一種微量元素肥料,能夠提高作物的產量。下列物質屬于鋅肥的是( )A.KCl B.ZnSO4.7H2O:C.(NH4)2SO4 D.Ca2(PO4)【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肥的簡易鑒別;物質的元素組成【解析】【解答】某化合物中含有鋅元素就是鋅肥,含有氮、磷、鉀元素中的氮元素就是氮肥。A、在KCl中含有鉀、氯元素,故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B、在ZnSO4.7H2O中含有鋅、硫、氫、氧元素,故屬于鋅肥,符合題意;C、在 (NH4)2SO4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不符合題意;D、在Ca2(PO4)中含有氮、磷、鉀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磷肥以及題意上說的鋅肥,某化合物中含有氮、磷、鉀、鋅中的某種元素就是什么肥料來解答。5.(2025·揚州) ClO2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ClO2屬于( )A.敘化物 B.酸 C.破 D.鹽【答案】A【知識點】物質的簡單分類;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 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則是氧化物,而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則二氧化氯是氧化物。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氧化物的概念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酸的概念是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的概念是陰離子全部是是氫氧根的化合物是堿,鹽是酸根陰離子和金屬陽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來解答。6.(2025·揚州)四氧化鈦(TiCL)是制備鈦白粉的主要原料.TiCL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2 C.+3 D.+4【答案】D【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而在四氯化鈦中氯元素為-1價,則鈦元素的化合價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7.(2025·揚州)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質的組成、性質或用途。下列對物質俗名的理解正確的是( )A.銅綠:單質銅為綠色B.干冰:干凈無雜質的冰C.石灰石:CaCO3經煅燒可制備生石灰D.水銀:汞(Hg)是液態的銀(Ag)【答案】C【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解析】【解答】A、銅綠是堿式碳酸銅的俗稱,原因是銅和氧氣、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堿式碳酸銅是綠色的物質,故稱銅銹(銅綠),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態的水,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氧化鈣俗稱生石灰,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汞是唯一的液態金屬,汞俗稱為水銀,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銅綠是堿式碳酸銅,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石灰水是碳酸鈣,液態金屬汞俗稱為水銀來解答。8.(2025·揚州)常溫下,測得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A.檸檬汁:pH=2.5 B.食鹽水:pH=7C.肥皂水:pH=10.2 D.油溝凈:pH=11.2【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解答】酸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pH值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不是石蕊變色;pH值大于7的溶液顯堿性,使石蕊變藍色。A、檸檬汁的pH=2.5 ,顯酸性,使石蕊變紅色,符合題意;B、食鹽水的pH=7 呈中性,不使石蕊變色,不符合題意;C、肥皂水的pH=10.2,呈堿性,使石蕊變藍色,不符合題意;D、油溝凈的pH=11.2,呈堿性,使石蕊變藍色,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酸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來解答。9.(2025·揚州)碘是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元案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題9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碘的元素符號為1 B.碘屬于非金屬元素C.碘原子核內有 53個中子 D.碘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6.9【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的簡單分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解析】【解答】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和質子數,下方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右上方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對質量=質子數+中子數。A、碘的元素符號為I,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碘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原子的相對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而碘的相對質量是126.9,質子數為53,則中子數為:,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碘原子的相對質量為126.9,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和質子數,下方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右上方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對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解答。