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2024 學年第二學期溫州十校聯合體期末聯考高二年級地理學科 試題考生須知:本卷共 8 頁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 分鐘。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阜新市是遼寧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通過植被恢復、土壤改良等礦區修復工程,主城區熱環境顯著改善。為研究礦區修復對主城區熱環境的影響,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GIS 疊加不同時期土地利用數據 B. RS 獲取地表遙感影像C. GNSS 定位植被分布 D. GIS 測量土壤含水量下圖為北大西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分布圖。據此完成 2、3 題。導致丁處鹽度高于丙處的主要因素為徑流洋流緯度海域封閉度受圖示洋流的影響丁處海洋向大氣的潛熱輸送強丙丁海域間存在大型漁場丙處海氣間水分交換弱甲處可能出現航行安全問題第 2、3 題圖海南部分農戶采用“榴蓮樹下套種西瓜”的立體種植模式。榴蓮樹高大、樹冠茂密,西瓜藤蔓匍匐在地表生長。榴蓮樹與樹之間有較大面積的空曠,榴蓮樹的根系發達,能夠改善土壤結構。當地探索榴蓮樹下種植西瓜,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有經驗的農戶發現,在榴蓮樹冠覆蓋下的西瓜地,其晝夜溫差往往小于周邊空曠地帶種植的西瓜地。據此完成 4、5 題。海南榴蓮樹下種植西瓜取得較好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減少化肥使用量 ③降低榴蓮生產成本 ④增加西瓜銷售價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榴蓮樹下種植西瓜區域夜晚溫度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該區域地面輻射強,釋放熱量多 B. 地面反射強,大氣吸收熱量多C. 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好 D. 大氣輻射弱,散失熱量少扇三角洲是由鄰近高地推進到穩定水體中的沖積扇。下圖示意扇三角洲景觀。據此完成 6、7 題。與普通三角洲相比,扇三角洲的典型特征是面積廣闊,地形平坦 B. 坡度較大,沉積物分選性差C. 受海水作用強 D. 發育于地殼穩定區圖中能促進扇三角洲規模擴大的有①山脈構造抬升 ②流域降水減少③前緣水域水位上升 ④前緣水域水位下降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第 6、7 題圖職住比是指某一區域內就業崗位數量與居民就業人口數量的比值。該比值可以表示地區就業和居住之間的平衡狀態。研究認為,發育成熟的大都市區以老城中心為原點,按照半徑 5km、15km、 30km,可劃分為四個圈層。下圖示意東京不同圈層職住比變化、分圈層職住組織模式。據此完成 8、9 題。第 8、9 題圖東京圈層職住組織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空間結構擴張 B.城市等級高腹地廣 C.城市新區交通便利 D.中心城區環境優美東京圈層職住組織模式可能產生的影響居民上下班通勤時間短 B.公共交通通勤分擔率高 C.職住分離現象較弱 D.公共交通建設投資較少圖為世界某區域氣溫年較差分布圖。據此完成 10、11 題。第 10、11 題圖①地氣溫年較差小的原因有A.終年受副高控制,氣候炎熱 B.寒流流經,夏季涼爽 C.終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溫和 D.地處沿海,增溫較快下列各地中最有可能看到具有明顯季相變化的森林植被景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及相關數據,我國人口流動呈現出新態勢。下表示意了“六普”“七普”部分代表性城市的人口流入規模(單位:萬人)。據此完成 12、13 題。對比“六普”和“七普”數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東部沿海直轄市人口流入規模均呈上升趨勢中西部省會城市在全國人口流入格局中地位下降珠三角部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影響人口吸納長三角所有城市人口流入規模持續增長“七普” 數據顯示西安人口增加明顯,以下因素中對其人口增長推動作用最大的是豐富的歷史文化景點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大量的新興產業布局悠久的城市發展歷史第 12、13 題表產業同構化是指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區域間的產業在組成類型、數量比例、空間分布、關聯方式等方面的演進變化逐漸趨于一致,結構差異逐步縮小的現象。產業同構化影響產業合作。產業同構化水平用分工指數衡量,取值范圍在 0~2 之間,指數越大,表示產業差異程度越高。下表為 2023年長三角分工指數。據此完成 14、15 題。下列各省(市)間發展產業合作效益最好的是上海—安徽 B. 江蘇—浙江C. 江蘇—安徽 D. 上海—浙江為優化長三角產業分工,提升區域協同效率的合理措施是安徽承接低端產業,保障滬蘇浙高端化建立跨省產業創新聯盟,強化產業差異化布局統一三省市環保標準,降低制造業轉移成本限制勞動力跨省流動,避免人力資源競爭第 14、15 題表我國鈷資源儲量僅占全球 1%,但消費量占全球 40%以上。非洲國家剛果(金)鈷儲量占全球的一半,2021 年 7 月我國 L 集團獲得了該國最大鈷礦的開采權。下圖示意鈷礦的市場供需格局。據此完成 16、17 題。第 16、17 題圖低品位鈷礦石在剛果(金)粗加工后再運回我國,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我國精煉鈷企業的 A.原料運費 B.產品運費 C.能源成本 D.