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期中考試
化學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C C D B C C
題號 11 12 13 14
答案 C D A B
1.A
【詳解】A. 陶瓷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選;
B. 紙張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為有機材料,故B不選;
C. 不銹鋼的主要成分為鐵,有無機金屬材料,故C不選;
D. 蠶絲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為有機材料,故D不選。
故答案選:A。
2.B
【分析】可逆反應是指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詳解】A.工業合成氨是可逆反應,N2+3H22NH3,A錯誤;
B.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完全,不是可逆反應,B正確;
C.氨氣與水反應是可逆反應,NH3+H2O NH3·H2O,C錯誤;
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是可逆反應,CO2+H2O H2CO3,D錯誤;
答案選B。
3.B
【詳解】A.“84”消毒液殺菌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環境的溫度降低,因此可以用作制冷劑,在變化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B符合題意;
C.二氧化硫與有色物質結合生成無色物質從而漂白,該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生石灰可以和水反應產生Ca(OH)2,產生了新的物質,是化學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B。
4.C
【詳解】A.鋼是一種鐵碳合金,A正確;
B.與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互為同位素,B正確;
C.芯片的成分為晶體Si,C錯誤;
D.氮化硅屬于新型無機豐金屬材料,D正確;
故選C。
5.C
【詳解】A.能與反應生成,干擾的檢驗,A項錯誤;
B.和均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沉淀,B項錯誤;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反應,剩余氣體通過石灰水,若溶液變渾濁說明存在,C項正確;
D.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不能檢驗,D項錯誤;
答案選C。
6.C
【詳解】A.氮在自然界中既有游離態又有化合態,如游離態氮氣,化合態銨鹽,故A正確;
B.氮的固定是將空氣中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含氮化合物的過程。大豆根瘤菌將N2轉化成化合態氮,屬于生物固氮,故B正確;
C.雷電作用時N2與O2反應生成NO,不能直接得到NO2,故C錯誤;
D.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氮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7.D
【詳解】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發生加成反應,故不選A;
B.將溴水與苯混合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不選B;
C.乙炔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發生氧化反應,故不選C;
D.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后最終黃綠色消失,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氫,故選D。
選D。
8.B
【詳解】A.可用作凈水劑是因為其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鋁膠體,與溶水性無關,故A錯誤;
B.二氧化硫作食品中抗氧化劑是因為其具有強的氧化性,故B正確;
C.濃硫酸干燥氫氣是利用其吸水性,與脫水性無關,故C錯誤;
D.二氧化硫用于漂白紙漿是因為其具有漂白性,與氧化性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9.C
【分析】由題干圖示信息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據此分析解題。
【詳解】A.生石灰溶于水是一個放熱反應,但未有元素化合價改變,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
B.高溫條件下碳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一個吸熱反應,有元素化合價改變,屬于氧化還原反應,B錯誤;
C.食物腐敗變質,屬于食物的緩慢氧化,反應放熱,生成物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C正確;
D.鹽酸和碳酸氫鈉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
故選C。
10.C
【詳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稀釋濃鹽酸,需要在燒杯中溶解稀釋冷卻后轉移至容量瓶,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鋅和銅在稀硫酸中接觸在一起,符合原電池的形成條件,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反應過程中比較紅墨水左右兩端的液面高低,可判斷Na和水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C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氯氣在飽和食鹽水中溶解度小,不能形成噴泉,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選C。
11.C
【分析】鋅片和銅片插入檸檬中形成原電池裝置,Zn比Cu活潑,Zn作負極,Cu作正極。
【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Cu作正極,正極被保護,不被腐蝕,故A錯誤;
B.鋅作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B錯誤;
C.該裝置為原電池,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C正確;
D.電子由負極鋅流出,經導線流向正極銅,故D錯誤;
故選:C。
12.D
【分析】
【詳解】A.由化學方程式體現關系可知,為0.2mol/L,則新生成氧氣0.05mol/L,為0.05mol/L+0.05mol/L=0.1mol/L,A錯誤;
B.為0.35mol/L,則新生成氧氣0.125mol/L,為0.125mol/L+0.05mol/L=0.175mol/L,B錯誤;
C.該反應為可逆反應,的濃度一定小于0.4mol/L,C錯誤;
D.為0.35mol/L小于0.4mol/L,D正確;
故選D。
13.A
【分析】由圖可知,A為丙烷;B為2-丁烯,分子式為C4H8;C為異丁烷,分子式為C4H10;D為環丁烷,分子式為C4H8;E為2-甲基-1-丙烯,分子式為C4H8,據此作答。
【詳解】A.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B與E分子式相同(均為C4H8),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B與C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A錯誤;
B.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n個CH2的化合物互為同系物,A和C均是烷烴,在分子組成上相差1個CH2,兩者互為同系物,故B正確;
C.飽和烴是一類有機化合物,其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主要通過單鍵連接,形成飽和的碳鏈或碳環結構,A和C屬于烷烴,D為環丁烷,均為飽和烴,故C正確;
