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試卷(2025·安徽)近年來,我國智慧城鄉建設日趨完善,智慧路封、智能交通信號燈等的使用,提高了通行效率,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對安徽省某市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該市智慧路燈一般在日落后10-30分鐘開啟,且智慧路燈開啟時刻有明顯的季節差異。完成下面小題。1.該市智慧路燈平均開啟時刻最晚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城鄉智能交通信號燈的使用,可以( )①降低運輸速度②方便居民出行③減少運輸總量④減輕交通污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B2.C【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解析】【點評】智能路燈功能介紹:智能照明:LED照明,光效高,使用壽命長,燈光控制細致,節省人工成本,故障監測處理效率高;安防監控:通過攝像頭和抓拍,滿足安防、違反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燈的監控要求;充電樁: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戰略號召,為電動汽車充電提供便利等。1.智慧路燈在日落后 10 - 30 分鐘開啟,日落越晚,路燈開啟時刻就越晚。而在一年中,北半球(安徽省位于北半球)夏季時,晝長夜短,日落時間最晚。春季、秋季日落時間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間,冬季晝短夜長,日落時間最早,路燈開啟早。所以該市智慧路燈平均開啟時刻最晚的季節是夏季,B正確,ACD排除。故答案為:B。2.智能交通信號燈可根據交通流量等智能調控,是為了讓交通更有序、高效,不會降低運輸速度,故①錯誤;智能調控能使交通通行更順暢,方便居民出行,故②正確;運輸總量取決于區域的經濟活動、人口流動等需求,智能交通信號燈不影響運輸總量,故③錯誤;減少車輛怠速,降低尾氣排放,減輕污染,故④正確。故答案為:C。(2025·安徽)在江淮沃野上,現代化的汽車工廠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壯麗圖景。近年來,安徽省依托前瞻性產業政策、尖端科技賦能與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在汽率領域掀起創新浪潮。2022-2024年全省汽年總產量由全國第七位攀升至全國第二位,2024年全省汽車出口量登項全國首位。完成下面小題。3.安徽省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 )A.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B.改變能源供給類型C.緩解城鄉道路擁堵 D.減少工業用地面積4.安徽省汽車出口量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該省( )①高速鐵路飛速發展②運輸成本大幅下降③全產業鏈支撐較強④科技力量較為雄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3.A4.D【知識點】中國工業的發展【解析】【點評】工業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3.A、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工廠建設、生產運營等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能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A 正確。B、汽車產業發展主要影響汽車的生產與消費,不會改變能源供給類型,B 錯誤。C、汽車產業發展,汽車產量增加,若汽車保有量上升,可能加劇城鄉道路擁堵,而非緩解,C 錯誤。D、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建設更多工廠等設施,會增加工業用地面積,D 錯誤。故答案為:A。4.高速鐵路主要用于旅客運輸,汽車出口靠公路、海運等運輸方式,與高速鐵路飛速發展無關,①錯誤;題干未提及運輸成本變化,無法直接推斷,②錯誤;安徽省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全產業鏈支撐較強,能保障汽車生產的原材料供應、零部件配套等,利于汽車生產和出口,③正確;依托尖端科技賦能,科技力量較為雄厚,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汽車產品,促進出口,④正確。故答案為:D。(2025·安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物質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累計已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得益于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顯著增加,糧食品質逐漸提高,人民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吃飽吃好的歷史性轉變、2018—2020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糧食總產量的前兩名是黑龍江省和河南省。下圖示意黑龍江、河南兩省位置及2020年兩省人口和耕地面積數據。完成下面小題。5.目前,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輸出量最大的省。與河南省相比,黑龍江省輸出量大主要是由于其( )A.地廣人稀 B.熱量充足 C.降水豐富 D.開發較晚6.