10.(2025·揚州)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氧化物 B.金C.金剛石 D.水【答案】D【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氧化鎂是由金屬鎂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金屬氧化物,氧化鎂由鎂離子和陽離子構成,不不符合題意;B、金是金屬,金屬均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物質,不符合題意;C、金剛石是碳的單質,由碳原子直接構成,不符合題意;D、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由水分子構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非金屬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由分子構成來解答。11.(2025·揚州)《天工開物》記載:“凡藍五種,皆可為淀。”“藍淀”用于染布,色澤濃郁且洗滌不易掉色,其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16H10N2O2下列關于C16H10N2O2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易溶于水 B.分子中含氣分子(O2)C.由C、H、N、O 四種元素組成 D.C、H 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815【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藍淀” 用于染布,色澤濃郁且洗滌不易掉色,故根據題意,該物質不易溶于水,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藍淀(C16H10N2O2)是由藍淀分子構成,而藍淀分子中沒有氧分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藍淀(C16H10N2O2)是由碳、氫、氮、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藍淀(C16H10N2O2)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和質量比,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利用題意分析可知藍淀不易溶于水來解答。12.(2025·揚州)紅磷在O2中燃燒生成P2O5,其轉化可表示為PP2O5。在給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A.FeFe2SO4 B.NH4HCO3NHC.H2O D.CuOCu(OH)2【答案】D【知識點】水的性質和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該變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B、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該轉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C、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該轉化能實現,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銅不溶于水,故氧化銅不能直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鈣溶于水,可以用氧化鈣和水反應來制取氫氧化鈣,故該轉化不能實現,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來解答;B、根據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C、根據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來解答;D、根據可溶性的堿所對應的氧化物可以直接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而氧化銅不能直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來解答。13.(2025·揚州)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中發生反應:2CO+2xN2+2CO2。X的化學式為( )A.N2O B.NO C.N2O2 D.NO2【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在化學變化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方程式中已知生成物中的碳、氧、氮原子個數分別是2、4、2個,而反應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種類、數目不變,故已知反應物中碳、氧原子個數分別是2、2,那么含有2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則在2x中,則x的化學式為:NO。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化學變化中遵守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14.