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D B A B D D C A C A D B D A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A C C C A C B C B C A B A D2024-2025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參考答案31.(18分)【答案】(1)乙縣位于都市圈外部且距特大城市較遠,(2分)縣內鄉鎮人口向都市圈內的遷移意愿較低(2分);乙縣受都市圈產業影響小,經濟水平較低,(2分)優勢資源(產業、服務設施,醫療設施等)高度集中于縣城,導致城鄉差異大,(2分)縣城對鄉鎮的吸引力強。(2)甲縣城城鎮化發展水平較高,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2分);乙縣城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城鎮化發展速度較慢(2分)。(3)鄉鎮老齡化(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問題加劇(2分);鄉鎮產業空心化,經濟活力差(2分);鄉鎮房屋廢棄或農村耕地拋荒(2分);鄉鎮文化傳承不足(2分)。(任答三點給6分)32.(20分)(1)喜溫暖,喜光照,對水質要求高。(6分)(2)洱源縣濕地廣布,海菜花可栽培面積大;全年可開花,銷售期長;經濟價值較高,市場潛力大;(濕地與洱海相通)海菜花需肥少,利于保護洱海水質(栽培海菜花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8分)(3)提高海菜花保鮮技術,擴大銷售市場(范圍);加強優質種苗培育,提升產量、質量;推行科學種植(標準化種植)技術,保障產品穩定性。(6分)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地理選考期中考試卷本試卷共10頁,32小題,滿分100分,其中含2分卷面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是“經緯網和中國著名山脈的疊加圖”,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四個小黑點為中國領土四至點。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經緯網的緯線間距為( )A.3° B.5° C.8° D.10°2.圖中山脈( )A.①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B.②是黃河的發源地C.③是農耕區與牧區的分界線D.④是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3.圖中山脈③的東西兩側分別是( )A.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 B.河北省、山西省C.落葉林帶、草原帶 D.外流區、內流區我國Y縣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隨海拔變化,呈現菱形分布特征(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4.Y縣最可能位于( )A.云貴高原 B.東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東南丘陵5.Y縣( )A.影響人口分布的主導因素為氣候和水源B.2000~2300米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C.海拔低于1600米區域人口遷移的拉力大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鄉村聚落的規模較大右圖示意我國生育政策調整后,部分省級行政區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流動比率(正值為流入,負值為流出),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從長期來看,下列省級行政區中人口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最有利的是( )A.江西省B.黑龍江省C.內蒙古自治區D.廣東省7.基于人口流動和出生率情況,廣東省應該( )A.嚴格限制外地人口流入 B.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C.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政策 D.營造優越的創業環境8.“人口天花板”政策影響了北京、上海的人口流動,與上海相比,制約北京“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因素是( )A.礦產資源 B.土地資源C.水資源 D.氣候資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葡萄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葡萄的種植、修剪、疏果、采摘、包裝等生產環節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鄰近的五個傳統農業縣數萬勞動力前來務工。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鄰近五縣勞動力向建水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縣際間( )A.農業結構差異 B.文化習俗相近C.人口分布不均 D.交通聯系便捷10.人口流動有利于建水縣在鄉村振興中( )①加快生產智能化 ②增進民族交融 ③推進產業專業化 ④改善生態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堰口村是鄂西丘陵地帶傳統村落的典型,該村發展經歷了原始文明時期、農耕文明時期和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時期。在不同的時期,該村聚落空間格局差異顯著,形成獨特的聚落演變模式(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 相比于“中心式聚合”,三堰口村空間格局演變“沿線式聚合”更有利于( )A. 方便村民開展經商活動 B. 穩定村內宗族關系C. 縮短農田與聚落的距離 D. 節約村內土地資源12. 三堰口村實現“引導式聚合”的好處是( )①集約利用土地 ②減少村民搬遷③減少基礎設施重復建設 ④保護傳統村落多元格局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近年來,我國部分城市的空間結構正經歷從單中心向多中心演變的過程。工業用地出讓價格的空間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間結構。下圖示意我國四個城市不同階段工業用地出讓價格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遞變規律。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3.