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題1.(2025·河北) 河北省古建筑數量大,歷史跨度長,種類齊全,在我國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古建筑組件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的是( )A.基石 B.斗拱 C.青瓦 D.琉璃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含硅礦物及材料的應用【解析】【解答】A、“基石”的材料為石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A不符合題意。B、“斗拱”的材料為木材,其主要成分為纖維,屬于有機物,B符合題意。C、“青瓦”的材料為石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C不符合題意。D、“琉璃”的材料為玻璃,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石頭的成分為硅酸鹽。B、木材的成分為纖維素。C、石材的成分為硅酸鹽。D、玻璃的成分為硅酸鹽。2.(2025·河北) 下列不符合實驗安全要求的是( )A.酸、堿廢液分別收集后直接排放B.進行化學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C.加熱操作時選擇合適的工具避免燙傷D.乙醇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遠離火種【答案】A【知識點】化學實驗安全及事故處理【解析】【解答】A、酸堿廢液,需收集后,集中進行酸堿中和,處理達標后再排放,A不符合實驗安全要求;B、進行化學實驗時,為防止液體濺入眼睛,應佩戴護目鏡,B符合實驗安全要求;C、加熱操作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防止燙傷,C符合實驗安全要求;D、乙醇具有揮發性和易燃性,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遠離火種,可防止乙醇燃燒,D符合實驗安全要求;故答案為:A【分析】A、酸堿廢液直接排放會造成水污染。B、實驗過程中佩戴護目鏡可防止液體濺入眼睛。C、加熱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避免燙傷。D、乙醇的著火點,且具有揮發性,存放時應遠離火種。3.(2025·河北) 高分子材料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BS高韌性工程塑料用于制造汽車零配B.聚氯乙烯微孔薄膜用于制造飲用水分離膜C.聚苯乙烯泡沫用于制造建筑工程保溫材料D.熱固性酚醛樹脂用于制造集成電路的底板【答案】B【知識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高分子材料【解析】【解答】A、ABS工程塑料具有高韌性的特點,因此可用于制造汽車配件,A說法正確。B、聚氯乙烯中含有添加劑(塑化劑),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因此不能用于制造飲用水分離膜,B說法錯誤。C、聚苯乙烯泡沫的隔熱保溫性能較好,常用于制造建筑工程的保溫材料,C說法正確。D、酚醛樹脂具有熱固性,能耐高溫,且絕緣性能好,因此常用于制造集成電路的底板,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結合ABS工程塑料的高韌性分析。B、聚氯乙烯中含有有害物質。C、聚苯乙烯泡沫具有隔熱保溫作用。D、結合酚醛樹脂的熱固性分析。4.(2025·河北) 設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晶體內氫鍵的數目為B.的NaF溶液中陽離子總數為C.28g環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數目為D.鉛酸蓄電池負極增重96g,理論上轉移電子數為【答案】B【知識點】摩爾質量;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18gH2O的物質的量為1mol,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鍵。因此1molH2O晶體內含有氫鍵的數目為2NA,A說法正確。B、溶液中n(NaF)=c×V=1mol·L-1×1L=1mol,因此溶液中n(Na+)=1mol。由于溶液中存在H2O電離產生的H+,因此溶液中陽離子數應大于1NA,B說法錯誤。C、環己烷的分子式為C6H12,戊烯的分子式為C5H10,二者的最簡式都是CH2。因此28gCH2中所含碳原子數為,C說法正確。D、鉛蓄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Pb-2e-+SO42-=PbSO4,負極增加的質量為SO42-的質量,因此n(SO42-)=1mol,所以轉移電子數為2NA,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鍵。B、NaF溶液中還存在H2O電離產生的H+。C、環己烷和戊烯的最簡式都是CH2,可按CH2進行計算。D、鉛蓄電池負極增加的質量即為SO42-的質量,結合電極反應式進行計算。5.(2025·河北) 下列化學用語表述正確的是( )A.中子數為12的氖核素:B.氯化鎂的電子式:C.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D.的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答案】C【知識點】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元素、核素;球棍模型與比例模型;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解析】【解答】A、中子數為12的氖核素,其質量數為10+12=22,標在元素符號左下角的為質子數,因此該核素可表示為,A不符合題意。B、MgCl2是由Mg2+和2個Cl-構成的,其電子式為,B不符合題意。C、甲醛分子的結構簡式為HCHO,為平面三角形結構,其球棍模型為,C符合題意。D、CO32-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3,不含孤電子對,因此其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為平面三角形,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標在元素符號左下角的數字為質子數,左上角的數字為質量數。B、MgCl2是由Mg2+和2個Cl-構成的,含有陰陽離子,據此確定其電子式。C、甲醛為平面三角形結構,據此確定其球棍模型。D、根據CO32-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分析。6.(2025·河北) 丁香揮發油中含丁香色原酮(K)、香草酸(M),其結構簡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中含手性碳原子 B.M中碳原子都是雜化C.K、M均能與反應 D.K、M共有四種含氧官能團【答案】D【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羧酸簡介【解析】【解答】A、K中不存在連接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因此K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A不符合題意。B、M中-CH3中碳原子形成四個σ鍵,采用sp3雜化,B不符合題意。C、能與NaHCO3反應的官能團為-COOH,K中不含有-COOH,因此K不能與NaHCO3反應,C不符合題意。D、K含有的含氧官能團有酚羥基、醚鍵、酮羰基三種;M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有酚羥基、醚鍵和羧基三種。