(2025·揚州)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A 加熱KMnO4固體,并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產生的氣體 制備并收集 O2B 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觀察現象 收集CO2時,檢驗是否集滿C 用玻璃棒蘺取 NaOH 溶液滴在濕潤的 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測定 NaOH 溶液的 pHD 將粗鹽溶解后 蒸發結晶 去除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該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不燃著也不支持燃燒,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故二氧化碳的驗滿是將燃著的木條平放集氣瓶口觀看燃著的木條是否熄滅,該方案正確,符合題意;C、實驗室用干燥的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值,該測定的方法是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后用玻璃棒 蘺取NaOH溶液滴在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潮濕的pH試紙會影響溶液的pH值,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D、將粗鹽溶解水后,通過增發結晶得到氯化鈉晶體中含有大量的雜質,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來解答;B、根據二氧化碳不燃著也不支持燃燒,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來解答;C、溶液pH值的測定是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后用玻璃棒 蘺取NaOH溶液滴在pH 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來解答;D、根據粗鹽中含有大量的雜質,先除去雜質后蒸發結晶來解答。15.(2025·揚州)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讀取液體體積B.稀釋濃硫酸C.過濾沉淀D.干燥氫氣【答案】A【知識點】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稀釋濃硫酸;萬用瓶的使用【解析】【解答】A、液體的量取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最低處平行讀取,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B、濃硫酸的稀釋是將濃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以免產生燒傷事件,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過濾操作中的一帖(濾紙緊貼漏斗)、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體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漏斗、漏斗緊靠濾紙),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氫氣,氫氣的密度比水和濃硫酸的密度小,故氫氣應左進右出,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液體的量取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最低處平行讀取來解答;B、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是將濃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來解答;C、根據過濾操作中的一帖(濾紙緊貼漏斗)、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體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漏斗、漏斗緊靠濾紙)來解答;D、根據氫氣的密度比水和濃硫酸的密度小,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來解答。16.(2025·揚州)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SO2是空氣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燃煤煙氣中含少量的SO2,可用Na2SO4處理.方法如下:步驟一,將煙氣通人Na2SO4溶液,發生反應①Na2SO3+SO2+H2O=2NaHSO3:步驟二.加熱NaHSO3溶液,發生反應②2NaHSO3Na2SO3+SO2↑+H2O.(1)下列物質的排放會引起酸雨的是( )A.SO2 B.CO2 C.CO D.CH4(2)步驟二中反應②的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3)關于用Na2SO3處理煙氣中SO2的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一的作用是吸收煙氣中的SO2B.向Na2SO3溶液中快速通人熱的煙氣,有利于SO2的吸收C.與煙氣中的SO;相比,步驟二釋放出的SO2較為純凈D.該處理方法中Na2SO3可循環使用【答案】(1)A(2)B(3)B【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1)空氣的物質有粉塵和氣體,氣體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形成酸雨的是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則題意中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故答案為:A.(2)反應2是亞硫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和水,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為分解反應。故答案為:B.(3)A、煙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故步驟1的作用是吸收煙氣中的SO2 ,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向Na2SO3溶液中快速通人熱的煙氣時使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反應雖然生成亞硫酸氫鈉,溫度較高并順序分解生成亞硫酸鈉和二氧化硫,故不有利于SO2的吸收,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煙氣中的二氧化硫中含有其它的雜質,而步驟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純凈物,故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步驟一吸收二氧化硫消耗亞硫酸鈉,步驟二釋放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故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鈉可以循環使用,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1)根據空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粉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會形成酸雨來解答;(2)根據分解反應的概念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就是分解反應來解答;(3)根據步驟一亞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步驟二亞硫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亞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硫來解答。