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金屬鈉及鈉的化合物第5課時 鈉的性質與制備(1)【夯實基礎】1. 下列有關金屬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鈉與水反應后溶液顯無色B. 鈉與氧氣反應的產物與反應條件有關C. 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表現出還原性D. 實驗室中少量金屬鈉保存在水中2. (2024蘇州期中調研)下列有關金屬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鈉只有在加熱條件下才能與氯氣反應B. 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表現出還原性C. 實驗室中少量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D. 鈉鉀合金熔點低,導熱性好,可用作快中子反應堆的熱交換劑3. 將少量金屬鈉長時間置于空氣中,最終的產物是( )A. Na2O B. NaOHC. Na2CO3 D. Na2O24. 下列關于鈉的反應現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選項 反應內容 反應現象A 切開鈉 鈉切面顏色變暗,最終呈淡黃色B 把小塊鈉投入硫酸鐵溶液中 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產生紅褐色沉淀C 把小塊鈉投入飽和氫氧化鈉溶液中 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溶液變渾濁D 把燃著的鈉伸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 鈉與氯氣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白煙5. 關于鈉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鈉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化合價降低B. 工業上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備金屬鈉C. 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會出現紅色固體D. 實驗室中,鈉著火時可用水撲滅6. 下列關于金屬鈉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鈉的密度小,故可以制作透霧能力強的高壓鈉燈B. 鈉在純凈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白色固體Na2OC. 金屬鈉可從TiCl4溶液中置換出稀有金屬TiD. 鈉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因此易失去電子表現為還原性7. 下面關于金屬鈉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少量鈉應保存在煤油中B. 鈉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性C. 鈉著火時,可用氮氣滅火D.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自然界里能以游離態存在8. 等質量的兩塊鈉,第一塊在足量氧氣中加熱,第二塊在足量氧氣(常溫)中充分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一塊鈉失去電子多B. 兩塊鈉失去電子一樣多C. 第二塊鈉的反應產物質量大D. 兩塊鈉的反應產物質量一樣大9.(2024泰州靖江中學期末)金屬鈉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氣體逸出的是( )A. BaCl2溶液 B. CuSO4溶液C. 稀硫酸 D. MgCl2溶液10. 在實驗室里做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時,用到的儀器是( )a.試管夾 b.鑷子 c.小刀 d.冷凝管 e.濾紙 f.研缽 g.燒杯 h.坩堝 i.石棉網 j.玻璃片 k.藥匙 l.燃燒匙A. abdi B. cefjC. fghl D. bcegj【提升素養】11. (2024揚州寶應期中)將一小塊鈉投入下列溶液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放入飽和NaOH溶液中:有氫氣放出,恢復到室溫后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B. 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氫氣放出,有藍色沉淀析出C. 放入Ca(HCO3)2溶液中:有氫氣放出,有白色沉淀析出D. 放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有氫氣放出,溶液變紅12. 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打開右端軟塞,將一小塊金屬鈉加入煤油中,反應前片刻,鈉的位置在a處B. 開始反應后,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鈉在b處液面以下的水中反應C. 加入鈉后關閉右端軟塞,反應一段時間后,左端液面上升進入長頸漏斗,b處有無色氣體產生D. 若用苯或酒精來代替煤油,可觀察到相同的實驗現象13. 將一塊鈉投入盛有煤油和水的燒杯中,觀察到的現象可能是( )A. 鈉在水層中反應并四處游動B. 鈉停留在煤油層中不發生反應C. 鈉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應并四處游動D. 鈉在煤油與水的界面處反應并可能上下跳動14. (1) 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金屬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資料顯示,鈉著火時不能用CO2滅火,為尋找原因進行如下探究實驗:A. 將燃燒匙中的鈉引燃后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可以看到,火焰呈黃色,產生大量白煙;火焰熄滅后,集氣瓶底部有黑色固體,瓶壁上附著白色固體。B. 向集氣瓶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振蕩、過濾,濾紙上留下黑色固體,濾液為無色。C. 取適量濾液置于兩支試管中,向第一支試管中滴加一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第二支試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寫出實驗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 。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實驗B中的無色濾液顯 ?。ㄌ睢八嵝浴薄皦A性”或“中性”),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寫出鈉在點燃條件下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第5課時 鈉的性質與制備(1)1. D 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溶液為無色,A正確;鈉在常溫下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在加熱或點燃條件下和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的過氧化鈉,B正確;鈉最外層有1個電子,所以在化學反應中鈉易失去電子而表現出還原性,C正確;鈉易和水反應,應保存在煤油中,D錯誤。