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 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2.進一步認識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1. 要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2. 你準備選用什么實驗器材?3. 如何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4.如何測量并計算紙錐下落的速度?要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為什么?【思考】答:需要測量 、 ,利用公式 可得到紙錐下落的速度。紙錐下落的高度s紙錐下落的時間t【實驗器材】等大的圓紙片兩張、 .米尺(或卷尺)、秒表(或手表)【實驗步驟】1. 把兩張A4打印紙,分別做成教材圖5-17所示的兩個紙錐;122.根據擬定的測量方案,進行測量,并把測量和計算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s1s2ss甲乙甲乙方案一方案二實驗序號 紙錐下落的高度/m 紙錐下落的時間/t 紙錐下落的速度/m·s-1 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m·s-1 ② ③ 實驗序號 紙錐下落的高度/m 紙錐下落的時間/t 紙錐下落的速度/m·s-1 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m·s-1 ② ③ 紙錐1紙錐24. 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可采用如下三種方案(1)先選定一段時間,測量紙錐在這段時間內下落的距離;(2)先選定一段距離,測量紙錐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3)不設定時間和距離,直接測定紙錐通過某段距離所用的時間。根據實驗的具體情況,你采用哪種方案?為什么?答:采用___________的方案比較好,因為測量過程中,一個物理量為定值,只需要測量另一個物理量就可以了,可以減小測量的難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減小測量誤差;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探究影響紙錐下落快慢的相關因素如果用③方案,由于紙錐下落的高度和距離都不同,所測得的每次速度的大小______,不能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辦法減小測量誤差(1)或(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控制變量不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4.思考與交流(1)測量過程中,哪個物理量比較難以測量?你是通過什么方法解決的?答案 下落時間不便于測量。為了便于測定時間,紙錐下落的起點應稍高一些,選用錐角較大的紙錐等。(2)為保證能夠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答案 保證采用同一紙錐進行測量;紙錐每次下落的高度(或時間)相同。(3)組間交流時,發現不同小組測得不同紙錐從相同高度(足夠高)下落的最終速度不同,請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有關。(4)小明按照上述過程制作了兩個紙錐,采用方案②分別測出了紙錐下落的速度。發現錐角較大的紙錐下落速度慢,于是得出結論,紙錐的錐角越大,下落的速度越慢。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合理嗎?應該怎么辦?答案 不合理。雖然兩個紙錐的錐角不同,但同時兩個紙錐的輕重也不相同??梢詫⒓粝碌纳刃稳笨?,分別粘貼在兩個紙錐上。紙錐下落的最終速度可能與紙錐的錐角大小、紙錐的輕重等在“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1)如圖甲所示把兩個等大的圓紙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將兩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時,應該選擇 (選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開始釋放。乙(2)在測量兩個紙錐的下落速度時,發現時間較難測量,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該在圖乙中選擇紙錐 (選填“A”或“B”)進行實驗較好。A(3)小芳所在的興趣小組用閃光照相機探究紙錐豎直下落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興趣小組拍下的照片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斷此紙錐下落的速度變化情況是 (選填“不變”、“先變大后不變”或“一直變大”)。若測得紙錐在A、B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6.40cm,則A、B兩位置間紙錐的速度為 m/s。先變大后不變0.16解析 (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而圖乙中兩紙錐的下端高度相同,圖丙中兩紙錐的上端高度相同,故應選圖乙的位置釋放,然后記錄下落至地面的時間,也可比較下落相同時間所經過的高度;(2)紙錐下落快,時間較難測量,必須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和錐角,以增大下落時間,便于時間的測量,應該在圖乙中選擇紙錐A較好;(3)紙錐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所以紙錐的運動速度先變大后不變;由圖丁可知,AB間的運動時間t=0.2 s×2=0.4 s,s=6.40 cm=0.064 m;紙錐的速度v===0.16 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