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地理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第I卷第1頁至第5頁,第Ⅱ卷第6頁至第8頁??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第I卷(選擇題,共48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及產業體系完善度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光伏裝備制造業包括晶體硅制造、光伏組件生產、光伏電站建設等多個環節。圖1示意我國光伏裝備制造業擴張路徑及空間布局特征。據此完成1~3題。中部○中心城市。一般城市○太陽能資源城市人硅原料資源城市西部東部→產業擴張路徑→產品供給路徑園模式甲圖11.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發展光伏裝備制造業后期的突出優勢是A,太陽能資源更豐富B.硅原料資源更充足C.產業協作條件更好D.土地成本更低廉高二地理·第1頁(共8頁)掃描全能王創建2.中國光伏裝備制造業按甲模式布局的企業主要原因是當地A.市場需求大B,勞動力豐富C.技術較先進太陽能豐富3.中西部承接東部光伏裝備制造產業轉移后,對我國能源安全的直接作用是A.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進口量B.提高太陽能資源勘探技術水平C.增強區域間能源調配能力D.擴大國內光伏裝機規模,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圖2為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圖例中字母表示不同的自然帶)。讀圖,完成4~6題。南回歸線修a bcde f圖24.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格局的形成,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A.地形起伏,不同高度水熱條件差異大B.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影響降水分布C.洋流性質,寒暖流對沿岸氣候影響大D.緯度位置,決定熱量條件的基本差異5.圖中乙所在的自然帶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灌溉水源,降水較少且變率大B.土壤肥力,土質貧瘠難以改良C.市場需求,國內市場狹小有限D.交通條件,地處內陸交通不便6.與圖中M地降水季節變化基本一致的自然帶是A.aB.dC.eD.f農村轉移人口實現城鎮化可分為三種模式:就地城鎮化表現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向戶籍所在縣城、所在縣的鄉鎮轉移;就近城鎮化表現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向戶籍所在地級市轉移;異地城鎮化表現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向戶籍所在地之外的地級市轉移。圖3示意三種城鎮化模式。據此完成7~9題。高二地理·第2頁(共8頁)掃描全能王創建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地理參考答案第I卷(選擇題,共48分)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45678答案DBABCB題號10111213141516答案BCCDCDAC【解析】1.中西部太陽能資源更豐富,A錯誤:中西部硅原料資源城市較多,硅原料資源更充足,B錯誤:東部經濟發達,產業協作條件更好,C正確:東部土地成本更高,D錯誤。故選C。2.根據材料所給圖片可知,模式甲意味若在太陽能資源城市布局,這里對光伏裝備的需求量大,市場廣闊,A正確,太陽能資源城市對應的是市場,而不是原料或勞動力或技術,B、C、D錯誤。故選A。3,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后,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優勢擴大光伏裝機規模,直接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提升能源安全,D正確。光伏產業主要影響電力結構,對煤炭進口量影響較小,A錯誤:產業轉移對太陽能勘探技術無直接影響,B錯誤:產業轉移與區域能源調配能力無直接關聯,C錯誤。故選D。4.澳大利亞的氣候和自然帶分布深受大氣環流影響。比如北部受季風環流影響,降水有明顯季節變化:中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干旱,形成荒漠帶:東部受東南信風影響,在迎風坡形成豐富降水和熱帶雨林等自然帶。所以大氣環流在其自然帶分布格局形成中起主導作用,B正確。地形起伏、洋流性質、緯度位置雖然都對自然帶形成有影響,但不是主導因素。地形起伏主要在局部地區對自然帶產生影響,A錯誤:洋流主要影響沿岸狹窄區域,C錯誤;緯度位置奠定熱量基礎,但降水分布等還受大氣環流等影響,不是主導因素,D錯誤。故選B。5.乙所在自然帶地區為草原帶,降水較少且變率大,農業發展依賴灌溉,所以灌溉水源是其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A正確。