因此K、M中共含有四種含氧官能團,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連接有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B、形成四個σ鍵的碳原子采用sp3雜化。C、能與NaHCO3反應的官能團為-COOH。D、根據K、M的結構簡式確定其所含的含氧官能團。7.(2025·河北) 如圖所示裝置(加熱、除雜和尾氣處理裝置任選)不能完成相應氣體的制備和檢驗的是( )A.電石與飽和NaCl溶液 B.固體與70%的濃C.大理石與稀HCl D.固體與水【答案】C【知識點】常見氣體制備原理及裝置選擇【解析】【解答】A、電石與H2O反應生成C2H2,同時含有雜質氣體H2S,H2S可用CuSO4溶液除去。剩余C2H2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A不符合題意。B、Na2SO3與H2SO4反應生成SO2,SO2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得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不符合題意。C、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CO2不具有還原性,因此不能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C符合題意。D、Al2S3固體與H2O反應生成Al(OH)3和H2S,H2S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電石的成分為CaC2,與H2O反應生成C2H2,C2H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Na2SO3與H2SO4反應生成SO2,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CO2不能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D、Al2S3固體與H2O反應生成H2S,H2S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8.(2025·河北) 化學研究應當注重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下列宏觀現象與微觀解釋不符的是( )選項 宏觀現象 微觀解釋A 氮氣穩定存在于自然界中 氮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鍵,斷開該共價鍵需要較多的能量B 苯不能使溴的溶液褪色 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穩定的大鍵C 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 原子在三維空間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D 氯化鈉晶體熔點高于氯化鋁晶體 離子晶體中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少,離子半徑越大,離子晶體熔點越低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晶體熔沸點的比較;苯的結構與性質【解析】【解答】A、N2的結構式為N≡N,氮氮三鍵的鍵能較高,斷裂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高,因此化學鍵難以斷裂,化學性質穩定,A不符合題意。B、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穩定的大π鍵,化學鍵難以斷裂,因此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B不符合題意。C、原子三維空間里的周期性有序排列,使得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C不符合題意。D、NaCl為離子晶體,熔化時需破壞離子鍵;而AlCl3為分子晶體,熔化時只需破壞分子間作用力。離子鍵的強度大于分子間作用力,因此NaCl晶體的熔點高于AlCl3晶體,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氮氮三鍵的鍵能高,斷鍵吸收的能量高,化學鍵不容易斷裂。B、苯中不存在π鍵,存在的是穩定的大π鍵,不容易斷裂。C、原子在三維空間周期性的排列,使得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D、AlCl3晶體為分子晶體。9.(2025·河北) W、X、Y、Z為四種短周期非金屬元素,W原子中電子排布已充滿的能級數與最高能級中的電子數相等,X與W同族,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電離能: B.原子半徑:C.單質沸點: D.電負性:【答案】A【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W為S、X為O、Y為N、Z為F。A、第二電離能為失去第二個電子所需的能量,由于O+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2p能級為半充滿穩定結構,難以失去電子。而N+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較易失去電子。因此第二電離能:X>Y,A說法錯誤。B、W為S,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Z為F,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層。電子層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大。因此原子半徑:Z<W,B說法正確。C、Y、Z的單質分別為N2、F2,二者都是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沸點越高。因此沸點:Y<Z,C說法正確。D、同主族元素,核電荷數越大,電負性越小。因此電負性:W<X,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W原子中電子排布已充滿的能級數1s22s22p2或1s22s22p63s23p4,所以W為C或S。X與W同族,所以X為Si或O。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若W為C、X為Si,則Y為P。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則Z為P。而Y也為P。因此W不是C,而是S;則X為O。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因此Y為N。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則Z為F。據此結合元素周期律分析選項。10.(2025·河北) 科研工作者設計了一種用于廢棄電極材料再鋰化的電化學裝置,其示意圖如下:已知:參比電極的作用是確定再鋰化為的最優條件,不干擾電極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上發生的反應:B.產生標準狀況下時,理論上可轉化的C.再鋰化過程中,向電極遷移D.電解過程中,陽極附近溶液pH升高【答案】B【知識點】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LixCoO2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LixCoO2+(1-x)e-+(1-x)Li+=LiCoCO2,A不符合題意。B、5.6LO2在標準狀態下的物質的量為,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數為0.25mol×4=1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陰極得到電子數也為1mol,由陰極的電極反應式可得,理論上可轉化的LixCoO2的物質的量為,B符合題意。