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回答人類社會起源、本質與發展(第5課)價值觀回答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第6課)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回答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第4課)主要講實踐、認識、真理的主要內容回答世界的狀態怎么樣(第3課)主要講聯系、發展、矛盾的主要內容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第2課)主要講物質、意識、運動、規律知識體系要牢記課前導言: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人們在實踐和認識中首先要回答的問題。為什么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為什么必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弄清這些問題,對于我們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立場,都具有重要意義。區別 p9第一段 第一句必修四統編版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一框 世界的物質性第一目 自然界的物質性第二目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第三目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哲學上說的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即自然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即人的意識)一、 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②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創造世界的活動。思考: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究竟是什么呢?【哲學原理】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 P17一、自然界的物質性P17閱讀與思考列寧說,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性。...........特別提示:①自然界是先于人類意識而存在的,人們不能創造自然物,只能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②在人類產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在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仍具有客觀性。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物質的客觀性與唯心主義 劃清了界限物質的可知性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① 物質的唯一特性②是物質和意識的 唯一區別注意一:物質和意識相互依賴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依賴于物質,但物質不依賴于意識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概念科學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A.“客觀實在性”——只指物質這一抽象概念是指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知道不知道、承認不承認,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質的唯一特性。B.“客觀存在”=具體的物質形態及現象+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客觀存在注意二:客觀實在性(抽象 、一般、共性)山川湖泊花鳥魚蟲電場/磁場聲波/射線風雨雷電……具體的“物質”形態(具體、個別、個性)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概括共同本質客觀實在性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萬事萬物的總和②人們可以創造具體的物質形態,但不能創造或消滅“物質”。③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注: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哲學上的物質 具體的物質形態區 別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共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己的個別屬性:如形狀、大小、顏色、可見或不可見等(個性)存在 狀態 具體的、多變的、 有生有滅聯系 物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的抽象概括, 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 但是物質不是"物質具體形態的總和"。 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注: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疑難解析:物質(概念)≠具體的物質形態(實物)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滅注意:混淆二者,將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于物質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恩格斯指出:“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p18列寧指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眕18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二、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產生看)議題情境二:閱讀“人類產生”相關圖文材料。議學任務:查閱資料,探究古猿向現代人轉變和人類社會形成的原因。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由于地球自然條件的變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遷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棲轉為地棲。地棲的生活方式對古猿的協同行動、群體規模、組織程度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活環境的變化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自然因素。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勞動①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 形成了手腳分工②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 形成了語言和意識③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 形成了社會關系1.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產生看)(2)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1)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 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2)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 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從構成要素看)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基本構成要素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的總和,如氣候、土壤、山脈、河流等人口因素:人口數量、質量、構成、分布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等生產方式生產力生產關系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地位和關系產品分配關系客觀的物質的幫助理解:2.從構成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1.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歸納: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恩格斯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p19何為意識?你能列舉實例嗎?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恩格斯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感覺、思維、精神、心、神、思想、認識、情緒情感、意志觀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等)理想、目標、目的 、理論(真理、謬論)、學說、方針、路線宗教觀念、鬼神迷信、神話傳說、歪理謬論、夢境奇遇、一、意識的起源(簡單反應特性)水滴石穿無生命物質第一階段:低等生物植物向陽(刺激感應)第二階段:高等動物動物的反射(感覺和心理)第三階段:思維著的精神(人類意識)人第四階段:水滴石穿向陽而生狗吠非主三思而行從 A.一切物質具有的反應特性, B. 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C.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D.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看)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閱讀與思考 P19①感覺以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形式分別反映外界對象的各種屬性。②動物把各種感覺聯系起來,在大腦中形成對客觀環境的統一反映,這就是動物心理。③動物心理不僅包括感覺、表象、情感,甚至還有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例如,A.獵狗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幫助獵人攔截獵物,B.狐貍會有效地利用環境和外物掩蓋自己的行蹤來躲避獵人的追捕, C.海豚可以擔當人類水中作業的助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動物的復雜心理反應的表現。●為什么沒有勞動和社會交往,再復雜的動物心理也不能自發地發展為人的意識 思考:從動物的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是什么在起作用的?思考:從動物的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是什么在起作用的?(1)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3)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2)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和發展勞動、社會交往2.人的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看)三.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人的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看)充分說明: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議學任務:智能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擁有自主意識嗎?議題情境三:閱讀文字材料。2016年3月9日至15日阿爾法圍棋以總比分4比1戰勝李世石;2017年5月23日至27日阿爾法圍棋以總比分3比0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機器人索菲亞不僅可以模仿人的一舉一動,甚至擁有靈敏的反映能力,能夠與人進行正常的對話交流。如:樹上有10只鳥,獵人開槍打死一只,請問樹上還剩幾只鳥?人工智能與人腦的區別人工智能是不具有人類意識所特有的創造性,只能模擬和接收命令9只!0只!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3.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從生理基礎看)易混易錯點: 人腦 ≠ 大腦 ≠ 電腦; 意識是人腦所特有的機能; 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生理基礎;但有了人腦,不一定會產生意識;(1)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2)人腦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3)沒有高度發達的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4.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從內容看)(1)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加工改造的結果。包括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意識人腦客觀存在生活實踐加工改造(原材料)(加工廠)(產品)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反映的內容意識是能動反映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2)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就不能產生。對同一個事物,不同人的反映可能是不同的。這說明意識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它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測一測:你看到了什么?注意一: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可袼?,所謂天馬行空的描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P20 閱讀與思考為什么“說大話”“描神畫鬼”等都不是憑空創造的?思考:鬼神觀念的出現是否意味著鬼神的存在 ?鬼神觀念是人根據客觀存在主動創造出來的幻想的世界,表明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是一種能動的反映(而不是復制)。鬼神是不存在的,但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注意二: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但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正確的意識,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錯誤的意識,歪曲、虛幻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如鬼神觀念)。總結:世界物質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1)原理內容: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②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③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2)方法論:我們應當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特別提示①反映≠反應。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不可說成“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應”。②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意識,只是對人腦的模擬。③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但有了人腦不一定就有意識。④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⑤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動性,不是機械反映。特別提示①物質不依賴于意識,但意識依賴于物質。②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以下幾種說法,它們都是正確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課堂小結: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三、意識是 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的概念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