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初二政治(上冊)導學案學習內容第四課第一框父母賦予我們生命課型新課 班級 姓名 時間周星期總第10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賦予的,人不能選擇父母。情感、態度、價值觀: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體會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感受父母與子女間的濃濃親情。學習重難點重點: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體會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難點: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賦予的,人不能選擇父母學習過程補記自主先學活動一:閱讀教材38-42頁,回答下列問題:(見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預習好)約5分鐘1、父母之愛是人世間的愛2、父母賦予我們生命表現在哪些方面?3、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可以選自己的4、人不可能選擇父母,也不應該挑剔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補充,老師歸納 自主探究活動二:再次閱讀書本38-42頁,對照書本理解課本內容:(約25分鐘)(一)請思考38頁課文的故事,回答:(多媒體展示)1、為什么這個母親在給她的孩子喂奶時,顯得那么欣慰和平靜?難道她自己忘記了自己的痛苦嗎?2、你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嗎?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二)組織學生活動:尋找父母的印記。1以小組為單位尋找自己與父母相貌上的相像之處,最好用照片,尋找我們除了相貌還有哪些方面與父母相似或者受父母的影響?2(多媒體出示)鄧小平和鄧樸方,周恩來和其父母的照片,學生比較一下3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會與父母有這么多的相似點?4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點評,說明:我們的生命與父母緊密相連,父母是我們人世間最親密的親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5案例分析:(活動在線,多媒體展示)(1)他們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可以解除嗎?(2)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師說明:人不能選擇父母,也不應當有選擇父母的想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不可改變,子女不能嫌棄父母。6、請同學們閱讀華羅庚的故事,結合自己的實際并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自己的感悟。(三)閱讀感悟:1、閱讀教材42頁材料。2、用一句話說出自己閱讀后最大的感觸,3、教師點評(四)小組活動:齊動手表心聲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節日,如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或父母的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對他們要說的心聲。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結束新課。 檢測促學活動三:完成下列題目(約10分鐘)1.“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丑”這句俗語說明()A.人與狗都一樣愛家B.家庭貧窮不利于子女成才C.人不可能選擇父母D.子女為相貌丑的父母而感到自卑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是無法被解除的B.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C.我們不可能選擇生身父母D.長大后,可以解除和父母之間的關系3.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因此()A.家庭不富裕我們只能抱怨父母,是他們沒能耐造成的B.父母很普通,職位不高,不影響他們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更不是我們自卑的理由C.家庭的完善是父母的責任,我們沒有必要管D.家庭條件不好,不利于子女成長4.我們渴望父母的愛,對于這種“愛”,我們應()A.全力追求,要父母無條件滿足自己的要求B.注重形式C.細心體會,不能太看重形式D.無所謂,順其自然5.“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這首歌詞說明了()A.有媽媽才會有幸福B.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C.媽媽好,爸爸不好D.母親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子女6.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就使我們與父母之間結成了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①我們不可能選擇生身父母②父母每天在生活上照顧子女③濃濃的日常親情中④親情的自然流露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對父母的愛,理解正確的是()①父母對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②父母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我們,使我們享盡家庭的溫暖③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締造者,他們的愛一直陪伴我們度過人生的旅途④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的愛是最無私、最恒久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分析感悟: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特的劇本《結局》中,有這樣一段:兒子對父親吼:“混帳!你為什么生下我?”父親:“我不曉得。”兒子:“什么?你不曉得什么?”父親:“我不曉得生下的會是你!”這段對話說明了什么道理?兒子對待父親的態度對嗎?為什么? 自主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