C、在電解池中,陰離子移向陽極,因此再鋰化過程中,SO42-向Pt電極移動,C不符合題意。D、電解過程中,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O-4e-=O2↑+4H+,溶液中c(H+)增大,因此陽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LixCoO2電極上LixCoO2發生再鋰化生成LiCoO2,發生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LixCoO2電極為陰極,其電極反應式為LixCoO2+(1-x)e-+(1-x)Li+=LiCoCO2。Pt電極為陽極,溶液中H2O電離產生的OH-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O2,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2H2O-4e-=O2↑+4H+。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1.(2025·河北)是一種具有優異磁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領域中獲得重要應用。的六方晶胞示意圖如下,晶胞參數、,M、N原子的分數坐標分別為、。設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物質的化學式為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C.晶體的密度為D.原子Q到體心的距離為【答案】D【知識點】晶胞的計算【解析】【解答】A、由M、N原子的分數坐標可知,M、N原子位于體內。白色小球只有一個,且位于體心,因此標色小球表示的是Sm原子。黑色小球表示的是Co原子,且位于頂點、棱上和體內。因此Co原子的個數為。所以該物質的化學式為SmCo5,A說法正確。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B說法正確。C、由坐標系可知,晶胞底部為棱形,因此其底面積為。所以該晶體的密度,C說法正確。D、Q點位于棱心,Q點到體心的距離可通過構建三角形解答。即Q點面心的距離為,面心到體心的距離為。因此Q到體心的距離為,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結合均攤法確定該物質的化學式。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C、根據公式計算晶體的密度。D、根據晶胞中Q和體心的位置,構建三角形進行計算。12.(2025·河北) 氮化鎵(GaN)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于光電信息材料等領域,可利用反應制備。反應歷程(TS代表過渡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ⅰ是吸熱過程B.反應ⅱ中脫去步驟的活化能為2.69eVC.反應ⅲ包含2個基元反應D.總反應的速控步包含在反應ⅱ中【答案】D【知識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活化能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解析】【解答】A、反應ⅰ中反應物的相對能量為0,生成物的相對能量為0.05eV。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因此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說法正確。B、反應ⅱ中脫去H2O(g)的步驟經歷過渡態TS5,因此該步驟的活化能為3.39eV-0.70eV=2.69eV,B說法正確。C、反應ⅲ中包含過渡態TS6和TS7,因此包含2個基元反應,C說法正確。D、總反應的速控步為慢反應,慢反應的活化能最大。整個反應歷程中,活化能最大的為過渡態TS7,因此總反應的速控步包含在反應ⅲ中,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反應ⅰ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對能量大小確定反應的熱效應。B、反應ⅱ中脫去H2O(g)的步驟經歷過渡態TS5,據此計算。C、反應ⅲ過程中經歷2個過渡態,因此包含2個基元反應。D、總反應的速控步為慢反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13.(2025·河北) 下列實驗操作及現象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向盛有與的恒壓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體積的,最終氣體顏色變淺 化學平衡向減少的方向移動B 以為指示劑,用標準溶液滴定溶液中的,先出現白色沉淀,后出現磚紅色沉淀C 向盛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靜置,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幾滴氯水,溶液變紅 具有還原性D 向盛有2mL飽和溶液的試管中滴加雞蛋清溶液,振蕩,有沉淀析出;加蒸餾水稀釋,再振蕩,沉淀溶解 蛋白質沉淀后活性改變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蛋白質的特殊反應;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解析】【解答】A、恒壓密閉容器中通入N2,容器的容積增大,NO2、N2O4的濃度減小,相當于減小壓強操作。壓強減小,可逆反應2NO2(g) N2O4(g),平衡逆向移動,c(NO2)增大,A不符合題意。B、先出現的白色沉淀為AgCl,后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Ag2CrO4。由于AgCl、Ag2CrO4的組成不同,因此無法確定AgCl和Ag2CrO4的溶度積大小,B不符合題意。C、加入過量鐵粉,發生反應2Fe3++Fe=3Fe2+,Fe2+與KSCN不反應,無明顯現象。滴加氯水后,溶液變紅色,說明氯水將Fe2+氧化成Fe3+,體現了Fe2+的還原性,C符合題意。D、往雞蛋清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析出沉淀;加蒸餾水稀釋,沉淀溶解。說明蛋白質發生了鹽析,蛋白質沉淀后活性不變,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恒壓充入N2,體積增大,濃度減小,相當于壓強減小。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B、先出現的白色沉淀為AgCl,后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Ag2CrO4。C、Fe2+不與KSCN反應,滴加氯水后,溶液變紅色,說明產生了Fe3+。D、Na2SO4溶液使蛋白質發生鹽析。14.(2025·河北) 已知和結合形成兩種配離子和常溫下,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和的濃度對數(實線)、含銅微粒的分布系數(虛線)[例如]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C.圖中a點對應的D.當時,體系中【答案】C【知識點】化學平衡常數;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曲線Ⅰ表示的是lgc(HL2-),曲線Ⅱ表示的是lgc(L3-),曲線Ⅲ表示的是δ(Cu2+),曲線Ⅳ表示的是δ(CuL-),曲線Ⅴ的是δ(CuL24-)。A、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當曲線Ⅲ和曲線Ⅳ相交時,lgc(L3-)=-9.4。此時溶液中δ(Cu2+)=δ(CuL-),即c(Cu2+)=c(CuL-);且溶液中c(L3-)=10-9.4mol·L-1。