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A.太陽將積雪曬化B.點燃的蠟燭不停地流著蠟燭油C.鋼塊投入煉鋼爐后變成鋼水D.白糖投入水中,過一會兒就看不見了第二節 熔化與凝固基礎鞏固練D2.某地出現高溫天氣,一條道路上的瀝青被烤化,斑馬線變得扭曲模糊,如圖所示。關于這個情景的說法正確的是( )A.瀝青被烤化屬于熔化現象B.瀝青屬于晶體C.瀝青被烤化的過程放熱D.瀝青被烤化時其溫度降低A3.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甲物質的熔點為210 ℃C.乙物質在BC段(不包括B、C點)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D.乙物質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C4.小王同學在某次實驗中給某種固體物質加熱時,發現這種物質從50 ℃開始熔化,到85 ℃才熔化完,則這種物質屬于 ,它在熔化時要 (選填“吸”或“放”)熱,且溫度 。 5.(2024貴州一模)修復斷裂的冰雕作品時,只需要在斷面噴灑一些水,當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后,就把斷開的兩部分冰雕“焊接”在一起了。 非晶體吸升高凝固6.我國首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C919已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起飛。飛機裝有無錫某企業生產的3D打印鈦合金零件,3D打印技術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鈦合金粉末 (選填“吸”或“放”)熱,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液態,然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型。7.(2024黔東南凱里市期中)如圖所示是某種固態物質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由圖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在BC段 (選填“吸”或“放”)熱,溫度不變,該物質的熔點是 ℃。 吸熔化凝固晶體吸08.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在燒杯底部慢慢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塊(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兒都沒熔化D.下邊的熔化,上邊的沒熔化C能力提升練9.(多選題)市場上有一種“55 ℃保溫杯”,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有“神奇物質”。開水倒入杯中數分鐘后,水溫降為 55 ℃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神奇物質”是晶體B.“神奇物質”在55 ℃時一定是固液共存態C.“55 ℃保溫杯”是利用“神奇物質”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工作的D.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熱水ACD10.(2024貴州)中國鑄幣發展史源遠流長,如圖所示,“錢范”是古代鑄造錢幣所用的模具,由正、背兩塊組成,內部均刻有圖文。鑄幣時,合上正、背兩塊,將液態金屬灌入其內,待液態金屬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屬錢幣。下表提供兩種材料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請回答:材料 熔點t/℃鋁 660鐵 1 525(1)已知銅的熔點為1 083 ℃,若想復刻鑄造純銅錢幣,應選擇表中哪種材料制作“錢范” (2)根據所選“錢范”的材料,寫出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多少 為什么 答案:(1)由表中數據可知,鋁的熔點為 660 ℃,鐵的熔點為1 525 ℃,而銅的熔點為1 083 ℃,因此若用鋁制作“錢范”,當銅水倒入時,“錢范”將會熔化,不能達到鑄造的目的,因此應選用鐵制作“錢范”。(2)因選用鐵制作“錢范”,鐵的熔點為 1 525 ℃,因此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 1 525 ℃,如果超過1 525 ℃,則高于鐵的熔點,會導致“錢范”熔化,不能達到鑄造的目的。11.科學探究 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時,不知道給藥品降溫用冰好,還是用鹽水結成的冰好 他們動手測量了鹽水的凝固點。(1)小明和小紅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則小明所測鹽水的凝固點是 ℃。 素養培優練-4(2)他們發現所測的鹽水凝固點并不相同,于是對比了雙方實驗過程,發現燒杯中裝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湯匙的鹽,而小紅加了3湯匙的鹽,由此作出猜想:鹽水的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接著多次實驗得出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數據記錄如表中所示:鹽水濃度/% 0 3 6 9 12凝固點/℃ 0 -2 -4 -6 -8鹽水濃度/% 15 18 21 24 27凝固點/℃ -11 -15 -18 -17 -1.8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當鹽水濃度增大時,其凝固點 . 