17.(2025·揚州)下列對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25℃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漸消失 原溶液是25℃下蔗糖的飽和溶液B 80t的NH4CI飽和溶液冷卻至20℃時,有晶體析出 溫度降低.NH4CI的溶解度增大C 將鐵絲浸人CuSO4溶液、·段時間后,鐵絲表面有紅色固體出現 Cu的金屬活動性比 Fe強D 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有黑煙和水霧 蠟燭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蠟燭燃燒實驗;金屬活動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25℃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漸消失,說明該溶液為該溫度下的蔗糖的不飽和溶液,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高溫下的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會有晶體析出,溫度降低溶解度減小,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鐵比銅活潑,強者可知置換弱者,故將鐵絲浸人CuSO4溶液一端時間后鐵的表面有紅色的物質析出,說明鐵比銅活潑,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蠟燭中是否含有碳、氫元素;實驗方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火焰的上方罩干冷的燒杯,燒杯內有黑煙和水霧,利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黑煙是單質碳,故蠟燭中含有碳元素,而水中含有氫氧元素,則蠟燭中含有氫元素,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是在一定溫度下還能繼續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為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來解答;B、根據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溫高溫下的飽和氯化銨溶液會有晶體析出來解答;C、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來解答;D、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18.(2025·揚州)某催化劑可實現任H2O與O2反應制備H2O2。向容器中加入100gH2O和適量催化劑,并不斷通人O2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分別在 20℃、40℃和60℃下進行實驗①、②、③·測得H2O2的產量隨時間的變化如題20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設計實驗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該催化反應的影響B.實驗①說明:20℃,在0~3h內.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催化反應持續進行C.比較實驗①、②可知·在0~3h內,40℃比20℃對該催化反應更有利D.實驗③中2b后,H2O2開始分解【答案】D【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探究【解析】【解答】A、實驗①、②、③是其它條件不變時,溫度在 20℃、40℃和60℃ 下進行實驗,通過曲線圖可知,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故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該催化反應的影響,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實驗①說明20℃,在0~3h內隨著時間的增加,該催化反應持續進行,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比較實驗①、②可知,在0~3h內40℃比20℃對該催化反應更有利,實驗2的曲線陡峭,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利用曲線3(實驗3)中,時間在2小時候過氧化氫合成減少,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控制單一變量法,實驗 ①、②、③ 的溫度不同來探究溫度對催化反應的影響是溫度越高反應越快,催化越好;而曲線 ③ 在2b后的過氧化氫的合成速度減慢來解答。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19.(2025·揚州)被譽為“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揚州·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充滿創新活力。(1)“產業科創名城”激發澎湃動能。①特種工程塑料用于制作無人機起落架。塑料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②夏季穿著用智能纖維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氣性變好,有利于吸濕排汗,說明汗水會使智能纖維的孔院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生態宜居名城”繪就嶄新圖景。①小秦淮河保護更新工程使水質提升。在河道中種植合適的水生植物后,河水中硝酸鹽含量降低,避免了河水的富營養化·說明該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的營養元素 為(填元素符號)②揚州市將瘦西湖打造為“零碳”景區,用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這里的“零碳”指的是 。