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三章 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1課時1學習組裝實驗器材和利用組裝的器材進行凸透鏡成像實驗。2通過探究,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提出問題“活動3.5”中用凸透鏡觀察書上的文字。從貼近書上的文字開始,逐漸增大凸透鏡與書的距離,看到的文字的變化情況是: 放大的像、放大的像、倒立 的像,通過凸透鏡觀察窗外的景物,看到的是 縮小的 像。猜想:凸透鏡所成的像與物體距離凸透鏡的 有關。正立縮小倒立倒立遠近實1.實驗器材: 等。光屏的作用: 。光具座作用: 。2.相關概念:(1)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常用u表示。(2)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常用v表示。凸透鏡、光屏、蠟燭、F形LED光源、光具座實驗準備使蠟燭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上,便于判斷像的特點便于確定物體和像的位置1.記錄所選凸透鏡的焦距f。2.將有關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使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 上且 大致在同一高度;原因: 。3.點燃蠟燭,并使之遠離凸透鏡。調整 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現燭焰的像。再將蠟燭多次移近凸透鏡,體驗如何較好的調節成像,了解像的大小、正倒的大致變化情況。實驗步驟同一直線燭心、光心和光屏中心能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且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光屏清晰5.逐次減小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并記錄,直至在光屏上 燭焰的像。無法呈現實驗 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點燃蠟燭,并使之遠離凸透鏡。調整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測量物距和像距,并將成像的情況記錄在下表中。光屏上像的特點依次為: → → 。倒立縮小倒立放大無法成像6.根據測量記錄數據,當物距 時,就不能從光屏上觀察到像。此時人在 (選填“蠟燭”或“光屏”)一側通過透鏡可以觀察到燭焰。生活實例: 等。7.在逐次減小物距的過程中,像的變化情況是:① →② →③ 。猜想:凸透鏡成像時,像由倒立縮小變為倒立放大的過程中,應當存在的像,此時像距 物距。為驗證猜想,需要繼續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困難是 ,你的操作是 。倒立縮小實像將蠟燭換成F形LED光源燭焰像的界限模糊,像和物的大小很難測量比較等于倒立、等大倒立放大實像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觀察物體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小于焦距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u與v關系u>2f 倒立、 、實像 fvu=2f 、等大、 像 _____ u=vf2f _____u=f 不成像 u8.換用不同焦距的透鏡,重復上面實驗。交流、總結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填寫下表。縮小放大v=2f倒立實實正立虛點擊播放視頻u總結提升 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主光軸上有兩個位置是成像性質變化的分界點,一個是二倍焦距處,另一個是一倍焦距(或焦點)處,前者是成縮小像與放大像的分界點;后者是成倒立實像與正立虛像的分界點。點擊返回1.為了探究凸透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左右的關系,需要將蠟燭換成。2.當蠟燭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實像時,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體擋住透鏡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將 。原因:雖然擋住了透鏡的一部分,但光仍然可以從未被遮擋的地方透過透鏡, (選填“物距”或“像距”)沒有發生改變,所以像的大小、形狀沒有改變。透過透鏡的光較原來要少了許多,所以像的亮度變 。F形LED光源大小、形狀不變,亮度變暗物距暗深度探究123.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時,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發現 (選填“不需要”“靠近透鏡”或“遠離透鏡”)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的 (選填“倒立”或“大小”)發生改變。規律:當u+v>4f時,凸透鏡可以在 位置成清晰的像,像的 不同。4.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越來越短,光屏上像將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不需要大小兩個大小上將光屏上移、將蠟燭上移、將凸透鏡下移34深度探究5.當把凸透鏡換成焦距較小的透鏡時,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應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移動,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凸透鏡成實像時,若將光屏移走,則燭焰通過透鏡所成實像,將_____(選填“依然存在”或“不會成像”)。7.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像,你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靠近依然存在可能是物體在一倍焦距內或在焦點處,也可能燭焰、透鏡、光屏三者中不在同一高度567深度探究學以致用 (2023·泰州)小華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實驗 序號 物距/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光屏到透鏡的距離/cm① 50.0 縮小 倒立 12.5② 30.0 縮小 倒立 15.0③ 20.0 等大 倒立 20.0④ 15.0 放大 倒立 30.0⑤ 12.5 放大 倒立 50.0⑥ 9.0 光屏上沒有像 ⑦ 7.0 光屏上沒有像 (1)組裝并調整器材,使燭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2)小華按照實驗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驟,將觀測到的現象和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①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的減小,像的大小逐漸 。(3)在第⑥、⑦兩次實驗中小華無論怎樣移動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的像,于是她認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物體通過凸透鏡不能成像。”這個結論并不嚴謹,為得出正確的結論,她應該增加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下光屏,從光屏一側通過透鏡看能否觀察到燭焰的像主光軸大于兩倍變大解析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調整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燭焰、光屏和透鏡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且同一高度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2)①分析表中信息,可得到的結論是: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②由實驗數據,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變化規律是: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即物近像遠像變大);(3)光屏上不能成像,即可能物體通過透鏡沒有成像,也有可能成的是虛像,所以,她應該:取下光屏,從光屏一側通過透鏡觀察是否有燭焰的像,如果觀察不到像,說明凸透鏡沒有成像,如果可以觀察到物體的像,說明凸透鏡成的是虛像。1.如圖所示,記錄了三次改變物距的成像情況,請用A'、B'、C'分別對應標出物體在位置A、B、C時所成的像。B′A′C′解析 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知,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逐漸遠離透鏡,所以位置標注如圖所示。A在2倍焦距以外,像A'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實像,B在2倍焦距位置,像B'在2倍焦距處,成倒立等大實像,C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像C'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實像。2.如圖所示,將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可在距凸透鏡20 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個物體放在此透鏡前30 cm處,則像的性質(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B解析 根據題意,太陽光在光屏上的會聚點是凸透鏡的焦點,這時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物體放在透鏡前30 cm處,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大于1倍焦距(20 cm)小于2倍焦距(40 cm),因此像的性質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