。先降低后升高(3)小明由表格數據得到鹽水濃度為21%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18 ℃,你認為他的判斷準確嗎 (選填“準確”或“不準確”),你判斷的理由是 . 。 (4)在測量濃度為21%的鹽水凝固點時,某一時刻測得鹽水溫度如圖乙所示,則此時該鹽水處于 態。 (5)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 (選填“冰”或“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不準確不是所有濃度都測量了,在濃度為21%附近可能存在比-18 ℃ 還低的凝固點固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共12張PPT)1.下列四種現象中,其物態變化屬于升華的是( )A.“霧凇”形成B.玻璃上形成水珠C.“雪人”沒熔化卻變小了D.濕衣服逐漸變干第四節 升華與凝華 第五節 跨學科:全球變暖與水資源危機基礎鞏固練C2.(2024貴陽南明區一模)水循環造就了許多神奇而美麗的自然景觀,下列景觀中,由于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是( )BA.白茫茫的霧 B.潔白的霧凇C.晶瑩的露珠 D.長長的冰凌3.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需要放熱的是( )DA.濕手被吹干 B.冰袋中的冰變成水C.樟腦丸消失 D.口中呼出的“白氣”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噴射出來形成了“冰花”。雖然氣溫沒有回升,過一段時間,發現“冰花”還是變小了。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B.“冰花”變小屬于升華現象C.“冰花”形成時的氣溫為0 ℃D.“冰花”變小過程中要放熱B5.(2024遵義紅花崗區三模)在試管中放少量固態碘,塞緊塞子后放入熱水中。當固態碘變為紫色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后,將試管從熱水中拿出,再放入涼水中,碘蒸氣又會變為固態碘。在上述實驗中,碘經歷的物態變化過程是( )A.升華和凝固 B.汽化和凝固C.汽化和凝華 D.升華和凝華D6.(多選題)(2024黔東南從江縣期中)水是萬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轉星移,歲月更迭,水的形態會發生變化。關于自然界中水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寒冬,洗好后結冰的衣服,過了幾天發現晾干了,這是升華現象,需要吸熱B.洗熱水澡后,衛生間的鏡子變得模糊,這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涼快,這是因為手上的水蒸發時吸熱D.深秋的清晨,我們會發現地上的草葉上結了霜,這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AC7.(2024貴陽白云區期中)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手拋滅火彈,彈內裝有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將滅火彈投入火場后,其外殼破裂,干冰會快速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成二氧化碳氣體,同時從周圍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量從而達到快速滅火的效果。 升華吸收8.教材樣板題 如圖所示,將冰塊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測得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這一實驗說明,當冰與鹽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點會降低,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的,白霜的形成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凝華放出9.某年冬天,寒潮幾次襲擊大連地區。當寒潮來襲時,小明看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現了美麗的“冰花”。這些“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內表面上還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 并解釋“冰花”是怎樣形成的 答案:“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內表面上形成的;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驟然遇到溫度遠低于0 ℃的玻璃,在玻璃的內表面上凝華形成小冰晶。10.