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1.4 地球的演化(本欄目對應學生用書P180)【A基礎培優練】時間:30分鐘 總分:51分(知識點1:地層和化石。知識點2:地球的演化史)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知識點1]“金釘子”是衡量地質年代的一把尺子,是用來對比推斷某個地質年代的全球標準地層剖面。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革東鎮八郎村有一塊幾十米長的剖面,這是全球第六十九顆、我國第十一顆、貴州省第一顆“金釘子”。它是界定全球寒武系第三統及第五階的全球標準,在這里多節三葉蟲——印度掘頭蟲作為寒武系第三統的首現化石。據此完成第1~2題。1.推測含有多節三葉蟲——印度掘頭蟲化石的巖石類型是( )A.噴出巖 B.沉積巖C.變質巖 D.侵入巖2.能夠成為“金釘子”的理想地層需滿足的條件是( )A.是間斷性沉積地層B.發生過強烈的構造擾動和變質作用C.具備豐富多樣保存完好的化石D.交通不便利,不易受到破壞[知識點1、2]葉月貝動物群首現于中奧陶紀末期,繁盛于晚奧陶紀早期和中期,以葉月貝為特色,伴有腕足類。新疆庫魯克塔格地區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北緣,科考人員發現,當地除了有葉月貝動物化石外,還有同一年代的筆石化石等。據此完成第3~4題。3.新疆庫魯克塔格地區葉月貝動物群繁盛的主要地質年代為(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4.推測奧陶紀中晚期,新疆庫魯克塔格地區( )A.氣候干燥 B.海域廣闊C.湖泊廣布 D.冰川廣布[知識點1、2]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山東諸城先后發現多個恐龍化石埋藏點,因恐龍化石資源蘊藏豐富,有“中國龍城”之稱。諸城市恐龍博物館陳列著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龍”的鴨嘴恐龍化石骨架,這具化石骨架是在水波紋遺跡化石點發現挖掘出的。鴨嘴恐龍是植食性恐龍。據此完成第5~6題。5.鴨嘴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是( )A.古生代 B.新生代C.中生代 D.元古代6.鴨嘴恐龍化石形成條件包括( )①淺湖環境 ②高溫多雨的氣候 ③蕨類植被茂盛 ④裸子植物茂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識點1、2]2022年11月,中國、西班牙的古生物學者在西班牙境內距今約2.37億年的三疊紀地層中發現一塊古植物化石。它既有類似裸子植物的外表,又有類似被子植物的結構特征,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三疊紀跨界者”。如圖示意“三疊紀跨界者”標本。據此完成第7~8題。7.該古植物化石所在地層屬于(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8.“三疊紀跨界者”化石形成時期( )A.聯合古陸開始形成B.空氣中不含有氧氣C.形成鐵、金等礦藏D.屬于爬行動物的時代[知識點2]近年來,科研人員在保山盆地(青藏高原東南部)內的巖層中發現保存較好的針葉植物化石。經研究,該類針葉植物生長于新近紀,為現代云杉屬植物的親緣種。下圖示意現代云杉屬植物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分布海拔。據此完成第9~10題。9.新近紀所在的新生代時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爬行動物盛行C.聯合古陸形成 D.原核生物出現10.與現代相比,新近紀時期的保山盆地( )A.光照較弱 B.氣溫較高C.氣溫較低 D.風力較小[知識點2]2021年8月,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山西陽泉發現2.9億年前瓣齒鯊化石,這一發現擴展了瓣齒鯊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圍。下圖為地質年代簡圖。據此完成第11~12題。11.瓣齒鯊盛行時期的主要地質事件有( )A.出現海洋B.聯合古陸輪廓初現C.人類誕生D.恐龍等大批生物滅絕12.地質歷史上兩次煤炭成礦期對應圖中的(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丙、丁[知識點1、2]讀某地地質剖面略圖,完成第13~14題。13.根據圖中化石判斷,動物在這一時期經歷的演化過程是( )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D.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14.