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化學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i 28 S 32 Zn 65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4 小題,共 42 分)(53)1.據報道,上海某醫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 125 I 治療腫瘤。該同位素原子核內的中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差是( )A、72 B、19 C、53 D、1252. 某元素的二價陰離子核外有 18 個電子,質量數為 32,該元素原子的中子數為( ) A.2 B.14 C.18 D.163.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 )A.次氯酸的電子式 B.NaCl 的電子C.HF 的電子式D.由 Na 和 Cl 形成離子鍵的過程4.在含有 NaBr 和 NaI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將剩余殘渣灼燒,最后留下的物質是 ( )A.NaCl 和 NaBr 的 混 合 物 B.NaCl 和 I2 C.NaCl D.NaCl 、 Br2 和 I25. 下列圖示變化為吸熱反應的是( )6. 下列事實不能說明 X 元素比 Y 元素的非金屬性強的是( )①與 H2 化合時 X 單質比 Y 單質容易②X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 Y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③X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 Y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多④X 單質可以把 Y 從其氫化物中置換出來⑤X 元素的最高正價比 Y 的高⑥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X 強于 Y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離子鍵,可能含極性鍵或非極性鍵②共價化合物中一定含共價鍵,可能含離子鍵③含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一定存在共價鍵⑤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8. 如圖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電池,某實驗興趣小組做完實驗后,記錄如下:①Zn 為正極,Cu 為負極。 ②H+向負極移動。③電子流動方向,從 Zn 經外電路流向 Cu。④Cu 極上有 H2 產生。⑤若有 1 mol 電子流過導線,則產生 H2 為 0.5 mol⑥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Zn-2e-===Zn2+。 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9. 某學生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化學反應 X+2Y→2Z 能量變化情況的研究。當往試管中滴加試劑 Y 時,看到試管中甲處液面下降,乙處液面上升。關于該反應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②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③該反應過程可以看成是“貯存”于 X、Y 內部的能量轉化為熱量而釋放出來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10. 燃料電池是目前電池研究的熱點之一。現有某課外小組自制的氫氧燃料電池,如圖所示,a、b 均為惰性電極。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a 極是負極,該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B.b 極 反 應 是 O2+4OH -4e ===2H2O C. 總 反 應 方 程 式 為 2H2+O2===2H2O D.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電源11.某元素 R 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RO2,且 R 的氣態氫化物中氫的質量分數為 25%,此元素是( )A.C B.N C.Si D.S12.As 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下列關于 As 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 族 B. 屬于非金屬元素 C. 酸 性 :H3AsO4>H3PO4 D. 穩 定 性 :AsH3<PH313.A 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差為 6,B 元素和 A 元素的原子次外層都有 8 個電子,BA2 在水溶液中電離出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則 BA2 是( ) A.MgF2 B.CaCl2 C.K2S D.Na2O14.幾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下表:元素代號 X Y Z W原子半徑/pm 160 143 75 74主要化合價 +2 +3 +5、-3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Y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顯兩性B.放電條件下,Z 單質與 W 的常見單質直接生成 ZW2C.X、Y 元素的金屬性:XD.X2+的離子半徑大于 W2-的離子半徑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4 題,共 58 分)15、(18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針對表中的①~⑨種元素,填寫下列空白: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2 ① ② ③3 ④ ⑤ ⑥ ⑦ ⑧4 ⑨(1)在這些元素中,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 (填具體元素符號,下同)。(2)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堿性最強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 。(3)最高價氧化物是兩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寫出它的氧化物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用電子式表示元素④與⑥的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 該化合物屬于 (填“共價”或“離子”)化合物。(5)表示①與⑦的化合物的電子式 。16、(12 分)A、B、C、D、E 是核電荷數依次增大的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A 元素的原子核內只有 1 個質子,B 元素的原子半徑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BO3;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多 4;C 的陰離子與 D 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排布,兩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D2C;C、E 同主族。(1)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B 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E 元素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 。(3)元素 C、D、E 的原子半徑大小關系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C、D 可形成化合物 D2C2,D2C2 含有的化學鍵是 。A、C 兩種元素形成的原子個數比為 1∶1 的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17、(18 分)為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套實驗裝置:(1)上述三個裝置中,不能驗證“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的是 (填裝置序號)。(2)某同學選用裝置Ⅰ進行實驗(實驗前 U 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試管中加入適量 Ba(OH)2 溶液與 稀 硫 酸 ,U 形 管 中 可 觀 察 到 的 現 象 是 , 說 明 該 反 應 屬 于(填“吸熱”或“放熱”)反應。(3)為探究固體 M 溶于水的熱效應,選擇裝置Ⅱ進行實驗(反應在丙試管中進行)。①若 M 為鈉,則實驗過程中燒杯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②若觀察到燒杯中產生氣泡,則說明 M 溶于水 (填“一定是放熱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或“可能是放熱反應”),理由是 。③若觀察到燒杯中的玻璃管內形成一段水柱,則 M 可能是 。(4)至少有兩種實驗方法能驗證超氧化鉀與水的反應4KOH+3O2↑)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 反應。方法①:選擇 (填裝置序號)進行實驗;方法②:取適量超氧化鉀粉末用脫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網上,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蒸餾水,片刻后,若觀察到脫脂棉燃燒,則說明該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18、(10 分)如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不同條件下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當電極 a 為 Al、電極 b 為 Cu、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時,負極的電極反應 式 為 , 當 電 路 中 有 0.2 mol 電子通過時,負極的質量減少 g。(2)將鋅片和銀片浸入稀硫酸中組成原電池,兩電極間連接一個電流表。① 鋅 片 上 發 生 的 電 極 反 應 為 ;② 銀 片 上 發 生 的 電 極 反 應 為 。③若該電池中兩電極的總質量為 60 g,工作一段時間后,取出鋅片和銀片洗凈干燥后稱重,總質量為 47g,試計算:產生氫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高一化學參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BDDCADDBABACBA)一、單選題(每題 3 分,14 個小題,共 42 分)二、填空題(4 小題,共 58 分)15、(18 分,除標注外,每空 2 分)(1)Ar (2)HClO4(--)(3)Al Al2O3+2OH =2AlO2 +H2O(3 分 )(4) (3 分) 離子(5)16、(12 分,每空 2 分)(1)第三周期ⅠA 族 (2)H2SO4 (3)Na>S>O (4)離子鍵、共價鍵 (5)17、(18 分,每空 2 分)(1)Ⅲ(2)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 放熱(3)①有氣泡產生,反應完畢后,冷卻至室溫,燒杯中的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②可能是放熱反應 某些物質(如 NaOH 固體)溶于水放熱,但不是放熱反應③硝酸銨(或其他合理答案)(4)Ⅰ(或Ⅱ) 放熱18、(10 分,每空 2 分)(1)Al-3e-=Al3+ 1.8(2)①Zn-2e-Zn2+ 2H+ +2e-=H2↑③4.48 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