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必修4 哲學與文化專題八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二十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突破主觀題型 關于“認識論”的開放類試題的命題[例]?。?024·江蘇卷,T21)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作為一項 試圖改造人類自身、增強人類能力的新興生命技術,基因編輯、輔助生殖、生命延展 等人類增強技術①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風險和不確定性。②如何在 技術發展中找到一劑既不至于承擔較大風險又可以汲取技術福利的良方,是當前新興 生命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有學者提出要以“負責任停滯”的創新范式發展人類增強技術。這一范式主張在 道德責任的約束下,放緩或暫停不可預見和可能帶來危險后果的創新活動,待其融入 社會的效果擴散和呈現后,進行更加準確的風險評估,對技術加以改進和完善?!巴?滯”不是停止創新的步伐,而是要給人類增強技術發展系上“安全帶”,讓人類增強 技術得到更為妥善的應用。某班同學圍繞“人類增強技術:不確定的未來與負責任停滯”展開討論。請結合上述 材料,以“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為主題寫一篇短文。要求: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相關知識。②緊扣主題,邏輯清晰,結構合理。③ 學科術語使用規范,260字左右;不得出現個人信息。【審題路徑】本題屬于開放類主觀題,知識范圍較開放,根據情境信息的判斷,運用必修4《哲學 與文化》的有關知識撰寫。第一步:審設問、審材料→明方向審設問,標出 關鍵詞審材料,畫出 關鍵句 材料中已標記①②筆記:1問題指向 2論文類 第二步:調知識、找聯系→組答案①答案溯源 材料本身 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教材知識 可聯系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多變的轉化答題語言 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多變的,人類增強技術帶來的風險有一個暴露和展現的過程,以“負責任停滯”方式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符合事物發展的特點②答案溯源 材料本身 如何在技術發展中找到一劑既不至于承擔較大風險又可以汲取技術福利的良方,是當前新興生命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教材知識 可聯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轉化答題語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人類增強技術的認識在實踐中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并要在實踐中檢驗,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有利于在實踐中評估風險,完善對技術的認識,促進認識的完善,實現認識的目的,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答案:示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多變的,人類增強技術帶來的風險有一個暴露和展 現的過程,以“負責任停滯”方式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符合事物發展的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人類增強技術的認識在實踐中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 展,并要在實踐中檢驗。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有利于在實踐中評估風險,完善對 技術的認識,促進認識的完善,實現認識的目的,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題型模板短評類小論文應當具備三部分內容:第一,針對什么發表評論:第二,怎樣評論,也 就是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第三,要注意內容簡短。篇幅短小,但論述觀點也應當有 理有據以理服人。在內容方面,短評類小論文的內容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一是評什么,即明確評論對 象:二是怎么評,即作者所持的立場和觀點,如支持或反對、褒揚或批評,通常包括 現象定性、原因(或經驗)分析、改善(或推廣)措施等。[押題訓練]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 返回。材料一 中國探月歷程是怎樣的?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 “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探月工程正在實施“無人月球探測”任務,按照 “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嫦娥一號、二號實現了繞月,嫦娥三號、四號實現 了落月,嫦娥五號實現了降落月球正面并采樣返回,而作為嫦娥五號的備份,嫦娥六 號被賦予新的使命,降落月球背面并采樣返回,挑戰前所未有。材料二 怎樣在月球背面“挖土”?2024年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為接下 來的嫦娥六號任務提供通信保障。為確保萬無一失,科研人員制定了詳細預案來應對 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嫦娥六號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地形異常復雜,附近 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高地,科研人員為嫦娥六號探測器配置了微波敏感器、激光敏感器 和一系列光學成像敏感器,加強了它自動識別和避障的功能。歷經48小時,嫦娥六號 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的取樣工作,并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 裝置中。材料三 為何要到月球背面“挖土”?目前,在月球采集到的所有樣品對月表的覆蓋不超過8%,如果想更深入研究月 球演化,樣品覆蓋比例越高越好。已有的月球樣品采集任務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嫦娥 六號返回的樣品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獲取的月球背面樣品,再一次填補月球樣品的空 白,對豐富人類月球起源和演化認知、更好地了解地球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另外, 月球背面樣品巖石的類型,將影響科研人員對于月球演化模型的推測,有可能得到重 大突破。(1)結合材料一,運用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分析中國探月工程歷程。答案:(1)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階 段的實驗都為實現階段目標奠定基礎。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抓住時機,促成 質變。實現繞月探測和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將實現“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 地”質的飛躍。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 變。從無人月球探測到“載人登月”再到“建立月球基地”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又 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的過程,如此循環往復,推動著探月工程不斷前進。(2)結合材料二,運用聯系的特征的知識,說明嫦娥六號能成功在月球背面“挖 土”的原因。要求:主題鮮明,表述清晰,邏輯嚴謹,150字左右。答案:(2)①聯系具有普遍性,月球背面“挖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科研人員 正確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②聯系具有客觀性,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屬性,建立新 的具體的聯系。科研人員利用鵲橋二號中繼衛星和一系列光學成像敏感器,建立起月 球背面和嫦娥六號的聯系,確保月球背面“挖土”順利進行。③聯系具有多樣性,科 研人員善于分析和把握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挖土”的各種條件,既注重地形復雜等客 觀條件,又恰當運用主觀條件,制定詳細預案,確保月球背面“挖土”萬無一失。(3)結合材料三,運用實踐決定認識的知識,寫一段宣介詞,介紹到月球背面“挖 土”的必要性。答案:(3)示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 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目前在月球采集到 的所有樣品對月表的覆蓋不超過8%,并且樣品采集任務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影響對 月球的整體認識。到月球背面“挖土”采集樣品,有利于深化人類對月球起源和演化 的認識,指導對月球演化模型的推測,揭示月球演化發展的奧秘。限時跟蹤檢測限時跟蹤檢測(二十四) 探索認識的奧秘一、選擇題A. 堅持辯證否定觀,對“浦江經驗”的既有優勢作整體的肯定B. 堅持適度原則,把“浦江經驗”的變化控制在適度范圍內C. 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用實干和實績打造社會治理的新優勢D. 在已有社會治理經驗的基礎上豐富社會治理的內涵與形式C1234567891011解析: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 驗”,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社 會治理數字化,這表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浦江經驗”,要用實踐的觀點看問題,用 實干和實績打造社會治理的新優勢,C正確。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對既有優勢中 合理因素要予以肯定與保留,但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 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而不是作整體的肯定與保留, A錯誤。