根據化石的新老關系,圖中屬于最古老的一種是( )A.① B.②C.③ D.④15.[知識點2]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揭開欣欣向榮的生物系統演化進程序幕的動物是( )A.原核生物 B.爬行動物C.真核細胞生物 D.海生無脊椎動物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分)[知識點1、2]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它躲過了地質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但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慢慢消失。下圖示意有清晰外殼的鱟化石圖。據此完成第16~17題。16.發現該鱟化石的地層可能形成于( )A.元古宙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17.鱟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慢慢消失的主要原因有( )A.過度捕撈 B.棲息地破壞C.海水升溫 D.海水降溫【B素養提升練】一、單項選擇題足跡化石可反映造跡生物的習性及其生活的古環境。下表示意某地區部分代表性足跡化石形態(圖中比例尺相同)。其中,甲足跡化石反映了造跡生物利用前肢或后肢觸底推動身體在水下撐行的行進方式,說明與其他化石的造跡生物生活環境迥異。據此完成第1~2題。地質年代 中生代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足跡化石 甲 乙 丙1.把足跡化石按地質年代的先后順序排列應依照( )A.足跡化石的分布高度B.造跡生物的活動范圍C.足跡化石的埋藏深度D.造跡生物的演化階段2.若地殼穩定,根據足跡化石特征可推知該地( )A.三疊紀至侏羅紀氣候變濕B.侏羅紀至白堊紀氣候變濕C.三疊紀至侏羅紀氣候變干D.侏羅紀至白堊紀氣候變干二、綜合題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恐龍蛋化石群。恐龍蛋化石主要保存于海拔200~800 米的山麓至平原過渡帶的河漫灘環境。通過晚白堊紀早期恐龍蛋化石的埋藏以及地層的古環境重建,結合生物標志化合物分析得知,該時期發生了較為快速的旋回變化,經歷了暖干—暖濕—干旱—暖濕—干旱的古氣候演變過程,總體上呈逐漸干旱化的趨勢。關于恐龍的滅絕原因,人們還在不斷地研究。下圖為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示意圖。(1)寫出圖示甲、乙、丙表示的地質年代。(2)根據材料,推斷影響恐龍生存的主要因素。(3)簡述南陽恐龍蛋化石群發現及研究的意義。參考答案【A基礎培優練】單項選擇題【答案】1.B 2.C [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積巖中,B項正確。第2題,根據材料“‘金釘子’是衡量地質年代的一把尺子,是用來對比推斷某個地質年代的全球標準地層剖面”可知,若地層為間斷性沉積地層,則不利于研究其演化的時序,A項錯誤;發生過強烈的構造擾動和變質作用會破壞地層中有價值的信息,不利于科學研究,B項錯誤;具備豐富多樣保存完好的化石,便于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和推算地質和生物演化過程,C項正確;交通不便利不是成為“金釘子”要滿足的條件,D項錯誤。【答案】3.B 4.B [解析]第3題,由材料可知,葉月貝動物群首現于中奧陶紀末期,繁盛于晚奧陶紀早期和中期,奧陶紀屬于早古生代,B項正確。第4題,由材料可知,葉月貝動物群伴有腕足類,筆石是一類已滅絕的海洋群體生物,二者化石形成于同一年代,推測葉月貝動物群生存的奧陶紀中晚期,新疆庫魯克塔格地區為廣闊的海洋,B項正確。【答案】5.C 6.B [解析]第5題,中生代時,爬行動物(恐龍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的時代”之稱,因此鴨嘴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是中生代,C項正確。第6題,這具化石骨架是在水波紋遺跡化石點發現挖掘出的,說明此處曾經為水域,①正確;鴨嘴恐龍是植食性恐龍,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茂盛,有利于鴨嘴恐龍的生存繁衍,②正確;古生代蕨類植物茂盛,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鴨嘴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是中生代,③錯誤,④正確。B項正確。【答案】7.C 8.D [解析]第7題,由材料信息可知,該古植物化石是發現在距今約2.37億年的三疊紀地層中,由于三疊紀屬于中生代,故推斷該古植物化石所在地層屬于中生代,C項正確。