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1張PPT)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專題十二 邏輯與思維第三十五課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課時1 概念與判斷課 標要 求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 統一。2.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學會正確運用判斷;結合 具體的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3.了解推理的類型;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學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 見的推理錯誤常 考考 點 1.概念和判斷:2024湖北卷,T11;2024黑吉遼卷,T15;2023海南卷,T19; 2023重慶卷,T3;2023河北卷,T16;2022天津卷,T122.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2024安徽卷,T15;2024廣東卷,T16;2023湖北 卷,T12、13;2023海南卷,T21;2023湖南卷,T15;2023山東卷,T12、13; 2023福建卷,T17(1);2022遼寧卷,T16;2022天津卷,T133.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2024北京卷,T6;2024湖北卷,T12;2024山東 卷,T12;2024湖南卷,T16;2024黑吉遼卷,T16;2024甘肅卷,T15;2024北 京卷,T18;2023海南卷,T20;2023湖南卷,T16;2023遼寧卷,T15;2023福 建卷,T10;2023河北卷,T15;2023江蘇卷,T20(2);2022山東卷,T18 (1)4.歸納推理:2024北京卷,T7;2023海南卷,T22;2023江蘇卷,T12;2022海 南卷,T225.類比推理:2024湖南卷,T15;2024甘肅卷,T16;2023福建卷,T13;2023北 京卷,T18(3)備 考建 議 1.以具體的生活場景、飽含智慧的小故事、漫畫以及我國的政策法規等為命題 情境,通過考查外延之間的關系、定義與劃分、簡單判斷與復合判斷、演繹推 理的方法、歸納推理與類比推理等知識,提升學生信息獲取、理解掌握、知識 整合等能力。2.命題形式以選擇題為主,主觀題命題重點是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整體架構考點 準確把握概念A基礎知識重點疑難1. 把握概念的含義(1)屬性的含義及其分類: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 屬性與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 部規定性。(2)概念的含義: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筆記:[結論]把握概念,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 提醒 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 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內涵與 外延 內涵:反映本質屬性,說明“是什么”外延:反映事物范圍,說明“有哪些”概念之 間的外 延關系 相容關系全同關系交叉關系不相容關 系全異關系 矛盾關系 反對關系(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筆記:①[易錯易混]在種屬概念之間加一個“是”,若可以構成一個合乎情理的句 子,則是種屬關系,否則是全異關系,如中國與山東是全異關系 ②A包含B ③A包 含于B 提醒 ①全同關系與同一個概念有區別,全同關系是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內 涵不盡相同;同一個概念是指外延、內涵都相同,如“父親”“爸爸”表達的是同一 個概念。②對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還是反對關系的判斷,關鍵是看它們對于屬概念 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質。若有,即為矛盾關系;若沒有,則為反對關系。3. 明確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方法明確概念內涵的方法(定義) 明確概念外延的方法(劃分)含 義 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 方法 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構 成 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 項三部分構成 劃分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方 法規 則 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種差加屬概念。邏輯規則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 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 “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 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 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 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 誤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 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 項”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 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 誤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 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方 法規 則 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 “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 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 項”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 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 誤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 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筆記:[考向預測]依托法律概念考查明確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方法 提醒 “種差”應盡可能詳細確切。比如,“人是能制造復雜生產工具的動物”“椅 子是一種有靠背、有的還有扶手的供人坐著的家具”。A. “凍雨”與“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種天氣現象B. “下冰凌”與“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異而不同C. “凍雨”的外延與“下冰凌”的外延是屬種關系D. “雨凇”的外延與“下冰凌”的外延是全異關系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凍雨”與“雨凇”指的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A錯誤。 “下冰凌”與“流冰”是用不同語詞表達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是全同關系,B、 C錯誤。