因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A說法正確。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當曲線Ⅰ和曲線Ⅱ相交時,pH=11.6。此時溶液中c(HL2-)=c(L3-);且溶液中c(H+)=10-11.6mol·L-1。因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B說法正確。C、當曲線Ⅳ和曲線Ⅴ相交時,lgc(L3-)=-7.2。此時溶液中δ(CuL-)=δ(CuL24-),即c(CuL-)=c(CuL24-);且溶液中c(L3-)=10-7.2mol·L-1。因此可逆反應L3-+[CuL]- [CuL2]4-的平衡常數。a點時溶液中δ(Cu2+)=δ(CuL24-),則,因此可得此時溶液c(L3-)=10-8.3mol·L-1。a點溶液中c(HL2-)=0.1mol·L-1,代入可得,此時溶液中c(H+)=10-4.3mol·L-1。因此a點時溶液的pH=4.3,C說法錯誤。D、當pH=6.4時,溶液中c(HL2-)最大,接近0.1mol·L-1。結合選項B平衡常數可得,此時溶液中c(L3-)=10-6.2mol·L-1。此時溶液中δ(CuL24-)=0.9、δ(CuL-)=0.09。結合Cu元素守恒可得,溶液中c(CuL24-)=0.9×0.002mol·L-1=1.8×10-3mol·L-1,c(CuL-)=0.09×0.002mol·L-1=1.8×10-4mol·L-1。因此此時溶液中c(HL2-)>c(CuL24-)>c(CuL-)>c(L3-),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混合溶液中存在反應H3L H++H2L-、H2L- H+HL2-、HL2- H++L3-;Cu2++L3- [CuL]-、[CuL]-+L3- [CuL2]3-。在可逆反應HL2- H++L3-中,溶液的pH較小時,溶液中主要以HL2-為主,此時溶液中c(HL2-)>c(L3-),因此曲線Ⅰ表示的是lgc(HL2-),曲線Ⅱ表示的是lgc(L3-)。隨著pH增大,可逆反應HL2- H++L3-平衡正向移動,溶液中c(L3-)增大,依次發生反應Cu2++L3- [CuL]-、[CuL]-+L3- [CuL2]3-。因此隨著pH增大,δ(Cu2+)逐漸減小,δ(CuL-)先增大后減小,δ(CuL24-)逐漸增大。因此曲線Ⅲ表示的是δ(Cu2+),曲線Ⅳ表示的是δ(CuL-),曲線Ⅴ的是δ(CuL24-)。據此結合選項分析作答。15.(2025·河北) 氫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等略)制備氫碘酸。步驟如下:ⅰ.在A中加入和,快速攪拌,打開通入,反應完成后,關閉,靜置、過濾得濾液;ⅱ.將濾液轉移至B中,打開通入,接通冷凝水,加熱保持微沸,直至除盡;ⅲ.繼續加熱蒸餾,C中收集沸點為間的餾分,得到117mL氫碘酸(密度為,HI質量分數為57%)。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 ,通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步驟ⅰ中快速攪拌的目的: (填序號)a.便于產物分離 b.防止暴沸 c.防止固體產物包覆碘(3)步驟ⅰ中隨著反應的進行,促進碘溶解的原因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4)步驟ⅱ中的尾氣常用 (填化學式)溶液吸收。(5)步驟ⅱ實驗開始時的操作順序:先通入,再加熱;步驟ⅲ實驗結束時相對應的操作順序: 。(6)列出本實驗產率的計算表達式: 。(7)氫碘酸見光易分解,易被空氣氧化,應保存在 。【答案】(1)圓底燒瓶;I2+H2S=S+2HI(2)c(3)(4)NaOH(5)先停止加熱,再通一段時間的N2后關閉K2(6)(7)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溫處【知識點】鹵素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的比較;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解析】【解答】(1)圖示儀器A的名稱為圓底燒瓶。通入H2S后,溶液中的I2與H2S反應生成S和HI,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2+H2S=S+2HI。故答案為:圓底燒瓶;I2+H2S=S+2HI(2)步驟ⅰ中反應生成S,為防止產物S單質將I2包裹覆蓋,導致反應停止,反應過程中需快速攪拌。因此步驟ⅰ中快速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固體產物包裹碘,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步驟ⅰ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過程中生成HI,使得溶液中c(I-)增大,I2與I-反應I3-,促進了I2的溶解。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I2+I- I3-。故答案為:I2+I- I3-(4)步驟ⅱ中產生的尾氣為H2S,為酸性氣體,可用堿性溶液吸收。因此常用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為:NaOH(5)步驟ⅲ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N2,將裝置內殘留的蒸汽趕入冷凝管內再關閉K2。故答案為:先停止加熱,再通一段時間的N2后關閉K2(6)127gI2的物質的量為,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I2+H2S=S+2HI可知,0.5molI2完全反應,生成n(HI)=1mol,其質量為1mol×128g·mol-1=128g。反應過程中實際生成HI的質量為117mL×1.7g·mL-1×57%。因此本實驗中HI的產率為。故答案為:(7)氫碘酸酸見光易分解,且易被空氣氧化,因此氫碘酸應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且存放在避光低溫處。故答案為: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溫處【分析】(1)根據圖示儀器確定其名稱。通入H2S后,I2將H2S氧化成S,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快速攪拌可防止固體產物將I2單質包裹。(3)步驟ⅰ反應生成HI,I2能與I-進一步反應生成I3-,促進碘溶解,據此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4)步驟ⅱ中產生的尾氣為H2S,可用NaOH溶液吸收。(5)步驟ⅲ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N2,將裝置內殘留的蒸汽趕入冷凝管內。(6)根據消耗n(I2),結合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計算理論生成n(HI)。根據公式計算差率。(7)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16.(2025·河北) 鉻鹽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醫藥、印染等領域。通過閉環生產工藝將鉻鐵礦轉化為重鉻酸鉀同時回收利用鉀資源,可實現綠色化學的目標。過程如下:已知:鉻鐵礦主要成分是。回答下列問題:(1)基態鉻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 。(2)煅燒工序中反應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3)浸取工序中濾渣Ⅰ的主要成分:、 、 (填化學式)。(4)酸化工序中需加壓的原因: 。(5)濾液Ⅱ的主要成分: (填化學式)。(6)補全還原、分離工序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濾渣Ⅱ可返回 工序。