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甘肅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甘肅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卷

資源簡介

甘肅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卷
1.(2025·甘肅) 下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藏品中,主要成分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br/>A.勞動英雄模范碑(南梁革命紀念館藏)
B.紅軍黨員登記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藏)
C.陜甘紅軍兵工廠鐵工具(甘肅省博物館藏)
D.謝覺哉使用過的皮箱(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藏)
2.(2025·甘肅) 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陶制文物,陶制文物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 ?。?br/>A.基態Si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圖:
B.的同位素可作為有機反應示蹤原子
C.的電子式為:
D.的球棍模型為:
3.(2025·甘肅) 苦水玫瑰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可從中提取高品質的玫瑰精油。玫瑰精油成分之一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分子含1個手性碳原子
B.該分子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該物質可發生消去反應
D.該物質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2025·甘肅)加氫轉化成甲烷,是綜合利用實現“碳中和”和“碳達峰”的重要方式。525℃,101kPa下,。反應達到平衡時,能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A.減小體系壓強 B.升高溫度
C.增大濃度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氣體
5.(2025·甘肅) X、Y、Z、W、Q分別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Q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數相同,均為其K層電子數的3倍,X與Z同族,W為金屬元素,其原子序數等于X與Z的原子序數之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與Q組成的化合物具有還原性
B.Y與Q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顯堿性
C.Z、W的單質均可在空氣中燃燒
D.Z與Y按原子數組成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6.(2025·甘肅) 丁酸乙酯有果香味。下列制備、純化丁酸乙酯的實驗操作對應的裝置錯誤的是(加熱及夾持裝置略)(  )
A B C D
回流 蒸餾 分液 干燥
A.A B.B C.C D.D
7.(2025·甘肅) 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下列事實與結構因素無關的是( ?。?br/>選項 事實 結構因素
A K與Na產生的焰色不同 能量量子化
B 的沸點高于 分子間作用力
C 金屬有良好的延展性 離子鍵
D 剛玉的硬度大,熔點高 共價晶體
A.A B.B C.C D.D
8.(2025·甘肅) 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成立的是( ?。?br/>選項 物質的性質 用途
A 具有熱分解性 餐具洗滌劑
B 酚醛樹脂具有耐高溫、隔熱性 飛船外層燒蝕材料
C 離子液體具有導電性 原電池電解質
D 水凝膠具有親水性 隱形眼鏡材料
A.A B.B C.C D.D
9.(2025·甘肅) 我國化學家合成了一種帶有空腔的杯狀主體分子(結構式如圖a),該分子和客體分子可形成主客體包合物:被固定在空腔內部(結構示意圖見圖b)。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主體分子存在分子內氫鍵
B.主客體分子之間存在共價鍵
C.磺酸基中的S—O鍵能比小
D.和中N均采用雜化
10.(2025·甘肅) 我國科學家制備了具有優良雙折射性能的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負性 B.原子半徑
C.中所有I的孤電子對數相同 D.中所有N—H極性相同
11.(2025·甘肅) 處理某酸浸液(主要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沉銅”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堿浸”過程中NaOH固體加入量越多,沉淀越完全
C.“氧化”過程中鐵元素化合價降低
D.“沉鋰”過程利用了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質
12.(2025·甘肅) 我國科研工作者設計了一種Mg-海水電池驅動海水()電解系統(如下圖)。以新型為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在電池和電解池中同時產生氫氣。下列關于該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將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可提高催化效率
B.在外電路中,電子從電極1流向電極4
C.電極3的反應為:
D.理論上,每通過2mol電子,可產生
13.(2025·甘肅) 下列實驗操作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目的
A 測定0.01mol/L某酸溶液的pH是否為2 判斷該酸是否為強酸
B 向稀溶液滴入幾滴濃硫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探究對水解的影響
C 向溶液先滴入幾滴NaCl溶液,再滴入幾滴NaI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 比較AgCl和AgI的Ksp大小
D 將氯氣通入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淡黃色沉淀 驗證氯氣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14.(2025·甘肅) 氨基乙酸是結構最簡單的氨基酸分子,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在25℃時,其分布分數[如=]
與溶液pH關系如圖1所示。在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NaOH溶液,溶液pH與NaOH溶液滴入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曲線Ⅰ對應離子是
B.a點處對應的pH為9.6
C.b點處
D.c點處
15.(2025·甘肅) 某興趣小組按如下流程由稀土氧化物和苯甲酸鈉制備配合物,并通過實驗測定產品純度和結晶水個數(雜質受熱不分解)。已知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在空氣中易吸潮,加強熱時分解生成。
(1)步驟①中,加熱的目的為   。
(2)步驟②中,調節溶液pH時需攪拌并緩慢滴加NaOH溶液,目的為  ?。籶H接近6時,為了防止pH變化過大,還應采取的操作為   。
(3)如圖所示玻璃儀器中,配制一定物質量濃度的苯甲酸鈉溶液所需的儀器名稱為   。
(4)準確稱取一定量產品,溶解于稀中,萃取生成的苯甲酸,蒸去有機溶劑,加入一定量的NaOH標準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用HCl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滴定終點的現象為   。實驗所需的指示劑不可更換為甲基橙,原因為   。
(5)取一定量產品進行熱重分析,每個階段的重量降低比例數據如圖所示。0~92℃范圍內產品質量減輕的原因為   。結晶水個數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6.(2025·甘肅)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從銅冶煉煙塵(主要含S、及Cu、Zn、Pb的硫酸鹽)中高效回收砷、銅、鋅和鉛的綠色工藝,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熔點314℃,沸點460℃
分解溫度:,,,高于
(1)設計焙燒溫度為600℃,理由為   。
(2)將通入和的混合溶液可制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酸浸的目的為   。
(4)從浸出液得到Cu方法為   (任寫一種)。
(5)某含Pb化合物是一種被廣泛應用于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晶體材料,室溫下該化合物晶胞如圖所示,晶胞參數,。與Pb之間的距離為   pm(用帶有晶胞參數的代數式表示);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晶體密度計算式為   (用帶有阿伏加德羅常數的代數式表示和分別表示Cs、Pb和Br的摩爾質量)。
