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石潭記》教案課前回顧出示重點字詞,抽查學生記憶情況一探小潭(以圖的形式呈現,記住方位是從東到西)請快速瀏覽全文,找到表明作者行蹤變化的句子。(小組討論,三分鐘)預設:從小丘西行把二十步(隔、聞、伐、取、見)下見小潭:全石為底 青樹翠蔓潭中:游魚自在 潭水清澈潭西南而望:源頭曲折 岸勢差互坐潭上:竹樹環合 寂寥無人乃記之而去補充:移步換景:在描寫景物的時候,不斷變化觀察點,觀察點不同,所見的景物不同(剛才出發的地方是小丘,現在站在潭邊,一路走來,景物不斷改變。)定點觀察:人沒有變,腳步也沒有移動,可是看見的景物卻發生了變化(到了小潭以后,定點觀察,由近及遠,寫出小石潭周圍的景色 平視潭面: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 仰視:青樹翠蔓 俯視:魚 遠處,遠眺溪流 環顧四周)再探小潭1.問題:這是一個讓人感到……(表示情感的詞)的小石潭,因為……引導:你們都有不同的感受,那我們再來看看柳宗元的感受吧問題:讓我們來看看柳宗元的感受是怎樣的?預設:心樂之 似與游者相樂 凄神寒骨第一個樂是意外之樂,后面水尤清冽增加了歡樂 似與游者相樂是真的在逗樂嗎?是作者的心情影響到了景物情景交融:寫潭水的清澈、環境的清幽,都不是單純的環境描寫,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2.追問: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背景補充(小視頻)預設:柳宗元來柳州是被貶的,所以心里很憤懣。結果,突然看見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所以“心樂之”。但快樂是短暫的,小石潭的環境太過于冷清,他內心的凄涼又被這種環境觸發,流露了出來,所以初見相樂,久留凄涼。(岸勢的曲折想到了前途的曲折,小石潭很美卻無人賞識,聯想到了自己,不可知其源,又想到了自己前途的不可測)拓展探究請同學們猜一猜:柳宗元在文本末寫下“恕己”“奉壹”時,是否只是單純地記下人名?(關注字的內涵)(小組討論 3分鐘)補充:(關于崔氏二小生)柳集舊注:"崔簡之子也。“據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歡州崔君權厝志》舊注:"崔君名簡,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東柳氏"句下注:"簡娶公之姊。“據此,則"崔氏二小生"當為柳宗元的外甥。預設:恕己 1. 寬恕自己。2. 擴充自己的仁愛之心。奉壹 道家認為,道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奉壹,便是奉道,也表示唯一。道和唯一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奉唯一的道”。柳宗元的“道”應該指他救民于水火的政治立場,他的宗旨不變。同時這是游記常見的結尾方式結尾柳宗元帶著其“憂樂之心”,實現自己人生的突圍,價值的突圍,精神的突圍。 我們每一個人活著,無論高山或低谷,都要捧著一顆熱愛之心,做事之心,肩擔責任,腳踏大地,為國為民為天下而做事。(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