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2024學年第二學期衢州五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地理學科 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8頁滿分100 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卷指定區域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試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采樣安全返回,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畫上圓滿句號,下圖為“‘嫦娥五號’探月示意圖”。完成1-3題。1.從天體類型看,月球屬于 ( )A.恒星 B.星云 C.衛星 D.行星2.此次探月活動,“嫦娥五號”探測器( )A.一直在地月系 B.飛離了地月系 C.飛離了太陽系 D.飛離了銀河系3.與月球相比,地球上少見因隕石撞擊形成的環形山,主要是因為( )A.綠色植物的存在 B.水圈的連續性 C.人類活動的改造 D.大氣圈的保護在中藥店里面常常可以買到龍骨、石燕等中藥材。據研究考證,龍骨是大型哺乳動物化石,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功效。石燕是泥盆紀無脊椎腕足動物殼體化石,《本草綱目》記載,石燕能起到清涼解毒、鎮靜安寧的作用。完成4、5小題。4.形成龍骨和石燕的地質年代分別是( )A.新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新生代C.中生代、古生代 D.新生代、古生代5.石燕形成初期的古地質環境是( )A.常綠森林 B.蕨類草原 C.近岸淺海 D.河流源頭高一地理學科 試題 第1頁(共8頁)烏海寬谷位于銀川盆地和河套盆地交接處,某研究團隊在河岸東側剖面識別出4級河流階地,階地沉積物分層明顯,其中粉砂-黏土層水平層理發育,為湖相地層,下圖是烏海寬谷示意圖和烏海寬谷東側階地示意圖。完成6、7小題。6.根據不同階地的年齡可以計算河流下切速率,研究發現,晚更新世以來,黃河下切速率逐漸增大,這種下切速率的變化主要反映了( )A.全球氣候變暖 B.區域構造抬升C.黃河流量增加 D.植被破壞嚴重7.晚更新世以來,烏海寬谷地區的地貌演變主要表現為( )A.湖泊地貌向河流地貌轉變 B.河流地貌向湖泊地貌轉變C.河流地貌穩定不變 D.沙漠地貌向河流地貌轉變2025年3月2日至3日,安徽境內不少山區發生降雪,茶區多位于山地丘陵,部分早春品種的新芽萌發受到影響,一些茶園采取熏煙和夜間噴灌的方式進行防凍。8.“熏煙”方式防凍,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煙霧( )A 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 B.提高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C.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散失 D.直接釋放熱量提高茶園溫度9.使用噴灌的方式,通常夜間對葉面進行灌溉,第二天上午氣溫回升到0℃以上時關掉,主要是為了( )A 減少地面輻射熱量散失 B.增加葉片對大氣逆輻射的吸收C 增加葉片對地面輻射的吸收 D.隔絕冷空氣與葉片接觸山區河流受到河谷基巖河岸的約束,常發育為深切曲流。若深切河曲在下切過程中進行較強的側蝕,使河的彎曲不斷增加,河曲頸部的寬度逐漸變窄,會發生自然裁彎,被廢棄曲流環繞的基巖被孤立在一側,成為離堆山,下圖是嘉陵江中游某河段河流兩側離堆山分布圖,完成10、11題。10.圖中未來最可能形成新的離堆山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1.與離堆山成因類似的地貌是 ( )A. V形谷 B.江心洲 C.風蝕柱 D. U形谷我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位于渤海西岸的長蘆鹽場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下圖為渤海表層海水等鹽度線分布圖。完成12、13題。12.關于圖示海域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狀況,說法正確的是( )A.由東北向西南,鹽度逐漸減小 B.萊州灣鹽度高于遼東灣C.北部比南部鹽度變化大 D.由低緯向高緯,鹽度先增大后減小13.與圖中A海域相比,渤海近岸鹽度較低的原因是( )①降水豐富 ②緯度高,氣溫低 ③大量河流水注入 ④海區較封閉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4.下列有利于長蘆鹽場形成的氣候條件是( )A.淤泥質海灘,地形平坦開闊 B.沿海地區,風日較少C.春季氣溫回升,蒸發量大 D.夏季降水多,光照充足2024年2月26日,浙江省統計局發布2023年該省人口主要數據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為1252.2萬人,比2022年末常住人口增加14.6萬人。并已連續9年實現常住人口的兩位數增長。作為浙江省人口最大城市,杭州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已達18.9%。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杭州市人口快速增長及常住人口破千萬,說明該城市( )A.資源儲量大,開發強度高 B.經濟活力強,人口容量大C.耕地占比大,糧食品種多 D.消費水平高,居住條件好16.