2. A 鈉和氯氣非?;顫姡叵乱材芊磻珹錯誤;鈉原子最外層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表現出還原性,B正確;實驗室中少量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C正確;鈉鉀合金熔點低,導熱性好,可用作快中子反應堆的熱交換劑,D正確。3. C 切開金屬鈉置于空氣中,切口開始呈銀白色(鈉的真面目)→變暗(生成Na2O)→變成白色固體(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結塊(吸收CO2形成Na2CO3·10H2O)→最后變成Na2CO3粉末(風化)。故選C。鈉露置在空氣中的主要變化4. A 切開鈉,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反應生成氧化鈉,切面顏色變暗,但最后會變成白色粉末,A錯誤;把小塊鈉投入硫酸鐵溶液中,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與硫酸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故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產生紅褐色沉淀,B正確;把小塊鈉投入飽和氫氧化鈉溶液中,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溶液過飽和而析出固體,故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溶液變渾濁,C正確;把燃著的鈉伸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鈉與氯氣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氯化鈉白煙,D正確。5. B 鈉為金屬元素,沒有負價,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化合價只能升高,A錯誤;工業上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備金屬鈉,反應方程式為2NaCl(熔融)2Na+Cl2↑,B正確;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金屬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后氫氧化鈉與Cu2+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沒有紅色銅析出,C錯誤;鈉能與水反應產生氫氣,因此鈉著火應用沙土覆蓋滅火,D錯誤。6. D 鈉燈的黃色光射程遠,透霧能力強,故可以制作透霧能力強的高壓鈉燈,A錯誤;鈉在純凈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淡黃色固體過氧化鈉,B錯誤;金屬鈉非?;顫姡群腿芤褐械乃磻?,不能從四氯化鈦溶液中置換出稀有金屬鈦,C錯誤;鈉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因此易失去電子,表現為還原性,D正確。7. A 鈉的密度比煤油的大,少量鈉可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絕空氣,A正確;鈉離子中鈉元素化合價為+1價,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只能降低化合價,只有氧化性,B錯誤;汽車工業用鈉與氮氣反應生產安全氣囊,因此鈉著火時不能用氮氣滅火,C錯誤;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D錯誤。8. B 設兩塊鈉的質量都是23 g,即鈉的物質的量是1 mol,鈉在氧氣中加熱的反應方程式為2Na+O2Na2O2,23 g鈉完全燃燒生成39 g 過氧化鈉,轉移電子是1 mol;鈉與氧氣在常溫下反應為4Na+O2===2Na2O,23 g鈉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鈉的質量是31 g,轉移電子是1 mol; 所以兩塊鈉失去電子一樣多,第一塊鈉的反應產物質量大,選B。9. D 金屬鈉先和BaCl2溶液中的水反應,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鋇不反應,即只有氣體生成,A不符合題意;金屬鈉先和CuSO4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NaOH并放出H2,NaOH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藍色沉淀,B不符合題意;金屬鈉先和稀硫酸中的H2SO4反應,生成Na2SO4和H2,即只有氣體生成,C不符合題意;金屬鈉先和MgCl2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NaOH并放出H2,NaOH與MgCl2溶液反應生成Mg(OH)2白色沉淀,D符合題意。10. D 考慮到保存、切割、與水反應,實驗中用到鑷子、小刀、濾紙、燒杯、玻璃片,D正確。11. D 將金屬鈉放入飽和NaOH溶液中,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溶劑被消耗,NaOH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恢復到室溫,溶解度不變,有固體析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A正確;將金屬鈉放入稀CuSO4溶液中,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然后NaOH再與硫酸銅反應:CuSO4+2NaOH===Cu(OH)2↓+Na2SO4,B正確;將金屬鈉投入Ca(HCO3)2溶液中,金屬鈉先與水反應生成少量NaOH,然后與Ca(HCO3)2反應:Ca(HCO3)2+NaOH===CaCO3↓+NaHCO3+H2O,C正確;將金屬鈉放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金屬鈉先與水反應生成少量NaOH,石蕊遇堿變藍,D錯誤。 鈉與酸、堿、鹽反應的實質(1)與酸溶液反應(2) 與堿溶液反應實質是鈉與水的反應,如鈉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即鈉與水的反應。(3) 與鹽溶液反應12. C 鈉的密度大于煤油,所以會沉在煤油中,鈉位于b處,A錯誤;鈉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鈉和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氣,鈉和煤油不反應,所以鈉會沉在煤油中而漂浮在水面上,生成的氫氣將鈉帶離水而進入煤油中,又因為重力作用而進入水中,如此往返,B錯誤;鈉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氫氣,生成的氫氣導致左端液面上升,進入長頸漏斗,b處有無色氣體產生,C正確;乙醇和水互溶,且鈉和乙醇也能發生反應,所以不會出現相同的實驗現象,D錯誤。13. D14. (1) 金屬鈉會和手上的水分反應生成氫氧化鈉且放熱,會腐蝕和灼傷皮膚 (2) Ca(OH)2+Na2CO3===CaCO3↓+2NaOH堿性 4Na+3CO22Na2CO3+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