D.B、D、E分子式均為C4H8,分子通式符合CnH2n,故D正確;
故答案選A。
14.B
【詳解】A.滴加KSCN溶液顯紅色的溶液,說明溶液中存在Fe3+,與I-和S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共存,所以A項錯誤;
B.的溶液,c(H+) > c(OH-),呈酸性,所給離子均共存,所以B項正確;
C.使酚酞變紅的溶液,呈堿性,、不共存,C項錯誤;
D.與Al反應有氣體生成的溶液,可能是含有大量氫離子也可能含有大量氫氧根,當酸性時,不共存,當堿性時,、
不共存,D項錯誤;
答案選B。
15. ① ②③④⑤⑥ Cu Cu﹣2e﹣=Cu2+ 1.12L 0.1 放 儲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轉化為熱能等釋放出來 放 酸電離出的H+與堿電離出的OH﹣結合成弱電解質水:H++OH﹣═H2O
【詳解】(1)①煅燒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分解反應,屬于常見的吸熱反應;
②燃燒木炭取暖是物質的燃燒,放出熱量,屬于常見的放熱反應;
③炸藥爆炸要放出熱量,屬于放熱反應;
④酸與堿的中和反應要放熱熱量,屬于常見的放熱反應;
⑤生石灰與水作用制熟石灰,是化合反應,放出熱量,屬于常見的放熱反應;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敗要放熱熱量,屬于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②③④⑤⑥;①.(11分)(1)②③④⑤⑥(1分)①(1分)
(2)根據金屬的活潑性判斷,銅作負極,銅失去電子變成離子進入溶液,發生氧化反應,Cu﹣2 e﹣=Cu2+;銀作正極,銀離子得電子生成銀單質,發生還原反應,2Ag++2 e﹣=2Ag;
(3)用鋅片、銅片連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構成了原電池,
鋅為負極,電極反應為:Zn﹣2e﹣=Zn2+,
銅為正極,電極反應為2H++2e﹣=H2↑,
鋅片的質量減少了3.25克,則物質的量為=0.05mol,
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n(e﹣)=2n(Zn)=2n(H2)=2×0.05mol=0.1mol,
則:V(H2)=0.05mol×22.4L/mol=1.12L,
(4)設反應物的總能量為E1,生成物的總能量為E2,若E1>E2,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放熱反應可以看成儲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轉化為熱能等釋放出來;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反應的實質為H++OH﹣═H2O,
16.(1) 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 燒瓶中紅棕色氣體又變為無色 燒杯中的水倒吸入燒瓶中
(2) 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氣逸出,所以溶液的顏色變淺 溶有SO2的品紅 SO2氣體逸出,品紅溶液恢復紅色
【分析】NO氣體容易被氧化為NO2,而氣體呈紅棕色,氣體能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即,如此循環,當時,NO2可完全溶于水;SO2具有漂白性,且漂白效果不穩定,加熱后溶液恢復為原來的顏色。
【詳解】(1)①燒瓶內NO被氧化為NO2所以現象為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化學方程式為;
②輕輕搖動燒瓶,生成的NO2與水反應,觀察到燒瓶中的現象為燒瓶中紅棕色氣體又變為無色、燒杯中的水倒吸入燒瓶中,產生此現象的化學方程式為;
(2)①因稀氨水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同時氨水不穩定易分解,加熱氨氣逸出,溶液堿性減弱,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冷卻后氨氣又溶解,溶液呈堿性,酚酞變紅;
②SO2能與品紅溶液反應,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使品紅褪色,加熱時,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分解,SO2氣體逸出,又生成品紅,故溶液變為紅色,冷卻后SO2又使品紅溶液褪色。
17.(1) 分液漏斗
(2) 氧化性
(3)ad
(4) 濃度 9 25
(5)溶液出現渾濁時間短
【分析】利用亞硫酸鈉固體與硫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硫,所得二氧化硫通入硫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制備;再利用與稀硫酸反應探究濃度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詳解】(1)根據儀器的構造可知,儀器a為分液漏斗;銅和濃硫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和硫酸銅,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①S是由、制得,其中顯+4價,S是0價,則化合價由+4到0價,化合價降低,則有化合價升高,則由化合價由-2升到0價,故由、和反應生得到S,體現的性質是氧化性;
②為保證硫代硫酸鈉的產量,實驗中產生的不能過量,原因是若過量,溶液顯酸性,產物分解,產率降低;
(3)該實驗裝置中存在一個明顯不足之處是沒有尾氣吸收裝置,故選ad;
(4)分析實驗I、II可知,與混合后,由于投放體積不同,所用溶液的總體積相等,則混合后濃度不同,則實驗①、②可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他條件應相同,故9;;
(5)實驗I、III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表明,實驗Ⅲ的反應速率最快,溶液出現渾濁時間短。
18.(1)3X(g)+Y(g) 2Z(g)
(2) 0.075 mol L-1 min-1 0.040 mol L-1 min-1
(3)等于
(4)21∶17
(5) 增大 增大 減小
(6)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⑤
【詳解】(1)隨著反應的進行,X、Y物質的量減小直至5min不變,Z物質的量增大直至5min不變,則X、Y為反應物,Z為生成物,反應為可逆反應,5min后達到平衡,X、Y、Z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為:0.6∶0.2∶0.4=3∶1∶2,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2)容器的體積為2L,則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v(X)==;內Z的平均反應速率v(Z)= =,故答案為:0.075 mol L-1 min-1;0.040 mol L-1 min-1。
(3)由圖可知5min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再改變,則5min時反應得到平衡狀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再改變,則后Z的生成速率等于時Z的生成速率,故答案為:等于。
(4)恒溫恒容條件下,氣體的壓強比=氣體總物質的量之比,則反應前的壓強與平衡時的壓強之比=(1.0+1.0+0.1)mol∶(0.8+0.5+0.4)mol= 21∶17,故答案為:21∶17。
(5)①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則生成Z的速率增大,故答案為:增大;
②加入X,X的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增大,則生成Z的速率增大,故答案為:增大;
③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或氣體物質的量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則生成Z的速率減小,故答案為:減小。
(6)由題可知,甲反應為:X(g) 2Y(g)+Z(s), 乙反應為:A(s)+2B(g) C(g)+D(g),