杭州市人口不斷增長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附近縣域糧食播種面積增加 ②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③推動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④促進工業生產的合理布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下圖華北某城市功能分區和等時線示意圖,圖中等時線是指汽車從城市P點向外行駛所用時間相等點的連線,城市主導風向為東南風與西北風。完成17-19題。17.從P 點出發,車速最快的去向是 ( )A. 南 B. 北 C. 東 D. 西18.與圖中甲、乙、丙、丁四類城市功能區依次對應的是( )A.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綠地 B.商業區、住宅區、綠地、工業區C.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綠地 D.工業區、住宅區、綠地、商業區19.對該城市環境質量影響較大的是( )A.化肥廠 B.印染廠 C.鋼鐵廠 D.服裝廠下圖中甲、乙、丙反映了三類工廠的投入構成情況。完成20、21題。20.按主導因素劃分,甲類工廠代表的工業類型是 ( )A.市場指向型 B.勞動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動力指向型21.現階段,丙類工廠適宜布局在我國( )A.環渤海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 D.中、西部地區2023年10月,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無人機飛行隊輔助船舶巡檢,出色完成環海南島聯合巡航任務。下圖為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工作示意圖。完成22、23題22.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 ( )A.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測定海洋污染程度 B.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巡檢數據疊加分析C.利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模擬潮汐漲落 D.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預測航道通航狀況23.本次無人機巡航( )①主要在海面空間作業 ②范圍覆蓋我國專屬經濟區③比船舶巡檢效率提高 ④提高了海洋國土管控能力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所在河段山高谷深、干濕季明顯(5-10月為雨季),峽谷風顯著。根據馬脖子氣象站的資料,峽谷風風向季節變化與日變化明顯,且與熱力環流密切相關。下圖1是白鶴灘水電站示意圖,圖2是馬脖子站干季和雨季平均風向頻率的逐時變化。回答24、25題。24.推測峽谷風效應最強的季節與時間段是( )A.夏季 08:00-12:00 B.冬季 12:00-18:00C.冬季 22:00 - 次日08:00 D.夏季 02:00-10:0025.在干季,峽谷風效應增強,而在雨季,峽谷風效應減弱,推測原因可能是( )A.雨季降水多,空氣濕度大,風速降低 B.雨季太陽輻射弱,熱力環流不明顯C.雨季山谷風環流增強,削弱了峽谷風效應 D.雨季植被茂盛,削減風力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楊家溝和董莊溝小流域位于甘肅省后官賽鄉境內(圖1),是黃土高原溝整區南小河溝流域內自然條件相似的兩條小支溝。某校學生以楊家溝、董莊溝小流域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植被對地表徑流影響的研學活動。時間 降水量/mm 楊家溝洪水歷時/h 董家溝洪水歷時/h2010.07.22 61.1 4.83 34.002012.08.14 28.3 5.00 10.502017.06.19 57.3 4.50 70.252018.07.10 72.3 39.00 114.00注:挑選每年最大的一次降雨產生的洪水徑流作為對比條件第26題表1任務一 研究區域植被類型:研究小組發現,楊家溝小流域坡面以營造杏樹林為主,溝谷主要營造水土保持林,兩岸塌積土上栽植刺槐,通過以林為主多項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農林牧均有較大發展,而董莊溝小流域基本保持自然狀態。任務二 對比小流域的洪水歷時差異,表1 示意楊家溝小流域和董莊溝小流域典型降水過程中的洪水歷時(洪水持續時間)特征。任務三 實地考察并比較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同治理措施,圖示如下。(1)楊家溝洪水歷時長度明顯 (大于/小于)董莊溝。(2分)(2)植樹造林對流域地表徑流的影響明顯,其表現為樹冠有攔截 的作用,減輕其對地面的 ;植物根系和枯枝落葉可 (攔蓄/輸送)、吸收并存儲水分,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有利于地表水 ,并轉化為地下徑流。植被的 作用可增加土壤水分支出,從而提高土壤的地表水入滲能力。(5分)(3)分析魚鱗坑內利于植被生長原因。(4分)(4)結合任務三圖示材料內容,指出溝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壩的作用。(4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 圖1是“黑龍江農墾區和建三江的位置及范圍圖”。