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某些金屬在高溫、低壓下比較容易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用此方法可以給照相機、望遠鏡及其他光學儀器的玻璃鏡頭進行真空鍍膜,即在真空室內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加熱成氣體,噴到玻璃鏡頭上,從而鍍上一層極薄的金屬膜,這層鍍膜可以改善玻璃鏡頭的光學性能,這層鍍膜鍍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屬直接粘到玻璃鏡頭上的B.金屬熔化后粘到玻璃鏡頭上的C.金屬升華后再凝華到玻璃鏡頭上的D.金屬直接凝華到玻璃鏡頭上的C能力提升練11.如圖所示的是水循環示意圖。圖中①處發生的物態變化伴隨著 (選填“吸熱”或“放熱”);圖中②處水蒸氣有的 形成小水滴,有的 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態的云;圖中③處溫度較高時冰晶會 (后三空均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水滴,與空中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 吸熱液化凝華熔化12.在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小紅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倒入體積相等的食用油和溫水。她先將干冰放入油中,干冰沉底后,觀察到油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干冰完全消失后,燒杯中油的體積并未發生變化,這說明干冰在油中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用手觸摸杯底,感覺到很涼,說明 ;接下來,將干冰放入溫水中,干冰沉底后,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杯子上方產生大量“白氣”,這個“白氣”的主要成分是 (選填“小水珠”或“水蒸氣”);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氣”,油杯上方沒有出現大量“白氣”,這兩個對比實驗可以說明“白氣”的初始物質主要來自 (選填“杯內”或“杯外”)。 素養培優練升華升華吸熱小水珠杯內(共14張PPT)1.時逢夏收,收割的新鮮小麥含水量高,需及時脫水變為干糧后才能堆積保存。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麥中水分蒸發的是( )A.將小麥裝在袋中,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B.用谷物烘干機將小麥烘干C.將小麥平鋪在通風的場地進行晾曬D.開放廣場作為曬場,將小麥充分攤開晾曬第三節 探究:汽化與液化 第1課時 汽化基礎鞏固練A2.關于“研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驗的測量工具有體溫計和秒表B.當水溫達到100℃時,水一定會沸騰C.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升高D.沸騰時有大量氣泡在水中生成、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D3.“揚湯止沸”是指把鍋里燒開了的湯舀起來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從鍋下抽掉燃著的木柴。應用物理學知識對此進行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都只能暫時止沸B.都能徹底止沸C.“揚湯止沸”能徹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暫時止沸D.“揚湯止沸”只能暫時止沸,“釜底抽薪”能徹底止沸D4.(多選題)(2024遵義湄潭縣月考)湄潭翠芽是遵義市特色產業,在制茶、喝茶過程中包含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采摘單芽時,芽上的露珠變干是汽化現象B.新鮮茶葉中的水分快速蒸發的過程中不需要吸熱C.泡茶的水需要先加熱至沸騰,正在沸騰的水的溫度保持不變D.剛泡的茶很燙,通過向茶水表面吹氣可以加快蒸發使茶水變涼ACD5.商場的洗手間內都配有熱風干手器,它可以很快將濕手吹干。機器吹出熱風,提高了手上水分的 ,同時加快了水分表面的 ,使得水分蒸發加快。 溫度空氣流速6.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中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請畫出水溫變化的大致圖像。答案:如圖所示7.炎熱的夏日,小明感覺很熱,于是到游泳池去游泳,游泳完上岸后感覺比下水前涼快多了,有風吹時甚至感覺有點兒冷。請你用所學的物理學知識解釋這一現象。答案:游泳完上岸后,小明身體表面會附有大量的水,水蒸發時吸熱,故感覺比下水前涼快多了;有風吹時加快了身體表面的空氣流動,使水的蒸發加快,身體表面的溫度下降,所以感覺有點兒冷。8.如圖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固定 (選填“燒杯”或“溫度計”)的位置。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燒杯94(3)當水中產生大量氣泡,不斷上升且變大,到達水面破裂,說明整杯水正在 。 (4)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還能繼續沸騰一會兒,這說明水沸騰時不需要吸熱。這一判斷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沸騰錯誤9.如圖所示,甲容器內盛有水,乙容器內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種液體。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若對甲容器的底部持續加熱,發現乙容器內的液體發生沸騰,則乙容器內盛的液體是( )A能力提升練物質 沸點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C.煤油 D.酒精或水10.探究沸點與氣壓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乙所示,燒瓶中的水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停止沸騰,待水溫稍降低一些后,將一個大注射器接到密閉的燒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水又沸騰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某制藥廠在制藥時,為了從藥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劑,采用加熱的方法使水沸騰,從而除去水分,但要求藥液的溫度必須保持不超過80 ℃,根據上述實驗原理,可行的方法是 (選填“提高”或“降低”)藥液表面的氣壓。 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降低11.(2025遵義一模)a、b兩個實驗小組用相同的酒精燈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乙所示。(1)如圖甲,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象的是 (選填“A”或“B”)圖。 (2)由乙中圖像可知,水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沸騰過程中溫度 。(3)進一步分析可知, 組所用水的質量較小。 (4)對實驗進行評估可知,b組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過長,你給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是 (填寫一條即可)。 (5)利用圖丙所示的裝置,繼續探究水中加鹽后沸點有什么變化。于是,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鹽并攪拌均勻,將裝有適量水的試管放入燒杯中,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和燒杯中的液體都沸騰了,這說明 . 。 A不變a適當減少水的質量鹽水的沸點比純水高12.科學思維 現有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在A杯中裝有一些水,開口向上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空杯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圖所示,用酒精燈給容器中的水加熱,容器中水沸騰后繼續加熱的過程中,發現 (選填“A”“B”或“A和B”)杯中的水不會沸騰。 素養培優練A和B(共14張PPT)1.在高速公路上常常會看到“前方有霧小心駕駛”的警示語,霧是空氣中的哪種氣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氧氣 B.二氧化碳C.水蒸氣 D.氮氣2.(2024海南)用塑料袋套在綠葉上并扎緊袋口,過一段時間后,塑料袋的內表面就會出現一層水珠。水珠形成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第2課時 液化基礎鞏固練CA3.被100 ℃的水蒸氣燙傷往往比被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 )A.水蒸氣比開水的溫度高B.水蒸氣蒸發時吸熱C.水蒸氣液化時放熱D.水蒸氣液化時吸熱C4.醫生為病人檢查口腔時,拿著一個帶把的金屬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烤一烤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小鏡子升溫,防止空氣中水蒸氣液化B.使小鏡子升溫,防止口中水蒸氣液化C.使小鏡子升溫,防止口中水蒸氣凝固D.使小鏡子升溫,放入口腔中病人不覺得涼B5.(多選題)(2024黔西南興仁市期中)小明進行實踐活動時,觀察了廚房中的物態變化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B.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凍肉表面液化C.煮湯時,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大量“白氣”,這里的“白氣”實際是水蒸氣D.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水珠,這個現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變化相同ABD6.遵義是中國名茶之鄉,這里生產的茶深受人們喜愛。