(3)“文化旅游名城”展示獨特魅力。①古文獻食經中記載了“碎金飯”的做法,制作時用到的食材有雞蛋、食用油、大米,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②隋煬帝蔡考古發現了銅鋪首(如圖)、蕭后風冠等文物。銅鋪首采用了金工藝,即在青鋼表面鍍金。通常條件下·鋼、金兩種金屬中耐腐蝕性能更好的是 ”。鋼鋪首材料中屬于合金的是 ”(填“金”或“青銅”》。鳳冠表面有一種疏松的“粉狀銹”,主要成分為Cu2(OH)3Cl.為避免“粉狀銹”蔓延,可用氧化銀進行脫氧處理,氧化銀的化學式為 。(4)崇文尚教名城”賦能時代新篇。博物館科普研學活動中·同學們對“粉狀銹”的產生展開研究。有同學提出:導致青鋼器產生“粉狀銹”的因素·除了O2和H2O外,還有含離子的物質。為驗證該觀點·設計以下實驗,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實驗1,將青鋼片置于潮濕空氣環境中;實驗2,將青鋼片置于 的環境中。相同時間后觀察現象。【答案】(1)有機物;變大(2)N;二氧化碳凈排放為零(3)大米;金;青銅;Ag2O(4)潮濕含有氧離子的空氣【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碳中和、碳達峰【解析】【解答】(1) ① 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機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鹽不是有機物,;而塑料屬于有機物;② 夏季穿著用智能纖維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氣性變好,有利于吸濕排汗,說明汗水會使智能纖維的孔院變大。(2) ① 河水中的植物生長過程吸收了硝酸鹽,硝酸鹽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該植物吸收的營養素是氮元素,其符號為: N ;② 零碳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而零碳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0;(3) ①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而大米中富含淀粉類營養素,屬于糖類食物;② 合金的特性是硬度大、熔點低、耐腐蝕,故通常條件下,鋼和金中金的化學性質穩定,金耐腐蝕; 鋼鋪首材料中屬于合金的是青銅; 氧化銀的化學式為 Ag2O。(4)金屬在潮濕的環境中易生銹,青銅是銅的合金,在潮濕的環境中易生成銅銹,而潮濕的環境就是含有水分子和氧分子的環境。【分析】(1)根據有機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汗水會使纖維的空洞變大來解答;(2)根據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植物主要吸收硝酸鹽中的氮元素,零碳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來解答;(3)根據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大米中含有淀粉屬于糖類食物;金的化學性質穩定耐腐蝕;青銅是銅的合金,氧化銀的化學式來解答;(4)根據銅的合金在氧氣、水和二氧化碳中易生銹來解答。20.(2025·揚州)太空中,宇航員的每一次呼吸都離不開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化學反應。(1)空間站需模擬地球的大氣環境。①法拉第認為,“空氣進人肺部,碳與氧立即結合,即使外面天寒地凍,我們也能通過呼吸迅速產生二氧化碳。一切反應都恰到好處地進行著。呼吸與燃燒有著巧妙且驚人的相似之處。”他的觀點是·伴隨呼吸過程會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從而維持人體的體溫正常。②成年人每次呼吸時,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部分)質量變化如題22圖一1所示。圖中成分B的化學式為 ③快速深呼吸時、人體血液中的CO,含量會減小,此時人體血液的破性會 (填“增強”或“減弱”)(2)空間站需源源不斷為呼吸提供O2。備用裝置可應急提供O2其原理是:NaClO3固體受熱分解產生O2均勻添加于其中的適量金屬錳(Mn)在O2中燃燒生成氧化物,有助于快速產生O2。添加金屬Mn的作用是 。(3)空間站需及時處理產生的CO2。①中國空間站構建了高效循環的生命保障系統·如題22圖一2所示。該系統中發生反應CO2+4H2CH4+2H2O。每轉化44 gCO2需從外界補充水的質量為 g。②有科學家提出循環系統的改進方案,如題22圖一3所示。該方案中物質丫的化學式為 .【答案】(1)放出;O2;增強(2)生成二氧化錳催化氯酸鈉分解(3)36;C【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一氧化碳的毒性【解析】【解答】(1)人體的呼吸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中并且將體內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進行釋放,則表現出放出熱量;人體快速深呼吸時,體內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立即減小,酸性減弱,則此時人體血液的堿性會增強。(2)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錳,二氧化錳有助于快速產生氧氣,則 NaClO3固體受熱分解產生O2 的過程中加入金屬錳的作用是生成二氧化錳來催化氯酸鈉的分解速度。(3) ① 利用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每2個水分子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方程式可知,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消耗4個氫分子,則需要4個水分子,已知生成的有2個水分子,則轉換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需要補充2個水分子,通過計算得:;故44g二氧化碳需要從外界補充水的質量為36g。② 有科學家提出循環系統的改進方案,如題22圖一3所示,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由圖可知,反應前有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反應后除Y外有2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則Y中含有1個碳原子,故Y的化學式為:C.