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一政治試題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 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 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需加黑、加粗。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于資本積累而提高的勞動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這表明( )A. 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B. 資產階級的改革舉措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C. 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的絕對過剩D. 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可以避免2.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能夠支持這個結論的論據是( )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根本性轉變②實現全體人民同步富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③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④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某校高三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中,特別關注了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以下論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下列對該思想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物質基礎③植根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④為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2025年1月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準確把握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任務要求,厘清“新”在哪里、“難”在哪里、“落”在哪里,引導促進新興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引導促進新興領域各類群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由此可見,做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要( )A. 加強黨的自我革命,把制度建設貫穿黨建工作中B. 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C. 牢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D. 堅持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新興領域正確發展方向5. 發展道路的選擇關乎國家前途命運。二戰后,不同國家根據自身歷史文化和現實條件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如北歐福利國家模式、東亞出口導向型模式等。中國立足國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這啟示我們( )①選擇發展道路必須立足本國實際,不能簡單復制他國模式②人類社會發展模式具有多樣性,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③即使各國國情不同,也需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④中國發展道路具有普適性,能作為各國現代化的范式樣本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大腦在思維活動時,神經元會放電形成腦電波,腦機接口則通過識別腦電波特征讀取大腦意圖,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聯通,即所謂的“意念”控制,創造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讓盲人“復明”等奇跡。腦機接口技術( )A. 具有能動創造性,能夠幫助癱瘓人群恢復與外界溝通的能力B. 能夠直接讀取人的思想和記憶,按照客觀實際建立新的聯系C. 說明人可以通過實踐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造福人類D. 印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夠實現理性認識向感性認識飛躍7. 下列選項與下面漫畫所體現的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有( )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③不一定逆風翻盤,但請一定向陽而生④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仿米友仁云山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所作,以江南山水為藍本,描繪了云霧繚繞、山巒朦朧的景色。畫家以水墨橫點為主,點染出云霧中的山峰、樹木、溪流等,水墨交融,渾然一體,營造出一種空靈、悠遠的意境。這不僅反映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也傳達了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念。由此可見( )①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念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意識②江南山水是能被畫家的心靈所創作出來的客觀存在③畫中渾然一體的山峰、樹木、溪流具有“人化”特點④畫中空靈、悠遠的意境源自于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表達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最初,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后來,湯姆遜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這表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推翻了湯姆遜的模型;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又認識到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不能用經典力學來描述。這說明( )A. 真理在發展中不斷推翻錯誤超越自身B.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C. 復雜事物本質的暴露往往需要一個過程D. 認識工具的進步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10. 馬克思說過:“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下列選項能夠體現材料主旨的是( )A.