為保障優質農產品穩定供給,我國走科技強農之路的做法有( )①培育高產優質品種②增加糧食進口數量③提高農業灌溉技術④使用大量化肥農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5.A6.B【知識點】東北三省農業發展條件與農作物分布;中國農業的發展(科技強農)【解析】【點評】農業生產與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關系密切。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和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以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5.A、從圖中及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大(1700 萬公頃 ),人口少(3105萬人 ),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糧食消費量相對小,所以余糧多,輸出量大;河南省耕地面積 750 萬公頃 ,人口 9107萬人 ,人口稠密,糧食消費量大,余糧相對少。因此黑龍江省輸出量大主要是因為地廣人稀,A正確;B、黑龍江省緯度高,熱量不足;河南省緯度較低,熱量更充足,B錯誤;C、黑龍江省和河南省均屬于季風氣候區,降水差異不是導致黑龍江省糧食輸出量大的主要原因,C錯誤;D、 開發早晚不是影響糧食輸出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耕地和人口的關系決定余糧多少,D錯誤。故答案為:A。6.培育高產優質品種,利于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保障優質農產品穩定供給,屬于科技強農做法,①正確;增加糧食進口數量,是從國外調入糧食,不是科技強農的做法,②錯誤;提高農業灌溉技術,利于保障農業生產用水,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屬于科技強農,③正確;使用大量化肥農藥,會造成土壤污染、農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不符合優質農產品生產要求,也不是科技強農的合理做法,④錯誤。故答案為:B。(2025·安徽)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多樣,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氣候廣布。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區。在熱帶草原氣候區生活著獨特的生物—磁性白蟻,其棲息地位于季節性洪水泛濫的平原上。磁性白蟻建造的巢穴—白蟻丘(圖1)通常比較高大,最高達4米,寬約2.5米,底座厚約1米。圖2示意澳大利亞位置。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四地最適宜磁性白蟻棲息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8.高大的白蟻丘能夠有效( )A.抗震 B.抗寒 C.防洪 D.防風【答案】7.A8.C【知識點】澳大利亞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解析】【點評】白蟻丘的功能與當地環境密切相關,因處于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高大且底座厚的白蟻丘主要功能是防洪,反映地理事物(白蟻丘)的形態結構是對當地水文環境(季節性洪水)的適應,體現人地協調觀中自然環境對生物生存構建的影響,以及生物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改造 。7.磁性白蟻生活在熱帶草原氣候區,且位于季節性洪水泛濫的平原上,分析圖中四地氣候,①地位于澳大利亞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干濕季,濕季降水多易形成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符合棲息地條件,A正確;②地是熱帶沙漠氣候,③地是地中海氣候,④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均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答案為:A。8.白蟻棲息地是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高大白蟻丘底座厚、整體高,能在洪水期避免被淹沒,核心作用是防洪,C正確;該地位于熱帶,不需要抗寒;處于板塊內部,地震少,不是為抗震;防風不是其主要功能,ABD錯誤。故答案為:C。(2025·安徽)下圖示意世界不同緯度陸地面積占比。完成下面小題。9.K緯線經過的大陸為( )A.北美洲大陸 B.南極大陸 C.南美洲大陸 D.亞歐大陸10.圖中( )A.K緯線經過的大陸平均海拔低 B.P緯線經過的大陸地形單一C.Q緯線附近地區終年溫和多雨 D.M緯線附近地區年溫差較小【答案】9.B10.D【知識點】七大洲;氣候類型的判讀【解析】【點評】南極大陸因巨厚冰蓋,平均海拔高,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亞歐大陸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體現大陸地形差異。9.從圖中看,K 緯線附近陸地面積占比接近100% 。在世界大陸分布中,南極大陸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該區域陸地面積占比極高,符合 K 緯線經過大陸的特征,B正確;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歐大陸均不位90°S附近,排除ACD。故答案為:B。10.A、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K緯線經過南極大陸,南極大陸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A錯誤;B、P緯線緯度大致是50°N附近,經過的大陸有亞歐大陸等,亞歐大陸地形復雜多樣,B錯誤;C、Q緯線緯度大致是90°N附近,該區域終年寒冷干燥,并非終年溫和多雨 ,C錯誤;D、M緯線緯度大致是赤道(0°)附近,屬于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年溫差較小,D正確。