(填工序名稱)【答案】(1)(2)(3);MgO(4)增大CO2的溶解度,保證酸化反應充分進行(5)(6)(7)煅燒【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鎂、鋁的重要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解析】【解答】(1)Cr為24號元素,基態Cr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因此基態Cr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故答案為:3d54s1(2)煅燒工序中Fe(CrO2)2、KOH,以及通入的空氣反應生成K2CrO4。過程中Cr元素被氧化,因此空氣中的O2參與反應,同時Fe元素被氧化成Fe2O3。因此可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CrO2)2+7O2+16KOH2Fe2O3+8K2Cr2O7+8H2O。故答案為:4Fe(CrO2)2+7O2+16KOH2Fe2O3+8K2Cr2O7+8H2O(3)煅燒工序中KOH和Al2O3發生反應Al2O3+2KOH=2KAlO2+H2O;同時Mg(CrO2)發生類似Fe(CrO2)2的反應,生成MgO。在浸取工序中MgO難溶于水,形成濾渣。而KAlO2與KHCO3發生反應AlO2-+HCO3-+H2O=Al(OH)3↓+CO32-。因此濾渣Ⅰ中的成分還有MgO和Al(OH)3。故答案為:Al(OH)3;MgO(4)酸化工序中通入CO2,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因此為了增大CO2的溶解度,使得酸化反應罐充分進行,可對容器進行加壓。故答案為:增大CO2的溶解度,保證酸化反應充分進行(5)酸化過程中給通入過量的CO2,溶液中可逆反應2CrO42-+2H+ Cr2O72-+H2O正向進行,得到K2Cr2O7。同時CO2過量,則形成KHCO3。因此次濾液Ⅱ中溶質為KHCO3。故答案為:KHCO3(6)蒸發、分離工序中所得濾液中含有K2CrO4,進入還原、分離工序中,與Fe(CO)5反應生成Cr(OH)3。該反應過程中Cr元素由+6價變為+3價,得到3個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則Fe(CO)5發生氧化反應,生成Fe(OH)3,Fe元素由0價變為+3價,失去3個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Fe(CO)5、Fe(OH)3、K2CrO4、Cr(OH)3的系數都是1;根據K原子個數守恒可得,反應生成KOH,且其系數為2。因此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O)5+K2CrO4+4H2O=Cr(OH)3↓+Fe(OH)3↓+2KOH+5CO↑。故答案為:Fe(CO)5+K2CrO4+4H2O=Cr(OH)3↓+Fe(OH)3↓+2KOH+5CO↑(7)由還原、分離工序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濾渣Ⅱ的成分為Cr(OH)3、Fe(OH)3;而煅燒工序可將Cr(OH)3轉化為K2CrO4;將Fe(OH)3轉化為Fe2O3。因此可將濾渣Ⅱ返回煅燒工序中循環使用。故答案為:煅燒【分析】(1)Cr為24號元素,結合其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確定其價層電子排布式。(2)煅燒工序中Fe(CrO2)2反應生成K2CrO4,過程中Cr元素被氧化,因此通入的空氣中O2參與反應,Fe元素被氧化生成Fe2O3,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煅燒工序中鉻鐵礦中的Mg(CrO2)2分解生成MgO;Al2O3與KOH反應生成KAlO2。浸取過程中KAlO2與KHCO3反應生成Al(OH)3。(4)酸化工序中通入CO2,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加壓可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5)經過分離工序后得到K2Cr2O7,濾液中剩余為KHCO3。(6)根據元素化合價變化,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個數守恒進行配平。(7)根據還原、分離工序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可得濾渣Ⅱ的成分為Fe(OH)3、Cr(OH)3和KOH,據此確定其可返回的工序。17.(2025·河北) 乙二醇(EG)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可通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工業路線合成。(1)石油化工路線中,環氧乙烷(EO)水合工藝是一種成熟的乙二醇生產方法,環氧乙烷和水反應生成乙二醇,伴隨生成二乙二醇(DEG)的副反應。主反應:副反應:體系中環氧乙烷初始濃度為,恒溫下反應30min,環氧乙烷完全轉化,產物中。①0~30min內, 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主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b.0~30min內,c.0~30min內,d.選擇適當催化劑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終產率(2)煤化工路線中,利用合成氣直接合成乙二醇,原子利用率可達100%,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反應如下:。按化學計量比進料,固定平衡轉化率,探究溫度與壓強的關系。分別為0.4、0.5和0.6時,溫度與壓強的關系如圖:①代表的曲線為 (填“”“”或“”);原因是 。② 0(填“>”“<”或“=”)。③已知:反應,,x為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M、N兩點對應的體系, (填“>”“<”或“=”),D點對應體系的的值為 。④已知:反應,,p為組分的分壓。調整進料比為,系統壓強維持,使,此時 (用含有m和的代數式表示)。【答案】(1);cd(2);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12;【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常數;化學平衡的計算【解析】【解答】(1)①0~30min內,環氧乙烷(EO)完全轉化,因此用EO表示的反應速率。故答案為:0.05mol·L-1·min-1②a、主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a不符合題意。b、主反應中參與反應的EO和反應生成EG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因此在主反應中二者表示的反應速率相同。但副反應中存在EO和EG的進一步反應,而主反應和副反應進行的程度未知,因此無法確定EO、EG表示的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b不符合題意。c、30min后產物中n(EG):n(DEG)=10:1,則反應過程中副反應中消耗n(EG)=1mol。因此主反應中反應申城n(EG)=10mol+1mol=11mol。所以0~30min內,v主(EG):v副(DEG)=11:1,c符合題意。d、催化劑對反應具有選擇性,因此選擇適當的催化劑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終產率,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①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當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因此代表α=0.6的曲線為L1。