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A10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遼寧省海岸線資源豐富、水深條件良好,近年來多項臨海工業項目建設在遼南沿海地區。這些項目因受建港條件的制約距離主城區較遠,廠址周邊多為濱海村鎮用地。新建臨海工業區依托既有濱海村鎮公共設施開展建設,走出了一條村鎮與工業區共贏發展之路。下表示意遼寧省部分臨海工業區建設概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 臨海工業區項目名稱 用地規模(km ) 與主城區距離錦州 錦州沿海經濟帶 161 20盤錦 盤錦遼東灣新區 306 40營口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鲅魚圈區) 268 50營口 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 159 60大連 大連太平灣臨港經濟區 275 南距大連 100km北距營口30km大連 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 349.5 90大連 大連松木島化工園區 35 68大連 大連登沙河臨港工業區 50.6 70大連 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34.5 東距大連110km西距莊河 27km1.遼寧省多項工業項目建設在遼南沿海地區的主要目的是( )A.疏解城市人口和社會功能B.助推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C.擴大用地規模和交通網絡D.提升城市等級和水源供給2.遼寧省建設的多項臨海工業區在經營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是( )A.原料來源不足 B.動力成本升高C.產品質量降低 D.職住通勤不便3.遼寧省新建臨海工業區依托既有濱海村鎮公共設施開展建設,對于工業區來說的好處是( )①為產業園提供生活配套支撐 ②減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③為產業園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④為產業園提供廣闊市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柬埔寨地處東南亞,內河航運落后制約著柬埔寨的經濟發展。2024年5月30日,柬埔寨政府宣布,2024年8月開工建設德崇富南運河。該運河北起金邊港,南至泰國灣的白馬港,全長180千米,工期4年,耗資17億美元。下圖示意柬埔寨德崇富南運河走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柬埔寨德崇富南運河線路選擇主要考慮( )①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利于河水自流 ②沿線年降水均勻,運河水位高且穩定③沿線農田數量少,可降低征地成本 ④沿線礦產資源豐富,貨物外運量較大⑤利用一部分天然河道,減少工程量 ⑥聯通河港和海港,利于發展對外貿易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5.在德崇富南運河線路設計方案中規劃借助一段巴薩河的直接目的除降低投資成本外,還可以( )A.縮短航運距離 B.擴大客貨運量C.增加運河水量 D.減輕泥沙淤積6.德崇富南運河建成通航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A.解決柬埔寨淡水資源不足問題 B.為柬埔寨水能開發提供新的通道C.改善柬埔寨西部生態環境質量 D.為柬埔寨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天心池,是青島市嶗山東麓日起石峰頂石蛋上一個心形水池(下圖),面積有兩張乒乓球桌大小,池底水深有1.5米左右,常年不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日起石峰頂石蛋呈橢球狀,屬于典型的球狀風化地貌,該石蛋屬于( )A.石灰巖 B.花崗巖 C.玄武巖 D.大理巖8.天心池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A.風蝕 B.冰蝕 C.水蝕 D.溶蝕土壤有機氮是土壤微生物生長代謝的產物,而微生物的數量會因植被類型和土壤養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進而影響不同植被類型中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色季拉山地處西藏東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結合部林芝市境內,是藏東南半濕潤與濕潤區的過渡地帶,主峰海拔5200米。下圖示意西藏色季拉山東坡沿海拔梯度與不同土層深度土壤微生物量氮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色季拉山東坡土壤微生物量氮的變化趨勢是( )①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漸減少②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漸增多③隨著土層深度的加深,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漸遞增④隨著土層深度的加深,土壤微生物量氮逐漸遞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導致色季拉山東坡土壤微生物量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隨海拔上升( )①大氣降水增多 ②凍土融水增多③土層逐漸變薄 ④坡度逐漸變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推測色季拉山土壤微生物量氮隨土層加深而減少的原因是( )A.土壤質地逐層變細 B.土壤顏色逐層加深C.土壤氧氣含量減少 D.土壤礦物含量增加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位于千島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通過韃靼海峽和宗谷海峽與日本海相連。11月,在兩大氣壓中心相互作用的驅動下,強烈的北風將北極冷空氣攜帶至鄂霍次克海,影響其海冰生成和海表溫度。下圖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和表層洋流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影響鄂霍次克海的海冰生成和海表溫度的兩大氣壓中心是( )A.