17.(2025·甘肅) 乙炔加氫是除去乙烯中少量乙炔雜質,得到高純度乙烯的重要方法。該過程包括以下兩個主要反應:
反應1:
反應2:
(1)25℃,101kPa時,反應    。
(2)一定條件下,使用某含Co催化劑,在不同溫度下測得乙炔轉化率和產物選擇性(指定產物的物質的量/轉化的乙炔的物質的量)如圖所示(反應均未達平衡)。
①在范圍內,乙炔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為   (任寫一條),當溫度由220℃升高至260℃,乙炔轉化率減小的原因可能為   。
②在120~240℃范圍內,反應1和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大小關系為   (填“>”“<”或“=”),理由為   。
(3)對于反應1,反應速率與濃度的關系可用方程式表示(k為常數)。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測定了不同濃度時的反應速率(如下表)。當時,   。
實驗組


(4)以Pd/W或Pd為催化劑,可在常溫常壓下實現乙炔加氫,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虛線為生成乙烷路徑)。以   為催化劑時,乙烯的選擇性更高,原因為   。(圖中“*”表示吸附態;數值為生成相應過渡態的活化能)
18.(2025·甘肅) 毛蘭菲是一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菲類化合物,可按下圖路線合成(部分試劑省略):
(1)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   ,化合物A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   。
(3)關于化合物C的說法成立的有   。
①與溶液作用顯色 ②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③與D互為同系物 ④能與HCN反應
(4)C→D涉及的反應類型有   ,   。
(5)F→G轉化中使用了,其名稱為   。
(6)毛蘭菲的一種同分異構體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由多取代苯甲醛J出發,經多步合成得到(如下圖)。已知J的譜圖顯示四組峰,峰面積比為。J和I的結構簡式為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無機非金屬材料
【解析】【解答】A.勞動英雄模范碑碑體通常由石材(如花崗巖、大理石)制成,主要成分為硅酸鹽、碳酸鈣等無機物,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正確;
B.登記表由紙張制成,紙張的主要原料為纖維素,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故B錯誤;
C.鐵工具由鐵或鐵合金制成,屬于金屬材料,故C錯誤;
D.皮箱由動物皮加工而成,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無機非金屬材料通常指由無機物構成的非金屬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常見類型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石材等。
2.【答案】D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球棍模型與比例模型;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
【解析】【解答】A.基態Si元素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s23p2,價層電子排布圖為 ,故A正確;
B. 和 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中子數不同,互為同位素,且常用作同位素標記,可作為有機反應的示蹤原子,故B正確;
C. 為共價化合物,Si與Cl之間形成4個Si-Cl鍵,其電子式為 ,故C正確;
D.二氧化硅屬于原子晶體,其晶體中不存在獨立的 SiO2分子,而是由Si和O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三維網狀結構,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A.硅的原子序數為14;
B.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
C. 為共價化合物;
D.球棍模型使用小球表示原子,用棍表示化學鍵。
3.【答案】B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
【解析】【解答】A.該分子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故A正確;
B.該分子中含有多個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征,所有原子不共面,因此該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故B錯誤;
C.該物質含有醇羥基,且羥基的鄰位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能發生消去反應,故C正確;
D.該物質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因此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A.手性碳是指連有四個不同原子團的碳原子;
B.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征;
C.羥基的鄰位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能發生消去反應;
D.碳碳雙鍵能與溴加成。
4.【答案】C
【知識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解析】【解答】A.該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減小體系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故A錯誤;
B.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B錯誤;
C.增大氫氣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故C正確;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氣體,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化學平衡移動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5.【答案】B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X與Q組成的化合物H2S中,S元素為-2價,處于最低價態,具有還原性,故A正確;
B.Y與Q組成的化合物為SO2或SO3,SO2或SO3均為酸性氧化物,水溶液顯酸性,故B錯誤;
C.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故C正確;
D. Z與Y按原子數組成的化合物為Na2O2,Na2O2 具有強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Y、Q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數相同,均為其K層電子數的3倍,K 層電子數為 2,因此價電子數為6,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外層電子數為 6 的元素為 O(原子序數 8)和 S(原子序數 16),且 Y 原子序數小于 Q,故Y為O,Q為S。X 與 Z 同族,W 的原子序數等于 X 與 Z 的原子序數之和,且 W 為金屬元素,設 X 的原子序數為 a,則Z的原子序數為a+8,假設 X 為 H(原子序數 1),則 Z 為 Na(原子序數 11),W 的原子序數為12,為Mg元素,若 X 為其他同族元素(如 Li 與 K,但 K 為長周期元素,不符合短周期條件),故 X為H,Z為Na,W為Mg,綜上所述,X為H元素,Y為O元素,Z為Na元素,W為Mg元素,Q為S元素。
6.【答案】B
【知識點】常用儀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球形冷凝管能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故A正確;
B.蒸餾時溫度計測定蒸汽的溫度,溫度計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故B錯誤;
C.分液使用分液漏斗進行,且為了防止波體濺出,分波漏斗下端緊挨燒杯內壁,故C正確;
D.有機液體干燥時,常加入無水氯化鎂,無水硫酸鈉等干燥劑,充分吸收水分后,過濾,可得干燥的有機液體,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根據各儀器的特征分析。
7.【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焰色反應的本質是金屬原子或離子受熱時,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再回落到基態時釋放特定波長的光,由于K和Na的原子結構不同,電子躍遷時釋放的能量不同,導致焰色不同,這與量子化的能級結構直接相關,故A正確;
