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第 二 學 期學年度期中考查高二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 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 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 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 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 《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合肥都市圈以合肥為核心城市,包括蕪湖市、滁州市等城市,是長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下圖為合肥都市圈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合肥都市圈作為一個區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沒有明確的區位特征B.邊界是明確、清晰的C.內部環境具有一致性D.面積和形狀固定不變2.受合肥市輻射帶動作用影響( )A.六安市城市等級提高B.馬鞍山市輻射范圍縮小C.淮南采煤業煥發生機D.蕪湖市制造業發展較快九龍江位于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流域內水資源分布不均。為緩解閩南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福建省實施了九龍江調水工程。 將九龍江上游水采用隧洞與管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輸水,最終將水輸送到東南沿海漳州、廈門等地區。下圖是九龍江水系示意略圖。據此完成3-5題。3.九龍江調水工程采用隧洞和管道方式輸水的原因可能是 ( )①適應復雜地形地質條件②減少輸水損耗,保護水質③提高輸水效率④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破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該調水工程對九龍江下游河口地區的主要生態影響是( )A.泥沙淤積加劇,航道變淺 B.咸淡水交換增強,漁業資源增加C.河口鹽度升高,濕地植被退化 D.水體自凈能力增強,水質明顯改善5.為保障調水工程的可持續性,閩南地區應優先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B.限制高耗水工業發展C.實施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D.修建地下儲水設施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約10分鐘后,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預計2025年5月前后返航。據此完成6-7題。6.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時,晨昏線的位置最接近圖中( )7.航天員駐留期間,安徽某中學學生可觀察的現象是( )A.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弱 B.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桿影長逐漸變長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國東北地區出現極端性高溫天氣,此次高溫過程極端性強,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其中大連市區較大連其他區域增溫幅度大。下圖為1971-2023年大連地區夏季平均日最高氣溫變化。據此完成8-10題。8.圖示時期,關于大連地區夏季平均最高氣溫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A.持續上升 B.波動上升C.2000-2011年變化速率最小 D.2000年前變化速率最大9.大連市區較其他區域增溫幅度大的原因可能是( )A.緯度較高 B.緯度較低 C.城鎮化發展 D.地勢較低10.通過監測表明,東北地區持續高溫期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不同。據此推測西太平洋副高的強度及位置( )A.增強 偏北偏西 位置穩定 B.增強 偏北偏東 位置不穩定C.減弱 偏南偏東 位置穩定 D.減弱 偏難偏西 位置不穩定陸良彩色沙林位于云南省陸良縣,是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在巖溶高原斷陷盆地中,經漫長地質演化而成。沙林地層巖性主要為粉細砂巖及礫巖(陸相碎屑沉積物),顏色多彩繽紛。據此完成11-13題。11.結合材料,推測陸良彩色沙林的形成過程是 ( )A.流水沉積→地殼下沉→流水侵蝕→地殼抬升B.地殼下沉→風力堆積→地殼抬升→流水侵蝕C.風力堆積→地殼下沉→流水侵蝕→地殼抬升D.地殼下沉→流水沉積→地殼抬升→流水侵蝕12.陸良彩色沙林色彩豐富的原因可能是( )①沙子含多種微量元素 ②礦物氧化程度不同③流水侵蝕作用 ④風力堆積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陸良盆地植被稀少,但沙林周邊東南、西南常綠林茂密,該現象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垂直分異規律 B.緯度地帶分異規律C.地方性分異規律 D.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龍目海峽是連接南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深水通道,海-氣相互作用影響龍目海峽洋流的流向。正常年份,受大氣環流、洋流和海陸分布等因素影響,馬來群島東側水位高于西側水位。熱帶島嶼影響大氣對流強度,進而影響該海域海水的溫度和鹽度。下圖示意龍目海峽位置及該海峽11月份表層鹽度(‰)分布。據此完成14-16題。14.龍目海峽作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深水通道,其形成的主要地質原因是( )A.板塊擠壓導致地殼抬升,形成陡峭峽谷B.地殼斷裂下陷,受海水侵蝕作用形成C.火山噴發后熔巖冷卻,塑造水道形態D.冰川侵蝕作用形成U型深海槽15.龍目海峽北側海域表層鹽度較南側低的原因有 ( )①北側海域降水更多 ②北側海域陸地徑流多③北側海域較封閉 ④北側海域受寒流影響明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拉尼娜現象發生后,龍目海峽表層洋流會( )A.