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綜合檢測卷(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_ 考生號:____________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風化殼是風化作用后殘留在母巖之上的風化產物。圖1中灰色區域示意風化殼的厚度差異。據此完成第1~2題。圖11.熱帶草原帶植被的典型特點是( )A.葉片寬大 B.垂直結構復雜C.板根發達 D.季節變化明顯2.圖中( )A.熱帶森林帶降水量大,風化強 B.荒漠帶蒸發量大,風化強C.亞熱帶森林帶氣溫高,風化弱 D.苔原帶蒸發量大,風化弱圖2榕樹為常綠喬木,喜光熱、生長較快,榕樹主干和側枝上常產生許多須狀的氣生根,呈現獨木成林的景觀,但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樹被風吹倒。我國自古有“榕不過吉”的說法,即榕樹種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為北界。圖2為榕樹景觀圖,據此完成第3~4題。3.榕樹種植以吉安為北界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地形C.土壤 D.降水4.推測榕樹樹冠和樹根的特點是( )A.樹冠扁窄、樹根淺 B.樹冠扁窄、樹根深C.樹冠廣展、樹根深 D.樹冠廣展、樹根淺氣候作為地理環境因子之一,使植物的結構、功能發生變化,并通過葉片的大小、顏色等體現出來。圖3示意世界不同地區植物葉片形態,其中葉片①較大,全年呈深綠色;葉片②以小葉為主,質地薄,夏季蔥綠、冬季落葉;葉片③常綠、葉小、厚革質;葉片④呈針狀、葉小。據此完成第5~7題。 ①橡膠樹 ②楊樹 ③橄欖 ④松樹圖35.具有①、②、③、④葉片形態的植物分別適宜生長的地區可能是( )A.印度尼西亞、中國華北地區、西班牙南部、俄羅斯東部B.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東部、西班牙南部、中國華北地區C.西班牙南部、中國華北地區、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東部D.西班牙南部、俄羅斯東部、印度尼西亞、中國華北地區6.由葉片③的特征可推測當地( )A.夏季高溫多雨 B.夏季炎熱干燥C.全年炎熱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7.葉片①和葉片②的顏色存在季節差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圖4為漫畫《枯萎的外表,強大的內心》。據此完成第8~9題。圖48.圖示植被類型屬于( )A.常綠闊葉林 B.紅樹林C.草本植被 D.荒漠植被9.漫畫中植被具有的特征是( )A.枝葉稀疏 B.革質葉片C.板根、莖花 D.葉片寬大基于衛星數據的研究發現,中國和印度主導了過去二十年的全球陸地“變綠”(植被葉面積增加)。下表是森林、農作物及其他因素對中國和印度植被葉面積增加的貢獻率(單位:%)。據此完成第10~11題。國家 森林 農作物 其他中國 42.0 32.0 26.0印度 4.4 82.0 13.610.由表可知,對我國植被葉面積增加貢獻最大的是( )A.林地 B.沙地C.草地 D.農用地11.導致全球陸地“變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氣候變干 B.土地利用方式改變C.自然植被破壞 D.大氣成分變化圖5圖5為兩種土壤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2~14題。12.與圖中Ⅰ、Ⅱ、Ⅲ、Ⅳ土壤剖面對應正確的是( )A.Ⅰ—淋溶層B.Ⅱ—母質層C.Ⅲ—淀積層D.Ⅳ—腐殖質層13.與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腐殖質層發育較厚的原因包括( )①草原植被生長周期短,有機質補充穩定 ②降水較少,淋溶作用弱 ③晝夜溫差大,基巖風化物多 ④生物量大,枯枝落葉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與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相比,造成荒漠土壤發育程度較差的決定性因素是( )A.生物 B.氣候C.地形 D.人類活動圖6圖6為土壤與其他地理要素的關系圖。讀圖,完成第15~16題。15.影響土壤質地的主要因素是( )A.人類活動B.成土母質C.氣候D.生物16.與陡坡相比,緩坡土壤肥力一般較高是因為( )A.有機質積累多B.自然植被茂密C.礦物養分流失快D.生物殘體分解快“肥島效應”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區灌叢下方土壤(相比周邊地區的土壤)養分富集的情況。圖7為某地灌木叢與周邊地區巖層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7~18題。圖717.灌叢在“肥島效應”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陰雨天氣,截留雨水B.提供枯枝落葉,促進有機質積累C.晴天遮陽,減少水分蒸發D.大風天氣,防風固沙18.氣候和生物都是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熱地區土壤有機質積累相對較少B.濕熱地區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對較慢C.沒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過程福建武夷山土壤類型多樣。下表為武夷山南部兩處土壤剖面的位置及相關資料表。據此完成第19~20題。