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必修 4 哲學與文化專題九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二十三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情境探究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情境材料1:2024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 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北京中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它,創始于 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歷經750余年,可謂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正因 為如此,“打卡”北京中軸線成為眾多國人游歷北京的必選項。或許有人要問:為何要“打卡”北京中軸線?因為這是一次覽閱壯美中軸之旅, 無論觸摸古都脊梁還是感受古城新韻,走一趟中軸線都是必選;因為一路走來,我們 能在欣賞古跡中與歷史對話,可傾聽歷史的回響,可撫摸中華文明的肌理,在時代變 遷中感悟文化傳承和文明賡續;因為這一旅程不僅能幫助我們挖掘出北京中軸線更為 豐富的時代內涵,找到它寓古于今的價值坐標,更能讓我們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獲 得精神滋養,感受到屬于中華民族每個人的文化自信。探究:結合材料,運用“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闡述“打卡”北京中 軸線的文化意義。答案:①“打卡”北京中軸線可傾聽歷史的回響,撫摸中華文明的肌理,有助于發揮 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 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它既有豐富的時 代內涵,又有寓古于今的價值坐標。“打卡”北京中軸線有助于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文 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涵養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和價值觀,增強國人的文化 自信。③“打卡”北京中軸線,在時代變遷中感悟文化傳承和文明賡續,有助于繼承 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情境材料2:一線中軸,承古通今,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與脊梁。在“加強歷史 文化名城保護”展區,同學們不僅看到中軸線申遺保護的成果,還得知早在2022年北 京就頒布實施《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該條例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 規定了多種傳承利用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措施。例如,推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向 公眾開放;鼓勵學校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鼓勵保護區域內居民開展民俗文化活 動;促進中軸線保護和旅游融合發展;等等。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認識到,對于中軸線文化遺產,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探究: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談談你對“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的 理解。答案: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優秀文明成果。對待文化遺產,應堅持保護與利用的辯 證統一。保護是對文化遺產的敬畏,是利用的前提,而利用有助于讓文化遺產“活起 來”。傳承并合理利用中軸線文化遺產,能夠保持中軸線的生命力,使其更好發揮傳 承文化、啟迪思想、推動發展的作用。知識鏈接:北京中軸線申遺的意義與文化意蘊申 遺 的 重 要 意 義 國際認可提升——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標志著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得到國際社 會的高度認可。文化遺產保護——申遺成功促進了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系 統性保護和管理,確保其長期保存。城市形象塑造——中軸線申遺成功提升了 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國際形象,增強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北 京 中 軸 線 申 遺 文 化 知 識 總 結 北京中軸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載體。文化是民族的血 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前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 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 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 同等;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 親等;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北 京 中 軸 線 申 遺 文 化 知 識 總 結 我們要立足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按照當今時代 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實現中華 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 文化的當代價值: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 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鑄 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要實現中華 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B解析: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古代都城嚴謹對稱格局的核心,更是北京老城 的靈魂和脊梁,代表著東方文明古都規劃建設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活的載 體。通過立法和申遺,加大對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力度有利于延續中軸線的歷史文脈, 增強文化自信,有利于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守護文化瑰寶,①④說法正確。在當 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 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 程,不能固守傳統文化,②說法錯誤。引領時代潮流夸大了古都文化的作用,③說法 錯誤。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A解析:北京中軸線數字資源庫成果助力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和數字化創新,可以加深 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為文化資源的開放共享帶來了更大便利,①②符合題 意。北京中軸線數字資源庫創新了文化的物質載體,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不 是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所在,③錯誤。北京中軸線數字資源庫用“科技+文物” 的傳播方式,發揮了科技對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但不是引領作用,④錯誤。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近年來,通過新媒介的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地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中來。比如,為傳播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多家聯合啟動“環球云賞北京中軸之美” 直播,吸引全球2.5億網民共賞中軸線美景,同時推出“非遺+旅游”等多條線下 “攻略”,讓人們切實可感地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人們從云端相聚轉為線下相約共 同漫步中軸線,聽京韻京腔,走老城胡同,覓得一方寧靜和諧的天地,感受身心的放 松和彼此陪伴的溫馨。新媒介的介入讓傳統文化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化遺 產,而是“活”起來、“動”起來的文化生命。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如何使傳統文化“活”起來、 “動”起來。答案:①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傳承傳統文化要立足實踐,深入人民 群眾的日常生活。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采用線上線下云游文化遺產的新模式,使 人們方便快捷地領略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③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 手段。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揮大眾傳媒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豐富人們 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