故答案為:L1; 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②由①的分析可知,α=0.6的曲線為L1、α=0.5的曲線為L2、α=0.4的曲線為L3。當壓強相同,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減小。說明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因此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正反應為昂熱反應,所以ΔH<0。故答案為:<③M、N點起始投入量相同,平衡轉化率也相同。因此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相同,所以Kx(M)=Kx(N)。D點位于曲線L2上,此時平衡轉化率α=0.5。令起始投入量n(CO)=2mol、n(H2)=3mol,則參與反應的n(CO)=2mol×0.5=1moln(H2)=3mol×0.5=1.5mol,則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所以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1mol+1.5mol+0.5mol=3mol。平衡時CO、H2、HOCH2CH2OH的物質的量分數分別為、、。所以D點對應體系的。故答案為:=;12④進料比n(CO):n(H2)=m:3,即可令n(CO)=m mol、n(H2)=3mol。H2的平衡轉化率為0.75,因此參與反應的n(H2)=0.75×3mol=2.25mol,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m-1.5)mol+0.75mol+0.75mol=m mol所以平衡時CO、H2、HOCH2CH2OH的平衡分壓分別為、、所以該溫度下,反應的壓強平衡常數。故答案為:【分析】(1)①根據公式計算用EO表示的反應速率。②a、根據反應的熱效應比較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b、主反應生成EG,而副反應消耗EG,因此二者表示的反應速率不相等。c、根據產物中n(EG):n(DEG)=10:1進行計算。d、催化劑對反應具有選擇性。(2)①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②結合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③起始投入量相同,轉化率相同,因此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相同。根據平衡三段式進行計算。④進料比n(CO):n(H2)=m:3,即可令n(CO)=m mol、n(H2)=3mol。H2的平衡桿轉化率為0.75,則參與反應的n(H2)=0.75×3mol=2.25mol,據此結合平衡三段式進行過計算。18.(2025·河北) 依拉雷諾(Q)是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藥物,其“一鍋法”合成路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Q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 、 、 。(2)A→B的反應類型: 。(3)C的名稱: 。(4)C→D反應中,在加熱條件下滴加溴時,滴液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以下的目的: 。(5)“一鍋法”合成中,在NaOH作用下,B與D反應生成中間體E,該中間體的結構簡式: 。(6)合成過程中,D也可與NaOH發生副反應生成M,圖甲、圖乙分別為D和M的核磁共振氫譜,推斷M的結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寫出滿足下列條件A的芳香族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a)不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紅外光譜表明分子中不含鍵;(c)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峰,峰面積比為;(d)芳香環的一取代物有兩種。【答案】(1)羰基;醚鍵;羧基(2)取代反應(3)異丁酸或2-甲基丙酸(4)溴易揮發,減少損失,提高利用率(5)(6)(7)【知識點】利用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確定有機物的結構;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解析】【解答】(1)由Q的結構簡式可知,Q中的含氧官能團有羰基、醚鍵和羧基。故答案為:羰基;醚鍵;羧基(2)有機物A中含有酚羥基,具有弱酸性,能與NaOH反應生成苯酚鈉,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答案為:取代反應(3)有機物C的結構簡式為,羧基所在的最長碳鏈含有3個碳原子,稱為丙酸;第2個碳原子含有一個甲基,因此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甲基丙酸(或異丁酸)。故答案為:異丁酸或2-甲基丙酸(4)液溴具有揮發性,加熱過程中揮發性更強。通過滴液漏斗滴加溴的過程中,滴液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以下,可減少溴的揮發,從而提高利用率。故答案為:溴易揮發,減少損失,提高利用率(5)A與NaOH反應生成B,B的結構簡式為;B與D()進一步反應生成E。結合最終產物Q()可知,B與D反應過程中,D中C-Br鍵斷裂,取代了B中Na的位置,因此E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6)有機物D中含有溴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可發生消去反應,所得產物M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種氫原子,且個數比為2:3,因此M的結構簡式為。D發生消去反應生成M的同時,生成NaBr和H2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7)不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則分子結構中不含有酚羥基。不含C=O鍵,則不含羰基、醛基、酯基,因此O原子應以醚鍵的形式存在。核磁共振氫譜峰面積比為1:1:3,則含有三種氫原子,且氫原子的個數比為2:2:6;則分子結構中含有2個-CH3,且處于對稱位置(或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芳香環的一取代物有兩種,則芳香環結構具有對稱性。綜上,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分析】(1)根據Q的結構簡式確定其所含的含氧官能團。(2)A中含有酚羥基,與NaOH發生取代反應。(3)根據C的結構簡式確定其名稱。(4)滴液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可減少液溴的揮發損耗。(5)根據B、D的結構簡式,結合最終稿產物G的結構簡式,確定E的結構簡式。(6)有機物D中含有溴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可發生消去反應,所得產物M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種氫原子,且個數比為2:3,因此M的結構簡式為。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7)根據限定條件確定好有機物結構中所含的官能團或結構單元,從而得出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1 / 1河北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題1.