亞洲高壓 印度低壓B.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C.夏威夷高壓 印度低壓D.夏威夷高壓 阿留申低壓13.通過宗谷海峽流入鄂霍次克海的海水性質為( )A.溫暖高鹽 B.高溫低鹽 C.低溫高鹽 D.低溫低鹽14.每年3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擴張范圍達到最大,主導因素有( )A.風、氣溫 B.氣溫、海陸輪廓C.風、洋流 D.洋流、海陸輪廓地理愛好者小張在我國某鹽湖(35°N,111°E)研學期間,于北京時間 6:36在湖畔拍攝到日出景觀(左圖),12:00小張發現民宿室內太陽照射區如右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想拍攝該鹽湖日落景觀,小張應選擇的北京時間和拍攝方向是( )A.18: 36 西北 B.18: 36 正西C.17: 24 西南 D.17: 24正西16.該民宿的陽臺窗朝( )A.正南 B.西南 C.東南 D.東北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土高原顧屯流域總面積約24km2,主溝道斷面呈“U”形,平均寬度80m,底部平坦,兩側斜坡陡立。該流域2012年實施治溝造地,修建了五座水庫(圖1),溝道內地形變化較大。治溝造地雖緩解了土地資源短缺,但產生了土地次生鹽漬化現象。鹽漬化的產生不僅與積水、灌溉等有關,也受水庫修建的影響。鹽漬化狀況可以通過電磁傳感器監測,隨含水率增加土壤電阻率降低。圖2示意五號壩水庫水位及下游高程,圖3示意五號壩下游三處測點土壤電阻率隨深度變化統計。(1)推測修建水庫后溝道內地形變化狀況。(2)結合圖3簡述五號壩下游三處測點鹽漬化程度的分布規律。(3)分析水庫蓄水加劇下游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過程。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緊鄰首都北京,空氣質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陣風習習,雨水集中。地貌形態多樣,有高原、河谷及丘陵山區,非常適宜優質葡萄種植,張家口懷來縣被認為是中國內地最理想的優質葡萄產區。近年來,張家口懷來縣一些種植戶在其葡萄園北側筑起高約2米的紅色鵝卵石墻,張家口市懷來縣政府也將優質葡萄產業發展確立為鮮食與釀造相結合的思路。下圖示意張家口懷來縣優質葡萄產區分布。(1)說明懷來縣優質葡萄種植的優越氣候條件。(2)簡述近年來懷來縣葡萄種植農戶在其葡萄園北側筑起紅色鵝卵石高墻的重要作用。(3)分析懷來縣優質葡萄產業堅持走鮮食與釀造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的合理性。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班韋烏盧湖位于贊比亞東北部,距離首都盧薩卡500多千米,海拔1140米,平均深度為4米,最深達到10米,湖底凸凹不平,面積9800平方千米(包括周圍沼澤區),多為帶有大片沼澤的淺湖,成片沼澤位于主湖的東南部,沼澤中多低島、沙洲和茂密的蘆葦植被。班韋烏盧湖屬剛果河上游水系,湖水經盧阿普拉河流入剛果河。班韋烏盧湖魚類資源十分豐富,長期以來得到開發的僅為湖區魚類資源,而不是其旅游潛力。下圖為班韋烏盧湖位置及周邊等高線分布。(1)分析班韋烏盧湖東南部分布大片沼澤淺湖的主要原因。(2)班韋烏盧湖的沼澤中多低島和沙洲,請給出合理解釋。(3)班韋烏盧湖開發僅為湖區魚類資源,而非旅游潛力。請說明理由。安徽省A10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B C D B C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A A B C17.(1)修建水庫后,溝道內淤積泥沙,溝道變淺;溝道(縱坡面)坡度降低;溝道兩側流水侵蝕作用變弱,溝道兩側斜坡變緩。(2)五號壩下游120m處土壤電阻率最低,說明土壤含水量最高,鹽漬化程度最重;距離五號壩越遠,土壤電阻率越高,說明土壤含水量變低,鹽漬化程度減輕。(3)水庫蓄水,庫區水位升高;庫區水位高于下游海拔,庫區水滲漏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土壤鹽分大量溶解;流域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地下水的鹽分隨蒸發上升到地表,地表積鹽加劇土壤次生鹽漬化。18.(1)緯度和地勢較高,光照充足;生長季節內熱量充足,雨量較多,雨熱同期;氣候大陸性強,晝夜溫差較大;陣風較多,空氣流動性好,可促進葡萄光合作用等。(2)冬季防風保暖,避免葡萄凍傷;夏季增加光照反射,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和葡萄色澤度;阻止病蟲害遷移和傳播,保護葡萄園的生態環境;美化葡萄園景觀或環境,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和采摘。(3)滿足市場多樣性的需求;實行鮮食與釀造雙產業鏈,既減少保管成本且能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土地和人力資源高效利用,增加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優質葡萄品牌形象和競爭力;鮮食與釀造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可使葡萄產業更具靈活性,提高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等。19.(1)班韋烏盧湖湖水較淺,湖水水面易擴展;班韋烏盧湖東南部地勢低平而開闊,雨季時湖水易于向東南部漫溢形成大片沼澤淺湖。(2)班韋烏盧湖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湖區水位季節變化大;湖水較淺,湖底多凸凹不平的淺灘地形,旱季時低島和沙洲出露多;入湖河流多,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易于在湖區沉積形成新的低島和沙洲;沼澤中茂密的蘆葦對湖中水流和泥沙起到一定的阻控作用,有助于固定低島和沙洲,使其在湖泊中保持穩定等。(3)贊比亞生產糧食少,湖區魚類為當地居民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湖中魚類資源豐富,對當地經濟貢獻大;地理位置偏遠且交通等基礎設施簡陋,旅游業開發難度大;政府對旅游業的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湖區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破壞性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