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五章物體的運動蘇科版|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一、長度與時間的測量1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2.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3.知道測量有誤差;|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1.生活中,常用 測量人的身高,你的身高大約為 米,用 _______測量百米跑道的長度,利用 測量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距離;鋼卷尺1.62皮卷尺激光測距2.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長度的單位: 等,現代生活中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等尺、寸、丈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AB、CD哪根線段更長?一、長度的單位比較中心的兩個圓哪個面積大?比較D帽檐的直徑AB與帽子高度CD哪個較長?僅憑感覺去判斷,不一定正確,更談不上準確。需要借助儀器和工具進行準確的測量。活動5.1比較課桌的長、寬、高(1)目測課桌的長寬高: (按由大到小排序);選取不同的標準,不便于對課桌長寬高的比較(2)不用尺子,證實判斷結果:①方法: ;②結果: .(3)啟示: 。和描述,需要制定公認的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測量:(2)單位:就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公認的標準量。活動5.1比較課桌的長、寬、高在國際單位制(SI)中,長度的單位是___,用符號___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納米(nm)等。米m1 m=10 dm=100 cm=103 mm=_____ μm=_____ nm=_____ km。10610910-3答案解析單位換算:(1)27mm= μm;(2)28nm= m..8解析:7mm.71.系數不變2.乘以換算關系3.改變單位4. 化為最簡學以致用完成單位換算4×105μm=________m;7.84×106 m=________km;25 nm=________m;15 km=________cm。 4×10-17.84×1032.5×10-81.5×1061.常用的測量工具:卷尺、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二、長度的測量2.觀察自己的刻度尺,并完成填空:單位:____________;量程:_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 3.用刻度尺測量長度。(1)選:根據測量要求,選擇合適______和_________的刻度尺;(2)放:刻度尺的“0”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_____,使刻度尺________的一邊______被測物體,______尺的位置;厘米(cm)0~10 cm1 mm量程分度值對齊有刻度緊靠放正(3)看:讀數時視線與尺面______,不能斜視;(4)讀:應估讀到_________的下一位;(5)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______和______。4.實驗:用刻度尺測量教科書的長度和寬度。(附實驗數據記錄表)(1)利用刻度尺(分度值1 mm),測量教科書的長度和寬度,記錄測量結果;垂直分度值數字單位(2)自制一把分度值為1 cm的刻度尺,并用它測量教科書的長度,記錄測量結果。 數據 刻度尺 長度/cm 寬度/cm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分度值1 mm 平均值 分度值1 cm 平均值 1.下圖是同學們在練習用較厚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時的情景,操作正確的是圖 ( )學以致用D2.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測量一塊橡皮長度的實驗。他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他分別從A、B兩個角度來讀數,你認為橡皮的長度應是_________ cm。 練習1mm2.45減小測量誤差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思考:如何減小測量中的誤差?。減小測量誤差(1)客觀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2)主觀因素:測量者讀數時______存在偏差等。3.誤差與錯誤:誤差______避免,但可以設法減??;錯誤是不該發生的,是______避免的。測量儀器不準確實驗方法粗略環境因素對測量儀器的影響估讀誤差產生的原因:不可可以減小測量誤差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2.選用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3.采用合理的實驗方法;減小誤差的方法:學以致用1.如果我們用如圖所示被拉長的皮卷尺去測量身高,那么測量結果會( )A.偏大 B.偏小C.無影響 D.都可能解析 人身高的高度不變。皮卷尺被拉長后,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但分度值的示數沒有改變,因此測得的結果偏小。B2.