第8題,“三疊紀跨界者”化石形成時期是中生代。古生代后期聯合古陸開始形成,A項錯誤;在太古宙時期因藍細菌等原核生物的出現,大氣中有了氧氣,B項錯誤;前寒武紀是重要的成礦時期,形成了大量的鐵、金等礦藏,C項錯誤;中生代是爬行動物的時代,D項正確。【答案】9.A 10.C [解析]第9題,新生代時期被子植物繁盛,A項正確;爬行動物盛行于中生代,B項錯誤;聯合古陸形成的時期是在古生代,C項錯誤;原核生物出現在前寒武紀,D項錯誤。第10題,讀圖可知,現代云杉屬植物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分布海拔為2 000~4 000米,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云杉屬植物主要生長在氣溫較低的環境。新近紀時期云杉屬植物曾生長在海拔低于2 000米的保山盆地,說明新近紀時期保山盆地的氣溫比現代低,C項正確。【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題,讀圖并結合材料信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山西陽泉發現2.9億年前瓣齒鯊化石”可知,瓣齒鯊化石形成的地質年代是古生代晚期。各大陸在古生代晚期曾為統一的大陸(各大陸連接在一起,被稱為聯合古陸),三疊紀晚期開始分裂、漂移,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海陸分布,B項正確;太古宙出現海洋;人類誕生在新生代第四紀;恐龍等大批生物滅絕發生在中生代。第1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煤炭是地質時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煤炭的形成需要氣候濕潤的環境和茂密的森林。中生代氣候濕潤,裸子植物繁盛,森林茂密,利于煤炭形成,對應圖中的丙;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質歷史時期重要的成煤期,對應圖中的乙,C項正確。【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葉蟲屬于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屬于脊椎動物,恐龍屬于爬行動物,由此可知B項正確。第14題,從化石來看,三葉蟲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早期,古生代中期魚類開始出現,恐龍盛行于中生代,晚古生代裸子植物開始出現,故A項正確。【答案】D [解析]前寒武紀出現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細胞生物,但是演化十分漫長,而到了古生代,無脊椎動物出現,如三葉蟲等,隨后經過演化,脊椎動物出現,如魚類、兩棲類等,再后來是爬行動物出現。所以揭開欣欣向榮的生物系統演化進程序幕的動物是海生無脊椎動物,D項正確。不定項選擇題【答案】16.BCD 17.AB [解析]第16題,由材料可知,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躲過了地質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其最早應在古生代形成,元古宙時期生物多為細胞生物,較高等生物未出現,故A項錯誤,B、C、D項正確。第17題,鱟從地質歷史時期演化生存至今,說明適應環境能力強,海水溫度變化不會使得鱟出現大規模消減,C、D項錯誤;其消失主要是受人類活動影響,如過度捕撈、海岸帶開發致使棲息地被破壞,A、B項正確。【B素養提升練】一、單項選擇題【答案】1.D 2.C [解析]第1題,化石可以提供生物演化的直接證據,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可以追溯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的歷史,這是地質學研究生命奧秘的重要途徑。因此,把足跡化石按地質年代的先后順序排列應根據造跡生物的演化階段,D項正確。第2題,由材料“甲足跡化石反映了造跡生物利用前肢或后肢觸底推動身體在水下撐行的行進方式,說明與其他化石的造跡生物生活環境迥異”可知,甲足跡化石的造跡生物生活在水生環境,乙、丙足跡化石的造跡生物生活在陸地環境,據此可推知甲到乙的過程中氣候變干,水體環境面積縮小,C項正確;乙、丙動物生活環境為陸上環境,而且材料中沒有信息表明這些足跡化石來自同一種造跡生物,根據足跡特征無法推知氣候的變化。二、綜合題【答案】(1)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古氣候(氣候變化)、古地貌環境狀況是影響恐龍生存的主要因素。(3)為研究地球發展史、地球上動物的演化、生物的滅亡和生態環境變化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