泡茶(如圖所示)時,會看到水冒“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選填“吸熱”或“放熱”)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 放熱液化7.如圖所示,針筒中充滿了氣態乙醚,當向下壓活塞對氣態乙醚加壓時,會有液態乙醚出現,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使氣態乙醚發生這種物態變化的另一種方法是 (選填“降低”或“升高”)溫度。 液化降低8.(2024貴陽開陽縣二模)天舟七號貨運飛船于2024年1月17日由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為后續大規模艙外科學實驗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圖所示,火箭點火發射時,若高溫火焰向下噴射到發射臺上,發射臺就會被燒毀,為了保護發射臺,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個大水池,從而巧妙地解決了這個技術問題。(1)發射火箭時,周圍龐大的白色氣團(小水滴)主要是水蒸氣發生了哪種物態變化 (2)請例舉生活中與白色氣團相同的物理現象,寫出兩條。答案:(1)周圍龐大的白色氣團是水蒸氣放熱液化成的小水珠。(2)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冬天,人說話時呼出的白氣;燒開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9.如圖所示,項目學習小組自制了一款干旱地區澆灌裝置,下端的金屬彎管埋在土壤中,管口和風扇暴露在地表,有風吹過時抽氣風扇轉動,潮濕的空氣進入管道,水蒸氣遇到金屬管后凝結成水滴,經滲水孔滲入植物的根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管的溫度比水蒸氣高B.金屬管的溫度比水蒸氣低C.水蒸氣在金屬管中變成水滴時會吸熱D.該過程中水由液態變為氣態B能力提升練10.小明發現,夏天汽車從陰涼的地下車庫開出后,車窗玻璃常會有霧,可以擦車窗玻璃的 (選填“內側”或“外側”)除霧,霧是由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形成的,此過程要 (選填“放”或“吸”)熱。 外側液化放11.科學探究 為了解某供暖系統的工作原理,小雪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在兩個大試管中分別加入50 mL的水,開始探究。(1)小雪先給A試管加熱,A試管中的水吸收熱量,當溫度達到 時沸騰,產生的水蒸氣通過導管C流到B試管中,B試管中水面會升高,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 成水。 沸點液化(2)小雪每隔1 min記錄B試管中水的溫度,持續加熱到第10 min,B試管中產生大量的氣泡,且溫度計示數保持不變,此時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這表明B試管中的水 。 (3)該供暖系統就是利用水蒸氣 放熱供暖的。 99沸騰液化12.現在流行一種空氣能熱水器,它主要由如圖所示的部件組成,其中蒸發器裸露在空氣中。制冷劑是一種在常溫下極易汽化的液體,它在密封的管道內循環的過程與電冰箱的制冷過程相同。素養培優練(1)其工作過程如下:A.液態制冷劑經過一段很細的毛細管緩慢進入蒸發器,在蒸發器內迅速汽化并從外界空氣 熱量,變成蒸汽。 B.生成的蒸汽被電動壓縮機壓縮后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進入冷凝器。C.在冷凝器中,蒸汽狀的制冷劑發生 現象變成液體,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水被加熱。 (2)為了使整箱水都能受熱,冷凝器應該安放在水箱的下部,這樣做的理由是水受熱以后,密度 ,熱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對流,將冷凝器安放在水箱的下部可以將整箱水加熱,因為水不易導熱,如果將冷凝器放在水箱上部,則下部的水不能加熱。 吸收液化放出變小(共11張PPT) 水資源短缺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區,甚至在沙漠中,巧妙的取水方法可以讓我們暫時擺脫危機。【活動任務】任務一:了解收集露水的方法,分析其原理,了解影響露水多少的因素。1.收集露水的方法:使用干凈的塑料薄膜、金屬薄板等,在傍晚時鋪在空曠草地或掛在低矮樹枝上,清晨就能收集上面聚集的露水。2.原理:夜間氣溫下降,近地面空氣遇冷,在物體表面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露水。實 踐 探究在干旱地區如何取水3.影響露水多少的因素(1)天氣狀況:晴朗無云白天溫度高地面水蒸發快,晚上,地面熱量散失快,氣溫下降明顯,水蒸氣易液化,露水多;陰天時,地面降溫慢,露水較少。(2)地理位置:靠近水源地區,水蒸發快,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易形成較多露水;沙漠等干旱地區,空氣干燥,露水少。(3)植被情況:植被茂密地區,植物蒸騰作用釋放水蒸氣多,且植被表面利于水蒸氣液化,露水較多。任務二:簡易露水收集工具制作與收集活動。1.工具制作(1)材料準備:①大型塑料薄膜:面積約2~3 m2,用于收集露水。②繩子:長約5~6 m,粗細適中,用于固定塑料薄膜。③容器:多個,如塑料桶或干凈的盆,用于承接露水。④支撐物:可選擇樹枝、竹竿等,長度根據實際場景而定,用于撐起塑料薄膜。(2)制作步驟:①找一處開闊、植被較多且空氣流通良好的草地或空曠場地。