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1.政治認同:認同社會主義制度,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體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科學精神:辯證地看待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明白社會主義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3.政治參與:了解我國近代取得的巨大成就,積極投入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報效祖國,服務人民。4.教學重難點:過渡時期的時間、總路線和總任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標志。【核心素養】經歷了100多年的戰亂,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是個爛攤子,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百廢待興。舊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每人每天只能得到0.57公斤糧食。資本主義工商業充分體現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不適應中國的現狀。舊中國手工業:被侵略者大肆掠奪,慘遭毀滅性打擊,非常落后。思考:“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要如何來書寫自己的成長道路?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1956),性質為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止: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材料 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的比較(人均)1954年,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思考:從材料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項目 中國(1952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鋼產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發電量 2.76千瓦/時 2 949千瓦/時 10.9千瓦/時提示:要盡快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 化三改”農 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工業化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改造后性質:改造方式: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前性質:改造行業: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資本主私有制生產 合作社生產 合作社公私 合營個體農民私有制個體工商業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革命。拓展:三改(社會主義改造)閱讀材料,概括社會過渡的必然性。建國之初已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可以通過“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確政策,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1950年中國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國營經濟成為主導因素國家積累了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個體農業難以適應工業化新形勢國際形勢利于轉變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思考:觀看視頻,聯系教材和相關史實,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從革命階段看:(2)從社會面貌看:(3)從社會制度看:4.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社會主義革命(1949-1956)區別 社會背景 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新中國已經成立革命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動力 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 工人、農民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根本任務 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國變成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聯系 都是由無產階級及共產黨領導的,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知識拓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956年—1978年)1.新的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蘇聯經驗教訓+中國具體實際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共八大(1956) 地位★貢獻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做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黨的八大(方向引領)P28-2段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過渡時期(1949-1956)黨的八大(1956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黨的十九大指出 (2017年)知識拓展——中國社會矛盾分析帝國主義vs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vs人民大眾工人階級vs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vs資本主義道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思考:觀看視頻,聯系教材和相關史實,說說在艱辛探索中我們取得的成就。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試噴成功第一顆原子彈川藏公路通車1956年第一輛國產汽車開出裝配線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1954年川藏公路北線正式通車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農業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工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醫療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基礎設施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科學技術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精神面貌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4.如何評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肯定】雖然經歷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①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科技得到長足進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變,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知識總結 ★論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一次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國具體實際探索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第二次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國具體實際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45年黨的七大正式確立)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兩次結合、三次飛躍時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飛躍 理論成果革命和建設時期 一 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 二 中特理論體系新時代 三 習思想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949—1956)1.過渡時期的時間、★總路線和總任務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取得的成就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956—1978)3.★★★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1.嶄新的歷史課題2.★八大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指明方向2.★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4.★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探索的意義5.★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Why)1.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黨團結帶領人民造就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新的歷史輝煌。回顧黨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確立社會主義制度表明( )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現代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②新中國成立開啟了人民當家作主改天換地的新篇章③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④新時代驚天動地的偉業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與之相符的有( )①我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中國制造給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在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推廣應用方面領先③農業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④科技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中國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年份 全民所有制經濟 集體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私營經濟 個體經濟1952年 19.1% 1.5% 0.7% 6.9% 71.8%1956年 32.23% 53.4% 7.3% 0.1% 7.0%B3.下列圖表是我國1956年與1952年的所有制結構對比。依據圖表可以推斷,1956年我國( )①完成了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 ②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③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確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1956年黨的八大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要求把我國盡快建設成為現代化農業強國②是對我國的具體國情的正確反映③實質上是先進生產關系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④根本原因是人民的需要發生了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