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鐵及其化合物 練習一、單選題1.證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實驗方法是A.依次滴加氯水和硫氰化鉀溶液后,溶液顯紅色B.先滴加硫氰化鉀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C.通入氨氣,產生白色沉淀,無紅褐色沉淀D.加入鋅片,片刻取出,質量減輕;加入銅片,片刻取出,質量不變2.對I~IV的實驗操作現象判斷正確的是A.實驗I:產生紅褐色沉淀 B.實驗II:溶液顏色變紅C.實驗III:放出大量氣體 D.實驗IV:先出現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3.向2 mL 0.5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3 mL 3 mol·L-1 KF溶液,FeCl3溶液褪成無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蕩后靜置,CCl4層不顯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3+不與I-發生反應B.Fe3+與F-結合成不與I-反應的物質C.F-使I-的還原性減弱D.Fe3+被F-還原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4.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產物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時,應先點燃B處的酒精燈,再點燃A處的酒精燈B.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Fe+3H2O(g)Fe2O3+3H2↑C.B中生成1mol H2時,E處有1mol CuO被還原D.堿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5.下列有關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許多磁性材料上都涂有黑色的四氧化三鐵薄膜B.氧化亞鐵與三氧化二鐵都屬于堿性氧化物C.硫酸亞鐵溶液中通常加入少量鐵粉以防止被氧化D.鐵與氯氣或過量鹽酸反應都可生成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Cl2和SO2的漂白原理不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B.FeCl2和Fe(OH)3都不能通過化合反應直接制取C.用鉑絲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火焰顏色為紫色,說明原溶液中不含Na+D.常溫下,向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的CO2氣體,結果有晶體析出7.下列關于鐵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FeO不穩定,在空氣中加熱迅速變為Fe2O3B.Fe2O3俗稱鐵紅,可用作油漆的紅色顏料C.Fe3O4中Fe呈現為+2和+3兩種價態D.Fe3O4晶體俗稱磁性氧化鐵,具有磁性8.已知下述三個實驗均能發生化學反應:① ② ③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入幾滴氯水 將銅絲放入氯化鐵溶液中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實驗①中鐵釘只做還原劑 B.實驗②中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實驗③中發生的是置換反應 D.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Cl2>Fe3+>Cu2+>Fe2+9.為達到相應實驗目的,下列實驗設計可行的是編號 實驗目的 實驗過程A 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向盛有 5 mL 0. 1 mol/ L K2Cr2O7溶液的試管中滴入 5~15滴濃硫酸,振蕩B 觀察 Fe(OH)2顏色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氨水,立即振蕩C 檢驗K+ 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在無色火焰上灼燒,觀察現象D 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向 2 支盛有 2 mL 0. 01 mol/ L H2C2O4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4mL 0.01mol/ L 和0. 02 mol/ L KMnO4溶液,觀察現象A.A B.B C.C D.D10.為了檢驗FeCl2溶液是否被氧化,可向溶液中加入A.新制氯水 B.鐵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11.已知:室溫時,飽和溶液的pH約為3.9;SnS沉淀完全時溶液的pH為1.6;FeS開始沉淀時溶液的pH為3.0,沉淀完全時的pH為5.5;不溶于乙醇。根據以上信息設計以市售鐵屑(含少量錫、氧化鐵等雜質)為原料生產純凈綠礬的一種方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將濃硫酸稀釋為25%稀硫酸,所需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容量瓶B.操作Ⅱ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的水解C.操作Ⅱ中,通入至飽和的目的是使轉化為SnS沉淀并防止被氧化D.操作Ⅳ中所得的晶體可用乙醇洗去晶體表面附著的水12.實驗室制備FeCO3的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利用KSCN溶液檢驗FeSO4溶液是否變質B.FeSO4溶液保存時需加入Fe粉C.過濾操作的常用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D.產品FeCO3在空氣中高溫分解可得到純凈的FeO13.下列除雜的操作不正確的是A.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足量鎂充分反應后過濾B.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C.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D.