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B. 人類社會發展只能在社會基本矛盾不斷解決中得以實現C. 當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D. 人類社會主要矛盾推動社會形態依次更替和向前發展11. 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成為市場主體,他們對于食品的需求也愈發趨向多元化:煮著粗糧代餐,卻難舍深夜燒烤;追捧“低脂飯”,又困于三餐不定。這場“邊養生邊放縱”的飲食博弈背后,是快節奏生活與自我關懷的持久交鋒。要在便利與營養間找到平衡,年輕一代需要( )A. 立足于科學健康養生理念,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B. 抓住營養價值這個主要矛盾,又要統籌兼顧便利性C. 分析飲食博弈背后的利與弊,準確把握主流和支流D. 樹立先進的社會意識,正確地預見飲食發展的方向12. 老與新交融、文商旅融合、非遺技藝與網紅文創相結合……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出圈”,不僅讓這片歷史街區重煥活力,也有力帶動了周邊商圈的發展,強力拉動了街區消費。這表明( )A. 文化自覺已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追求B. 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C. 文化創新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繁榮D. 中國傳統文化市場得到了多元化發展13. 近年來漳州市以閩南文化為媒介,創新開展“外國友人來趣淘”“世界青年趣淘漳州”等系列活動,向世界展現閩南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活力。未來,漳州將持續推出“Like It Zhangzhou”等系列活動,讓閩南文化香飄四海。由此可見,講好漳州故事需要( )①創新表達模式,增強閩南文化傳播力②保持開放心態,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③尊重民族差異,推進不同文化走向趨同④堅定文化自信,展現閩南文化的獨特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 以千年運河為敘事坐標,電視劇《北上》用“高清”的青春筆觸描繪出兩代運河兒女的奮斗圖譜。運河沿岸斑駁的碼頭、煙火氣的花街、溫暖的運河人家,這些充滿特色的場景無一不在講述著運河人民的奮斗故事。這主要說明( )A. 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B. 文藝創作需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革故鼎新C. 文化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D. 影視作品支配和影響著人們文化實踐活動15. 從穿漢服、化唐妝,到練八段錦、品中式茶飲、打卡古建筑,“新中式”價值內核沒變,形式卻在不斷變化,年輕人從這些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精神世界也日漸豐盈。材料旨在說明( )A. 當代青年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顯著增強B. 當代青年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C. 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呈現多元繁榮新態勢D. 現代藝術理念和傳統文化元素深度交融16. 連云港市蒼梧小學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以“行走的思政課”與“沉浸式研學”雙線聯動,組織少先隊員代表與五年級千名師生分批次開展紅色主題教育,通過角色體驗、實踐錘煉與歷史對話,讓紅色精神浸潤童心,為學子成長注入澎湃力量。該活動的意義在于( )①感受紅色文化底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支持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筑牢精神根基,汲取奮進力量③厚植家國情懷,將地域文化傳承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合④了解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推進,我國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這是對加強養老服務作出的系統性制度設計,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的戰略舉措。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這標志著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老有所養”這一重大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更為破解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難題提供了根本遵循。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老有所養”這一重大民生問題的意義?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能源領域,有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追求清潔能源,但無法同時兼顧供給穩定、環境友好、價格低廉。而中國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沙漠光伏”創新模式成功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困局。供給穩定 在西北沙漠建設4.5億千瓦風光電基地(相當于20個三峽),利用年日照超2700小時的自然條件,實現14億人口用電保障。環境友好 光伏陣列遮陽使地表降溫3 - 5℃、蒸發減少30%,板下種植固沙植物,配合定期沖洗用水,為下方的植物提供了水分。植被覆蓋率從不足2%恢復至80%,成功將流動沙丘轉化為草原綠洲。價格低廉 首創“光伏+畜牧+種植”模式:通過板上發電(年均風速降低50%)、板間養殖(光伏羊群控制雜草)、板下種植(枸杞/中草藥等經濟作物),使沙漠治理從純投入轉為年產值超億元產業,吸引企業主動參與形成可持續生態。光伏電站土地成本近乎為零,綜合發電成本較傳統模式下降40%。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道理,說明中國是如何破解能源領域“不可能三角”困局的。19.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過去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常常停留在“落后”“封閉”等刻板標簽之上,這些印象可能源于文化差異、個人經歷或者帶有濾鏡的媒體報道。當免簽政策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入境旅游,一些外國網紅博主開啟直播中國行,沒有“剪輯”“濾鏡”,直播處處都有中國文化的精彩、中國人民的友善、中國發展的驚艷,向海外網友揭示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許許多多的西方人在中國“路轉粉”。隨著綜合國力穩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愈發舉足輕重,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包容的中國,也讓越來越多的西方網友對中國“刮目相看”,開始重新審視對中國原有的刻板認知。