材料強調要結合實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浦江經驗”,未涉及堅持適度原 則,B排除。新時代“浦江經驗”內涵的豐富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而不是以已有社會 治理經驗為基礎,D錯誤。1234567891011A.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用B. 顯微鏡成為新的實踐主體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C.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D. 人類認識在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中不斷發展C1234567891011解析:材料不涉及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用,A排除。人是實踐 的主體,顯微鏡成為新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B錯誤。北京大學科研團隊 通過自主研發的雙側掃描雙光子顯微鏡,首次實現SCN區域近萬顆神經元跨晝夜的鈣 成像,揭示出神經元群體在時間編碼上的集體決策機制。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 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C正確。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D錯誤。1234567891011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擴大試點范圍是為了在更多的試點中總結出更具普遍性的經驗,是因為對復雜 事物的認識難以一次完成,通過增加個例有助于提高經驗的可靠性,②③正確。擴大 試點范圍,沒有涉及實踐的多樣性,①錯誤。人不能突破客觀條件的制約,④錯誤。C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南京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自主設計、組裝的極低溫強磁場共振非彈性偏振光散射 系統,在砷化鎵半導體量子阱中成功觀測到引力子激發,為在凝聚態系統中研究量子 引力相關物理開辟了新的視野。這表明發揮團隊主觀能動性是開辟量子引力研究新視 野的條件,社會實踐提供新的工具促進對量子引力的認識不斷深化,①③符合題意。 材料強調的是社會實踐提供新的工具促進對量子引力的認識不斷深化,未涉及認識具 有反復性,②不符合題意。認為人們永遠不能得到真理,是不可知論,④錯誤。1234567891011B①每一步量的積累都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奠定了基礎 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 設的每一步都是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 ③科研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北斗衛星導 航系統研發成功的充分條件?、鼙倍沸l星導航系統延伸了人們的認識器官,從而提高 了人們的認識能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北斗衛星立項以來的“三步走”一步比一步扎實,每 一步量的積累都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奠定了基礎,①符合題意。北斗衛星導航 系統建設的每一步都是科研人員努力的結果,不是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②說法錯 誤??蒲腥藛T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 分條件,③說法錯誤。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延伸了人們的認識 器官,從而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④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D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真理不具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認識指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說法錯誤,排除②。實踐是 認識的來源,“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 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等等,這些說明“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 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③正確。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在習近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巨大的人間奇跡,這說明學 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④正確。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1234567891011解析:面對同樣的長江、明月,不同的主體對長江、明月的認識和反映是有所不同 的,這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①③符合題意。題 干強調認識的主體差異性,不體現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馬克 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的觀點屬于 唯心主義,④不選。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人類不僅觀測到了地球上的極光,更觀測到了宇宙中其 他天體上的極光或類似極光的現象,這表明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能夠延伸人類的認識 器官,促進認識的發展,使我們認識了極光現象,而不是高科技加持的社會實踐,更 有助于使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①不選,②入選。自覺選擇性是意識的一個重 要特點,它指的是人類的意識可以進行主動選擇,但材料體現的是意識活動的主動創 造性,③不選。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人類觀測到了極光,這表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 一性,④入選。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扎實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指明了前進方向,全面擘畫了更加清晰的路線圖,說明堅持正確認 識能夠指導實踐達成預期目標,實現發展;中部各省一以貫之抓好政策舉措的貫徹落 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不斷取得發展新成效,可見要堅持系統優化的 方法,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④符合題意。材料體現了要堅持正確認識的 指導作用以及系統優化的方法,未體現認識具有反復性,①排除。矛盾的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③錯誤。1234567891011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1234567891011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對于新疆的人權問題不會因西方某些國家的謠言而被認為是事 實,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證明了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新疆人權得到切實保證, 不強調犯錯誤是難免的,①排除。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人口的增長和平均壽命的提 高已經證明了新疆人權保護的本質,這表明關于新疆人權的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一 個過程,②正確。認識是主觀的,且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錯誤。材 料中指出當前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致使西方謠言不攻自破,這表明真理的 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對同一個確定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④正確。1234567891011二、非選擇題11. (2025·河南安陽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在國際關系中,一個崛起大國對占據主導地位的守成 大國構成了挑戰,引發守成大國的遏制打壓,這種競爭最終可能會導致戰爭。國家主 席習近平曾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 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中美關系回不到過去,但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痹谒?看來,當前形勢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經貿、農業等 傳統領域,還是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中美應該成為對方發展的助力,而 不應該成為阻力。1234567891011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相關知識,分析如何理解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 美關系的評判。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習近平主席對當前中美關系的判斷是基于目前國 際形勢的正確判斷,必將推動中美關系向前發展。②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習近平主 席基于中美兩國具有共同利益,認為能夠合作共贏,所以“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避 免的。③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習近平主席在不 斷變化發展著的世界形勢中對中美關系作出正確評判,深化了對兩國關系的認識。12345678910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