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師大青岡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度4月份高一下學期考試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目前,全球80多億人口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區,下圖為緯度每隔10°范圍內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依圖可推斷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區A.水熱條件優越 B.交通便利C.地形平坦 D.經濟發達2.南半球40°—50°范圍人口分布比北半球同緯度稀少的主要原因為A.氣候寒冷 B.地形崎嶇 C.陸地面積小 D.水資源缺乏我國延遲退休改革將從2025年1月1日起啟動,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至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55周歲分別延遲至55周歲、58周歲。如圖示意我國2014~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據圖可知我國人口開始減少可能開始于A.2015年 B.2017年 C.2022年 D.2023年4.我國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老有所為 ,老年人經驗豐富 B.醫療事業發展,預期壽命延長C.適應人口結構 D.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5.延遲退休后,我國男職工和女職工最終退休年齡仍有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A.男女性別比 B.用工需求 C.男女平均壽命 D.人口政策慣性卡塔爾是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國家,地處波斯灣沿岸,海岸線長563千米,總面積為11521 平方米,目前周邊國家大量人到卡塔爾務工。下圖為卡塔爾簡圖。完成下面小題。6.制約卡塔爾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 B.熱量C.水資源 D.能源7.提高卡塔爾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大量開墾荒地 ②提高科技水平③加大礦產資源開采 ④提升對外開放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紅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東南部,地處橫斷山區,水旱災害頻發。為適應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山—林—寨—田—水”空間格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念。圖示意哈尼梯田地理位置和村寨空間格局。完成下面小題。8.哈尼梯田中多采用橫壟,即壟向與坡向垂直的布局形式,主要是為了①有利于下滲 ②充分利用光照 ③擴大耕地面積 ④提升肥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9.該地形成的“山—林—寨—田—水”空間格局體現的地域文化①哈尼族農耕文化 ②儒家文化③村寨因地制宜的建筑文化 ④獨特的生態文化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如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城市示意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0.該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最主要區位條件A.河流交匯 B.高速公路通過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11.下列關于圖中城市功能區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大型的批發市場 B.乙為市政用地 C.丙高級住宅區 D.乙為綠化帶12.該城市計劃建設電子科技產業園,該產業園最適合布局在圖中的A.工業區a B.工業區b C.工業區c D.工業區d埃及新首都(NAC)自建成后,首批居民陸續涌入。新首都規劃面積廣闊,城市布局呈組團式發展。其內部有大片的綠地與公園穿插在各功能區之間,還有專門規劃的商業區、住宅區和行政區。在建設過程中,原本的鄉村土地被合理利用,部分轉變為城市建設用地。新首都還規劃了完善的交通網絡,旨在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環境。下圖示意埃及新首都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在埃及新首都建設中鄉村土地轉變為城市建設用地,這將會A.提高土地生產效率 B.減少鄉村土地類型C.降低土地利用強度 D.改變土地利用方式14.從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看,埃及新首都建設中合理規劃交通網絡有助于①提升新首都吸引力 ②改善城鄉生態環境③保護歷史古村原貌 ④促進城鄉協調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人地和諧、高效低碳、生態環保、節約創新、智慧平安。下圖為“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四階段規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城鎮化水平”指A.非農GDP比重 B.非農用地比重C.第二產業比重 D.城鎮人口比重16.為推進我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加快發展第二產業B.擴大大城市的規模C.加強智慧城市建設D.減少糧食主產區面積二.綜合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下圖為某地區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甲、乙、丙為城市主要功能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示信息,比較①、②、③三地地租高低,并說明地租最高處的判斷依據。(4分)2)指出圖中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區,并從自然環境角度說明其布局的合理性。(6分)3)現擬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選一處建設高級住宅區,請你為其選擇最佳位置并說明理由。(8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城市人口及產業集聚能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進而帶動城市經濟和周邊地區發展,而城市產業過度集中也會產生諸多城市問題。為緩解城市化問題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市級行政中心于2019年1月正式遷入近郊通州,通州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范圍為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總面積約155平方千米,外圍控制區約906平方千米,靠近廊坊北三縣地區。下圖示意北京城市空間結構。1)說明北京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4分)2)說明產業過度集聚給北京市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6分)3)分析選擇近郊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原因。(6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并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等因素影響。(備注:戶籍人口就是指有該地區身份證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在該地區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戶籍長期在外地的人口),以及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1)分別說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變化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2)分析外來人口對上海城市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問題。(各至少兩點)。(8分)3)隨著城市經濟迅速發展,汽車數量急劇增加,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請你為該市治理交通擁堵獻計獻策。(6分)哈師大青岡實驗中學地理卷答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C C C D C D D B A C C D B D C二.綜合題(共52分)17.(18分)(1)地租水平:③>②>①;③地靠近市中心,并靠近文教區,地租最高。(4分)(2)工業區;位于最小風頻上風向;位于流經城區的河流下游。(6分)(3)④;靠近風景區;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風向上風向。(8分)18.(16分)(1)①經濟;②政策;③文化;④環境。(4分)(2)①人口密集,交通擁堵;②用地、住房緊張,地價、房價上漲;③環境污染加劇,生活質量下降。(6分)(3)①距中心城區較近;②土地面積廣闊;③地價較低;④交通發達,聯系方便。(任答三點得6分)19.(18分)(1)常住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其中1949-2000增長速度較快,2000-2007增長速度較慢。戶籍人口總體變化不大。(4分)(2)積極影響:彌補了上海市勞動力不足;緩解了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增加了市場需求、拉動了消費。(任答2點得4分)消極影響:人地矛盾加劇,環境破壞嚴重,加大了就業、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壓力,失業現象加劇,增加了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管理的難度。(任答2點得4分)(3)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加強和完善交通管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車的數量和出行等。(任答3點得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