故答案為:D。11.(2025·安徽)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秘魯錢凱港是由中國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大型深水港,是中國-拉丁美洲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近年來,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以機械、電子產品等為主,從巴西進口的產品以大豆、牛肉、鐵礦石等為主。中巴貿易往來的貨輪主要沿巴拿馬運河航線航行、通過運河時,過閘等的時間較長,繳納的通行費用較高。錢凱港將與規劃中的“兩洋鐵路”(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鐵路)中線接軌,為中國-拉丁美洲貿易開辟新航線,下圖示意中國-拉丁美洲主要航線。(1)目前,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多為 (填“工業制成品”或“初級產品”)。規劃中的“兩洋鐵路”中線位于地球上的五帶中的 帶,跨越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該河流是 (填河流名稱)。(2)未來,圖中甲地的鐵礦石運往中國,將會選擇規劃中的“兩洋鐵路”—太平洋航線。與巴拿馬運河航線相比,簡述“兩洋鐵路”—太平洋航線具有的優勢。(3)“要想富,先修路”。規劃中的“兩洋鐵路”中線將助力沿線居民脫貧致富,減少當地居民為獲取耕地而造成 (填森林類型)的破壞,保護“地球之肺”,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答案】(1)工業制成品;熱帶;亞馬孫河(2)縮短了貨物運輸的時間,減少了所需繳納的費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3)雨林【知識點】巴西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巴西發展中的工農業;“一帶一路”戰略【解析】【分析】(1)材料明確提到“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以機械、電子產品等為主”,機械、電子產品屬于工業制成品。“兩洋鐵路”中線位于赤道附近,根據五帶的劃分,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屬于熱帶,所以該鐵路中線位于熱帶。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它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2)巴拿馬運河航線,船舶需要先通過漫長的運河航道,受運河長度、寬度、過閘流程等限制。而“兩洋鐵路”— 太平洋航線,通過鐵路把南美洲東西海岸連接,貨物可先經鐵路運輸到太平洋沿岸港口,再裝船運往中國,無需繞行巴拿馬運河。這樣一來,直線距離縮短,節省了航行時間;不用繳納運河通行費,降低了成本;且不會因運河的擁堵而耽誤運輸,讓貨物運輸更高效、穩定。(3)南美洲熱帶地區典型森林是熱帶雨林(“地球之肺”),當地居民為獲取耕地,常砍伐熱帶雨林。“兩洋鐵路”提供就業、經濟增收渠道,減少居民對毀林開荒的依賴,從而保護熱帶雨林。【點評】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對調節世界氣候具有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稱,近年來面臨著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不僅對巴西本土的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影響全球氣候,目前巴西政府正在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雨林的保護。12.(2025·安徽)傳統民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不同區域勞動人民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體現,人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要素的差異劃分了中國建筑氣候區。下圖示意中國建筑氣候區分布和部分地區的傳統民居。下表為中國建筑氣候區劃分依據(部分季風氣候區)。據此完成下列問題。建筑氣候區 劃分依據嚴寒地區 1月平均氣溫<-10℃寒冷地區 -10℃<1月平均氣溫≤0℃夏熱冬冷地區 0℃<1月平均氣溫<10℃夏熱冬暖地區 10℃<1月平均氣溫(1)圖中M、N兩地,屬于中國建筑氣候區中寒冷地區的是 ,夏熱冬冷地區的是 。(2)同為中國建筑氣候嚴寒地區,東北地區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是由于其緯度較 ,青藏地區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是由于其平均海拔較 。(3)傣家竹樓是一種底部架空,屋頂坡度大的竹木結構房屋,該建筑有效通風、散熱、排水,其主要分布在圖中 (填①或②)地。圖中窯洞是我國 ("南方"或"北方")地區別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窯洞利用黃土易于開鑿的特性,常位于山體南坡,是一種人地和諧的生態傳統民居。請說出窯洞建在黃土深厚的山體南坡的理由 。【答案】(1)M;N(2)高;高(3)②;北方;山地南坡位于山的陽坡,太陽光照時間長日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的生存。【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建筑氣候區劃分依據,寒冷地區是 “-10℃ < 1 月平均氣溫≤0℃” ,夏熱冬冷地區是 “0℃ < 1 月平均氣溫 < 10℃” 。