B. 和 均為分子晶體,沸點由分子間作用力強弱決定,故B正確;
C.金屬晶體的延展性源于金屬鍵(自由電子與金屬陽離子的相互作用),而非離子鍵,故C錯誤;
D.四大晶體類型只是理想的模型,共價晶體與離子晶體沒有明顯的邊界,二者間存在過渡區域,剛玉的硬度大,熔點高,說明其具有共價晶體的特征,結構因素正確,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根據各物質的結構分析其具備的性質。
8.【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具有熱分解性,常用作面包膨松劑,餐具洗滌劑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油污,其有效成分(如表面活性劑)需具備良好的乳化性、去污能力,與 “熱分解性” 無關,故A錯誤;
B.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會因摩擦產生高溫,外層材料需具備耐高溫和隔熱性以保護內部結構,酚醛樹脂在高溫下會發生分解(燒蝕),通過消耗自身吸收熱量,從而起到隔熱作用,其耐高溫和隔熱性與用途直接相關,故B正確;
C.原電池電解質需要傳導離子以形成閉合回路,離子液體是由離子組成的液態物質,具有良好的離子導電性,可用作原電池電解質,故C正確;
D.隱形眼鏡需要保持濕潤以貼合眼球并減少刺激,水凝膠的親水性使其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確保佩戴舒適,親水性與用途直接相關,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A.熱分解性指物質受熱易分解,這一性質通常會導致物質穩定性差,不適用于需要長期保存和使用的洗滌劑;
B.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會因摩擦產生高溫;
C.離子液體是由離子組成的液態物質;
D.隱形眼鏡需要保持濕潤以貼合眼球并減少刺激。
9.【答案】B
【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含有氫鍵的物質
【解析】【解答】A.主體分子中,-OH和HO3S-能形成分子間氫鍵,故A正確;
B.主體與客體間通過非共價鍵形成超分子,故B錯誤;
C.單鍵的鍵能小于雙鍵,則 磺酸基中的S—O鍵能比小 ,故C正確;
D.和中N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均采用雜化 ,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A.羥基之間能形成分子內氫鍵;
B.主客體均為分子;
C.單鍵的鍵能小于雙鍵;
D.和中N的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
10.【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電負性增大,則電負性:CB.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C>N>O,故B錯誤;
C.碘的價電子數為7, 中心原子與兩個碘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則兩邊的碘存在3對孤對電子,中心原子的孤對電子數為,故C正確;
D.中六元環內存在大π鍵,大π鍵具有吸電子效應,離大π鍵比較近,N-H鍵極性更大,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
B.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
C.碘的價電子數為7;
D.大π鍵具有吸電子效應。
11.【答案】D
【知識點】銅及其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沉銅”時,加入Fe粉,與銅離子發生置換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
B. 為兩性氫氧化物,能溶于NaOH,因此并不是 NaOH固體加入量越多,沉淀越完全 ,故B錯誤;
C.“氧化”過程中,H2O2將Fe2+氧化為Fe3+,鐵元素的化合價升高,故C錯誤;
D.加入碳酸鈉得到碳酸鋰,利用的是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質,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 酸浸液(主要含) 中加入鐵粉,Fe與Cu2+發生反應 ,置換出Cu,加入NaOH堿浸,將Al3+轉化為Al(OH)3沉淀,再加入H2O2將Fe2+氧化為Fe3+,再轉化為Fe(OH)3除去,最后加入碳酸鈉沉鋰得到碳酸鋰。
12.【答案】D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電解池綜合
【解析】【解答】A.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將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可加快電解速率,提高催化效率,故A正確;
B.外電路中,電子從負極流向陰極,即電子從電極1流向電極4,故B正確;
C.由分析可知,電極3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故C正確;
D.電極2和電極4均產生氫氣,理論上每通過2mol電子,可產生2molH2,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電極1上,Mg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Mg(OH)2,則電極1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Mg-2e-+2OH-=Mg(OH)2,電極2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H2O+2e-=H2+2OH-,電極3與電極2相連,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 ,電極4為陰極。
13.【答案】D
【知識點】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未指明酸是幾元酸,無法判斷該酸是強酸還是弱酸,故A錯誤;
B.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升溫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不能探究對水解的影響,故B錯誤;
C.若溶液 過量,加入NaI溶液會直接生成AgI沉淀,并未發生沉淀的轉化,不能比較 AgCl和AgI的Ksp大小,故C錯誤;
D.氯氣與Na2S發生反應Cl2+Na2S= 2NaCI+S↓,產生淡黃色沉淀S,該反應中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氯氣為氧化劑,可以驗證氯氣的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A.未指明該酸是幾元酸;
B.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
C.溶液過量的情況下,會直接反應生成沉淀;
D.氯氣氧化硫化鈉生成單質硫。
14.【答案】C
【知識點】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隨著pH增大, (+NH3CH2COOH)減小,則曲線Ⅰ對應的離子是 ,故A正確;
B.a點,(+NH3CH2COO-)=(NH2CH2COO-),則二者濃度相等,Pka2=9.6,Ka2=,pH=9.6,故B正確;
C.圖2中b點滴入10mLNaOH,和NaOH的物質的量相等,得到主要離子為+NH3CH2COO-,+NH3CH2COO-存在電離和水解,Ka2=10-9.6,Kh==,則其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則,故C錯誤;
D.c點和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主要粒子為NH2CH2COO-,此時存在質子守恒:,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隨著pH增大,的平衡正向移動, (+NH3CH2COOH)減小,(+NH3CH2COO-)先增大后減小,(NH2CH2COO-)逐漸增大,則曲線Ⅰ對應的離子是 。
15.【答案】(1)升高溫度,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
(2)防止生成沉淀;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
(3)容量瓶、燒杯
(4)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使用甲基橙誤差較大
(5)吸潮的水;1.7
【知識點】中和滴定;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升高溫度能加快反應速率,因此步驟①中,加熱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故答案為:升高溫度,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