【分析】(1)根據呼吸吸收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釋放能量,快速深呼吸來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來增強血液中堿性物質來解答;(2)根據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錳加快氯酸鈉受熱分解的速度來解答;(3)根據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分子個數比來二氧化碳與補充水的關系是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需補充2個水分子來解答,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計算物質Y的化學式。21.(2025·揚州)實驗室模擬超細碳酸鎊的制備及測定。(1)制備CO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備CO2。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下列裝置中(如題23圖一T所示),儀器M的名稱為 ,制備CO2時座選用的裝置是填字母)。(2)制備超細碳酸鈣 利用硫酸鈣(CaSO4)懸濁液、氨水(NH3·H2O)和CO2制備碳酸越 23 由一1鈣.發生反應2NH·H2O+CO2+CaSO4=CaCO3+(NH4)2SO4+H2O、①硫酸鈣微溶予水。配制硫酸鈣懸濁液時·需持續攪拌,目的是 ②已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易被氨水吸收。制備碳酸鈣時,向硫酸鈣懸濁液中加入氨水和CO2的合理順序是 (填字母)。A.先通人CO2再加入氨水B.先加入氨水.再通人CO2(3)碳酸鈣樣品成分測定。某碳酸鈣樣品含有少量添加成分,為分析樣品的成分,取一定量的樣品相純凈的CaCO3固體,分別加熱,測定兩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的質量變化,得到其殘留率(殘留率一到會圖體的質量X100%)隨溫度的變化如題起始固體的質量2所示。①表示純凈的CaCO3固體在溫度升高時殘留率變化的曲線 為(填“a”或“b”).②曲線a在260~400℃時殘留率下降·原因是 【答案】(1)CaCO3+2HCI=CaCl2+H2O+CO2↑;漏斗(2)使硫酸鈣分散均勻,形成穩定懸濁液;B(3)b;殘留在碳酸鈣表面的銨鹽受熱分解【知識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1) ① 實驗室常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CaCO3+2HCI=CaCl2+H2O+CO2↑ ;② 裝置A中M的儀器為漏斗。(2)①硫酸鈣微溶于水。在配制硫酸鈣懸濁液時需持續攪拌的目的是使硫酸鈣分散均勻,形成穩定懸濁液;②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氨氣溶解度較大,所以制備碳酸鈣時,向硫酸鈣懸濁液中先加入氨水來形成堿性環境,再通入二氧化碳,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率,從而提高產率。故答案為:B.(3)①由方程式可知,每100份質量的純凈的碳酸鈣完全分解生成56份質量的氧化鈣,反應完全后殘余率為, 所以表示純凈的CaCO3固體在溫度升高時殘余率變化的曲線為b。②曲線a表示含雜質碳酸鈣樣品,曲線a在260~400°時殘余率下降,原因是殘留在碳酸鈣表面的銨鹽受熱分解并有氣體生成,導致殘余率下降。【分析】(1)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2)根據硫酸鈣微溶于水,攪拌的目的使其懸濁液混合均勻形成穩定的混合液;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氨氣溶解度較大來解答;(3)根據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的含義理解來分析,碳酸鈣表面的碳酸銨會分解產生氨氣來解答。22.(2025·揚州)電鍍行業產生的廢水主要含FeCl2、FeCl3 和HCI.pH約為1.經處理達標后方能排放。(1)化學沉筵法處理。向該廢水中加入略過量的石灰乳,使鐵元素完全進人沉淀。①石灰乳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②FeCl3與Ca(OH)2反應生成Fe(OH)2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生成的沉淀經處理可得到FeO3寫出FeO3的一種用途.(2)吸附法處理。用燃煤發屯后得到的粉煤灰可吸附該廢水.中的鐵元素,示意圖如圖1所示。①粉煤灰顆粒在水中帶一定單位的電荷,其所帶的是 (填“正”或“負”)電荷。②向一定量的廢水中加入NaOH溶液,廢水中H*數目會減少,酸性減弱則一定體積溶液中pH數目越少pH (填“越大”或“越小”)。③室溫下.設計實驗測定廢水初始pH分別為2、2.5、3、3.5時,粉煤灰對廢水中鐵元素的吸附效果。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取4份等體積、pH約為1的廢水, 調節pH分別為2、2.5、3、3.5. ,適當攪拌,吸附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溶液中剩余鐵元素的質量(可選用的試劑:鹽酸、NaOH 溶液)。④測得③中廢水初始 pH與鐵元素去除率(鐵元素去除率=被吸附鐵元素的質量又吸附前鐵元素的質量100%)的關系如題24圖一2所示。pH在2~3.5之間,隨pH減小,鐵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 。【答案】(1)混合物;FeCl2+Ca(OH)2=Fe(OH)2↓ +CaCl2(2)負;越大;分別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粉煤灰顆粒【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物質的微粒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 ① 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故屬于混合物;② FeCl3與Ca(OH)2反應生成Fe(OH)2沉淀和氯化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l2+Ca(OH)2=Fe(OH)2↓ +CaCl2 。(2) ① 粉煤灰可吸附該廢水中的鐵元素,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那么粉煤灰顯負價,則帶負電;故粉煤灰顆粒在水中帶一定單位的電荷,其所帶的是負電荷。② 氫氧化鈉是堿,顯堿性;向一定量的廢水中加入NaOH溶液,廢水中H+數目會減少的原因是氫氧化鈉中的氫氧根和廢水中的氫離子結合生成水,故廢水中的酸性減弱,pH值增大。