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化學試卷一、單選題1.根據物質的組成與性質進行分類,SiO2屬于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2.能示意“實驗結束后,離開實驗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雙手”的圖標是A. B. C. D.3.摩爾質量的單位是A.mol·L-1 B.g C.g·mol-1 D.mol·g-14.反應中,還原劑是A.Cl2 B.H2S C.HCl D.S5.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不能觀察到一條光亮“通路”的是A.Fe(OH) 膠體 B.食鹽水 C.霧 D.有色玻璃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和互為同位素 B.和互為同分異構體C.和互為同系物 D.MgO的電子式為:7.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生鐵的含碳量比鋼高,使得生鐵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韌性B.橡膠與硫作用進行硫化處理,使其具有更好的強度C.碳化硅(SiC)具有類似金剛石的結構,硬度大D.植物油(含碳碳雙鍵)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8.下列物質中含有極性共價鍵的是A.HBr B. C. D.KCl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等物質的量的和,混合后光照可生成B.和發生取代反應可生成C.和發生催化氧化反應可生成D.和發生酯化反應可生成10.下列化學用語不正確的是A.溶于鹽酸:B.和NaOH溶液反成的化學方程式:C.溶液刻蝕覆銅板的離子方程式:D.用電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過程: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代表4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原子L層電子數是K層的2倍,Y與氫元素同一主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W的非金屬性比Y的強B.Y與X可能會組成離子化合物Y2XC.W與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在常溫下可能是固體D.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比Y的強12.某地區已探明蘊藏有豐富的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煤礦、石灰石和黏土。現擬在該地區建設大型煉鐵廠,隨著鐵礦的開采和煉鐵廠的建立,需要在該地區相對應建立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等,形成一定規模的工業體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為焦化廠,可以從煤的干餾產物中獲取焦炭等一系列化學原料B.乙為發電廠,存在著“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化過程C.丙為煉鐵廠,高爐煉鐵中得到生鐵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D.丁為水泥廠,常用石灰石調節水泥硬化速率13.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電極材料在原電池中的作用,設計并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如下:實驗編號 電極材料 電解質溶液 電流表指針 偏轉方向1 Mg、Al 稀鹽酸 偏向Al2 Al、Cu 稀鹽酸 偏向Cu3 Al、石墨 NaOH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1中Al電極作正極B.實驗3中“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為偏向AlC.實驗2中電解質溶液中H+移向Cu電極D.實驗3中Al電極的電極方程式:Al-3e-+4OH-=[Al(OH)4]-14.設為阿弗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2.24L含有的共用電子對數為B.0.1mol/L溶液中的數目為C.標準狀況下,4.48L含有的原子數為D.5.6g鐵粉與足量硫粉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15.下列實驗裝置中,無法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并收集NH3B.裝置②可用于探究Cl2的性質C.裝置③可用于除出SO2中混有的C2H4D.裝置④可用于制備乙酸乙酯16.根據學習任務,“方法導引”與示例不匹配的是選項 學習任務 方法導引 示例A 了解青蒿素的化學性質 化合認識有機物的一般思路 依據青蒿素的分子結構,分析其碳骨架和官能團,推測其可能的化學性質B 體會原電池的構成要素 模型 依據原電池原理設計并制作水果電池C 了解砹元素的性質 預測 依據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測其原子結構和性質D 探究鈉與水反應 變量控制 依據物質組成和實驗現象推測產物A.A B.B C.C D.D17.已知斷開1 mol Cl2(g)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242.7 kJ的能量。根據反應H2(g)+Cl2(g)=2HCl(g)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H2(g)和Cl2(g)反應形成2 mol HCl(g)釋放184.4 kJ的能量B.1 mol HCl(g)反應形成H2(g)和Cl2(g)吸收92.2 kJ的能量C.斷裂化學鍵所需的能量:1 mol HCl(l)大于斷裂1 mol HCl(g)D.斷開1 mol H2(g)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436.4 kJ的能量18.菠菜中鐵元素的檢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步驟①能破壞有機質并促進步驟2中鐵元素的溶出B.