(2)根據題干信息,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因此步驟②中,調節溶液pH時需攪拌并緩慢滴加NaOH溶液是為了防止生成沉淀;pH接近6時,為了防止pH變化過大,要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故答案為: 防止生成沉淀 ;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苯甲酸鈉溶液時,需依次完成計算、稱量、溶解、轉移、定容等操作,所需的儀器有容量瓶、燒杯,故答案為:容量瓶、燒杯。
(4)用酚酞做指示劑,HCl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甲基橙變色范圍在酸性范圍內,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劑誤差較大,故答案為: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使用甲基橙誤差較大。
(5)在空氣中易吸潮,0~92℃范圍內產品質量減輕的是吸潮的水;92℃~195℃失去的是結晶水的質量;最后得到的是Eu2O3,1mol失去結晶水質量減少18xg,重量減少5.2%,,1mol生成0.5mol的Eu2O3,質量減少3×(121-8)g=339g,重量減少56.8%,有關系式18x:5.2%=339:56.8%,解得x=1.7,故答案為:吸潮的水 ;1.7。
【分析】(1)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2)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 ;
(3)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據此選擇所需儀器;
(4)當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時達到滴定終點;甲基橙的pH變色范圍:橙色pH3.1-4.4,紅色pH<3.1(酸色),黃色pH>4.4(堿色);
(5)根據圖示重量關系計算。
16.【答案】(1)使硫酸銅分解,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同時使As2O3沸騰收集
(2)4++2=3+CO2
(3)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
(4)電解法或置換法
(5);CsPbBr3;
【知識點】晶胞的計算;銅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1) 分解溫度:,,,高于 ,因此設計焙燒溫度為600℃,是為了使硫酸銅分解,而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使As2O3沸騰收集,故答案為:使硫酸銅分解,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使As2O3沸騰收集。
(2)將通入和的混合溶液可制得,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產物還有CO2,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2=3+CO2,故答案為:4++2=3+CO2。
(3)酸浸時,硫酸鉛不溶于硫酸,氧化銅與硫酸反應轉化成硫酸銅,過濾分離,浸出渣為硫酸鉛,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故酸浸的目的為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故答案為: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
(4)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電解硫酸銅溶液可得到Cu,或者加入Fe粉還原也可得到Cu,故從浸出液得到Cu的方法有:電解法或置換法,故答案為:電解法或置換法。
(5)由圖可知,Cs位于晶胞體心,數目為1,Pb位于晶胞頂點,數目為=1,Br位于晶胞棱心,數目為=3,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sPbBr3;Cs位于體心,Pb位于頂點,與Pb之間的距離為體對角線的一半,由于晶胞參數,℃,與Pb之間的距離為 pm,該晶體密度計算式為,故答案為:;CsPbBr3;。
【分析】銅冶煉煙塵(主要含S、及Cu、Zn、Pb的硫酸鹽)焙燒,焙燒溫度為600℃,熔點314℃,沸點460℃ ,因此也被蒸出,焙燒過程中S轉化為SO2,根據已知分解溫度,焙燒時硫酸銅分解,而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冷凝分離出,氣體SO2通入制酸系統得到硫酸,硫酸鋅和硫酸鉛加水浸取后,硫酸鋅溶于水形成溶液被分離出去,留下氧化銅,硫酸鉛,制酸系統中生成的硫酸通入酸浸步驟,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過濾分離浸出渣為硫酸鉛,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可從硫酸銅溶液中回收Cu。
17.【答案】(1)-137
(2)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
(3)9.2×10-3
(4)Pd/W;Pd/W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大于Pd催化劑時的
【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活化能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劑;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1)根據蓋斯定律,將②-① 得到 ,則,故答案為:-137。
(2)① 在范圍內,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乙炔的轉化率增大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乙炔的轉化率增大;220℃-260℃,乙炔的轉化率下降,反應未達平衡狀態,說明不是由于平衡移動造成的,可能原因是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故答案為: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
②由圖像可知,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即,故答案為:>;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
(3)將表格中的數據數據代入方程可得:,解得,則,時,,,故答案為: 9.2×10-3 。
(4)選擇Pd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低于選擇Pd/W時的(0.68<0.83),說明使用Pd做催化劑,乙烯更容易轉化為乙烷,使乙烯的選擇性更小,故Pd/W做催化劑時,乙烯的選擇性更高,故答案為:Pd/W;Pd/W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大于Pd催化劑時的。
【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將②-①可得 ,據此計算;
(2)升高溫度,活化分子數增大,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速率增大,同時溫度也能影響催化劑活性;
(3)將表格中的數據代入表達式計算;
(4)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反應速率。
18.【答案】(1)酚羥基、醛基;
(2)
(3)②④
(4)還原反應;加成反應
(5)甲醇鋰
(6);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醛類簡介;醛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化合物A的結構簡式為,其含氧官能團為酚羥基、醛基;A中酚羥基與NaOH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酚羥基、醛基; 。
(2)化合物A與CH3I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化合物B,則B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 。
(3)①化合物C不含酚羥基,不能 與溶液作用顯色 ,故①錯誤;
②化合物C含有醛基,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故②正確;
③化合物C含有醛基和醚鍵、化合物D含有羥基和醚鍵,兩者所含官能團不同,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故③錯誤;
④化合物C含有的醛基能與HCN反應,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②④。
(4)C→D中,醛基被還原為醇羥基,即屬于還原反應,又屬于加成反應,故答案為:還原反應;加成反應。
(5)CH3OLi為甲醇與活潑金屬形成的化合物,名稱為甲醇鋰,故答案為:甲醇鋰。
(6)根據流程中E和F的反應,J經過一系列轉化形成的結構類似于F,且其分子式為C9H10O4,峰面積比為1:1:2:6,則其結構簡式為;I為毛蘭菲的同分異構體,類似G轉化為毛蘭菲的過程,可推出I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 ; 。