①由于甲、乙反應都有固體參與,氣體質量是變量,容器的容積不變,所以密度是變量,密度不變時甲、乙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②反應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變時,說明生成物濃度不變,甲、乙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③反應物的消耗速率與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數之比,即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甲、乙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④恒溫時,甲反應氣體物質的量增加,如果氣體壓強不再改變,說明甲達到平衡狀態;乙是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的可逆反應,壓強始終不變,所以壓強不變無法判斷乙是否達到平衡狀態;
⑤對于反應乙,氣體質量是變量,氣體物質的量不變,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變量,對于反應甲,正反應是氣體質量減小且氣體物質的量增加的方向,根據可知,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變量,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可判斷甲、乙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⑥反應甲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是變量、反應乙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是恒量,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說明甲達到平衡狀態,但是不能判斷乙是否達到平衡狀態;
綜上,能表明(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是①②③④⑤⑥,能表明(乙)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是①②③⑤,故答案為: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⑤。
答案第1頁,共2頁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
一、單選題(共42分)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A.陶瓷花瓶 B.紙質作業簿
C.青銅獸面紋爵 D.蠶絲領帶
2.以下反應中,不屬于可逆反應的是
A.工業合成氨 B.中和反應 C.氨氣與水反應 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3.下列物質的使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84”消毒液用作殺菌劑 B.液氨用作制冷劑
C.二氧化硫用作漂白劑 D.生石灰作干燥劑
4.2022年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加快實現了高水平建設科技強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國產航母海上巡航,航母甲板是高強度鋼材,鋼是一種鐵碳合金
B.“華龍一號”核電項目中核反應堆所用鈾棒中含有的U與U互為同位素
C.“北斗導航”系統應用一體化芯片手機,芯片成分為SiO2
D.C919大飛機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溫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5.檢驗SO2氣體中是否存在CO2,應采用的方法是
A.先通過NaHCO3溶液,再通過石灰水
B.通過澄清石灰水
C.先通過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再通過石灰水
D.通過品紅溶液
6.自然界中氮的循環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空氣中的氮氣通過根瘤菌轉化為氨的過程是氮的固定
C.雷電作用時發生的方程式為N2+2O22NO2
D.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中,含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7.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將溴水與苯混合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
C.乙炔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后最終黃綠色消失
8.下列物質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明礬易溶于水,可用作凈水劑
B.具有還原性,可以添加到食品中作抗氧化劑
C.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用于干燥氫氣
D.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紙漿
9.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且反應前后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的是
A.生石灰溶于水 B.高溫條件下碳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C.食物腐敗變質 D.鹽酸和碳酸氫鈉的反應
10.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①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
B.②裝置不可形成原電池
C.③驗證Na和水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
D.④裝置可產生噴泉實驗
11.將鋅片和銅片插入檸檬中(如圖),電流計G的指針發生偏轉。下列關于該裝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銅片逐漸被腐蝕 B.鋅片上發生還原反應
C.該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電子流向:銅片→電流計→鋅片
12.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的濃度分別為0.1mol/L、0.05mol/L、0.3mol/L。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據是
A.為0.2mol/L,為0.15mol/L B.、均為0.35mol/L
C.為0.4mol/L D.為0.35mol/L
13.圖中表示碳原子相互結合的幾種方式。小圓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學鍵,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學鍵都是與氫原子結合,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B、C、E
B.圖中A和C是同系物
C.屬于飽和烴的物質有:A、C、D
D.分子通式符合CnH2n的物質有:B、D、E
14.下列各組離子在給定條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KSCN溶液顯紅色的溶液:、、、
B.的溶液:、、、
C.使酚酞變紅的溶液:、、、
D.與Al反應有氣體生成的溶液:、、、
二、非選擇題(共58分)
15.(1)下列反應中,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
①煅燒石灰石 ②木炭燃燒 ③炸藥爆炸 ④酸堿中和 ⑤生石灰與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敗
(2)用銅、銀與硝酸銀設計一個原電池,此電池的負極是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
(3)用鋅片、銅片連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構成了原電池,工作一段時間,鋅片的質量減少了3.25g,銅表面析出了氫氣 L(標準狀況),導線中通過 mol電子.