將支撐物(樹枝或竹竿)插入地面,圍成一個類似帳篷的框架結構,高度控制在1~1.5 m,方便后續操作。②把塑料薄膜覆蓋在搭建好的框架上,用繩子將塑料薄膜的邊緣緊緊固定在支撐物上,確保薄膜平整且無漏洞,防止露水流失。③在塑料薄膜最低處放置收集容器,確保塑料薄膜上的露水能自然流入容器中。為了增加收集效率,可讓塑料薄膜有一定傾斜角度,加速露水匯聚。2.收集活動(1)時間選擇:露水通常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形成,凌晨時分是收集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氣溫較低,水蒸氣容易在物體表面液化成露水。(2)收集過程:到達布置好收集工具的場地,輕輕取下收集容器,注意不要晃動塑料薄膜,以免未匯聚的露水灑落。查看容器內收集到的露水,將其轉移至干凈的儲存瓶中。若收集工具上還有較多未匯聚的露水,可輕輕晃動塑料薄膜,使其流入容器中。任務三:收集量少的改進方案。1.優化工具設計(1)增加冷凝面積:原塑料薄膜面積小,可將其更換為5~8 m2的更大尺寸,并用更多支撐物搭建復雜些的立體結構,像多坡面造型,讓薄膜呈多個傾斜面,增加水蒸氣液化與露水匯聚面積。(2)改善收集結構:在塑料薄膜邊緣設置多個引流槽,將其與更多收集容器相連,使不同位置的露水都能高效流入對應容器,不致流失。2.調整選址策略(1)靠近水源地:若上次選址離水源遠,可重新選擇在池塘、河流等水體附近且通風好的地方,因這些地方水蒸氣更充足,能增加露水形成量。(2)優化植被環境:優先選植被茂盛的區域,如茂密草叢或小型樹林旁,植物夜間蒸騰作用釋放水蒸氣,利于露水匯聚。3.改變收集時間(1)延長收集時長:若收集時間短,可從傍晚就開始布置工具,讓薄膜提前冷卻,延長水蒸氣液化時間,一直收集到清晨太陽升起后一段時間,增加露水收集量。(2)根據天氣調整:查看天氣預報,在濕度大、溫度降幅大的夜晚收集。濕度高水蒸氣多,溫度驟降利于水蒸氣快速液化成露。【實踐應用】1.科學態度與責任 為保護河流和湖泊寶貴的水資源,我國專門建立地方“河長”負責進行管理。在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域,人們會收集露水使用,下圖中物態變化與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DA.打在枝頭的霜B.屋檐下的冰掛C.冰雪消融D.山間的云霧2.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A.熔化 凝華B.凝固 汽化C.汽化 液化D.熔化 液化C3.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資源。某學生發明了一項簡易技術,如圖所示,可以將露水收集起來轉化為淡水。他們的這項發明還獲得了一項關于開發新水源的技術競賽獎。人們用塑料布來收集露水,在進行收集露水的活動中,運用到哪些物理知識或為如何收集更多的露水提供哪些改進方法 (寫出兩點即可)(1) . 。 (2) 。 (3) 。 收集的是露水,露水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應用到了液化現象石頭將塑料布壓得向下凹,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把收集工具放到草木比較多的地方4.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用水緊張,農業灌溉和工業生產也受到嚴重影響。問題:(1)請分析水資源短缺產生的原因。答案:(1)原因:自然方面,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區降水少且季節變化大;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加劇,降水模式改變。人為方面,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使需水量大增;水污染嚴重,大量水資源被污染無法使用;用水效率低,浪費現象普遍。(2)提出有效開發水資源的措施。答案:(2)措施:跨流域調水,改善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修建水庫,調節水資源時間分配;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來源;提高節水意識,推廣節水技術和器具;治理水污染,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共14張PPT)1.(2024遵義湄潭縣月考)深秋的湄江河畔,楓葉含丹,銀杏金光,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午,暖陽普照,不少行人在河邊賞秋色,拍照片。此時氣溫最接近( )A.0 ℃ B.5 ℃ C.20 ℃ D.30 ℃第十三章 溫度與物態變化 第一節 測量:溫度基礎鞏固練C2.(2024遵義名校聯考期中)如圖是四位同學用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C3.(2024黔東南一模)如圖是某溫度計的示數,該溫度最有可能是( )A.冰水混合物的溫度B.人體的正常體溫C.黔東南夏天的室外溫度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A4.(多選題)關于體溫計和實驗室用溫度計的異同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體溫計示數的準確程度比實驗室用溫度計要高B.體溫計玻璃管的內徑有一彎曲處特別細,實驗室用溫度計沒有C.體溫計和實驗室用溫度計均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D.