步驟②可用蒸餾水代替稀硫酸浸泡菠菜灰C.步驟③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內攪拌以加快過濾速度D.步驟④可說明菠菜中的鐵元素主要以三價鐵形式存在19.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等質量的鎂片、鋁片、鋅片分別與足量等濃度、等體積的稀鹽酸反應,測得體系壓強p(kPa)隨時間t(s)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50s后鎂片與稀鹽酸的反應已經結束B.曲線a中片狀金屬用粉末狀替代,拐點將提前C.曲線c代表鋁片與稀鹽酸反應D.0~50s內,生成氫氣的平均速率大小:b>c>a20.實驗室以含有Ca2+、Mg2+、Cl-、、等離子的鹵水為主要原料制備無水和,流程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入后利用“吹出法”可得 B.試劑①是CaO或石灰乳C.步驟a是通入過量后過濾 D.溶液W中含有少量二、填空題21.請回答:(1)CH3CH2OH的名稱為 。(2)Na2SO4溶液進行焰色試驗,可觀察到 色的火焰。(3)25℃,101 kPa下的氣體摩爾體積Vm 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Vm(填“>”或“<”)。請說明理由: 。22.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而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現二種氨基酸分子發生脫水生成有機物A的過程如下:請回答:(1)苯丙氨酸的分子式為: 。(2)苯丙氨酸中存在的官能團為氨基和 。(3)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4)有機物B與有機物A互為同分異構體,補全脫水生成有機物B的方程式: 。23.氨既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又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請回答:(1)工業生成中為了盛裝大量濃硝酸,可選擇___________作為罐體材料。A.鐵 B.銅 C.鎂 D.鋁(2)氧化爐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工業上可增加“合成塔”中催化劑用量,使H2的轉化率提升到100%B.“氨分離器”中主要應用了氨氣易液化的性質C.向吸收塔里通入A的目的是將NO轉化為NO2D.為避免硝酸生成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空氣,可將其點燃處理(4)NH3可將氮氧化物還原成N2,該過程中氮氧化物體現的性質是 性。三、解答題24.某種石頭塊的有效成分為碳酸鈣,測得其中碳酸鈣含量的操作加下(設該巖石中的其他成分不與鹽酸或氫氧化鈉反應):①將一粒研碎過后的石頭塊(0.10 g)放置燒杯中;②配制0.10 mol·L-1稀鹽酸和 0.10 mol·L-1 NaOH溶液;③用0.10 mol·L-1 NaOH溶液中和過量的稀鹽酸,記錄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④加入25 mL 0.10 mol·L-1稀鹽酸,使石頭完全溶解。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④”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序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配制0.10 mol·L-1稀鹽酸”時,下列實驗儀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A. B. C. D.(4)該測定實驗共進行了4次。實驗室現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 4種規格的容量瓶,則配制鹽酸選用的容量瓶規格為 。(5)某同學用容量瓶配制鹽酸,其他操作均正確,僅定容時仰視容量瓶上的刻度線,會導致最終測得巖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四、計算題25.化合物A僅含碳、硫兩種元素。為測定化合物A中碳、硫元素的含量,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Ⅰ:取10.00 g化合物A固體,充分加熱至完全分解,得到混合氣體X;步驟Ⅱ:為除去混合氣體X中的SO2,將混合氣體X通入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充分反應;步驟Ⅲ:再將剩余氣體通入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應,測得質量增加了1.32 g。已知SO2與Mn的反應如下:5SO2+2Mn+2H2O=5S+2Mn2++4H+。請計算:(1)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的量為 mol。(2)物質A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3)下列實驗方案中,能測定化合物A中硫的質量分數的是 。A.將混合氣體通入Ba(OH)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得a g固體。經計算,測得化合物A中硫的質量分數w(S)=B.將混合氣體通入H2O2和BaCl2混合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得b g固體。經計算,測得化合物A中硫的質量分數w(S)=C.將混合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反應,共消耗c mol的酸性KMnO4溶液。經計算,測得化合物A中硫的質量分數w(S)=參考答案1.A2.D3.C4.B5.B6.D7.A8.A9.B10.C11.D12.C13.B14.A15.C16.D17.C18.A19.D20.C21.(1)乙醇(2)黃(3) > 溫度升高,氣體分子熱運動加劇,體積膨脹22.(1)(2)羧基(3)取代反應(4)23.(1)AD(2)(3)B(4)氧化24.(1)(2)②④③(3)A(4)250mL(5)偏大25.(1)(2)(3)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