(4)某化學反應,設反應物的總能量為E1,生成物的總能量為E2,若E1>E2,則該反應為 熱反應,該反應過程可以看成 .
中和反應都是 熱反應,其實質是 (用化學語言填空)
16.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有效實現NO和NO2的相互轉化,設計如下實驗: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實驗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氣體。
①打開止水夾,推動針筒活塞,使氧氣進入燒瓶。關上止水夾,首先觀察到燒瓶中的現象是 ,產生此現象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輕輕搖動燒瓶,觀察到燒瓶中的現象為 、 。產生此現象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某學生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圖所示裝置分別做如下實驗:
①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冷卻后恢復紅色,則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紅色逐漸變淺的原因是: 。
②在試管中注入某無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變為紅色,冷卻后恢復無色,則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的原因是: 。
17.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或海波,白色晶體,在堿性條件下穩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產生S、。
I.研究小組利用如下裝置將通入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制備。
(1)裝置a的名稱是 ,實驗室也常用銅和濃硫酸制備,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2)B中物質經幾步反應生成硫代硫酸鈉,最后一步是:。
①S是由、和 (填化學式)反應得到的,體現的性質是 (填“氧化性”、“還原性”或“酸性氧化物”)。
②當往B中通入過量,導致溶液的pH小于7時,的產率會下降,其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3)該實驗裝置中存在一個明顯不足之處,為解決這一問題,請從下圖中選用合理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為 (填標號)。
II.利用硫代硫酸鈉()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實驗用品】0.1mol L-1溶液、0.1mol L-1溶液、蒸餾水、秒表、試管、溫度計、量筒、膠頭滴管等。
【實驗方案】
實驗編號 溶液 溶液 蒸餾水 溫度 溶液出現渾濁時間
V/mL V/mL V/mL ℃ s
I 1.5 3.5 10 25
II 2.5 3.5 V T
III 1.5 3.5 10 50
(4)實驗I、II探究 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 。
(5)實驗I、III探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表明,實驗Ⅲ的反應速率最快,支持這一結論的實驗現象是 。
18.某溫度時,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1)由圖中的數據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內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內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3)后Z的生成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時Z的生成速率。
(4)反應前的壓強與平衡時的壓強之比為 。
(5)對于該反應,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則生成Z的速率怎樣變化?(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①升高溫度: 。
②加入X: 。
③增大容器容積: 。
(6)在兩個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兩個可逆反應:
(甲)X(g) 2Y(g)+Z(s) (乙)A(s)+2B(g) C(g)+D(g)
當下列物理量不再發生變化時,其中能表明(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是 ;能表明(乙)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是 。
①混合氣體的密度
②反應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應物的消耗速率與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數之比
④混合氣體的壓強
⑤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⑥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泸溪县| 繁峙县| 新津县| 江都市| 南阳市| 游戏| 霍林郭勒市| 黄梅县| 涪陵区| 英德市| 泰安市| 广德县| 普兰店市| 武山县| 河间市| 百色市| 达拉特旗| 嘉黎县| 滨海县| 鄢陵县| 科尔| 台北市| 仪征市| 阿城市| 南漳县| 平江县| 南乐县| 娄底市| 隆安县| 天峨县| 靖江市| 澜沧| 周至县| 株洲市| 东丽区| 漳州市| 资源县| 巴中市| 焉耆|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