結合中國氣候分布,M 地大致在華北地區,1 月平均氣溫處于 -10℃ - 0℃ ,屬于寒冷地區;N 地在長江流域,1 月平均氣溫處于 0℃ - 10℃ ,屬于夏熱冬冷地區。(2)東北地區緯度高 ,太陽高度角小,獲得太陽輻射少,冬季氣溫低,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高,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因高海拔導致冬季嚴寒,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3)讀圖,①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新疆西北),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全年少雨,②位于我國南方(云南),夏熱多雨、冬溫少雨。聯系已學可知, 傣家竹樓主要分布在我國②南方地區,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竹樓底部架空利于通風防潮,屋頂坡度大利于排水,竹木結構便于就地取材。窯洞建在黃土深厚的山體南坡,是因為黃土深厚便于挖掘,穩固性強;山體南坡為向陽坡,光照充足,且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不易受冷空氣的影響,冬季溫暖。【點評】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13.(2025·安徽)黃河流域孕育了華夏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下游干流改道頻繁。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黃河流域現已滿目青翠,綠意盎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下圖示意黃河流域范圍,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簡述黃河為古代農業生產提供的便利條件。(2)歷史時期,黃河下游干支流曾水量豐沛,船只如梭,湖泊星羅棋布。后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其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位于黃河 (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一遇暴雨,黃土高原水沙俱下,許多河湖因泥沙淤塞而消失,黃河下游河床也不斷抬高。為防止洪水外溢,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從而形成“ ”河。(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對黃河流域進行綜合整治,保障了黃河長期安瀾,傳承弘揚了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簡述我國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采取的具體措施。【答案】(1)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灌溉水源;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2)中游;地上(3)在上游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減少放牧數量;修建水利工程;修建擋土壩攔截上游水土流失;疏通河道淤泥等【知識點】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分析】(1)黃河為古代農業生產提供的便利條件:黃河流經區域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多、冬春少),河水可穩定為農田補水,保障作物生長;黃河攜帶黃土高原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土壤富含腐殖質和礦物質,肥力高,利于農作物種植;沖積平原地形平坦開闊,便于大規模開墾農田、修建灌溉設施,降低農業生產難度。(2)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作用極強,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上游草原、荒漠為主,水土流失弱;下游地形平坦,以泥沙沉積為主,因此中游是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中游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不斷淤積,使河床逐漸抬高。為防止洪水泛濫,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最終形成河床高于兩岸地面的地上河。(3)我國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采取的具體措施:生物措施:植樹種草,恢復植被,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截留降水,減少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退耕還林還草,降低人類活動對脆弱生態的破壞。工程措施:修建梯田,降低坡面坡度,減緩水流速度,減少水土流失;打壩淤地,攔截泥沙,淤積成肥沃農田,同時削弱洪水沖擊力;修建水利樞紐,如小浪底水利工程,通過調水調沙,沖刷下游河道泥沙,降低河床淤積速度,同時攔蓄洪水、灌溉補水。管理措施:完善法規,嚴格監管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破壞生態行為;調整農業結構,減少陡坡開墾和水資源浪費;合理放牧,保護草原植被,防止草場退化。