“雨凇”與“下冰凌”是兩個概念,其外延是全異關系,D正確。解題方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審 讀材料,明確材料主旨,“凍雨”下冰凌”“流冰”是同一種天氣現象,其外延相 同,屬于全同關系:“雨淞”與“凍雨”“下冰凌”“流冰”指的是兩種不同的天氣 現象,其外延是全異現象。C修正思維矯正偏差1. 概念由語詞構成,所以語詞可以表達概念。糾正:一般情況下,語詞可以表達概念,但有些語詞,如單純的感嘆詞和孤立的助詞 等,是不能表達概念的。2. 相容關系分為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糾正:相容關系分為全同關系、種屬關系或屬種關系、交叉關系三種情況,矛盾關系 和反對關系是不相容關系的兩種特殊情況。3. 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 窄”的邏輯錯誤。糾正: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 窄”的邏輯錯誤;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 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4. 劃分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屬,大類 是小類的種。糾正:劃分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 類是小類的屬。5. 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 輯錯誤。糾正: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A. 是“汽車”的種概念B. 反映了汽車的本質屬性C. 與“汽車”相比,其外延大D. 與“汽車”的外延不相容解析:“新能源汽車”概念與“汽車”概念是種屬關系,“新能源汽車”是“汽車” 的種概念,A正確。新能源汽車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車的本質屬性,B錯誤。“新能 源汽車”的外延是“汽車”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車”的外延,C錯誤。 “新能源汽車”的外延是“汽車”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關系是相容的,D錯誤。AA. 郵件分為電子郵件和非電子郵件B. 桌子分為圓桌、書桌、木桌C. 農田里有黃瓜、茄子和糧食作物D. 班干部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A解析:劃分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在“郵件分為電子郵件和非電子郵件”中, “郵件”為劃分的母項;“電子郵件”和“非電子郵件”是劃分的子項;“郵件是否 具有電子屬性”是劃分的標準,正確運用了劃分的方法,A正確。 “圓桌”表述的是 桌子的形狀;“書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劃 分標準不一,不符合劃分的方法,排除B。劃分要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 “越級劃分”的錯誤。“黃瓜、茄子”屬于蔬菜,蔬菜與糧食作物是同一級關系,把 黃瓜、茄子和糧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確的,排除C。選票應分為贊成票、反對 票和棄權票三種。將“贊成票”和“反對票”的外延加起來,其外延之和小于“選 票”的外延,排除D。考點 正確運用判斷A基礎知識重點疑難1. 判斷的概述(1)判斷的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2)判斷的特征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 是否定。②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③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 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3)判斷的表達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 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4)判斷的類型: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 判斷。歸納提升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判斷與語句之間的關系是思維與語言之間關系的具體表現。與判斷這種思維形式相對 應的語言形式是語句,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判斷與語句又不完全對應,具體 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有些語句表達判斷,有些語句不表達判斷①表達判斷的語句有陳述句、反問句、主謂結構的感嘆句和偏正結構的感嘆句。②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的詢問句不表達判斷。(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3)同一個語句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3)性質判斷的分類及其邏輯結構構成量項 主項 聯項 謂項全稱肯定判斷 所有 商品 是 有價值的全稱否定判斷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變的特稱肯定判斷 有些 中學生 是 共青團員特稱否定判斷 有些 中學生 不是 球迷單稱肯定判斷 許海峰 是 運動員單稱否定判斷 這個人 不是 小學生提醒 ①肯定判斷的聯項是“是”,在日常語言表達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 如“這篇文章寫得很好”“這道菜味道不錯”。②否定判斷的聯項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 無人”。要求 錯誤舉例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 通過學習,進步很快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 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 ①所有的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②你的這個辦法很好,我想沒有誰不會不同意的筆記:①[說方法]②[時政熱詞]太空養魚3. 正確運用關系判斷(1)結構: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2)關系的性質的分類①對稱性關系類型 特點 典例對稱關系 小明與小華是同學反對稱關系 小明比小華大非對稱關系 小明信任小華②傳遞性關系類型 特點 典例傳遞關系 濟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以北反傳遞關系 甲是乙的父親,乙是丙的父親,甲 與丙之間是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 甲是乙的同學,乙是丙的同學,甲 與丙之間是非傳遞關系(3)使用關系判斷常見的邏輯錯誤混淆關系的不同性質,把非對稱關系當作對稱關系,把非傳遞關系當作傳遞關系。4.