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年級地理試題命題人: 審題人: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下圖示意甲、乙、丙、丁四地的經緯度位置。據此完成1-2題。1.一架飛機從甲點飛往乙點,其最短航線的飛行方向是( )A.先向東南,再向東北 B.先向正東,再向正北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先向正北,再向東南2.圖示丙、丁兩點之間的經線段實際距離是( )A.1110km B.1650km C.2220km D.3330km某村落坐落于高山峽谷中。下圖為該村落等高線示意圖,其中甲、乙兩地相對高度為600m。據此完成3-4題。3.圖示區域最高點與湖泊的高差最可能為( )A.980m B.1300m C.1600m D.2000m4.下列四幅圖與①—②一線地形剖面圖最接近的是( )A. B. C. D.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尼日利亞(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2021年6月10日,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亞拉伊鐵路(拉各斯-伊巴丹)舉行通車儀式。據此完成5-7題。5.尼日利亞( )A.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臨海國 B.稀樹草原分布面積廣C地勢中間高四周低,起伏大 D.幾內亞灣有寒流流經6.拉伊鐵路( )A.縮短了兩大城市的空間距離B.有助于提升港口與內陸貨物運輸效率C.促進了熱帶經濟作物的東運D.利于全面提升尼日利亞的城鎮化水平7.近年來,中國部分皮革產業向尼日利亞轉移,主要原因是( )①當地有充足的原料 ②當地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③該國基礎設施完善 ④當地皮革產業發展潛力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來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濕空氣被當地稱作“山背風”,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氣活動。下圖所示區域太平洋一側水稻種植常受到“山背風”的影響造成減產,而日本海一側反而從中受益,糧食增產。日本民眾消費水平高并且對市場影響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種有抵抗“山背風”影響的能力,產量高而穩定,但不被民眾接受。繼續種植傳統水稻以滿足市場需求,需將水稻由初夏種植提前到春季種植。完成8-9題。8.日本( )A.森林覆蓋率極低 B.農業生產多采用小型機械C.河流多為內流河 D.人口集中分布在北部區域9.“山背風”對日本東岸的主要影響有( )①氣溫下降 ②氣溫上升 ③降水增多 ④降水減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熱浪島(又稱利浪島,如圖)位于(103°0’42.92”E,5°46’25.21”N),長約7km,寬6km,距離陸地約45km,面積約25km2,是旅游度假勝地。每年從11月份起,該島時常會有暴雨,海水不夠清澈。完成10-11題。10.從中國上海出發的游客如果坐游輪去熱浪島,最近的海上航線需經( )A.瓊州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臺灣海峽 D.馬六甲海峽11.從11月份起,該島時常會有暴雨,海水不夠清澈的原因是( )A.受西北季風的影響 B.受東北季風的影響C.受東南季風的影響 D.受西南季風的影響中亞位于亞洲中部內陸地區,當地基本不產茶葉,但當地居民有飲茶的習慣。中亞曾經引種茶葉,但未成功,因此茶葉主要依靠進口。中亞各國政府鼓勵進口散裝茶葉,在國內進行加工包裝后銷往市場。近年來,我國茶葉在中亞地區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大。完成12-14題。12.中亞引種茶葉但未成功,可能是因為( )A.勞動力不足 B.種植經驗欠缺 C.自然條件不利 D.市場規模較小13.中亞各國政府鼓勵進口散裝茶葉的主要目的是( )A.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 B.提高茶葉進口的效率C.提高進口茶葉的品質 D.便于居民甄選與購買14.推測我國銷往中亞的茶葉( )A.大多經內蒙古轉運 B.以中低檔茶葉為主C.小包裝茶葉銷售廣 D.以深加工制品為主在沙特阿拉伯,一座未來新城正在建設中,這是沙特阿拉伯政府提出的“2030愿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城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靠近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所組成的海上貿易黃金航線。新城中重點發展新能源與水、生物科技、食品、先進制造業。下圖示意沙特阿拉伯未來新城的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5-16題。15.沙特阿拉伯未來新城靠近黃金航線布局主要考慮的是( )A.方便引用紅海水資源發展海水淡化產業B.減少占用內陸地區的土地C.減輕城市中心的熱島效應D.方便進出口工業原料和工業制成品16.沙特阿拉伯打造未來新城有利于( )A.實現國內碳零排放 B.解決國內淡水危機C.帶動國內產業轉型 D.形成地區金融中心由東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成員國制定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各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大部分商品實現零關稅,其中,中國對日本和韓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分別為83.8%和85.4%,而日本和韓國對中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只有55.7%和61.7%。據此完成17-18題。17.日韓對中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較低的原因是( )A.日韓農業產值占國家總產值比重大B日韓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大C.促進國內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D.保持高關稅水平,增加國家經濟收入18.協定正式生效后,中國低端制造業可能大量遷往東盟各國,是因為這些國家( )A.勞動力廉價 B.原材料豐富 C.政策支持 D.土地廣闊讀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圍示意圖,完成19-21題。19.圖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圍非常狹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積使河床過高,支流難以匯入B.