(2025·河北) 河北省古建筑數量大,歷史跨度長,種類齊全,在我國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古建筑組件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的是( )A.基石 B.斗拱 C.青瓦 D.琉璃A.A B.B C.C D.D2.(2025·河北) 下列不符合實驗安全要求的是( )A.酸、堿廢液分別收集后直接排放B.進行化學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C.加熱操作時選擇合適的工具避免燙傷D.乙醇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遠離火種3.(2025·河北) 高分子材料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BS高韌性工程塑料用于制造汽車零配B.聚氯乙烯微孔薄膜用于制造飲用水分離膜C.聚苯乙烯泡沫用于制造建筑工程保溫材料D.熱固性酚醛樹脂用于制造集成電路的底板4.(2025·河北) 設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晶體內氫鍵的數目為B.的NaF溶液中陽離子總數為C.28g環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數目為D.鉛酸蓄電池負極增重96g,理論上轉移電子數為5.(2025·河北) 下列化學用語表述正確的是( )A.中子數為12的氖核素:B.氯化鎂的電子式:C.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D.的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6.(2025·河北) 丁香揮發油中含丁香色原酮(K)、香草酸(M),其結構簡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中含手性碳原子 B.M中碳原子都是雜化C.K、M均能與反應 D.K、M共有四種含氧官能團7.(2025·河北) 如圖所示裝置(加熱、除雜和尾氣處理裝置任選)不能完成相應氣體的制備和檢驗的是( )A.電石與飽和NaCl溶液 B.固體與70%的濃C.大理石與稀HCl D.固體與水8.(2025·河北) 化學研究應當注重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下列宏觀現象與微觀解釋不符的是( )選項 宏觀現象 微觀解釋A 氮氣穩定存在于自然界中 氮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鍵,斷開該共價鍵需要較多的能量B 苯不能使溴的溶液褪色 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穩定的大鍵C 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 原子在三維空間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D 氯化鈉晶體熔點高于氯化鋁晶體 離子晶體中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少,離子半徑越大,離子晶體熔點越低A.A B.B C.C D.D9.(2025·河北) W、X、Y、Z為四種短周期非金屬元素,W原子中電子排布已充滿的能級數與最高能級中的電子數相等,X與W同族,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電離能: B.原子半徑:C.單質沸點: D.電負性:10.(2025·河北) 科研工作者設計了一種用于廢棄電極材料再鋰化的電化學裝置,其示意圖如下:已知:參比電極的作用是確定再鋰化為的最優條件,不干擾電極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上發生的反應:B.產生標準狀況下時,理論上可轉化的C.再鋰化過程中,向電極遷移D.電解過程中,陽極附近溶液pH升高11.(2025·河北)是一種具有優異磁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領域中獲得重要應用。的六方晶胞示意圖如下,晶胞參數、,M、N原子的分數坐標分別為、。設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物質的化學式為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C.晶體的密度為D.原子Q到體心的距離為12.(2025·河北) 氮化鎵(GaN)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于光電信息材料等領域,可利用反應制備。反應歷程(TS代表過渡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ⅰ是吸熱過程B.反應ⅱ中脫去步驟的活化能為2.69eVC.反應ⅲ包含2個基元反應D.總反應的速控步包含在反應ⅱ中13.(2025·河北) 下列實驗操作及現象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向盛有與的恒壓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體積的,最終氣體顏色變淺 化學平衡向減少的方向移動B 以為指示劑,用標準溶液滴定溶液中的,先出現白色沉淀,后出現磚紅色沉淀C 向盛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靜置,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幾滴氯水,溶液變紅 具有還原性D 向盛有2mL飽和溶液的試管中滴加雞蛋清溶液,振蕩,有沉淀析出;加蒸餾水稀釋,再振蕩,沉淀溶解 蛋白質沉淀后活性改變A.A B.B C.C D.D14.(2025·河北) 已知和結合形成兩種配離子和常溫下,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和的濃度對數(實線)、含銅微粒的分布系數(虛線)[例如]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C.圖中a點對應的D.當時,體系中15.(2025·河北) 氫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等略)制備氫碘酸。步驟如下:ⅰ.在A中加入和,快速攪拌,打開通入,反應完成后,關閉,靜置、過濾得濾液;ⅱ.將濾液轉移至B中,打開通入,接通冷凝水,加熱保持微沸,直至除盡;ⅲ.繼續加熱蒸餾,C中收集沸點為間的餾分,得到117mL氫碘酸(密度為,HI質量分數為57%)。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 ,通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步驟ⅰ中快速攪拌的目的: (填序號)a.便于產物分離 b.防止暴沸 c.防止固體產物包覆碘(3)步驟ⅰ中隨著反應的進行,促進碘溶解的原因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4)步驟ⅱ中的尾氣常用 (填化學式)溶液吸收。(5)步驟ⅱ實驗開始時的操作順序:先通入,再加熱;步驟ⅲ實驗結束時相對應的操作順序: 。(6)列出本實驗產率的計算表達式: 。(7)氫碘酸見光易分解,易被空氣氧化,應保存在 。16.(2025·河北) 鉻鹽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醫藥、印染等領域。通過閉環生產工藝將鉻鐵礦轉化為重鉻酸鉀同時回收利用鉀資源,可實現綠色化學的目標。過程如下:已知:鉻鐵礦主要成分是。回答下列問題:(1)基態鉻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 。(2)煅燒工序中反應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3)浸取工序中濾渣Ⅰ的主要成分:、 、 (填化學式)。(4)酸化工序中需加壓的原因: 。(5)濾液Ⅱ的主要成分: (填化學式)。