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1)復合判斷及其種類含 義 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構 成 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類 型 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 類(2)正確運用聯言判斷①含義: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一個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②結構聯言支 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言支聯結項 用來聯結聯言支的詞項,叫作聯言判斷的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如“并 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③真假: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 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p q p并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筆記:[說總結]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3)正確運用選言判斷①含義: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②結構選言支 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選言支聯結項 常常用來聯結選言支的詞項,叫作選言判斷的聯結項,選言判斷的聯結 項一般不能省略。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 是……就是……”等③類型及真假相容選言判斷判斷依據 選言支所斷定的對象情況可以并存(相容的選言支)聯結項 “或者……或者……”真假 選言支中有一個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則為真;選言支都是假的, 則為假p q p或者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真假不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對象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不 相容的選言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有而且只能有一個選言支為真時,該選言判斷為真;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 支為真,或都是假的,則為假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 假真 假 真假 真 真假 假 假筆記:①[說總結]一真則真,全假才假 ②[說總結]相同為假,相異為真 (4)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筆記:[考向預測]試題可以以某地貼近生活的實際為情境,如住房限購政策調整,設 置假言判斷,考查假言推理相關知識 ①含義:又叫條件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 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②假言判斷的結構: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前件 表示條件的判斷后件 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聯結 項 常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作假言判斷的聯結項。如“如果……那 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③類型及真假充分條件假言判斷邏輯要義 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 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聯結項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真假判斷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 的必要條件“只有……否則(才)……”“除非……才……”等前件假,后件必假。沒有前件,就一定沒有后件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當且僅當……”等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p q 當且僅當p,則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提醒 三種復合判斷的側重點不同:聯言判斷強調幾種情況同時存在,選言判斷強調 不確定的幾種可能的情況,假言判斷強調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B把握考向研透考題新高考對于判斷的考查集中在性質判斷的種類和復合判斷的真假,對后者的考查 力度更大。以時政熱點為情境考查相關知識成為常態。試題選項一般設置相關知識陷 阱,如混淆復合判斷的特點等,選擇題一般可通過直接排誤法和排除法予以選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解析:Vidu能夠模擬真實物理世界,說明存在至少一個視頻大模型(即Vidu)可以模 擬真實物理世界,所以“有的視頻大模型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一定為真,①正確。 僅根據Vidu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不能得出所有視頻大模型都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的 結論,②不一定為真。同理,也不能由Vidu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就推斷出有的視頻大 模型不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③不一定為真。全稱否定判斷的負判斷等值于特稱肯定 判斷,因此,“并非所有視頻大模型都不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等值于“有的視頻大 模型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④正確。解題方法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選擇題,解答本題要仔細閱讀材料,根據材料主旨直接在題肢中 找到符合題意的答案。題干中“Vidu能夠模擬真實物理世界”屬于特稱肯定判斷,說 明存在至少一個視頻大模型(即Vidu)可以模擬真實物理世界,即有的視頻大模型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并非所有視頻大模型都不能模擬真實物理世界。A. 只有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才能減輕客流壓力B. 雖然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但是不能減輕客流壓力C. 即使不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也能減輕客流壓力D. 如果要減輕客流壓力,那么要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B解析:題干只能表述出地鐵客流高峰期時段提高票價是減輕客流壓力的充分條件,不 能判斷出是不是必要條件,因此該判斷不一定為假,排除A。根據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有前必有后,則在地鐵客流高峰期提高票價,一定能減輕客流壓力,因此不能減輕客 流壓力為假,B符合題意。不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前件假,后件不一定, 因此也能減輕客流壓力不一定為假,排除C。如果要減輕客流壓力,即后件為真,前 件不一定為假,即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票價不一定為假,排除D。解題方法本題為逆向型選擇題,要求選出判斷必定為假的選項“如果在地鐵客流高峰時段提高 票價,就能減輕客流壓力”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推理規則是有前必有后,無后 必無前。C修正思維矯正偏差1. 語句是判斷的思想內容,判斷是語句的語言形式。糾正: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2.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糾正: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3. 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糾正: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4. 