河流兩岸被高山束縛,山高谷深C.上游氣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20.下列關于圖中丙地區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年較差小,降水量季節變化明顯B.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東北信風帶控制C.地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D.寒潮、臺風等氣象災害頻繁發生21.該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農業區,影響其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①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 ②水、陸交通發達,便于糧食大量出口③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 ④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下圖為東非高原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資料及兩地之間游牧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22-24題。22.據多多馬地區的降水資料圖,判定其氣候類型為(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23.基塔萊與同緯度的大部分地區氣候類型不同,其主要原因為(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洋流性質24.該游牧活動( )A.需要穿越熱帶雨林 B.隨著雨季南北移動C.向南可至南回歸線 D.易受颶風災害侵擾二.綜合題(3小題,共52分)25.(2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題目。巴基斯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素有“東方水果籃”之美稱,水果種類多,從熱帶的香蕉、芒果到溫帶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產。該國的印度河流域還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中巴兩國擬在瓜達爾港和新疆喀什之間新建一條鐵路,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下面是氣候資料圖(圖1)和巴基斯坦地形圖(圖2)。圖1 圖2(1)結合圖1、2,推測巴基斯坦的降水時空分布特點。(8分)(2)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種類多的自然原因。(6分)(3)說明中巴鐵路建成通車后對新疆的水果市場產生的影響。(6分)26.(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下圖為東南亞局部示意圖。材料二 棕櫚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櫚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油棕櫚樹是一種喜光熱好水忌澇的植物。印度尼西亞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產國,產品主要用于出口。(1)描述蘇門答臘島的地形特征。(6分)(2)從氣候、地形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亞種植油棕櫚樹的有利條件。(4分)(3)為印度尼西亞進一步發展油棕產業提出建議。(6分)27.(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統古村落是集合了建筑、民居、文化的綜合體,多是人類對自然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地處我國秦嶺南麓的某村落,形成于明清時期,形成了獨特的聚落分布格局。下圖為該村落等高線示意圖。(1)計算圖示區域在一般大氣狀況下,山頂與谷底最大溫差的大致范圍。(4分)(2)從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該區域古村落分布的合理性。(6分)(3)請為推動古村落可持續發展提出可行的措施。(6分)陜西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年級地理試題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A B B C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B D C C A B A題號 21 22 23 24答案 B A C B二、簡答題。25.(1)空間上:①年降水量東北多,西南少(或“西多、東少,北多、南少”);②平原降水少,山地降水多(或“內陸多、沿海少”)。時間上:①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②降水季節變化大;③年際變化大。(2)①緯度較低且南北跨度較大;②地形起伏大,垂直差異顯著(或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自然環境差異大);③降水地區差別大。(3)①豐富了水果的種類和數量;②降低了水果的價格;③提高熱帶瓜果的新鮮度④本地產的水果消費比例(或市場占有率)下降。26.(1)以山地、平原為主,山地分布在島嶼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東部(東北部);地勢西(西南)高東(東北)低;海岸線曲折。(2)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光、熱、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3)因地制宜,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擴大生產規模以達到規模效益和影響(實行專業生產);推進農產品的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加大科研投入;發展觀光農業,實現經營多元化。27.(1)1.8℃~2.52℃。(2)該地地形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較小,古村落分散分布可減少對耕地的占用;近河流地區,地形平坦,建設成本低;沿河流分布,取水方便;沿河布局,交通便利。(3)注重古村落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完善村落基礎設施建設,美化宜居環境;加強宣傳,提高居民保護熱情;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維護和修葺;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嚴禁過度開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