體溫計可以用力甩動使水銀回到玻璃泡中,實驗室用溫度計不能用力甩ABD5.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 ℃,液體的溫度為 ℃。 1216.如圖所示是護士用來測量病人體溫的水銀體溫計,它是利用水銀的 性質制成的。該體溫計此時的讀數是 ℃。 熱脹冷縮37.87.在“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實驗中:(1)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觀察它的 和 。 (2)請指出圖甲中的操作錯誤之處: 。 (3)某小組同學在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應記為 ℃。量程分度值溫度計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底368.有一支體溫計的示數是38 ℃,粗心的小明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測量甲、乙兩個病人的體溫,他先測量甲的體溫,示數是 38 ℃,再測量乙的體溫,示數是39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體溫是38 ℃,乙的體溫是39 ℃B.甲的體溫低于38 ℃,乙的體溫是39 ℃C.甲的體溫不高于38 ℃,乙的體溫是39 ℃D.體溫計使用前沒有向下甩,所以甲、乙兩人的體溫無法確定C能力提升練9.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支自制溫度計,用相同容積的玻璃泡,內裝同一種測溫物質。將它們放入同一杯熱水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溫度計是利用玻璃泡的熱脹冷縮制成的B.該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可以離開液體讀數C.如圖乙所示的自制溫度計精確程度比圖甲的高D.兩個溫度計玻璃管內液柱升高的長度相同C10.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此溫度計是根據 (選填“液體”或“氣體”)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若將瓶放到冰水混合物(標準大氣壓下)中,液柱在O處,則O處所表示的溫度是 ℃,當氣泡運動到A處時,A處所表示的溫度比O處 (選填“高”或“低”)。 氣體0高11.物理學與日常生活 溫度的測量在不同場合下有特定的要求,因此生產生活中發明了各種類型的溫度計。(1)如圖甲是小科設計并制作的一個液體溫度計。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 換用更細的玻璃管(2)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鉚在一起就可制成雙金屬片溫度計(如圖乙所示)。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 (選填“A”或“B”)側。 (3)學校用如圖丙所示的“測溫槍”來測學生體溫,它是利用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來測量體溫的。 B紅外線12.“碳納米溫度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溫度計。“碳納米溫度計”用直徑不到頭發百分之一的筒狀碳納米管制成。研究人員在長約千分之一毫米、直徑僅為萬分之一毫米的碳納米管中充入液態的金屬鎵。當溫度升高時,管中的液態鎵就會膨脹,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讀取溫度值。這種溫度計測量范圍是18~490 ℃。此外,用于制造碳納米管的石墨在50~500 ℃之間體積隨溫度的變化極小,因此碳納米管本身的直徑和長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用它制成的溫度計能精確到0.25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素養培優練(1)碳納米溫度計內的碳納米管的直徑是 m,其測溫原理是 。 (2)碳納米溫度計的分度值能達到 , (選填“能”或“不能”)測量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3)如果想要提高碳納米溫度計的測量精度,請你提出一種可能實現的方案: 。 10-7液體的熱脹冷縮0.01 ℃不能使用熱脹冷縮更明顯的金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實踐探究在干旱地區如何取水課件.ppt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一節測量溫度課件.ppt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三節探究汽化與液化第1課時汽化課件.ppt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三節探究汽化與液化第2課時液化課件.ppt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二節熔化與凝固課件.ppt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四節—第五節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