聯言判斷中,多數聯言支是真的,聯言判斷就一定是真的。糾正: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因此,只有組成它的各個聯 言支都是真的,聯言判斷才是真的。5. 不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糾正: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6. 選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 條件假言判斷。糾正: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 要條件假言判斷。7. 我們正確地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是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否成立。糾正: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 假言判斷的前提。A. 以直言判斷形式描述當時復雜的學習環境B. 以選言判斷形式呼吁要認真讀書學習知識C. 以假言判斷形式揭示了讀書愛國的條件關系D. 以聯言判斷形式的倡導將讀書與愛國相結合D解析: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 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所以,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該對聯以聯言判斷形 式呈現,不是直言判斷,排除A。人們在對對象情況不能作出確切的斷定時,就要估 計它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或是這樣,或是那樣。這就是在使用選言判斷。選言判斷是 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該對聯不是選言判斷,排除B。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 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 條件判斷。該對聯沒有以假言判斷形式揭示讀書愛國的條件關系,C錯誤。聯言判斷 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 事事事關心”的意思是我們要傾聽風聲、雨聲、讀書聲,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 這條對聯以聯言判斷形式的倡導將讀書與愛國相結合,D正確。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解析:不同地區形成霧凇的條件存在一定差異,但濕度大、風力小、氣溫日較差大是 形成霧凇的共同條件,從題干可以看出濕度大、風力小、氣溫日較差大是形成霧凇的 必要條件,必要條件的假言判斷正確的結構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濕度大、 風力小、氣溫日較差大,所以霧凇產生了,這是肯前肯后式,得不出必然結論,①不 符合題意。霧凇產生了,所以濕度大、風力小、氣溫日較差大這是肯后肯前式。濕度 小或風力大或氣溫日較差小,所以霧凇沒產生,這是否前否后式,②③符合題意。霧 凇沒產生,所以并非濕度大、風力小、氣溫日較差大,這是否后否前式得不出必然結 論,④不符合題意。限時跟蹤檢測限時跟蹤檢測(四十四) 概念與判斷一、選擇題①財產權分為物權、債權、知識產權 ②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學 ③農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 ④犯罪分為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共同犯罪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是從對世界的本質認識的角度劃分的,形而上學是從對世 界狀態的認識角度對哲學的劃分,屬于“劃分標準不一”;故意犯罪、過失犯罪是從 犯罪動機方面劃分的,共同犯罪是從犯罪主體方面劃分的。這個劃分使用了不同的劃 分標準,犯了“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②④符合題意。財產權分為物權、債 權、知識產權、股權等,屬于“劃分不全”。棉花、黃麻屬于經濟作物,而經濟作物 與糧食作物是同一級關系,屬于“越級劃分”。①③排除。1234567891011D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種差”與“屬概念”合起來形成定義項“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 股東作為持股憑證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有價證券”,“股票”是被定義項,①錯 誤。“股票”與“有價證券”兩個概念之間是種屬關系,②正確。通過抽象思維找出 了“股票”這類事物的本質屬性,③錯誤。這一定義通過語詞科學地表達出了“股 票”概念的外延和內涵,④正確。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對預制菜的這一規 定反映的是預制菜的內涵,①不符合題意。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 種概念。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產品等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的預包裝菜肴。對預制菜的這一規定說明了“預包裝菜肴”是被定義項“預制菜”的 屬概念,②正確。“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③錯誤。這一規定是對 “預制菜”這一概念下定義,揭示了預制菜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質”的規定 性,④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解析:定義不能用比喻。護士是沒有翅膀的白衣天使,犯了“比喻定義”的邏輯錯 誤,①排除。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是正確的概念,②正確。定義項不能直接 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邏輯學就是研究邏輯的科學,犯了“同語反復”的邏輯錯 誤,③排除。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是正確的概念,④正確。D12345678910115. (2025·湖南岳陽三模)在學習《邏輯與思維》中“概念的外延關系”時,同學們 得出了如下結論:甲同學 “訴訟”與“民事訴訟”是種屬關系乙同學 “仲裁”與“調解”是反對關系丙同學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矛盾關系丁同學 “裁判離婚”與“協議離婚”是矛盾關系A. 甲和乙 B. 甲和丙C. 乙和丙 D. 乙和丁D1234567891011解析: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個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叫種概念, 外延大的概念叫屬概念。“訴訟”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因此,“訴 訟”與“民事訴訟”為屬種關系,甲錯誤。反對關系是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 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解決糾紛的方式包括 “仲裁”“調解”“訴訟”等,且“仲裁”與“調解”的外延不相容,因此,“仲 裁”與“調解”是反對關系,乙正確,A、B排除。矛盾關系是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 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自然人的民事 行為能力類型包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反對關系,丙錯誤,C排 除。離婚的方式可分為裁判離婚與協議離婚,因此,“裁判離婚”與“協議離婚”是 矛盾關系,丁正確。