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明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科學精神】明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符合我國發展規律的。3.【法治意識】反對“西化”思想,依法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4.【公共參與】明確改革開放對我國的重大影響,理解改革永無止境,積極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意義。教學難點:理解“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這一論斷。議學情景:“文革”結束時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先看市民生活。從1957年到1976年,全國職工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幾乎沒漲過工資。很多生活消費品供給不足,需憑票購買。糧票,更是流行了40年,被稱作“第二貨幣”。服裝從顏色到樣式,單調劃一,藍、黑、綠、灰,是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主色調。住房相當困難,。“三轉一響一咔嚓”(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照相機),五大件置備整齊不到600元,但對很多家庭來說,雖個個心向往之卻只能敬而遠之。再看農民的生活。安徽農村最有代表性。1977年6月,中央任命萬里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調研的所見所聞,使他大為震驚。他后來回憶說:“原來農民的生活水平這么低啊,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個房子的樣子。淮北、皖東有些窮村,門、窗都是泥土坯的,連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沒料到,解放幾十年了,不少農村還這么窮!”思考:(1)運用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我國為什么急需進行改革開放呢 (2)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是什么 (3)改革開放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一)改革開放的開啟(1)標志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內容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3)意義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易錯提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就是主動擴大對外經濟交往,放寬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名詞點擊:改革開放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調整上層建筑使之與經濟基礎相適應,而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改革的實質:(相關鏈接)(二)改革開放的進程小組合作:閱讀教材內容,以數軸的形式畫出改革與開放的進程,標注出關鍵時期的主要做法。討論時間5分鐘。主要分為兩條線索:對內改革線+對外開放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的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開放長江、內陸、沿邊城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1978年1992年1984年1993年2003年2012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0年1992年2001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起步階段(1978-1992)逐步深化階段(1992-2012)全面深化階段進入 新階段進入 新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會議 召開時間 中心議題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十二屆三中全會 1984年10月20日 經濟體制改革十三屆三中全會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十四屆三中全會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屆三中全會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六屆三中全會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十七屆三中全會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十九屆三中全會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階段——改革開放的新時代(2012年以后)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就是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所有國家進行開放。多層次就是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沿江、寬領域就是將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能源、交通等基沿邊和內陸中心城市等多種形式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對外開放。知識拓展思考:(1)請結合視頻,運用身邊的事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2)并結合本節課知識,歸納我國改革開放的目的和重大歷史意義。(三)改革開放的意義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四個面貌三次飛躍一個重要法寶一個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知識拓展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2.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3.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階段性的,未來改革開放的道路更長,任務更艱巨。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意義)(1)起步階段(2)新階段(3)全面深化階段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重要法寶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偉大的改革開放開啟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四個面貌三個飛躍意義歷程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全面撥亂反正。此次全會( )①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②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③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④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白手起家,為國家和民族利益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用汗水和血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這些奇跡包括( )①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③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B3.在網絡上,一段跨時空對話的創意視頻流傳甚廣,主題是一個抗戰小戰士追問現代青年,了解新中國的情況。如果你來回答抗戰小戰士的追問,下列回答順序正確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了主人 ②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③在新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④由落后的農業國向先進的工業國轉變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4.對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人如此總結:改革開放的成就“梅花撲鼻香”;改革開放的過程“大膽去嘗試”;改革開放的現狀“黃金無足色”;改革開放的未來“仍需傲霜雪”。對此,下列解讀最恰當的是( )A.梅花撲鼻香——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B.大膽去嘗試——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C.黃金無足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D.仍需傲霜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D5.1978年12月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已經形成。以下對改革開放的意義認識正確的是( )①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②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③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④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