③ 設計實驗測定廢水初始pH分別為2、2.5、3、3.5時,粉煤灰對廢水中鐵元素的吸附效果。請補充完整實驗方案:取4份等體積、pH約為1的廢水,分別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分別為2、2.5、3、3.5.,適當攪拌,吸附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溶液中剩余鐵元素的質量(可選用的試劑:鹽酸、NaOH 溶液)。④ 測得③中廢水初始 pH與鐵元素去除率(鐵元素去除率=被吸附鐵元素的質量又吸附前鐵元素的質量100%)的關系如題24圖一2所示。pH在2~3.5之間,隨pH減小,鐵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加粉煤灰顆粒。【分析】(1)根據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氯化鐵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棕色沉淀和氯化鈣來解答;(2)①根據題意分析可知粉煤灰在水溶帶負電來解答;② 根據氫氧化鈉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氫離子減少,酸性減弱,pH值增大來解答;③根據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粉煤灰對鐵的吸收效果;④根據圖2分析可知,加入粉煤灰的顆粒會影響吸收鐵元素的效果來解答。23.(2025·揚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氫能產業技術主要包括氫氣的制取、儲運及應用。(1)分析H,的性質。查閱資料,汽油與氫氣的部分性質如題25表所示。題25 表編號 性質 數據汽油 氫氣A 最小點火能(在空氣中能引發燃燒或爆炸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X10~3/J) 0.24 0.019B 爆炸極限(在空氣中能發生燃燒或爆炸的體積分數范圍/%) 1~7.6 4~75C 單位質量發熱量(單位質量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X103/kJ·kg”-1) 43 120D 單位體積發熱量(單位體積鵝料燃燒產生的熱量X103/kJ· m') 33000 10.8①與汽油相比,除爆炸極限范圍更寬外,表中支持“H,在使用時更需注意安全性”觀點的數據還有 (填編號)。②對比表中單位質量發熱量與單位體積發熱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氫氣不宜直接運輸的原因還有 。(2)電解水制氫。有研究認為,一定條件下電解水的過程中,某電極上發生的變化如題25圖一1所示①“階段一”中,生成的“Oo”是一種陰離子,其化學式為_。②“階段三”中:氣泡從電極表面脫離后,在溶液中向上運動時·所受壓強逐漸減小,體積逐漸增大、從微觀粒子的視角,對氣泡體積增大進行解釋: ③相同條件下,若電極表面的氣泡難以脫離,則不利于氫氣的產生:原因是 。(3)甲酸(HCOOH)分解制氫。常溫下,甲酸是一種液態物質,可通過反應I制備H2,化學方程式為HCOOHCO2+H2↑。①制備H。時,部分甲酸會發生反應I:HCOOH分解為H2O和另一種有毒氣體。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②僅考慮以上兩個反應,若有92%的甲酸發生反應1,計算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 (4)高效利用能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發電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太陽能、風能等無法實現及時或穩定的能源供應,通過它們產生的過剩電能制氫,再供給有能源需求的地區使用,如示,可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該過程中HCOOH的作用是 。【答案】(1)A;單位體積發熱量遠低于汽油,運輸效率低(2)OH-;氣泡內分子間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3)CO;20t(4)作為能量載體,實現氫能的儲存與運輸,降低運輸損耗,減少運輸成本【知識點】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解析】【解答】(1) ① 利用表中ABCD數據分析可知,表中支持“H,在使用時更需注意安全性”觀點的數據還有A氫氣為0.019時會產生爆炸事件。②對比表中單位質量發熱量與單位體積發熱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氫氣不宜直接運輸的原因還有單位體積發熱量遠低于汽油,運輸效率低。(2)水是堿中的氫氧根和酸中的氫離子結合的產物。故①“階段一”中,生成的“Oo”是一種陰離子,其化學式為OH-;②“階段三”中:氣泡從電極表面脫離后,在溶液中向上運動時所受壓強逐漸減小,體積逐漸增大、從微觀粒子的視角,對氣泡體積增大進行解釋:氣泡內分子間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氣態時分子間的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的間隔最小。(3) ① 在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HCOOH分解為H2O和另一種有毒氣體,而反應物甲酸HCOOH中含有碳、氧、氫三種元素,含有碳、氫、氧元素的物質分解生成水,水中含有氫、氧元素,則還有碳元素在另一種有毒物質中,則有毒的物質則是一氧化碳。故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CO ;②僅考慮以上兩個反應,若有92%的甲酸發生反應1,計算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是:解:設500噸(t)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是x答: 500噸92%的甲酸可制得H2的質量20t 。(4)利用圖示分析可知,甲酸可以分解生成氫氣,且甲酸是液體,便于運輸并進行能量的傳輸,實現氫能的儲存與運輸,降低運輸損耗,減少運輸成本。【分析】根據氫氣是非常易燃燒的氣體,容易產生爆炸事件,但是氫氣又是理想的能源,燃燒產物是水,來源于水,放熱量高;水是由氫氧根和氫離子的結合而成;分子的間隔隨壓強的減小而增大;甲酸分解生成水和一氧化碳,也可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甲酸是能量的載體方便與運輸氫能來解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揚州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學生版).docx 江蘇省揚州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