因此結論正確的是乙和丁。故選D。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新科技革命一般指的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即信息技術革命,故新科技革命與第 三次技術革命是全同關系,①正確。它的最大特點是解放人的智力,說明解放人的智 力只是新技術革命的一個特征,新技術革命還存在其他特點,解放人的智力的革命未 必都成為新技術革命,排除②。隨著AI等智能技術的興起,信息革命推進到智能革命 的新階段,并沒有實現信息革命到智能革命的轉變,排除③。“它的最大特點是解放 人的智力,或者說是解放人腦,而在此之前的工業革命和電力革命解放的均為人的體 力,或者說解放人手”,這一論述正確運用了聯言判斷與相容選言判斷,④正確。1234567891011A序號 內容 邏輯分析①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滿月”是2024年“最小滿 月” 簡單判斷中的性質判斷② 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能出現 “滿月” 必要條件的選言判斷③ “滿月”時月亮和太陽處于地球兩側,并且月亮 和太陽的黃經相差180度 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④ 月球坡囫,稱之為“滿月” 犯了“循環定義”的邏輯 錯誤1234567891011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性質判斷斷定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屬性),也稱直言判斷。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滿月”是2024年“最小滿月”,是簡單判斷中的性質判斷,①正確。“只 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能出現‘滿月’”屬于必要條件的假言判斷, ②錯誤。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滿月’時月亮和太陽 處于地球兩側,并且月亮和太陽的黃經相差180度”屬于復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③ 正確。④中關于“滿月”的概念沒有正確反映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排除。1234567891011A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實就那些反動統治者來說,自信力 早就失掉了。但同時,“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如果在“中國人失掉 了自信力”這一性質判斷的主項“中國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為特稱判斷,那是 符合實際的,①正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他們有確信,不自 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 大家所知道罷了。”如果在“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這一性質判斷的主項“中國人” 前面加上“全體”成為全稱判斷,那是對中國人的誣蔑,②正確。“中國人失掉了自 信力”這一性質判斷的主項是中國人,不是自信力,③錯誤。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 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的叫作謂項。 “自信力”是謂項,④錯誤。1234567891011C1234567891011②人與自然之間的同一性寓于兩者斗爭性之中③實踐的能動性帶來了“梨樹模式”的創新性④尊重并順應自然是更好地保護自然的充分條件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解析: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人與自然之 間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①正確。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 性所制約,故“同一性寓于兩者斗爭性之中”說法錯誤,排除②。“梨樹模式”以秸 稈覆蓋、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為核心,既滿足了糧食增產,又保護了黑土地,這種 模式是人們在實踐中得到的創新成果,體現了實踐的能動性帶來了“梨樹模式”的創 新性,③正確。黑土地的問題和保護啟示我們只有尊重并順應自然,才能更好地保護 自然,故尊重并順應自然是更好地保護自然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排除④。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1234567891011解析: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是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 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是否成立,①錯誤。當且僅當組成聯言判斷的各個聯言支是真 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②錯誤。只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才能保障國家 糧食安全,根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可推出,沒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 系,則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③正確。只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才能保障國 家糧食安全,根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可推出,肯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可 肯定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④正確。1234567891011二、非選擇題11. (2025·湖南長沙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趙某網購了價值17.9元的兒童玩具。收到商品后,趙某以玩具發錯顏色為由向平 臺申請退款,平臺向其推送售后鏈接后,趙某選擇了“僅退款”選項。由于消息繁 多,商家未在48小時內處理,根據平臺退款機制,趙某順利退款成功。其后商家多次聯系趙某要求其將玩具退回,但趙某一直未予理睬。商家遂向人民 法院提出訴訟,認為趙某在收到商品后利用平臺漏洞惡意申請退款卻未退貨,侵害了 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求趙某退還貨款17.9元并承擔維權支出的律師費、材料費等各項 費用2 000元。人民法院受理后,向趙某釋明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及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趙某 意識到自己購買的商品并不屬于“僅退款”范疇,最終同意補償原告商家各項費用 200元并當場履行。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針對該案例,有人說:如果商家不追究,那么趙某選擇“僅退款”的行為就不構成侵 權。請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駁斥這一觀點。答案:商家追究是維權行為,商家不追究只是免除了趙某所應承擔的侵權責任,但沒 有改變趙某行為的法律性質。該觀點將“構成侵權”與“承擔侵權責任”混為一談, 違背了邏輯思維的同一律規則。趙某在未與商家溝通的前提下選擇“僅退款”的行為 違背誠信原則,存在過錯,也造成了商家的經濟損失,這就表明趙某的行為構成侵 權。商家不追究也不是改變趙某行為法律性質的充分條件。該觀點是一個錯誤的充分 條件假言判斷。12345678910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