信風增強,海水西向輸送減少,表層洋流減弱B.信風減弱,海水垂向運動加強,洋流規模減小C.信風增強,表層海水東西水位差增大,洋流增強D.信風減弱,赤道逆流增強,洋流方向改變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地下漏失是指土壤沿喀斯特裂隙、漏斗、落水洞等向地下運移的過程,會加劇喀斯特坡耕地的石漠化。貴州省石漠化耕地面積占全省總耕地面積1/3。近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桑蠶產業。桑樹根系發達,生長快,萌芽力強,桑葉為養蠶的主要飼料。家蠶適宜在24-30℃的環境下生長,對農藥極為敏感。為了促進蠶桑產業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貴州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1)分析貴州省喀斯特地下漏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6分)。(2)結合材料,說明貴州省發展桑蠶產業對防治石漠化的意義。 (4分)(3)從生態文明的角度,為貴州省桑蠶產業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8分)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M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硬件、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制造的國內創新型科技企業。2021年3月,該公司宣布制造新能源汽車,2024年3月,首款汽車下線。M汽車工廠坐落于北京, 占地面積71.8萬m ,包括一條總長2.5km的測試跑道,是集研發、生產、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智造園區。廠房房頂鋪設光伏板,每年可綠色發電1640萬度。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提出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下圖是該汽車工廠核心六大生產車間示意圖。(1)說明M汽車工廠集研發、生產、銷售、體驗于一體的好處。 (6分)(2)分析M汽車工廠落戶北京對北京市產業結構升級的積極影響。 (6分)(3)結合實際,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8分)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的母巖為石英砂巖,其經歷多次抬升,裸巖接受流水侵蝕,流水下切中受到“鐵帽”(砂巖長期風化,形成紅色鐵質風化殼)的阻擋,下切轉為側蝕、拓寬作用,最終在“鐵帽”層頂部形成了“武陵源期剝夷面”。之后再次經歷抬升,山體側面裸露,流水從山頂向下侵蝕,在山體側面的山麓形成剝蝕平臺,流水順著節理和裂縫將剝蝕平臺切割成方山、峰墻、峰林等地貌景觀。下圖示意是張家界地貌景觀和演變順序。(1)分析“鐵帽”在張家界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6分)(2)指出張家界地貌從平臺演化為峰林的主要外力作用,并簡述其演化過程。 (8分)(3)請列舉人工智能(AI)技術在張家界地貌景觀和景區管理中的應用。 (4分)安師大附中高二年級下學期地理期中考試卷答案單選題 (每題3分 共48分)1 2 3 4 5 6 7 8B D D C C B C B9 10 11 12 13 14 15 16C A D A C B A C二、綜合題(共52分)17.(16分)(1)受地殼運動影響,貴州喀斯特巖層破碎且多節理發育;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熱,降水豐沛,降水強度大;徑流強烈溶蝕巖層,多裂隙、漏斗、落水洞等,造成土壤地下漏失。(每點2分,共6分)(2)桑樹根系發達,可有效固結土壤,減少地下漏失,減輕石漠化;將產業發展與防治石漠化科學結合,生態治理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每點2分,共4分)(3)加強家蠶及桑樹優良品種的選育,提高桑樹防治石漠化能力;減施化肥農藥,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建設桑蠶全產業鏈高標準體系,提高產品品質;培養科技人才,提高蠶農栽桑養蠶技術水平,促進鄉村振興和蠶桑產業發展。(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18.(18分)(1)研發部門,可以即時測試新技術和優化生產過程,有利于將研發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體驗可以增強用戶對產品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提高產品銷量和品牌認可度。(每點3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及上下游關聯產業比重,提高產業結構中智能制造業比例;汽車工廠采用綠色發電,節能減排,促進產業結構綠色化發展;促進人才集聚,帶動周邊商業、居住發展,有利于相關服務業發展。(每點2分,共6分)(3)完善充電換點等基礎設施,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汽車智能化增加了個人數據泄露和隱私問題,注意數據安全防范;加大技術研發,提高智能駕駛水平;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等。(每點2分,任答3點共6分)19.(18分)(1)阻擋流水下切,轉為側蝕,拓寬形成夷平面;保護下層巖層免受侵蝕,維持平頂形態,影響地貌演化進程。(每點3分,共6分)(2)(8分)流水侵蝕。(2分)過程:隨平臺的不斷抬升,裂隙發育,流水順裂隙下切侵蝕;裂隙逐漸變寬,平臺被切割為峰墻;流水匯入谷底侵蝕,加上重力坍塌,峰墻被分割形成峰林。(每點2分)(3)(4分)智能監測方面(地貌變化實時識別;游客行為監控等)。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控(滑坡等災害風險建模;智能應急響應等)。生態保護和修復(生物多樣性普查;入侵物種識別等)。智慧旅游服務優化(游客流量智能調度;個性化導覽服務等)。(任答2點得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高二年級下學期地理期中考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