【分析】與CH3I發生取代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與BnBr發生取代反應生成,被NaBH4還原,醛基轉化為羥基得到,經多步轉化得到,與先發生加成反應再發生消去反應得到,在Bu3SnH、AIBN條件下成環得到,在H2、Pd/C條件下,羥基取代-OBn得到毛蘭菲。
1 / 1甘肅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卷
1.(2025·甘肅) 下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藏品中,主要成分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br/>A.勞動英雄模范碑(南梁革命紀念館藏)
B.紅軍黨員登記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藏)
C.陜甘紅軍兵工廠鐵工具(甘肅省博物館藏)
D.謝覺哉使用過的皮箱(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藏)
【答案】A
【知識點】無機非金屬材料
【解析】【解答】A.勞動英雄模范碑碑體通常由石材(如花崗巖、大理石)制成,主要成分為硅酸鹽、碳酸鈣等無機物,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正確;
B.登記表由紙張制成,紙張的主要原料為纖維素,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故B錯誤;
C.鐵工具由鐵或鐵合金制成,屬于金屬材料,故C錯誤;
D.皮箱由動物皮加工而成,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無機非金屬材料通常指由無機物構成的非金屬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常見類型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石材等。
2.(2025·甘肅) 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陶制文物,陶制文物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 ?。?br/>A.基態Si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圖:
B.的同位素可作為有機反應示蹤原子
C.的電子式為:
D.的球棍模型為:
【答案】D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球棍模型與比例模型;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
【解析】【解答】A.基態Si元素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s23p2,價層電子排布圖為 ,故A正確;
B. 和 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中子數不同,互為同位素,且常用作同位素標記,可作為有機反應的示蹤原子,故B正確;
C. 為共價化合物,Si與Cl之間形成4個Si-Cl鍵,其電子式為 ,故C正確;
D.二氧化硅屬于原子晶體,其晶體中不存在獨立的 SiO2分子,而是由Si和O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三維網狀結構,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A.硅的原子序數為14;
B.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
C. 為共價化合物;
D.球棍模型使用小球表示原子,用棍表示化學鍵。
3.(2025·甘肅) 苦水玫瑰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可從中提取高品質的玫瑰精油。玫瑰精油成分之一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該分子含1個手性碳原子
B.該分子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該物質可發生消去反應
D.該物質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B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
【解析】【解答】A.該分子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故A正確;
B.該分子中含有多個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征,所有原子不共面,因此該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故B錯誤;
C.該物質含有醇羥基,且羥基的鄰位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能發生消去反應,故C正確;
D.該物質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因此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A.手性碳是指連有四個不同原子團的碳原子;
B.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征;
C.羥基的鄰位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能發生消去反應;
D.碳碳雙鍵能與溴加成。
4.(2025·甘肅)加氫轉化成甲烷,是綜合利用實現“碳中和”和“碳達峰”的重要方式。525℃,101kPa下,。反應達到平衡時,能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br/>A.減小體系壓強 B.升高溫度
C.增大濃度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氣體
【答案】C
【知識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解析】【解答】A.該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減小體系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故A錯誤;
B.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B錯誤;
C.增大氫氣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故C正確;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氣體,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化學平衡移動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5.(2025·甘肅) X、Y、Z、W、Q分別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Q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數相同,均為其K層電子數的3倍,X與Z同族,W為金屬元素,其原子序數等于X與Z的原子序數之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X與Q組成的化合物具有還原性
B.Y與Q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顯堿性
C.Z、W的單質均可在空氣中燃燒
D.Z與Y按原子數組成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答案】B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X與Q組成的化合物H2S中,S元素為-2價,處于最低價態,具有還原性,故A正確;
B.Y與Q組成的化合物為SO2或SO3,SO2或SO3均為酸性氧化物,水溶液顯酸性,故B錯誤;
C.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故C正確;
D. Z與Y按原子數組成的化合物為Na2O2,Na2O2 具有強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Y、Q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數相同,均為其K層電子數的3倍,K 層電子數為 2,因此價電子數為6,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外層電子數為 6 的元素為 O(原子序數 8)和 S(原子序數 16),且 Y 原子序數小于 Q,故Y為O,Q為S。X 與 Z 同族,W 的原子序數等于 X 與 Z 的原子序數之和,且 W 為金屬元素,設 X 的原子序數為 a,則Z的原子序數為a+8,假設 X 為 H(原子序數 1),則 Z 為 Na(原子序數 11),W 的原子序數為12,為Mg元素,若 X 為其他同族元素(如 Li 與 K,但 K 為長周期元素,不符合短周期條件),故 X為H,Z為Na,W為Mg,綜上所述,X為H元素,Y為O元素,Z為Na元素,W為Mg元素,Q為S元素。
6.(2025·甘肅) 丁酸乙酯有果香味。下列制備、純化丁酸乙酯的實驗操作對應的裝置錯誤的是(加熱及夾持裝置略)( ?。?br/>A B C D
回流 蒸餾 分液 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常用儀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球形冷凝管能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故A正確;
