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3 物體運動的速度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第2課時 1 能夠描述速度與距離、時間的關系。 2 學會使用基本的測量工具來測量距離和時間。 3 學會利用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 學校操場上跑道的長度是已知的。怎樣利用這條跑道和手表,測定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 你知道嗎? 各抒己見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1.實驗準備 (1)實驗原理:_____; (2)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和 ; 2.實驗過程 (1)組裝實驗裝置:將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來,使它保持______的坡度,選取小車為研究對象。 ????=???????? ? 刻度尺 秒表 很小 (2)測量小車在軌道上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 將可移動擋片移至斜面底端,將小車置于軌道頂端;釋放小車,同時啟動秒表,小車撞擊擋片時,停止計時,讀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撞擊擋片所用時間t1;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路程 s1。重復3次實驗,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3)根據(jù)????=????????計算小車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 ?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4)測量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將可移動擋片移至斜面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撞擊擋片所用時間t2;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路程 s2。測量3次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計算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將實驗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路程s/cm ? ? ? ? ? ? 時間t/ s ? ? ? ? ? ? 平均速????/(m·s-1) ? ? ? ? ? ?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路程s/cm ? ? ? ? ? ? 時間t/ s ? ? ? ? ? ? ? ? ? ? ? ? (5)測量完畢,整理器材。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思 考 實驗過程中,為什么要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答案 使小車下滑的速度不至于太快,測量時間更準確。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學以致用 1.(2024·雅安模擬)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對此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正確的是( )? A.圖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測得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tAC=2.5 s, 則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 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大 D.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將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 B 2.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如圖甲所示),用秒表測量小車通過該段路程所用時間(如圖乙所示),則小車通過的路程為 cm,該段路程中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約為 m/s。? 64.00 0.02 3.小華用如下實驗測量小明短跑時的速度。 (1)在室外測出距起點4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記號; (2)讓4名同學分別站在10 m、20 m、30 m、40 m處; (3)讓小明從起點開始跑完40 m的路程,4名同學分別記錄小明通過10 m、20 m、30 m、40 m處時所用的時間t1、t2、t3、t4。 根據(jù)以上實驗,4名同學需要用 (填一種計時工具)記錄時間,根據(jù) 記錄的數(shù)據(jù),可以利用公式 計算出小明前10 m的平均速度和后半 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 和 (均用題中數(shù)值及符號表示)。? 秒表 ????=???????? ? 10m????1 ? 20m????4?????2 ? 1.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運動速度”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片的作用是確定終點的位置,使時間測量更精確 B.小車到達終點后才停止計時,測算出小車的平均速度偏大 C.小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D.想使測得的平均速度加大,應減小斜面的傾角 A 2.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車上用電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記下了汽車連續(xù)通過5根電線桿的時間為10 s,相鄰電線桿的距離為50 m,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約為( ) A.90 km/h B.72 km/h C.50 km/h D.40 km/h B 解析 通過5根電線桿的路程:s=50 m×4=200 m,所用的時間是t=10 s,則平均速度:v=????????=200m10?s=20 m/s=72 km/h,故選B。 ? 3.(2024·哈爾濱南崗區(qū)開學考)如圖所示,小明在“測斜面上小車運動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A點靜止下滑,經(jīng)過B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jīng)過A、B、C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B段距離為4.0 dm B.AB段平均速度為0.2 cm/s C.小車從A點到C點做勻速直線運動 D.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 測出AC段平均速度將偏大 D 解析 刻度尺1 dm均分10格,則分度值為0.1 dm=1 cm,AB段距離為sAB=10.00 dm-6.00 dm=4.00 dm,故A錯誤; AB段平均速度為vAB=????????????????????????=4.00dm2s=2.00 dm/s=20.0 cm/s,故B錯誤; 小車從A點到C點做加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 若小車過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得的時間偏短,由v=????????得,測出AC段平均速度將偏大,故D正確。 ? 4.用如圖甲所示的玻璃管做“研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該實驗的測量工具有 和 ??;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則氣泡上升做的是 運動,速度為 cm/s。? 刻度尺 秒表 勻速直線 3 物理與生活 請與同學合作,設計一個方案來測定一下自己在操場跑道上步行時的速度。 物理與生活 速度與激情 速度與激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