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八章 壓強液體壓強第2節0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原因及特點02理解液體壓強公式,并能夠運用液體壓強公式進行計算觀察并思考在裝有水的塑料袋周圍用牙簽扎幾個小孔,觀察現象并思考。水為什么會向各個方向噴出?潛水員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活動1】觀察實驗,完成后面的填空。實驗:給下面的管內加入液體,觀察底面和側面的薄膜會有什么現象。一、液體壓強的特點(1)現象1:底面的薄膜凸出。原因:液體受 力,對支撐它的容器底部有壓強。(2)現象2:側面的薄膜凸出。原因:液體由于具有 ,因而對容器的側壁有壓強。(3)結論: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液體受到 的作用,并且具有 ,所以液體內部向 都有壓強。重流動性重力流動性各個方向結論:同種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_______。【活動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相等實驗1: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U形管中探頭的方向,觀察并記錄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看看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壓強的關系。如圖:結論:同種液體內部壓強,深度越深,壓強_______。【活動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越大實驗2: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方向不變,增大探頭在水中的深度,觀察并記錄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看看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有什么關系。如圖:【活動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結論: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________。越大實驗3:保持探頭的方向、深度相同,換用不同液體,觀察并記錄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看看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內部的壓強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如圖:【活動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結論(液體壓強的特點):(1)同種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______;(2)同種液體內部,深度越深,壓強________;(3)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________。相等越大越大【活動2】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交流評估:(1)實驗中用到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有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2)實驗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具體做法是:用手輕按橡皮膜,看壓強計U形管兩側高度差是否發生變化,如果_______,說明氣密性良好,如果________,說明裝置漏氣,則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變量轉換變化不變化取下橡皮管重新安裝1.(2024·石家莊期中)學習壓強知識后,小星同學找來了一個礦泉水瓶,在它的側壁上戳了三個洞用來探究水的壓強。如圖所示的四種水流噴出時的情景,正確的是( )C2.如圖所示,容器中間的隔板將容器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中間有一圓孔用橡皮膜封閉,若在容器的左側裝酒精,在容器的右側裝有等高度的水,已知ρ水>ρ酒精,則橡皮膜( )A.向右側凸起B.向左側凸起C.保持相平,沒有凸起D.無法判斷向哪側凸起B二、液體壓強的大小1.液體壓強公式推導過程:p=====ρgh2.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1)單位:p: ,ρ: ,g: ,h: 。(2)關于深度h:指所研究的點到 的 距離,與容器的形狀等因素 。(3)由公式可以看出,液體壓強大小只與液體的 與所處的 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Pakg/m3N/kgm液面垂直無關密度ρ深度h思考:如圖,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用一個密閉的裝滿水的桶,在桶蓋上插入一根細長的管子,從樓房的陽臺上向細管子里灌水。結果只用了幾杯水,就把桶壓裂了,桶里的水就從裂縫中流了出來。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答案 由于細管子的容積較小,幾杯水灌進去,其深度h就很大了,能對水桶產生很大的壓強。這個很大的壓強就在各個方向產生很大的壓力,把桶壓裂了。閱讀教材例題,了解液體壓強的計算方法和答題過程,完成下面的題目。1.(2023·武威期中)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 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如圖所示,“奮斗者”號的成功研制,標志著我國已成為同類型載人深潛裝備領域的領軍國家。ρ海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1)“奮斗者”號的底下潛到1 000 m時,潛水器底受到的海水的壓強是多少Pa?解:“奮斗者”號的底下潛到1 000 m時,潛水器底受到的海水的壓強p=ρ海水gh=1.0×103 kg/m3×10 N/kg×1 000 m=1×107 Pa;(2)“奮斗者”號底處在1 000 m的深度,在底部5 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多少N?解:“奮斗者”號底處在1 000 m的深度,在底部5 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F=pS=1×107 Pa×5 m2=5×107 N。2.如圖,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裝有質量是2 kg的水,水的深度h1=0.5 m,h2=0.4 m,若容器重為20 N,底面積為2.0×10-3 m2,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為5.0×103 Pa。(g取10 N/kg,ρ=1.0×103 kg/m3)求:(1)水對容器底的壓力;解:由p=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pS=5.0×103 Pa×2.0×10-3 m2=10 N;(2)容器上部A點的液體壓強;解:容器上部A點到水面的距離為:hA=h1-h2=0.5 m-0.4 m=0.1 m,則pA=ρghA=1×103 kg/m3×10 N/kg×0.1 m=1×103 Pa;(3)這個裝著水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解:水的重力:G=mg=2 kg×10 N/kg=20 N;由于裝著水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和水的總重力,則F'=G+G容器=20 N+20 N=40 N,對桌面的壓強為:p'===2×104 Pa1.關于液體的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對容器側壁沒有壓強B.液體壓強跟液體密度和深度無關C.同一深度,液體向下的壓強大于向上的壓強D.液體產生壓強的原因是液體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動性D2.如圖,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的實驗中,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入鹽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明顯增大的是( )A.將探頭水平移動一段距離B.將探頭向下移動一段距離C.將探頭在原位置轉動90°D.將探頭放入同樣深度的水中B解析 將探頭水平移動一段距離,深度不變,橡皮膜受到鹽水的壓強不變,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不變,故A錯誤;將探頭向下移動一段距離,深度變大,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變大,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變大,故B正確;液體內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是相等的,將探頭在原位置轉動90°不會影響壓強的大小,則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不變,故C錯誤;將探頭放入同樣深度的水中,液體的密度變小,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變小,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變小,故D錯誤。3.(2024·天津河西區期末)如圖甲,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壓強不同時,其形狀會發生改變。在隔板兩側分別裝入兩種不同的液體,靜止時如圖乙,此時隔板左、右兩側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p左 p右;隔板左、右兩側液體的密度ρ左 ρ右。(均選填“<”“=”或“>”)>>解析 題圖乙中橡皮膜是向右凸起的,說明左側液體壓強大于右側液體壓強。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左側深度較小,其壓強較大,故左側液體的密度應大于右側液體密度。4.(2024·肇慶鼎湖區期末)如圖所示,一木桶壁上有一缺口,桶的質量為2 kg,桶壁上最長的木板長為0.5 m,缺口處的木板長為0.3 m,桶底內部底面積為0.04 m2,當桶裝足夠多的水時,水的質量為16 kg,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1)桶底受到水的壓強;解:木桶裝滿水時,水深為最短木板的長度,即水的深度為:h=0.3 m,桶底受到水的壓強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3 m=3 000 Pa(2)桶底受到水的壓力;解:由題意可知,桶底受到水的壓力為:F=pS=3 000 Pa×0.04 m2=120 N;(3)桶對地面的壓力。解:桶裝滿水時其對地面的壓力等于桶受到的重力和水受到的重力之和,即桶對地面的壓力為:F'=G總=(m桶+m水)g=(2 kg+16 kg)×10 N/kg=180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