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元素周期律 練習一、單選題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加。m、p、r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單質,通常為黃綠色氣體,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r的溶液是一種一元強酸,p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大小:B.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C.Y的氫化物常溫常壓下為液態(tài)D.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強酸2.應用元素周期律可預測我們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下列預測合理的是A.P與S同周期,PH3比H2S穩(wěn)定 B.At與Cl同主族,AgAt可溶于水C.Be的氧化物可能具有兩性 D.Li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chǎn)物是3.、、、、均是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其中與形成的一種化合物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形成的兩種常見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全部相同B.可用溶液除去單質中混有的單質C.簡單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D.化合物 和 中,陽離子半徑均大于陰離子半徑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下列的A.最外層電子數(shù) B.核外電子數(shù)C.質子數(shù) D.中子數(shù)5.Q、M兩元素相鄰,M、C、N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3,N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M原子內層電子數(shù)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M、D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C、N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短周期主族元素Q、M、C、D、N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元素Q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種B.元素M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強酸C.元素C、D、N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兩兩之間可發(fā)生反應D.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Q>M6.W、X、Y、Z均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和X同族。Y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W與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的3倍,是Z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離子半徑:W-<X+B.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強堿C.化合物XZW4具有強還原性D.W與Y只能形成10電子化合物7.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內層電子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X YZ W QA.鈉與W可能形成化合物B.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C.W得電子能力比Q強D.X的單質有多種同素異形體,而Y的單質不存在同素異形體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是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Y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Z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代數(shù)和為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Ⅶ族 B.原子半徑大小:C.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D.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9.下列對鹵素的說法不符合遞變規(guī)律的是A.、、、的氧化性逐漸減弱B.、、、的熱穩(wěn)定性逐漸減弱C.、、、的還原性逐漸增強D.鹵素單質按、、、的順序顏色變淺10.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小于18的某元素,其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為n,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能與某些非金屬元素形成化合物B.能形成化學式為的堿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肯定為奇數(shù)D.可能形成化學式為的鹽11.某元素(原子序數(shù)小于18)的最高正化合價與最低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4,則該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A.4 B.5 C.6 D.712.下列各組性質比較中,正確的是①酸性:HClO4>HBrO4>HIO4 ②堿性:Ca(OH)2>Mg(OH)2>Be(OH)2③原子半徑:Cl NH3 > H2O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元素的性質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遞增 B.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 D.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14.有A、B、C、D、E五種元素,質子數(shù)都小于18。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3倍;C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D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E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shù)和為6;A單質可以在E單質中燃燒,生成AE,燃燒時火焰呈蒼白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D的原子半徑比C小B.可通過焰色試驗檢驗C元素C.E單質可以使干燥的紅色布條褪色D.D單質常溫下既能溶于稀鹽酸也能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二、非選擇題15.A、B、C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處位置如圖所示。A、C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B原子的質子數(shù)。B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等。A CB(1)寫出A、B、C三種元素的名稱 、 、 。(2)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3)寫出A的氫化物與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6.有部分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如下表: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與原子(或分子)結構T 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X 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對共用電子對Y M層比K層少1個電子Z 第三周期元素的簡單離子中半徑最小(1)寫出元素T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元素Y與元素Z相比,金屬性較強的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序號)。a.Y單質的熔點比Z單質低b.Y的化合價比Z低c.Y單質與水反應比Z單質劇烈d.Y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比Z強(3)寫出T與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 。(4)元素T和氫元素以原子個數(shù)比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與氫元素以原子個數(shù)比1∶2化合形成常用作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與W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X單質和T的另一種氫化物,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7.隨原子序數(shù)遞增,八種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的變化如圖所示:根據(jù)推斷出的元素回答問題:(1)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y、z、h的最高正價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3)d、z、y得電子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4)已知化合物A、B均由x、d、e、g四種元素組成,試寫出A和B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8.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元素周期律,設計了如下一系列實驗。Ⅰ.(1)將物質的量均為1 mol的鈉、鉀、鎂、鋁分別投入足量的0.1 mol/L的鹽酸中,試預測實驗結果: 與鹽酸反應最劇烈, 與鹽酸反應最慢。(2)將NaOH溶液與NH4Cl溶液混合,反應生成NH3·H2O,從而驗證NaOH的堿性強于NH3·H2O的堿性,繼而可以驗證Na的金屬性強于N的金屬性,你認為此設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Ⅱ.利用如所示裝置可以驗證元素的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已知:MnO2+4HCl(濃)MnCl2+Cl2↑+2H2O,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3)儀器A的名稱為 ,D的作用是 。(4)實驗室中現(xiàn)有藥品Na2S、KMnO4、濃鹽酸、MnO2,請選擇合適藥品設計實驗,驗證氯的非金屬性強于硫的非金屬性。裝置A、B、C中所裝藥品分別為 、 、 ,裝置C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有淡黃色沉淀生成,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5)若要證明非金屬性C>Si,則A中應加入 溶液,B中應加入Na2CO3,C中應加入 溶液,裝置C中的現(xiàn)象為 。《4.2元素周期律 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C A B C A D D B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C A C C15. 氮 硫 氟 三 ⅥA 2NH3+H2SO4=(NH4)2SO416. Na cd Na2O Na2O2 N2H4+2H2O2=N2+4H2O17. 第3周期VIA族18. 鉀 鋁 不合理,用堿性強弱來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強弱時,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進行判斷,NH3 H2O不是N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濃鹽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膠狀沉淀產(chǎn)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