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分析西方對中國從“刻板印象”到“刮目相看”的原因。2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醫藥文化綜藝《少年中醫說》以青春視角講述中醫藥故事,用創新表達激活文化基因,收獲良好傳播效果。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常因專業壁壘高、表達方式陳舊而難以觸達年輕群體。《少年中醫說》的突破性在于,它摒棄了單向灌輸的“說教式”科普,轉而以“盲盒路線+分組體驗”的趣味形式,將中醫藥知識與青春活力深度融合。節目還直面“中醫養生是否適應現代生活”“新技術對中醫行業的沖擊”等話題,呈現行業大咖的權威解讀與青年學子的思辨碰撞。在AI問診環節,通過對比機器診斷與傳統脈診的異同,既展現了中醫的個性化診療優勢,也提出了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新路徑。嘉賓們親身體驗藥材種植、古方調配等傳統技藝,與相關從業者一起交流探討如何將中醫理念融入現代健康管理,如何激發中醫藥與時俱進的潛力。《少年中醫說》匯聚了來自7所中醫藥高校的青年學子以及外國嘉賓,以多元視角展望中醫未來,立足建設健康中國和文化強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少年中醫說》是如何成功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2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珍AI地球》主創團隊在創作初期嘗試完全依賴AI生成環保主題科幻短片,輸入了海量生態危機數據后,AI輸出了數百個特效華麗的末日場景,但畫面堆砌機械重復、敘事邏輯混亂,缺乏“人與自然共生”的價值觀深層表達。團隊隨后調整策略:人類編劇重新設定了“科技修復地球”的核心立意,藝術家篩選AI素材時融入敦煌壁畫“飛天”元素象征生態重生,工程師在算法中加入《巴黎協定》減排目標作為敘事約束框架。最終作品既有AI生成的銀河冰川奇觀,更通過人類添加的瀕危動物親子互動鏡頭喚起情感共鳴。總導演坦言:“AI像一支沒有方向的畫筆,環保理念的溫度、文明傳承的密碼,仍需人類親手點燃。”“AI像一支沒有方向的畫筆,環保理念的溫度、文明傳承的密碼,仍需人類親手點燃”。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談談這一觀點的合理性。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一政治試題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 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 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需加黑、加粗。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A【16題答案】【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①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重視“老有所養”是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福祉的關懷,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根基。②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通過完善養老保障制度,推動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特別是老年人群體),有助于縮小民生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目標。③ 黨重視 “老有所養”,推動養老服務發展,有助于完善社會建設內容,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利于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④應對人口老齡化是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黨中央系統性部署養老服務改革,能夠服務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8題答案】【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立足能源需求與西北沙漠日照足、土地廣等實際,建風光電基地保供給。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是否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中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創新“沙漠光伏”模式,推動能源與生態、經濟協同。③堅持 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統一,我國既尊重能源、生態規律,依沙漠條件建光伏;又發揮主觀能動性,創立“光伏+”模式,變沙漠治理為產業,破供給、環境、成本矛盾。【19題答案】【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檢驗標準。西方人到中國后,通過自身實踐,獲得了真實的認識,同時,其固有的認知,也在中國行的實踐中證明是錯誤的,更進一步增強了其對中國的探索欲和求知欲。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過去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停留在一些不好的標簽上,現在通過親身體驗,獲得了正確的認識,推動其對中國認識的深化。【20題答案】【答案】①立足健康中國和文化強國建設,推動中醫藥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轉化,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摒棄單向“說教式”科普,以“盲盒金線 + 分組體驗”趣味形式,融合中醫藥知識與青春活力,實現內容形式創新,增強吸引力。③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直面“中醫養生適應現代生活”等時代話題,展現中醫藥辯證施治優勢,探索發展新路徑,讓傳統文化與時代同頻。④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匯聚多國青年、外國嘉賓,以多元視角展現中醫藥,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探索中醫藥的創新發展路徑。【21題答案】【答案】①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人所特有的物質性活動,人通過實踐創造歷史、傳承文明、實現價值。AI 作為工具,其作用的發揮完全依賴人類的設計與引導,短片中的環保理念的表達、人類文明的傳承都需要人的實踐參與才能完成。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主觀映像,社會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而AI是人類實踐中改造自然的物質手段,本身不具有主觀能動性,AI 雖能基于海量數據生成特效場景,但無法自主形成 “人與自然共生” 的價值觀,不能理解敦煌壁畫 “飛天” 的文化象征意義,也不理解《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這些深層價值與文明密碼,本質上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社會意識,AI 作為工具僅能被動執行指令,因此 “沒有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