【點評】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1 / 1安徽省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試卷(2025·安徽)近年來,我國智慧城鄉建設日趨完善,智慧路封、智能交通信號燈等的使用,提高了通行效率,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對安徽省某市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該市智慧路燈一般在日落后10-30分鐘開啟,且智慧路燈開啟時刻有明顯的季節差異。完成下面小題。1.該市智慧路燈平均開啟時刻最晚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城鄉智能交通信號燈的使用,可以( )①降低運輸速度②方便居民出行③減少運輸總量④減輕交通污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安徽)在江淮沃野上,現代化的汽車工廠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壯麗圖景。近年來,安徽省依托前瞻性產業政策、尖端科技賦能與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在汽率領域掀起創新浪潮。2022-2024年全省汽年總產量由全國第七位攀升至全國第二位,2024年全省汽車出口量登項全國首位。完成下面小題。3.安徽省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 )A.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B.改變能源供給類型C.緩解城鄉道路擁堵 D.減少工業用地面積4.安徽省汽車出口量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該省( )①高速鐵路飛速發展②運輸成本大幅下降③全產業鏈支撐較強④科技力量較為雄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安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物質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累計已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得益于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顯著增加,糧食品質逐漸提高,人民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吃飽吃好的歷史性轉變、2018—2020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糧食總產量的前兩名是黑龍江省和河南省。下圖示意黑龍江、河南兩省位置及2020年兩省人口和耕地面積數據。完成下面小題。5.目前,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輸出量最大的省。與河南省相比,黑龍江省輸出量大主要是由于其( )A.地廣人稀 B.熱量充足 C.降水豐富 D.開發較晚6.為保障優質農產品穩定供給,我國走科技強農之路的做法有( )①培育高產優質品種②增加糧食進口數量③提高農業灌溉技術④使用大量化肥農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安徽)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多樣,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氣候廣布。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區。在熱帶草原氣候區生活著獨特的生物—磁性白蟻,其棲息地位于季節性洪水泛濫的平原上。磁性白蟻建造的巢穴—白蟻丘(圖1)通常比較高大,最高達4米,寬約2.5米,底座厚約1米。圖2示意澳大利亞位置。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四地最適宜磁性白蟻棲息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8.高大的白蟻丘能夠有效( )A.抗震 B.抗寒 C.防洪 D.防風(2025·安徽)下圖示意世界不同緯度陸地面積占比。完成下面小題。9.K緯線經過的大陸為( )A.北美洲大陸 B.南極大陸 C.南美洲大陸 D.亞歐大陸10.圖中( )A.K緯線經過的大陸平均海拔低 B.P緯線經過的大陸地形單一C.Q緯線附近地區終年溫和多雨 D.M緯線附近地區年溫差較小11.(2025·安徽)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秘魯錢凱港是由中國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大型深水港,是中國-拉丁美洲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近年來,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以機械、電子產品等為主,從巴西進口的產品以大豆、牛肉、鐵礦石等為主。中巴貿易往來的貨輪主要沿巴拿馬運河航線航行、通過運河時,過閘等的時間較長,繳納的通行費用較高。錢凱港將與規劃中的“兩洋鐵路”(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鐵路)中線接軌,為中國-拉丁美洲貿易開辟新航線,下圖示意中國-拉丁美洲主要航線。(1)目前,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多為 (填“工業制成品”或“初級產品”)。規劃中的“兩洋鐵路”中線位于地球上的五帶中的 帶,跨越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該河流是 (填河流名稱)。(2)未來,圖中甲地的鐵礦石運往中國,將會選擇規劃中的“兩洋鐵路”—太平洋航線。與巴拿馬運河航線相比,簡述“兩洋鐵路”—太平洋航線具有的優勢。(3)“要想富,先修路”。規劃中的“兩洋鐵路”中線將助力沿線居民脫貧致富,減少當地居民為獲取耕地而造成 (填森林類型)的破壞,保護“地球之肺”,維護全球生態平衡。12.