材料二 建三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顯著增溫。這與建三江開墾面積的增加同步,因此濕地大面積開墾可能直接導致增溫突變。(1)黑龍江農墾區的氣候類型是 ,主要地形類型是 。(2分)(2)該農墾區發展種植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和 等;有利人文條件有 、 等。(5分)(3)該農墾區生產的大米之前僅在東北地區銷售,而現在大米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其它國家。請寫出兩條原因。(2分)(4)評價區域氣候增溫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 云南省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貌豐富。圖1為云南及周邊區域示意圖,圖2為某同學在參觀路南石林后,繪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示意圖。(1)按照演變過程,將圖2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進行排序: ;理由:喀斯特地貌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受到 作用,巖體部分越來越少;在流水的作用下,地下 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育過程。(4分)材料二 海拔約2400米的麗江古城,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陽光充足,紫外線強,單日晝夜溫差較大,晴天為主的冬春季節尤為明顯。(2)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晴天為主的冬春季節,麗江古城單日晝夜溫差較大的原因。(6分)材料三 紅,是云南大地的底色。土壤中的鐵,在經年累月的氧化作用下,呈現出熱烈的色彩。對于莊稼來說,紅土地并不算肥沃,人們不斷尋找合適的作物,為它涂抹新的色彩。(3)根據材料說出改良紅壤的方法。(4分)材料四 元江河谷位于橫斷山區邊緣,山高谷深,谷底幾乎寸草不生,是中國最熱、最干的干熱河谷。元江縣貧困人口多,政府采用易地扶貧搬遷的方法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脫貧發展問題。(4)說明當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自然原因。(6分)2024 學年第二學期衢州五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地理學科參考答案命題學校:龍游中學 審題學校:江山中學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D C B A C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C B C A C C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D D C C C26.(1)小于(2 分)(2)降水(雨水) 沖刷(侵蝕) 攔蓄 下滲 蒸騰 (每空 1 分,共 5 分)(3)坑內截留雨水及地表徑流,增加土層濕度,保證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坑內利于泥土沉積,土層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長。(每點 2 分,共 4 分)(4)攔泥保土,蓄積地表徑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以壩代橋,改善交通;利于溝谷防災減災,保護下游生產生活安全。(每點 1 分,共 4 分)27.(1)溫帶季風氣候 平原。(每空 1 分,共 2 分)(2)地形平坦(平原廣闊) 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市場廣闊政策支持等。(每點 1 分,5 分)(3)冷鮮技術進步;交通改善;市場擴大等。(每點 1 分,任選其中兩點,共 2 分)(3)有利影響:無霜期延長,農作物生長時間延長(2 分);受凍害災害影響變小,農作物產量增加。(2 分)不利影響:病蟲害增多,影響農作物產量與品質;(2 分)突發性氣象災害增加,對農業的危害程度可能增大。(2 分)(任選其中三點,共 6 分)28.(1)②③①(2 分);流水溶蝕(侵蝕);(1 分)溶洞(石鐘乳、石筍或石柱)(1 分)。(2)麗江位于云貴高原和橫斷山區交界處,海拔較高,空氣稀薄(1 分),冬春季節降水少,天氣以晴朗為主(1 分),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多,故白天氣溫較高(2 分);夜晚大氣的逆輻射弱,保溫效果差,故夜晚氣溫較低(2 分),晝夜溫差較大。(3)種植綠肥(秸稈還土),增施有機肥;摻入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摻入沙子,改良土壤黏性;因地制宜種植茶樹等耐酸性作物。(每點 1 分,共 4 分)(4)地表水缺乏;土壤貧瘠;耕地資源不足;氣候干熱等。(每點 2 分,任選其中三點,共 6分){#{QQABAQCx4ggYwFYACJ6KEwWQCwgQkJGQLSoOARAaqAZDABNAF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學年第二學期衢州五校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地理試卷.docx 高一地理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