有五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同一物理課本的寬度,測量結果分別為18.52 cm,18.51 cm,18.80 cm,18.49 cm,18.50 cm,你認為下列數據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18.564 cm B.18.56 cmC.18.505 cm D.18.51 cmD解析 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測量結果中18.80 cm與其他三個數據差距較大,是錯誤的測量結果,要去掉。所以物理課本寬度的平均值為L==18.505 cm,由于記錄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應記為18.51 cm。想想議議你知道嗎?人的身體藏有很多“尺”,不如在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請你根據這一常識,設計一個方案,估測你的身高。家庭作用用適當的測量工具測量“身體的尺子”的大小,并填入下表位置 一拃長/cm 一庹長/cm 一步長/cm 一腳長/cm 指寬/cm 手掌寬/cm 臂長/cm長度 身體上的尺子包括一拃長、一庹長、一步長、一腳長、指寬、手掌寬、臂長等。一拃長是指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一庹長是指兩臂向左右伸開的長度,通常與身高相近。一步長是指行走時,后腳尖到前腳尖的距離,用于估測地面上的某段距離。一腳長是指腳尖到腳跟之間的長度。指寬、手掌寬、臂長等也是身體上的尺子,用于測量物體的長度。這些身體上的尺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可以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尤其是在沒有其他測量工具的情況下。例如,通過測量一步的長度,可以大致估計出一段較長的距離;而一拃或一庹的長度則可以用來測量較短或中等長度的物體。這些身體上的尺子不僅方便實用,還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長度單位的概念。1.(2024·十堰期末)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比較距離遠近、時間長短、溫度高低……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的帽檐直徑AB一定比帽子高度CD短B.僅憑感覺去判斷,不一定正確,更談不上準確C.在測量AB或CD長度時,都必須首先規定它們的單位D.人們發明了許多儀器和工具,幫助我們進行準確地測量A解析 肉眼觀察很容易造成錯誤,因此沒有測量就不能說圖中的帽檐直徑AB一定比帽子高度CD短,故A錯誤;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長度是不可靠的,談不上準確,故B正確;測量長度時,應該規定其單位,無單位的數據沒有意義,故C正確;為了進行準確地測量,需要用儀器和工具,為此人們發明了許多儀器和工具,故D正確。2.(2023·唐山期中)在測量中學生身高時,下列各種刻度尺中應該優先選擇( )A.2米長的厘米皮卷尺B.20厘米長的毫米直尺C.2米長的毫米鋼卷尺D.10厘米長的0.1毫米的游標卡尺C3.下列情況中是因為誤差而引起結果不準確的是( )A.測量時物體的邊緣未對準“0”刻度線B.讀數時沒有再估讀一位數字C.觀察時視線未能與刻度尺垂直D.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夠精密D解析 根據測量方法知,測量時物體的邊緣未對準“0”刻度線,是錯誤不是誤差;根據長度記錄結果的要求知,讀數時沒有再估讀一位數字,是錯誤不是誤差;根據測量方法知,觀察時視線未能與刻度尺垂直,是錯誤不是誤差;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夠精密,是形成誤差的原因之一,故選D。4.某技師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長度為980.0mm后,經過精確測量發現此米尺上所標出的1m實際為1002.0mm,則該件的真實長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C解析 由測量結果的數值980.0 mm,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此米尺上所標出的1 m實際為1 002.0 mm,即該刻度尺的1 mm相當于實際長度1.002 0 mm,故該工件的實際長度應該是:980.0×1.002 0 mm=981.96 mm ≈982.0 mm,故C項符合題意。5.(2024·鹽城節選)2024年5月,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出微尺寸昆蟲仿生機器人(如圖所示),機器人身體最長尺寸僅有2個食指指甲的寬度,大約___ cm。 2解析 食指指甲的寬度在1 cm左右,所以機器人身體最長尺寸大約2 cm。6.(2024·臨沂階段練習)給下列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1)課桌的高度是0.8___; (2)物理課本的寬為18.5_____; (3)乒乓球的直徑4.0_____; (4)一根頭發的直徑約70_____。 mcmcmμm7.如圖所示,用甲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乙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cm。 2.4解析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cm,物體左側與10.0 cm對齊,右側在8 cm和7 cm之間,估讀為7.6 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0.0 cm-7.6 cm=2.4 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物體左側與6.00 cm對齊,右側與8.40 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8.40 cm-6.00 cm=2.40 cm。1 mm2.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