從工業用地出讓價格空間分布來看,2007~2012年城市空間單中心結構最突出的是( )A.上海 B.成都 C.深圳 D.廣州14.與 2007~2012年相比,廣州 2013~2018年工業用地出讓價格的變化可能導致市中心區( )A.工業用地面積擴大 B.企業生產成本降低C.人口跨市流失加劇 D.低附加值企業減少城鎮化主要表現為人口在城鄉間的遷移,一般分為集中城市化、郊區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個階段。下圖為“城鎮化階段模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城鎮化進入郊區化階段時,郊區的人口( )A.增長數量高于城市核心區 B.遷出規模大于城市核心區C.主要來自于鄉村人口遷入 D.大量向周邊鄉村地區遷移16.通過再城市化,可判斷出( )A.城市與鄉村的人口數量基本相等B.鄉村人口的數量再次大規模減少C.城市核心區的人口數量恢復增加D.城市的郊區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17.經歷4個階段后,城鎮化帶來了( )A.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加 B.鄉村生產生活單一化C.地域景觀多樣性增加 D.區域文化逐漸差異化與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業人口向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的異地城鎮化不同,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業人口遷移到戶籍登記地所在省份的城鎮就業和居住的城鎮化過程。如圖示意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群甲和乙的就近城鎮化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 近年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的主要動力是( )A. 工業基礎雄厚 B. 自然環境優越C. 經濟快速發展 D. 對外開放較早19. 相比城市群甲,城市群乙( )A. 城市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小B. 核心城市人口吸引力較弱C. 應加快中小城鎮發展速度D. 應鼓勵農業人口跨省遷移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交通網絡的高效性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方面。日本東京高度發達且密集的公共交通網絡(如圖),包括地鐵、私鐵(日本私營鐵路)、JR(日本旅客鐵路)等,它們共同支撐著這個超大城市的運行。東京的交通規劃特別注重多模式交通的無縫對接、交通擁堵的緩解、出行方式的融合。完成下面小題。20. 影響東京公共交通網絡效率的關鍵因素是( )A. 乘車客流量 B. 覆蓋范圍 C. 換乘便捷性 D. 運行頻率21. JR山手線的建設主要有利于( )A. 降低東京中心區常住人口密度 B. 改善郊區生態環境C. 擴大農業種植面積 D. 推動大量人口遷移芒康縣居民在瀾滄江畔搭建了一些土木結構的平臺形成了層層疊疊的鹽田,已成為當地獨特的人文景觀,3-5月是采鹽高峰期。下圖為古鹽田景觀。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2. 當地居民以木柱支撐鹽田,這樣建造主要是為了( )A. 提升品質 B. 穩固地基 C. 擴展用地 D. 通風透氣23. 影響3-5月成為采鹽高峰期的因素是( )A. 鹵水產量 B. 光照強度 C. 農事活動 D. 游客數量24. 芒康縣目前保留古鹽田的主要目的是( )A. 發展化工 B. 增加就業 C. 傳承文化 D. 減少滑坡茶樹是一種喜溫耐陰的多年生植物,適宜在漫射光下生長發育。和一般茶園相比,復合生態茶園具有更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它通過在園內合理布局種植經濟果木或觀賞林木,營造喬木等其他種群,達到種群間互補共生作用,并吸引民眾前往觀光、休閑或采摘。下圖為某復合生態茶園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 影響傳統茶園能否轉型為復合茶園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熱量 B. 市場C. 地形 D. 科技26. 對比發現復合生態茶園中種植的茶葉產茶量更高,其原因可能是喬木( )A. 改良酸性土壤,使土壤呈弱堿性 B. 加強地表水下滲,使表土水分降低C. 營造隱蔽環境,減弱強光的直射 D. 阻礙大氣流動,減少地表熱量散失27. 該農業生產模式最宜推廣區域是( )A. 贛南 B. 晉中 C. 蘇北 D. 新疆榴蓮果樹高達20多米, 0°~18.4°N為其最佳種植區。 2022年,我國榴蓮進口量高達82.5 萬噸, 絕大部分來自泰國,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6月,海南島首批50噸榴蓮正式上市。銷往我國的泰國榴蓮在七成熟時人工采摘,運輸途中成熟; 海南榴蓮則在樹上成熟自然脫落,經收集后上市。完成下列小題。28.海南島種植榴蓮的不利條件主要是( )A.夏季氣溫偏低 B.冬季氣溫偏低C.氣溫年較差小 D.氣溫日較差小29.與進口榴蓮相比,海南榴蓮( )A.品質更新鮮 B.運輸成本更高C.知名度更高 D.采摘成本更高30.為降低榴蓮價格,更好滿足市場需求,我國應( )①研發榴蓮抗旱品種 ②擴大榴蓮種植面積③拓展榴蓮進口渠道 ④發展溫室榴蓮種植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其中2分為卷面分)3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下圖為我國某都市圈內、外部區域兩類縣城與鄉鎮的分布模式圖,甲、乙縣城與鄉鎮之間的人口流動模式存在明顯差異,其中乙縣城對其下轄鄉鎮人口的吸引力強于甲縣城。(1)與甲縣城比較,據圖分析乙縣城對其下轄鄉鎮人口吸引力更強的原因。(8分)(2)指出甲、乙兩縣城城鎮化發展水平及速度的差異。(4分)(3)簡述乙縣城發展模式可能對其鄉鎮地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6分)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野生海菜花是一種兼具生態、食用、藥用及觀賞價值的瀕危沉水植物,生長在云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水深4米以內、透明度高的水體中。海菜花可全年開花,但花株嬌嫩,脫離植株后極易枯萎。野生海菜花曾廣泛分布于云南洱海邊緣,90年代后因水質下降而逐漸消失。洱源縣位于洱海水源地(下圖),縣內濕地廣布,并與洱海相通。近年洱源縣禁止種植高肥作物,扶持海菜花人工栽培產業,起初僅在本地銷售,后與高校等合作,建立洱源海菜花研究基地,實現產業快速發展。(1)推測海菜花的生長習性。(6分)(2)說明洱源縣選擇栽培海菜花的原因。(8分)(3)簡述與高校合作,對洱源海菜花產業發展的幫助。(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廣東省廣州市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