(2025·安徽)傳統民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不同區域勞動人民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體現,人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要素的差異劃分了中國建筑氣候區。下圖示意中國建筑氣候區分布和部分地區的傳統民居。下表為中國建筑氣候區劃分依據(部分季風氣候區)。據此完成下列問題。建筑氣候區 劃分依據嚴寒地區 1月平均氣溫<-10℃寒冷地區 -10℃<1月平均氣溫≤0℃夏熱冬冷地區 0℃<1月平均氣溫<10℃夏熱冬暖地區 10℃<1月平均氣溫(1)圖中M、N兩地,屬于中國建筑氣候區中寒冷地區的是 ,夏熱冬冷地區的是 。(2)同為中國建筑氣候嚴寒地區,東北地區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是由于其緯度較 ,青藏地區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是由于其平均海拔較 。(3)傣家竹樓是一種底部架空,屋頂坡度大的竹木結構房屋,該建筑有效通風、散熱、排水,其主要分布在圖中 (填①或②)地。圖中窯洞是我國 ("南方"或"北方")地區別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窯洞利用黃土易于開鑿的特性,常位于山體南坡,是一種人地和諧的生態傳統民居。請說出窯洞建在黃土深厚的山體南坡的理由 。13.(2025·安徽)黃河流域孕育了華夏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下游干流改道頻繁。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黃河流域現已滿目青翠,綠意盎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下圖示意黃河流域范圍,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簡述黃河為古代農業生產提供的便利條件。(2)歷史時期,黃河下游干支流曾水量豐沛,船只如梭,湖泊星羅棋布。后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其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位于黃河 (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一遇暴雨,黃土高原水沙俱下,許多河湖因泥沙淤塞而消失,黃河下游河床也不斷抬高。為防止洪水外溢,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從而形成“ ”河。(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對黃河流域進行綜合整治,保障了黃河長期安瀾,傳承弘揚了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簡述我國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采取的具體措施。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解析】【點評】智能路燈功能介紹:智能照明:LED照明,光效高,使用壽命長,燈光控制細致,節省人工成本,故障監測處理效率高;安防監控:通過攝像頭和抓拍,滿足安防、違反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燈的監控要求;充電樁: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戰略號召,為電動汽車充電提供便利等。1.智慧路燈在日落后 10 - 30 分鐘開啟,日落越晚,路燈開啟時刻就越晚。而在一年中,北半球(安徽省位于北半球)夏季時,晝長夜短,日落時間最晚。春季、秋季日落時間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間,冬季晝短夜長,日落時間最早,路燈開啟早。所以該市智慧路燈平均開啟時刻最晚的季節是夏季,B正確,ACD排除。故答案為:B。2.智能交通信號燈可根據交通流量等智能調控,是為了讓交通更有序、高效,不會降低運輸速度,故①錯誤;智能調控能使交通通行更順暢,方便居民出行,故②正確;運輸總量取決于區域的經濟活動、人口流動等需求,智能交通信號燈不影響運輸總量,故③錯誤;減少車輛怠速,降低尾氣排放,減輕污染,故④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3.A4.D【知識點】中國工業的發展【解析】【點評】工業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3.A、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工廠建設、生產運營等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能增加居民就業機會 ,A 正確。B、汽車產業發展主要影響汽車的生產與消費,不會改變能源供給類型,B 錯誤。C、汽車產業發展,汽車產量增加,若汽車保有量上升,可能加劇城鄉道路擁堵,而非緩解,C 錯誤。D、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建設更多工廠等設施,會增加工業用地面積,D 錯誤。故答案為:A。4.高速鐵路主要用于旅客運輸,汽車出口靠公路、海運等運輸方式,與高速鐵路飛速發展無關,①錯誤;題干未提及運輸成本變化,無法直接推斷,②錯誤;安徽省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全產業鏈支撐較強,能保障汽車生產的原材料供應、零部件配套等,利于汽車生產和出口,③正確;依托尖端科技賦能,科技力量較為雄厚,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汽車產品,促進出口,④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5.A6.B【知識點】東北三省農業發展條件與農作物分布;中國農業的發展(科技強農)【解析】【點評】農業生產與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關系密切。