土壤類型 剖面位置 剖面層次 深度/厘米 有機質含量/(克/千克) 礫石占比/%紫色土 海拔217米,坡度角40° 腐殖質層 0~20 20 21.87母質層 20~45 12 42.35紅壤 海拔354米,坡度角25° 腐殖質層 0~36 28 3.22淋溶層 36~81 4 3.79母質層 >81 4 3.1619.與紅壤相比,該地的紫色土( )A.發育較成熟 B.通氣性較好C.保水性較好 D.質地較黏重20.與紅壤相比,該地的紫色土腐殖質層較薄,主要是由于( )A.徑流沖刷較強 B.成土母質的風化較弱C.水熱條件較好 D.微生物分解速率較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 植被在土壤形成與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圖8示意我國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帶0~10厘米土層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圖8(1)說出土壤有機質的來源。(6分)(2)分析伊犁河谷土壤有機碳含量與植被類型之間的關系。(4分)(3)伊犁河谷高山草甸土壤有機碳含量最高,分析其原因。(4分)(4)推測若自然植被遭破壞會給伊犁河谷土壤帶來哪些不利影響。(6分)2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 植被是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圖9示意我國華北地區的某代表性樹種的季節變化,該樹種常見于民居庭院的門前或山區。圖9(1)判斷圖中樹種的植被類型,并說出該樹種外觀的季節性變化。(6分)(2)該樹種多種于民居庭院門前,試分析原因。(8分)(3)華北地區部分山區該樹種長勢北坡較南坡好,試做出解釋。(6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答案】1.D 2.A [解析]第1題,熱帶草原帶植被是分布在熱帶草原氣候下的典型植被,熱帶草原氣候具有全年高溫但干旱季節較長的特點,因此植被表現為明顯的季節變化,干季到來,樹木落葉,到處枯黃,而濕季一到,則滿目翠綠,郁郁蔥蔥,D項正確。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熱帶森林帶降水量最多,加上全年高溫,化學反應速率快,巖石風化強,因此風化殼最厚,A項正確;荒漠帶蒸發量比較大,但由于降水少,風化并不強,所以風化殼薄一些,B項錯誤;亞熱帶森林帶氣溫高,而且降水也很多,風化作用較強,所以風化殼比較厚,C項錯誤;苔原帶雖然降水量大于蒸發量,但由于氣溫很低,使風化作用弱,風化殼比較薄,D項錯誤。【答案】3.A 4.D [解析]第3題,榕樹種植以吉安為北界,主要受緯度位置影響,即主導因素是熱量條件,A項正確。第4題,榕樹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生長快,樹冠較大;由材料“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樹被風吹倒”可知,榕樹根系淺,D項正確。【答案】5.A 6.B 7.A [解析]第5題,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附近,終年高溫多雨,植物葉片寬大,對應葉片①;中國華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物葉片夏季蔥綠、冬季落葉,對應葉片②;西班牙南部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植物葉片呈厚革質,對應葉片③;俄羅斯東部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緯度高,冬季寒冷,植物葉片呈針狀、葉小,對應葉片④。A項正確。第6題,葉片③常綠、葉小、厚革質,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過度損失,減輕被陽光灼傷。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干燥,太陽輻射強烈,厚革質的葉片有利于適應當地氣候環境,B項正確。第7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葉片①全年呈深綠色,其對應植物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葉片②夏季蔥綠、冬季落葉,其對應植物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兩地緯度位置不同,光照和熱量條件不同,導致葉片顏色存在明顯的季節差異,A項正確。【答案】8.D 9.A [解析]第8題,漫畫中植物的地表部分枝葉稀少,這樣有利于減少蒸騰作用,保持水分,而地下部分根系發達,利于吸收地下水。這樣的植物一般分布于氣候干旱少雨的地區,因此該植被類型屬于荒漠植被,D項正確。第9題,漫畫中植被葉片退化為針狀或刺狀,枝葉稀疏,不屬于革質葉片,A項正確,B、D項錯誤;板根、莖花屬于熱帶雨林的特征,C項錯誤。 【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題,讀表可知,森林對我國植被葉面積增加的貢獻率為42.0%,高于農作物和其他因素,對應選項中的林地,A項正確。第11題,讀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他土地利用類型轉變為林地、草地和農業用地等,有利于增加植被葉片面積,導致全球陸地“變綠”,B項正確。【答案】12.C 13.A 14.B [解析]第12題,森林植被下,有機質主要以地表枯枝落葉的形式進入土壤,明顯集中在土壤表層,有機層位于地表;腐殖質層(Ⅰ)是土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或黑色,位于有機層之下;淋溶層(Ⅱ)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位于腐殖質層之下;淀積層(Ⅲ)是土壤物質沉淀、積累的土層,位于淋溶層之下;母質層(Ⅳ)是指土層下部的層次,是未經受土壤發育過程的顯著影響的土壤母質,C項正確。