土壤肥力可以通過施肥等措施改善,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B錯誤:澳大利亞農產品面向國際市場,市場需求較大,C錯誤;交通條件雖有一定影響,但不是農業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D錯誤。故選A。高二地理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6.M地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當該地夏半年盛行來自海洋的西北風,降水最多;a自然帶是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帶,全年降水豐富:d自然帶一般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集中在該地夏季,與M地降水季節變化基本一致: 自然帶所在區域氣候為地中海氣候,降水集中在該地冬季;f自然帶所在區域全年降水比較均勻。故選B。7.就地城鎮化是在本縣范圍內,發展本縣特色產業能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且農村轉移人口遷移距離短,遷移成本低,C正確:異地城鎮化遷移成本高,A錯誤;就近城鎮化相比就地城鎮化,利用本地資源的程度相對較弱,遷移成本也更高些,B錯誤:三種模式有明顯差異,D錯誤。故選C。8.就地城鎮化和就近城鎮化,農村轉移人口離農村較近,更有利于帶動農村地區發展,促進區域協調,B正確;吸引外市資金投入是異地城鎮化可能的特點,A錯誤:就地和就近城鎮化不一定能迅速提升城市等級和規模,C錯誤:減少區域間交通壓力不是其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主要優勢,D錯誤。故選B。9.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生活成本低,會吸引已就地城鎮化的人口回流,B正確:縣城就業機會過多不會導致回流,A錯誤;本縣城鎮化率過高不一定是回流原因,C錯誤;就地城鎮化所在的縣城醫療條件不一定差,D錯誤。故選B。10.山區地形破碎,平地稀少且分散,導致聚落難以集中布局,只能分散且規模較小,C正確。氣候條件復雜和氣象災害頻繁不是聚落分散且規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A錯誤:土壤肥力不均可通過農業技術等手段改善,不是聚落形態的主要決定因素,B錯誤;水源分布不均可通過水利設施解決,且不是聚落分散的關鍵自然因素,D錯誤。故選C。11.全球氣候變暖,熱量條件改善,農作物種植上限海拔可能升高,A錯誤:該地為亞熱帶氣候,熱量增加,復種指數不會增加,B錯誤:水熱條件改變,暴雨、干旱等極端天氣可能增加,C正確:氣溫升高會使病蟲害滋生和繁殖的環境更有利,病蟲害可能增多,D錯誤。故選C12.大規模開發礦產資源會破壞生態環境,不利于可持續發展,A錯誤:限制人口遷入不利于區域發展,且可行性較低,B錯誤;全面退耕還林還草不現實,會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C錯誤: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特色農業,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綜合性和可行性,D正確。故選D。13.沙田區集中商業、就業等核心功能,是人口流入區,西貢區以生態休閑為主導,一般不會出現沙田區人口大量遷往西貢區的情況,A選項錯誤。沙田區和西貢區功能定位不同,交通發展會促進各自功能的發揮,而不是產業趨同發展,B選項錯誤。交通發展加強了沙田區和西貢區之間的聯系,人們在兩個區域之間的往來更加便捷,一個區域的商業、就高二地理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2024~2025 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雙向細目表地 理題號 題型 分值 試題內容 難度系數 備注1 選擇題 3 易工業區位、產業轉移2 選擇題 3 中3 選擇題 3 我國能源安全 易4 選擇題 3 中5 選擇題 3 澳大利亞(氣候、自然帶等) 易6 選擇題 3 中7 選擇題 3 城鎮化 易8 選擇題 3 城鎮化的影響 中9 選擇題 3 人口流動 易10 選擇題 3 中11 選擇題 3 中國西南區域特征 中12 選擇題 3 易13 選擇題 3 交通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中14 選擇題 3 交通布局 中 15 選擇題 3 易區域生態問題16 選擇題 3 中17 綜合題 18 中亞區域特征、農業發展 易18 綜合題 18 江蘇區域特征、區域發展 中19 綜合題 16 地表形態變化 中達成 優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命題 目標 3%~5% 60%~65% 65±5 分思想 1. 以課本知識為依據,注重基礎知識的全面考查,重視綜合運用的能力。2. 情境素材貼近生活,能選取近期的熱點時事作為載體,融合知識體系進行命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地理-雙向細目表.docx 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地理-答案.pdf 云南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監測卷(八)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