B.蒸餾時溫度計測定蒸汽的溫度,溫度計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故B錯誤;
C.分液使用分液漏斗進行,且為了防止波體濺出,分波漏斗下端緊挨燒杯內壁,故C正確;
D.有機液體干燥時,常加入無水氯化鎂,無水硫酸鈉等干燥劑,充分吸收水分后,過濾,可得干燥的有機液體,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根據各儀器的特征分析。
7.(2025·甘肅) 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下列事實與結構因素無關的是(  )
選項 事實 結構因素
A K與Na產生的焰色不同 能量量子化
B 的沸點高于 分子間作用力
C 金屬有良好的延展性 離子鍵
D 剛玉的硬度大,熔點高 共價晶體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焰色反應的本質是金屬原子或離子受熱時,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再回落到基態時釋放特定波長的光,由于K和Na的原子結構不同,電子躍遷時釋放的能量不同,導致焰色不同,這與量子化的能級結構直接相關,故A正確;
B. 和 均為分子晶體,沸點由分子間作用力強弱決定,故B正確;
C.金屬晶體的延展性源于金屬鍵(自由電子與金屬陽離子的相互作用),而非離子鍵,故C錯誤;
D.四大晶體類型只是理想的模型,共價晶體與離子晶體沒有明顯的邊界,二者間存在過渡區域,剛玉的硬度大,熔點高,說明其具有共價晶體的特征,結構因素正確,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根據各物質的結構分析其具備的性質。
8.(2025·甘肅) 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成立的是( ?。?br/>選項 物質的性質 用途
A 具有熱分解性 餐具洗滌劑
B 酚醛樹脂具有耐高溫、隔熱性 飛船外層燒蝕材料
C 離子液體具有導電性 原電池電解質
D 水凝膠具有親水性 隱形眼鏡材料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具有熱分解性,常用作面包膨松劑,餐具洗滌劑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油污,其有效成分(如表面活性劑)需具備良好的乳化性、去污能力,與 “熱分解性” 無關,故A錯誤;
B.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會因摩擦產生高溫,外層材料需具備耐高溫和隔熱性以保護內部結構,酚醛樹脂在高溫下會發生分解(燒蝕),通過消耗自身吸收熱量,從而起到隔熱作用,其耐高溫和隔熱性與用途直接相關,故B正確;
C.原電池電解質需要傳導離子以形成閉合回路,離子液體是由離子組成的液態物質,具有良好的離子導電性,可用作原電池電解質,故C正確;
D.隱形眼鏡需要保持濕潤以貼合眼球并減少刺激,水凝膠的親水性使其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確保佩戴舒適,親水性與用途直接相關,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A.熱分解性指物質受熱易分解,這一性質通常會導致物質穩定性差,不適用于需要長期保存和使用的洗滌劑;
B.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會因摩擦產生高溫;
C.離子液體是由離子組成的液態物質;
D.隱形眼鏡需要保持濕潤以貼合眼球并減少刺激。
9.(2025·甘肅) 我國化學家合成了一種帶有空腔的杯狀主體分子(結構式如圖a),該分子和客體分子可形成主客體包合物:被固定在空腔內部(結構示意圖見圖b)。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主體分子存在分子內氫鍵
B.主客體分子之間存在共價鍵
C.磺酸基中的S—O鍵能比小
D.和中N均采用雜化
【答案】B
【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含有氫鍵的物質
【解析】【解答】A.主體分子中,-OH和HO3S-能形成分子間氫鍵,故A正確;
B.主體與客體間通過非共價鍵形成超分子,故B錯誤;
C.單鍵的鍵能小于雙鍵,則 磺酸基中的S—O鍵能比小 ,故C正確;
D.和中N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均采用雜化 ,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A.羥基之間能形成分子內氫鍵;
B.主客體均為分子;
C.單鍵的鍵能小于雙鍵;
D.和中N的價層電子對數均為4。
10.(2025·甘肅) 我國科學家制備了具有優良雙折射性能的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負性 B.原子半徑
C.中所有I的孤電子對數相同 D.中所有N—H極性相同
【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電負性增大,則電負性:CB.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C>N>O,故B錯誤;
C.碘的價電子數為7, 中心原子與兩個碘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則兩邊的碘存在3對孤對電子,中心原子的孤對電子數為,故C正確;
D.中六元環內存在大π鍵,大π鍵具有吸電子效應,離大π鍵比較近,N-H鍵極性更大,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
B.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
C.碘的價電子數為7;
D.大π鍵具有吸電子效應。
11.(2025·甘肅) 處理某酸浸液(主要含)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沉銅”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堿浸”過程中NaOH固體加入量越多,沉淀越完全
C.“氧化”過程中鐵元素化合價降低
D.“沉鋰”過程利用了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質
【答案】D
【知識點】銅及其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A.“沉銅”時,加入Fe粉,與銅離子發生置換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
B. 為兩性氫氧化物,能溶于NaOH,因此并不是 NaOH固體加入量越多,沉淀越完全 ,故B錯誤;
C.“氧化”過程中,H2O2將Fe2+氧化為Fe3+,鐵元素的化合價升高,故C錯誤;
D.加入碳酸鈉得到碳酸鋰,利用的是的溶解度比小的性質,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 酸浸液(主要含) 中加入鐵粉,Fe與Cu2+發生反應 ,置換出Cu,加入NaOH堿浸,將Al3+轉化為Al(OH)3沉淀,再加入H2O2將Fe2+氧化為Fe3+,再轉化為Fe(OH)3除去,最后加入碳酸鈉沉鋰得到碳酸鋰。
12.(2025·甘肅) 我國科研工作者設計了一種Mg-海水電池驅動海水()電解系統(如下圖)。以新型為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在電池和電解池中同時產生氫氣。下列關于該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將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可提高催化效率
B.在外電路中,電子從電極1流向電極4
C.電極3的反應為:
D.理論上,每通過2mol電子,可產生
【答案】D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電解池綜合
【解析】【解答】A.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將催化劑生長在泡沫鎳電極上可加快電解速率,提高催化效率,故A正確;
B.外電路中,電子從負極流向陰極,即電子從電極1流向電極4,故B正確;
C.由分析可知,電極3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故C正確;
D.電極2和電極4均產生氫氣,理論上每通過2mol電子,可產生2molH2,故D錯誤;
故選D。
【分析】電極1上,Mg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Mg(OH)2,則電極1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Mg-2e-+2OH-=Mg(OH)2,電極2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H2O+2e-=H2+2OH-,電極3與電極2相連,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 ,電極4為陰極。
13.(2025·甘肅) 下列實驗操作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目的
A 測定0.01mol/L某酸溶液的pH是否為2 判斷該酸是否為強酸
B 向稀溶液滴入幾滴濃硫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探究對水解的影響
C 向溶液先滴入幾滴NaCl溶液,再滴入幾滴NaI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 比較AgCl和AgI的Ksp大小