第13題,草原土壤腐殖質層發育較厚的原因是草原植被生長周期短,有機質補充穩定,①正確;草原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土壤有機質分解慢,淋溶作用弱,②正確;草原土壤腐殖質層發育較厚與基巖風化物多無關,③錯誤;森林土壤枯枝落葉量更多,④錯誤。A項正確。第14題,荒漠土壤發育程度較差,主要是因為荒漠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少,土壤發育程度低,B項正確。【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題,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極為深刻,其中最為突出的影響是改變地表生物狀況,但人類活動并不是影響土壤質地的主要因素,A項錯誤;成土母質是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成土母質的粒度與土壤質地關系密切,B項正確;氣候的分布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規律,但與土壤質地關系較小,C項錯誤;生物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但是與土壤質地關系不大,D項錯誤。第16題,據圖分析可知,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蝕能力強,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度較快,有機質、礦物養分難以保留,很難發育成深厚的土壤;緩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質遷移速度較慢,有機質、礦物養分容易積累,土壤肥力一般較高,A項正確。【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題,根據材料可知,“肥島效應”的本質是養分富集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枯枝落葉是土壤養分的重要來源,所以灌叢在“肥島效應”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枯枝落葉,促進有機質積累,B項正確。第18題,干熱地區由于溫度高,有機質分解快,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機質積累相對較少,A項正確;濕熱地區由于溫度高,有機質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強烈,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對較快,B項錯誤;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土壤肥力的產生與生物作用密切相關,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過程,沒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C、D項錯誤。【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題,由材料可知,紫色土礫石占比達到21.87%,所以紫色土顆粒較粗,通氣性較好,B項正確。第20題,腐殖質層主要是因土壤中的有機質未完全分解形成的,不是來自成土母質層,B項錯誤;該地紅壤和紫色土都出自武夷山南部,水熱條件差異小,C項錯誤;微生物主要與當地的氣溫有關,該地紅壤和紫色土都出自武夷山南部,水熱條件差異小,微生物分解速率差異不大,D項錯誤;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紫色土所在剖面海拔217米,坡度角40°,坡度更大,徑流沖刷較強,表層大量腐殖質被帶走,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答案】21.(1)地面植被殘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莖,還田的秸稈;土壤微生物;動物的遺體及分泌物、排泄物等。(2)草原植被、森林植被有機碳含量較高;蒿類半灌木、沼澤植物有機碳含量較低。(3)高山草甸所處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化合物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動速率慢;高山草甸根系密集且接近地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腐殖質較多,有機碳含量高。(4)水土流失加劇;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少;土壤逐漸退化。【答案】22.(1)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季節性變化:春發芽,夏茂盛,秋落葉,冬禿枝。(2)種于門前,在夏季繁茂的枝葉可以遮陰納涼;冬季樹木落葉,不遮擋陽光;樹木四季變換的景致可以為庭院增色,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3)華北地區水資源較少,水分條件對植被影響較大,南坡為陽坡,蒸發量大,土壤水分條件差,不利于樹木生長;北坡為陰坡,氣溫低,蒸發量小,土壤保水能力強,墑情較好,有利于樹木生長。北坡氣溫較南坡低,樹木生長慢,生長周期長,長勢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