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和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以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5.A、從圖中及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大(1700 萬公頃 ),人口少(3105萬人 ),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糧食消費量相對小,所以余糧多,輸出量大;河南省耕地面積 750 萬公頃 ,人口 9107萬人 ,人口稠密,糧食消費量大,余糧相對少。因此黑龍江省輸出量大主要是因為地廣人稀,A正確;B、黑龍江省緯度高,熱量不足;河南省緯度較低,熱量更充足,B錯誤;C、黑龍江省和河南省均屬于季風氣候區,降水差異不是導致黑龍江省糧食輸出量大的主要原因,C錯誤;D、 開發早晚不是影響糧食輸出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耕地和人口的關系決定余糧多少,D錯誤。故答案為:A。6.培育高產優質品種,利于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保障優質農產品穩定供給,屬于科技強農做法,①正確;增加糧食進口數量,是從國外調入糧食,不是科技強農的做法,②錯誤;提高農業灌溉技術,利于保障農業生產用水,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屬于科技強農,③正確;使用大量化肥農藥,會造成土壤污染、農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不符合優質農產品生產要求,也不是科技強農的合理做法,④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7.A8.C【知識點】澳大利亞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解析】【點評】白蟻丘的功能與當地環境密切相關,因處于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高大且底座厚的白蟻丘主要功能是防洪,反映地理事物(白蟻丘)的形態結構是對當地水文環境(季節性洪水)的適應,體現人地協調觀中自然環境對生物生存構建的影響,以及生物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改造 。7.磁性白蟻生活在熱帶草原氣候區,且位于季節性洪水泛濫的平原上,分析圖中四地氣候,①地位于澳大利亞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干濕季,濕季降水多易形成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符合棲息地條件,A正確;②地是熱帶沙漠氣候,③地是地中海氣候,④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均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答案為:A。8.白蟻棲息地是季節性洪水泛濫平原,高大白蟻丘底座厚、整體高,能在洪水期避免被淹沒,核心作用是防洪,C正確;該地位于熱帶,不需要抗寒;處于板塊內部,地震少,不是為抗震;防風不是其主要功能,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9.B10.D【知識點】七大洲;氣候類型的判讀【解析】【點評】南極大陸因巨厚冰蓋,平均海拔高,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亞歐大陸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體現大陸地形差異。9.從圖中看,K 緯線附近陸地面積占比接近100% 。在世界大陸分布中,南極大陸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該區域陸地面積占比極高,符合 K 緯線經過大陸的特征,B正確;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歐大陸均不位90°S附近,排除ACD。故答案為:B。10.A、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K緯線經過南極大陸,南極大陸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A錯誤;B、P緯線緯度大致是50°N附近,經過的大陸有亞歐大陸等,亞歐大陸地形復雜多樣,B錯誤;C、Q緯線緯度大致是90°N附近,該區域終年寒冷干燥,并非終年溫和多雨 ,C錯誤;D、M緯線緯度大致是赤道(0°)附近,屬于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年溫差較小,D正確。故答案為:D。11.【答案】(1)工業制成品;熱帶;亞馬孫河(2)縮短了貨物運輸的時間,減少了所需繳納的費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3)雨林【知識點】巴西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巴西發展中的工農業;“一帶一路”戰略【解析】【分析】(1)材料明確提到“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以機械、電子產品等為主”,機械、電子產品屬于工業制成品。“兩洋鐵路”中線位于赤道附近,根據五帶的劃分,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屬于熱帶,所以該鐵路中線位于熱帶。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它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2)巴拿馬運河航線,船舶需要先通過漫長的運河航道,受運河長度、寬度、過閘流程等限制。