D 將氯氣通入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淡黃色沉淀 驗證氯氣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未指明酸是幾元酸,無法判斷該酸是強酸還是弱酸,故A錯誤;
B.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升溫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不能探究對水解的影響,故B錯誤;
C.若溶液 過量,加入NaI溶液會直接生成AgI沉淀,并未發生沉淀的轉化,不能比較 AgCl和AgI的Ksp大小,故C錯誤;
D.氯氣與Na2S發生反應Cl2+Na2S= 2NaCI+S↓,產生淡黃色沉淀S,該反應中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氯氣為氧化劑,可以驗證氯氣的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A.未指明該酸是幾元酸;
B.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
C.溶液過量的情況下,會直接反應生成沉淀;
D.氯氣氧化硫化鈉生成單質硫。
14.(2025·甘肅) 氨基乙酸是結構最簡單的氨基酸分子,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在25℃時,其分布分數[如=]
與溶液pH關系如圖1所示。在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NaOH溶液,溶液pH與NaOH溶液滴入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曲線Ⅰ對應離子是
B.a點處對應的pH為9.6
C.b點處
D.c點處
【答案】C
【知識點】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隨著pH增大, (+NH3CH2COOH)減小,則曲線Ⅰ對應的離子是 ,故A正確;
B.a點,(+NH3CH2COO-)=(NH2CH2COO-),則二者濃度相等,Pka2=9.6,Ka2=,pH=9.6,故B正確;
C.圖2中b點滴入10mLNaOH,和NaOH的物質的量相等,得到主要離子為+NH3CH2COO-,+NH3CH2COO-存在電離和水解,Ka2=10-9.6,Kh==,則其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則,故C錯誤;
D.c點和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主要粒子為NH2CH2COO-,此時存在質子守恒:,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隨著pH增大,的平衡正向移動, (+NH3CH2COOH)減小,(+NH3CH2COO-)先增大后減小,(NH2CH2COO-)逐漸增大,則曲線Ⅰ對應的離子是 。
15.(2025·甘肅) 某興趣小組按如下流程由稀土氧化物和苯甲酸鈉制備配合物,并通過實驗測定產品純度和結晶水個數(雜質受熱不分解)。已知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在空氣中易吸潮,加強熱時分解生成。
(1)步驟①中,加熱的目的為   。
(2)步驟②中,調節溶液pH時需攪拌并緩慢滴加NaOH溶液,目的為   ;pH接近6時,為了防止pH變化過大,還應采取的操作為   。
(3)如圖所示玻璃儀器中,配制一定物質量濃度的苯甲酸鈉溶液所需的儀器名稱為   。
(4)準確稱取一定量產品,溶解于稀中,萃取生成的苯甲酸,蒸去有機溶劑,加入一定量的NaOH標準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用HCl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滴定終點的現象為   。實驗所需的指示劑不可更換為甲基橙,原因為   。
(5)取一定量產品進行熱重分析,每個階段的重量降低比例數據如圖所示。0~92℃范圍內產品質量減輕的原因為   。結晶水個數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1)升高溫度,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
(2)防止生成沉淀;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
(3)容量瓶、燒杯
(4)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使用甲基橙誤差較大
(5)吸潮的水;1.7
【知識點】中和滴定;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升高溫度能加快反應速率,因此步驟①中,加熱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故答案為:升高溫度,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浸出率。
(2)根據題干信息,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因此步驟②中,調節溶液pH時需攪拌并緩慢滴加NaOH溶液是為了防止生成沉淀;pH接近6時,為了防止pH變化過大,要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故答案為: 防止生成沉淀 ;緩慢滴加NaOH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pH值。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苯甲酸鈉溶液時,需依次完成計算、稱量、溶解、轉移、定容等操作,所需的儀器有容量瓶、燒杯,故答案為:容量瓶、燒杯。
(4)用酚酞做指示劑,HCl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甲基橙變色范圍在酸性范圍內,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劑誤差較大,故答案為: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滴定終點呈堿性,使用甲基橙誤差較大。
(5)在空氣中易吸潮,0~92℃范圍內產品質量減輕的是吸潮的水;92℃~195℃失去的是結晶水的質量;最后得到的是Eu2O3,1mol失去結晶水質量減少18xg,重量減少5.2%,,1mol生成0.5mol的Eu2O3,質量減少3×(121-8)g=339g,重量減少56.8%,有關系式18x:5.2%=339:56.8%,解得x=1.7,故答案為:吸潮的水 ;1.7。
【分析】(1)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2)在堿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 ;
(3)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據此選擇所需儀器;
(4)當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溶液有淺紅色變無色,并保持半分鐘不褪色時達到滴定終點;甲基橙的pH變色范圍:橙色pH3.1-4.4,紅色pH<3.1(酸色),黃色pH>4.4(堿色);
(5)根據圖示重量關系計算。
16.(2025·甘肅)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從銅冶煉煙塵(主要含S、及Cu、Zn、Pb的硫酸鹽)中高效回收砷、銅、鋅和鉛的綠色工藝,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熔點314℃,沸點460℃
分解溫度:,,,高于
(1)設計焙燒溫度為600℃,理由為   。
(2)將通入和的混合溶液可制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酸浸的目的為   。
(4)從浸出液得到Cu方法為   (任寫一種)。
(5)某含Pb化合物是一種被廣泛應用于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晶體材料,室溫下該化合物晶胞如圖所示,晶胞參數,。與Pb之間的距離為   pm(用帶有晶胞參數的代數式表示);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晶體密度計算式為   (用帶有阿伏加德羅常數的代數式表示和分別表示Cs、Pb和Br的摩爾質量)。
【答案】(1)使硫酸銅分解,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同時使As2O3沸騰收集
(2)4++2=3+CO2
(3)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
(4)電解法或置換法
(5);CsPbBr3;
【知識點】晶胞的計算;銅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1) 分解溫度:,,,高于 ,因此設計焙燒溫度為600℃,是為了使硫酸銅分解,而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使As2O3沸騰收集,故答案為:使硫酸銅分解,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使As2O3沸騰收集。
(2)將通入和的混合溶液可制得,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產物還有CO2,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2=3+CO2,故答案為:4++2=3+CO2。