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14.現有鐵、稀硫酸、氯化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鐵,當它們兩兩混合后,能發生的反應有A.7個 B.6個 C.5個 D.4個二、解答題15.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顏色的變化。實驗時必須使用鐵屑和6mol/L的硫酸,其他試劑任選。填寫下列空白。(1)B中盛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預先加入的試劑是 ,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實驗開始時就先將活塞E (填“打開”或“關閉”),C中收集到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3)簡述生成Fe(OH)2的操作過程 。(4)拔去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6.下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的顏色變化。實驗時必須使用鐵屑和6mol/L的稀硫酸,其他試劑任選。請回答下列問題:(1)B裝置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裝置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 ,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a (填“打開”或“關閉”)。(3)簡述制取Fe(OH)2的操作過程 。(4)實驗完畢,拔去B裝置中的橡膠塞,放入一部分空氣,此時B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在下圖中,裝置 (填序號)能較長時間觀察到Fe(OH)2白色沉淀。17.某小組在探究性質的實驗中觀察到異常現象。實驗Ⅰ 現象溶液變紅,片刻紅色褪去,有氣體生成(經檢驗)。資料:(紅色),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價(1)實驗Ⅰ體現了的 性,請寫出與酸性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探究“紅色褪去”的原因。聰聰、明明兩位同學首先對此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猜想:猜想聰聰 價又被還原成價鐵明明 被氧化了進行實驗Ⅱ:將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別進行實驗。實驗Ⅱ得出的結論是:紅色褪去的原因是 。(3)為進一步探究“紅色褪去”的原因,進行了實驗Ⅲ。實驗Ⅲ 現象溶液變紅,一段時間后不褪色。取上述反應后的溶液,滴加鹽酸和溶液 無白色沉淀產生。實驗Ⅲ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為 。(4)分析上述三個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A.在該實驗條件下不能使紅色溶液褪色B.實驗Ⅰ中紅色褪去與的氧化性有關C.通過實驗Ⅲ推出實驗Ⅰ中氧化的只有18.FeBr2是一種黃綠色固體,某學習小組制備并探究它的還原性Ⅰ.實驗室制備FeBr2實驗室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溴化亞鐵.其中A為CO2發生裝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為外套電爐絲的不銹鋼管.e是兩只耐高溫的瓷皿,其中盛有細鐵粉.實驗開始時先將鐵粉加熱至600℃~700℃,然后將干燥、純凈的CO2氣流通入D中,E管中反應開始,不斷將d中液溴滴入100℃~120℃的D中,經過幾小時的連續反應,在鐵管的一端沉積有黃綠色鱗片狀溴化亞鐵請回答:(1)如何檢查用塞子(插有導管和儀器)塞緊的D的氣密性 .(2)若在A中盛固體CaCO3,a中盛6mol/L鹽酸,為使導入D中的CO2為干燥純凈的氣體,則圖中B、C處的裝置和其中的試劑應是:B為 ,C為 .為防止污染空氣,實驗時應在F處連接盛 的尾氣吸收裝置(3)反應過程中要不斷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① ,② .Ⅱ.探究FeBr2的還原性,(1)實驗需要90 mL 0.1 mol·L-1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燒杯、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外還需的玻璃儀器是 。(2)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蕩后溶液呈黃色。某同學對產生黃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設:假設1:Br- 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假設2:Fe2+ 被Cl2氧化成Fe3+。設計實驗證明假設2是正確的(3)實驗證明:還原性Fe2+ > Br-請用一個離子方程式來證明: ;(4)若在40mL上述FeBr2溶液中通入3×10-3molCl2,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1鐵及其化合物 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D D A C A C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B D C C15. 鐵屑 Fe+2H+=Fe2++H2↑ 打開 H2 關閉活塞E,使FeSO4溶液壓入B瓶中進行反應 4Fe(OH)2+O2+2H2O=4Fe(OH)316. 鐵屑 Fe+2H+==Fe2++H2↑ 打開 關閉活塞a,使FeSO4溶液壓入B裝置中進行反應 4Fe(OH)2+2H2O+O2==4Fe(OH)3↓ ①②④17.(1) 還原(2)被氧化了(3)(4)AB18. 關閉d的活塞,夾緊C~D之間的膠管,將下出口導管插入水中,然后將D用手捂熱,若下導管出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水回升到導管中,則證明D裝置不漏氣 NaHCO3溶液的洗氣瓶 濃H2SO4的洗氣瓶 NaOH溶液 用CO2把反應器中空氣趕盡 將Br2蒸氣帶入反應管中 100 mL容量瓶 向黃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變血紅色,則證明假設2正確 2Fe2++Br2=2Fe3++2Br- 4Fe2++2Br-+3Cl2 = 4Fe3++ Br2+2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