勞動力成本為降低我國鈷礦對外依存度,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上游企業海外多元布局 ②下游企業研發無鈷電池③下游企業降低產能 ④企業加速電池回收布局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黃河小北干流是指黃河龍門至潼關的干流河段,該河段河床沖淤變化劇烈,河道頻繁擺動于寬闊的河漫灘之間。圖 1 為小北干流示意圖,圖 2 為 1960-2015 年小北干流汛期和非汛期累計沖淤量變化圖,沖淤量指河道泥沙淤積量與沖刷量的差值。據此完成 18、19 題。第 18、19 題圖 1 第 18、19 題圖 2圖示期間小北干流各年份汛期均為淤積 B.1970 年汛期沖淤量較 2010 年大C.各年份非汛期均為沖刷 D.1970 年后非汛期沖刷量逐年增長為減少該河段沖淤量,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上游河段裁彎取直,加快水流速度 B. 中游植樹造林,減少入黃泥沙量C. 中游打壩淤地,攔泥蓄水 D. 中游修建分洪區,分流洪水攜帶的泥沙圖 1 為橫斷山區示意圖,圖 2 為橫斷山區碧羅雪山自然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 20、21 題。第 20、21 題圖 1 第 20、21 題圖 2 20.碧羅雪山東坡缺失常綠闊葉林分布,主要影響因素有①土壤 ②坡向 ③光照 ④大氣環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瀾滄江部分河谷段發育著獨特的土壤,呈現出“礫石多、土層薄、有機質含量極低”的特點。該特征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強烈 B. 晝夜溫差大,風化作用強C. 海拔高,氣溫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D. 植被稀疏,凋落物少人工增雨潛力指云系通過人工影響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當云的中低層存在上升運動時,降水才能發展和持續,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潛力,因此把上升氣流作為影響人工增雨潛力的前提條件。冷鋒天氣系統是我國華北地區某季節主要的人工增雨作業天氣類型。下圖為某時刻該地區人工增雨潛力和氣溫垂直分布剖面圖。據此完成 22、23 題。圖中 R 處增雨潛力較小,主要是因為第 22、23 題圖位于冷鋒鋒前,降水區域范圍小 B.冷氣團移動速度較慢,降水強度小 C.位于暖氣團一側,氣溫較高 D.位于冷氣團一側,上升氣流弱圖示時刻后,人工增雨潛力最有可能變大的區域是A.O 點附近 B.P 點附近 C.Q 點附近 D.R 點附近下圖日珥鏡是一種可安全觀測太陽的望遠鏡。我國某地天文愛好者于某日利用日珥鏡觀測太陽活動,下表為觀測時記錄的日珥鏡 Z 軸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某地的正北方向起,按順時針方向至觀測目標間的水平夾角。次日正午,H 軸與 Z 軸夾角增大。據此完成 24、25 題。第 24、25 題表北京時間 11 時 12 時 13 時 14 時Z 軸方位角 77° 69° 310° 284°第 24、25 題圖該觀測地的緯度最接近A. 20°N B. 30°N C. 40°N D. 50°N推測次日的變化①日出 Z 軸方位角變大 ②晝夜時長差距變小 ③日落 Z 軸方位角變大 ④日落地方時變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50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7 分)材料一 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緣,是黃河上游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下圖為若爾蓋濕地區域圖。第 26 題圖材料二 泥炭又稱“草炭”或“泥煤”,是由沼澤植物的殘體在潮濕和缺氧的環境下未完全分解堆積而成。潮濕的泥炭地固碳能力遠強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匯”。然而泥炭地生態系統脆弱,退化的泥炭地會成為巨大的“碳源”。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由于當地居民開溝排水、過度放牧和開采泥炭等活動導致濕地大面積減少,當地草原居民主要通過開采泥炭解決燃料問題。從水循環角度,分析若爾蓋濕地形成原因。(5 分)若爾蓋沼澤濕地是泥炭沼澤型濕地,從地形的角度說明其泥炭的形成條件。(4 分)從碳循環的角度,分析若爾蓋濕地由“碳匯”向“碳源”轉化的原因。(4 分)分析若爾蓋濕地萎縮可能對黃河下游水文產生的影響。(4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4 分)材料一 納米比亞是非洲西南部的發展中國家,其城鎮化水平在非洲國家中相對較高(2023 年城鎮化率約 50%,高于非洲平均約 40%的水平)。該國沙漠廣布,經濟落后,畜牧業、漁業、采礦業是其支柱產業。材料二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采礦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較高。2023年 6 月,納米比亞政府宣布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鋰礦和其他戰略礦產。下圖為納米比亞及周邊區域略圖。材料三 綠氫指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來電解水制備的氫氣。近年來,納米比亞加快發展綠氫產業,并在沿海建設海水淡化廠為制氫提供淡水。綠氫及其衍生產品主要出口歐洲。第 27 題圖從自然資源的角度分析納米比亞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原因。(5 分)分析納米比亞禁止出口未加工鋰礦的原因。(4 分)分析納米比亞發展綠氫產業的有利區位條件。