(3)酸浸時,硫酸鉛不溶于硫酸,氧化銅與硫酸反應轉化成硫酸銅,過濾分離,浸出渣為硫酸鉛,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故酸浸的目的為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故答案為:分離硫酸鉛,得到純凈的硫酸銅溶液。
(4)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電解硫酸銅溶液可得到Cu,或者加入Fe粉還原也可得到Cu,故從浸出液得到Cu的方法有:電解法或置換法,故答案為:電解法或置換法。
(5)由圖可知,Cs位于晶胞體心,數目為1,Pb位于晶胞頂點,數目為=1,Br位于晶胞棱心,數目為=3,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sPbBr3;Cs位于體心,Pb位于頂點,與Pb之間的距離為體對角線的一半,由于晶胞參數,℃,與Pb之間的距離為 pm,該晶體密度計算式為,故答案為:;CsPbBr3;。
【分析】銅冶煉煙塵(主要含S、及Cu、Zn、Pb的硫酸鹽)焙燒,焙燒溫度為600℃,熔點314℃,沸點460℃ ,因此也被蒸出,焙燒過程中S轉化為SO2,根據已知分解溫度,焙燒時硫酸銅分解,而硫酸鋅和硫酸鉛不分解,冷凝分離出,氣體SO2通入制酸系統得到硫酸,硫酸鋅和硫酸鉛加水浸取后,硫酸鋅溶于水形成溶液被分離出去,留下氧化銅,硫酸鉛,制酸系統中生成的硫酸通入酸浸步驟,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過濾分離浸出渣為硫酸鉛,浸出液主要為硫酸銅,可從硫酸銅溶液中回收Cu。
17.(2025·甘肅) 乙炔加氫是除去乙烯中少量乙炔雜質,得到高純度乙烯的重要方法。該過程包括以下兩個主要反應:
反應1:
反應2:
(1)25℃,101kPa時,反應    。
(2)一定條件下,使用某含Co催化劑,在不同溫度下測得乙炔轉化率和產物選擇性(指定產物的物質的量/轉化的乙炔的物質的量)如圖所示(反應均未達平衡)。
①在范圍內,乙炔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為   (任寫一條),當溫度由220℃升高至260℃,乙炔轉化率減小的原因可能為   。
②在120~240℃范圍內,反應1和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大小關系為   (填“>”“<”或“=”),理由為   。
(3)對于反應1,反應速率與濃度的關系可用方程式表示(k為常數)。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測定了不同濃度時的反應速率(如下表)。當時,   。
實驗組


(4)以Pd/W或Pd為催化劑,可在常溫常壓下實現乙炔加氫,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虛線為生成乙烷路徑)。以   為催化劑時,乙烯的選擇性更高,原因為   。(圖中“*”表示吸附態;數值為生成相應過渡態的活化能)
【答案】(1)-137
(2)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
(3)9.2×10-3
(4)Pd/W;Pd/W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大于Pd催化劑時的
【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活化能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劑;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1)根據蓋斯定律,將②-① 得到 ,則,故答案為:-137。
(2)① 在范圍內,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乙炔的轉化率增大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乙炔的轉化率增大;220℃-260℃,乙炔的轉化率下降,反應未達平衡狀態,說明不是由于平衡移動造成的,可能原因是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故答案為: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或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增強;催化劑在該溫度范圍內失活。
②由圖像可知,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即,故答案為:>;乙烯的選擇性大于乙烷,說明反應1乙炔的轉化速率大于反應2乙炔的轉化速率。
(3)將表格中的數據數據代入方程可得:,解得,則,時,,,故答案為: 9.2×10-3 。
(4)選擇Pd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低于選擇Pd/W時的(0.68<0.83),說明使用Pd做催化劑,乙烯更容易轉化為乙烷,使乙烯的選擇性更小,故Pd/W做催化劑時,乙烯的選擇性更高,故答案為:Pd/W;Pd/W做催化劑時,生成乙烷的活化能大于Pd催化劑時的。
【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將②-①可得 ,據此計算;
(2)升高溫度,活化分子數增大,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速率增大,同時溫度也能影響催化劑活性;
(3)將表格中的數據代入表達式計算;
(4)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反應速率。
18.(2025·甘肅) 毛蘭菲是一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菲類化合物,可按下圖路線合成(部分試劑省略):
(1)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   ,化合物A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   。
(3)關于化合物C的說法成立的有   。
①與溶液作用顯色 ②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③與D互為同系物 ④能與HCN反應
(4)C→D涉及的反應類型有   ,   。
(5)F→G轉化中使用了,其名稱為   。
(6)毛蘭菲的一種同分異構體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由多取代苯甲醛J出發,經多步合成得到(如下圖)。已知J的譜圖顯示四組峰,峰面積比為。J和I的結構簡式為   ,   。
【答案】(1)酚羥基、醛基;
(2)
(3)②④
(4)還原反應;加成反應
(5)甲醇鋰
(6);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醛類簡介;醛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化合物A的結構簡式為,其含氧官能團為酚羥基、醛基;A中酚羥基與NaOH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酚羥基、醛基; 。
(2)化合物A與CH3I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化合物B,則B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 。
(3)①化合物C不含酚羥基,不能 與溶液作用顯色 ,故①錯誤;
②化合物C含有醛基,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故②正確;
③化合物C含有醛基和醚鍵、化合物D含有羥基和醚鍵,兩者所含官能團不同,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故③錯誤;
④化合物C含有的醛基能與HCN反應,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②④。
(4)C→D中,醛基被還原為醇羥基,即屬于還原反應,又屬于加成反應,故答案為:還原反應;加成反應。
(5)CH3OLi為甲醇與活潑金屬形成的化合物,名稱為甲醇鋰,故答案為:甲醇鋰。
(6)根據流程中E和F的反應,J經過一系列轉化形成的結構類似于F,且其分子式為C9H10O4,峰面積比為1:1:2:6,則其結構簡式為;I為毛蘭菲的同分異構體,類似G轉化為毛蘭菲的過程,可推出I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 ; 。
【分析】與CH3I發生取代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與BnBr發生取代反應生成,被NaBH4還原,醛基轉化為羥基得到,經多步轉化得到,與先發生加成反應再發生消去反應得到,在Bu3SnH、AIBN條件下成環得到,在H2、Pd/C條件下,羥基取代-OBn得到毛蘭菲。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康定县| 江津市| 景泰县| 中方县| 积石山| 佛教| 乐都县| 阿图什市| 秦安县| 即墨市| 十堰市| 化州市| 高青县| 南汇区| 瑞丽市| 英山县| 盱眙县| 湟源县| 洞头县| 攀枝花市| 胶州市| 炉霍县| 紫云| 吕梁市| 海淀区| 阿拉尔市| 富锦市| 广宁县| 社旗县| 理塘县| 久治县| 谢通门县| 读书| 锦屏县| 东乡| 安福县| 麟游县| 东丰县| 台山市|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