而“兩洋鐵路”— 太平洋航線,通過鐵路把南美洲東西海岸連接,貨物可先經鐵路運輸到太平洋沿岸港口,再裝船運往中國,無需繞行巴拿馬運河。這樣一來,直線距離縮短,節省了航行時間;不用繳納運河通行費,降低了成本;且不會因運河的擁堵而耽誤運輸,讓貨物運輸更高效、穩定。(3)南美洲熱帶地區典型森林是熱帶雨林(“地球之肺”),當地居民為獲取耕地,常砍伐熱帶雨林。“兩洋鐵路”提供就業、經濟增收渠道,減少居民對毀林開荒的依賴,從而保護熱帶雨林。【點評】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對調節世界氣候具有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稱,近年來面臨著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不僅對巴西本土的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影響全球氣候,目前巴西政府正在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雨林的保護。12.【答案】(1)M;N(2)高;高(3)②;北方;山地南坡位于山的陽坡,太陽光照時間長日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的生存。【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建筑氣候區劃分依據,寒冷地區是 “-10℃ < 1 月平均氣溫≤0℃” ,夏熱冬冷地區是 “0℃ < 1 月平均氣溫 < 10℃” 。結合中國氣候分布,M 地大致在華北地區,1 月平均氣溫處于 -10℃ - 0℃ ,屬于寒冷地區;N 地在長江流域,1 月平均氣溫處于 0℃ - 10℃ ,屬于夏熱冬冷地區。(2)東北地區緯度高 ,太陽高度角小,獲得太陽輻射少,冬季氣溫低,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高,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因高海拔導致冬季嚴寒,大部分屬于嚴寒地區。(3)讀圖,①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新疆西北),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全年少雨,②位于我國南方(云南),夏熱多雨、冬溫少雨。聯系已學可知, 傣家竹樓主要分布在我國②南方地區,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竹樓底部架空利于通風防潮,屋頂坡度大利于排水,竹木結構便于就地取材。窯洞建在黃土深厚的山體南坡,是因為黃土深厚便于挖掘,穩固性強;山體南坡為向陽坡,光照充足,且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不易受冷空氣的影響,冬季溫暖。【點評】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13.【答案】(1)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灌溉水源;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2)中游;地上(3)在上游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減少放牧數量;修建水利工程;修建擋土壩攔截上游水土流失;疏通河道淤泥等【知識點】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分析】(1)黃河為古代農業生產提供的便利條件:黃河流經區域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多、冬春少),河水可穩定為農田補水,保障作物生長;黃河攜帶黃土高原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土壤富含腐殖質和礦物質,肥力高,利于農作物種植;沖積平原地形平坦開闊,便于大規模開墾農田、修建灌溉設施,降低農業生產難度。(2)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作用極強,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上游草原、荒漠為主,水土流失弱;下游地形平坦,以泥沙沉積為主,因此中游是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中游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不斷淤積,使河床逐漸抬高。為防止洪水泛濫,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最終形成河床高于兩岸地面的地上河。(3)我國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采取的具體措施:生物措施:植樹種草,恢復植被,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截留降水,減少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退耕還林還草,降低人類活動對脆弱生態的破壞。工程措施:修建梯田,降低坡面坡度,減緩水流速度,減少水土流失;打壩淤地,攔截泥沙,淤積成肥沃農田,同時削弱洪水沖擊力;修建水利樞紐,如小浪底水利工程,通過調水調沙,沖刷下游河道泥沙,降低河床淤積速度,同時攔蓄洪水、灌溉補水。管理措施:完善法規,嚴格監管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破壞生態行為;調整農業結構,減少陡坡開墾和水資源浪費;合理放牧,保護草原植被,防止草場退化。【點評】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黃河下游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試卷(學生版).docx 安徽省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