(5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9 分)材料一 2024 年 6 月 30 日,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實現全線通車。深中通道是粵東通往粵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有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及交通的互聯互通。圖 1 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簡圖。第 28 題圖 1材料二 近年來,由于大灣區城市化的推進,大陸岸線人類活動干預程度處于逐漸增強的趨勢。下表為 1975~2018 年大灣區大陸海岸線類型長度(km)統計。其中生物岸線指由潮間帶作物如紅樹林、珊瑚礁、貝殼堤等形成的岸線。為恢復岸線,大灣區推行“生態化海堤”工程,構建兼具防災與生態功能的韌性海岸帶。圖 2 為粵港澳大灣區某生態化海堤斷面示意圖。第 28 題表年份 港口碼頭/岸線建設 養殖岸線 基巖岸線 砂質岸線 生物岸線1975 367.95 357.53 615.83 82.27 12.361985 390.94 361.41 597.65 82.19 12.151995 476.73 370.6 594.01 82.25 12.042000 606.47 261.8 591.74 76.56 12.342010 643.5 269.41 586.32 70.87 12.882018 683.9 270.69 581.92 70.99 15.77說明:1-堤前帶(海藻、牡蠣礁);2-堤身帶;3-堤后帶(紅樹林、 蘆葦等)第 28 題圖 2根據表格描述養殖岸線長度 1975~2000 年的變化特征,并分析原因。(4 分)簡述“深中通道”對深圳港口的有利影響。(4 分)生態化海堤能夠維持海堤夏季抵御 ▲ (填海洋災害)的能力,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易受該災害威脅的自然原因。(6 分)說明生態化海堤在岸線修復中的主要生態功能。(5 分)2024 學年第二學期溫州十校聯合體期末聯考高二年級地理學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 25 小題,共 5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A C B B A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C A B A D B C B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D D A A D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共 50 分) 26.(17 分)降水較豐富(1 分);冰雪融水補給多,地表徑流匯入多(1 分);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1 分)(氣溫低、蒸發量小,因果都寫出得 1 分);有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1 分)(凍土層、不易下滲,因果都寫出得 1 分);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排水不暢(1 分)(答出排水不暢)。地勢低洼,徑流匯集(1 分)(從地形的角度,必須答出低洼),潮濕缺氧(1 分);海拔高,氣溫低(1 分)(從地形的角度,必須答出海拔高),有機質分解慢(1 分),堆積形成泥炭。開溝排水導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1 分);泥炭地被氧化(1 分),CO2 重新釋放;泥炭作為燃料被燃燒(1 分),釋放 CO2 氣體;植被退化,光合固碳能力下降(1 分)。涵養水源能力下降(1 分);流量減少(1 分):流量季節變化增大(1 分);含沙量增大(1分)。27.(14 分)氣候干燥(1 分);水資源短缺(1 分);土地生產力低/草地資源不足/耕地資源不足,鄉村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低(1 分);城鎮周邊礦產資源豐富(1 分),沿海城市漁業資源豐富(1 分)(答出漁業資源、礦產資源即可得分),(二三產業)吸納就業多(1 分)。(任答 5 點得 5 分)延長產業鏈,促進鋰礦石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1 分);吸引產業轉移,優化產業結構(1分);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居民收入(1 分);保護鋰礦資源(非可再生資源)(1 分),防止過度開發。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充足(1 分);土地資源豐富(1 分);國際市場廣闊(1 分);政策支持(1 分);海運便利(1 分);沿海便于海水淡化(1 分)。(任答 5 點得 5 分) 28.(19 分)養殖岸線先增加后縮減(1 分)。原因:1975-1995 年沿海養殖業發展(1 分);1995 年后港口碼頭和建筑用地占用(1 分);1995年后生物岸線恢復(1 分)。提高運輸效率/節約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1 分);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擴大港口腹地(1分);增加貨物的吞吐量(1 分);提升港口競爭力(1 分)。風暴潮(2 分)原因:夏秋季節多臺風(1 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1 分);珠江口呈喇叭口狀,潮位易抬高(1 分);夏季珠江徑流量大,河水逆向頂托潮水(1 分);沿海地勢低平,海水易倒灌(1 分)。(任答 4 點得 4 分)保護生物多樣性(1 分);凈化海水和空氣(1 分);防風消浪,減緩海岸的侵蝕(1 分);促進淤泥沉降,促進海岸形成(1 分);固碳釋氧,提升區域碳匯能力(1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