(6)補全還原、分離工序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濾渣Ⅱ可返回 工序。(填工序名稱)17.(2025·河北) 乙二醇(EG)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可通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工業路線合成。(1)石油化工路線中,環氧乙烷(EO)水合工藝是一種成熟的乙二醇生產方法,環氧乙烷和水反應生成乙二醇,伴隨生成二乙二醇(DEG)的副反應。主反應:副反應:體系中環氧乙烷初始濃度為,恒溫下反應30min,環氧乙烷完全轉化,產物中。①0~30min內, 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主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b.0~30min內,c.0~30min內,d.選擇適當催化劑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終產率(2)煤化工路線中,利用合成氣直接合成乙二醇,原子利用率可達100%,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反應如下:。按化學計量比進料,固定平衡轉化率,探究溫度與壓強的關系。分別為0.4、0.5和0.6時,溫度與壓強的關系如圖:①代表的曲線為 (填“”“”或“”);原因是 。② 0(填“>”“<”或“=”)。③已知:反應,,x為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M、N兩點對應的體系, (填“>”“<”或“=”),D點對應體系的的值為 。④已知:反應,,p為組分的分壓。調整進料比為,系統壓強維持,使,此時 (用含有m和的代數式表示)。18.(2025·河北) 依拉雷諾(Q)是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藥物,其“一鍋法”合成路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Q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 、 、 。(2)A→B的反應類型: 。(3)C的名稱: 。(4)C→D反應中,在加熱條件下滴加溴時,滴液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以下的目的: 。(5)“一鍋法”合成中,在NaOH作用下,B與D反應生成中間體E,該中間體的結構簡式: 。(6)合成過程中,D也可與NaOH發生副反應生成M,圖甲、圖乙分別為D和M的核磁共振氫譜,推斷M的結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寫出滿足下列條件A的芳香族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a)不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紅外光譜表明分子中不含鍵;(c)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峰,峰面積比為;(d)芳香環的一取代物有兩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含硅礦物及材料的應用【解析】【解答】A、“基石”的材料為石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A不符合題意。B、“斗拱”的材料為木材,其主要成分為纖維,屬于有機物,B符合題意。C、“青瓦”的材料為石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C不符合題意。D、“琉璃”的材料為玻璃,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無機物,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石頭的成分為硅酸鹽。B、木材的成分為纖維素。C、石材的成分為硅酸鹽。D、玻璃的成分為硅酸鹽。2.【答案】A【知識點】化學實驗安全及事故處理【解析】【解答】A、酸堿廢液,需收集后,集中進行酸堿中和,處理達標后再排放,A不符合實驗安全要求;B、進行化學實驗時,為防止液體濺入眼睛,應佩戴護目鏡,B符合實驗安全要求;C、加熱操作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防止燙傷,C符合實驗安全要求;D、乙醇具有揮發性和易燃性,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遠離火種,可防止乙醇燃燒,D符合實驗安全要求;故答案為:A【分析】A、酸堿廢液直接排放會造成水污染。B、實驗過程中佩戴護目鏡可防止液體濺入眼睛。C、加熱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避免燙傷。D、乙醇的著火點,且具有揮發性,存放時應遠離火種。3.【答案】B【知識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高分子材料【解析】【解答】A、ABS工程塑料具有高韌性的特點,因此可用于制造汽車配件,A說法正確。B、聚氯乙烯中含有添加劑(塑化劑),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因此不能用于制造飲用水分離膜,B說法錯誤。C、聚苯乙烯泡沫的隔熱保溫性能較好,常用于制造建筑工程的保溫材料,C說法正確。D、酚醛樹脂具有熱固性,能耐高溫,且絕緣性能好,因此常用于制造集成電路的底板,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結合ABS工程塑料的高韌性分析。B、聚氯乙烯中含有有害物質。C、聚苯乙烯泡沫具有隔熱保溫作用。D、結合酚醛樹脂的熱固性分析。4.【答案】B【知識點】摩爾質量;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18gH2O的物質的量為1mol,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鍵。因此1molH2O晶體內含有氫鍵的數目為2NA,A說法正確。B、溶液中n(NaF)=c×V=1mol·L-1×1L=1mol,因此溶液中n(Na+)=1mol。由于溶液中存在H2O電離產生的H+,因此溶液中陽離子數應大于1NA,B說法錯誤。C、環己烷的分子式為C6H12,戊烯的分子式為C5H10,二者的最簡式都是CH2。因此28gCH2中所含碳原子數為,C說法正確。D、鉛蓄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Pb-2e-+SO42-=PbSO4,負極增加的質量為SO42-的質量,因此n(SO42-)=1mol,所以轉移電子數為2NA,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鍵。B、NaF溶液中還存在H2O電離產生的H+。C、環己烷和戊烯的最簡式都是CH2,可按CH2進行計算。D、鉛蓄電池負極增加的質量即為SO42-的質量,結合電極反應式進行計算。5.【答案】C【知識點】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元素、核素;球棍模型與比例模型;電子式、化學式或化學符號及名稱的綜合【解析】【解答】A、中子數為12的氖核素,其質量數為10+12=22,標在元素符號左下角的為質子數,因此該核素可表示為,A不符合題意。B、MgCl2是由Mg2+和2個Cl-構成的,其電子式為,B不符合題意。C、甲醛分子的結構簡式為HCHO,為平面三角形結構,其球棍模型為,C符合題意。D、CO32-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3,不含孤電子對,因此其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為平面三角形,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標在元素符號左下角的數字為質子數,左上角的數字為質量數。B、MgCl2是由Mg2+和2個Cl-構成的,含有陰陽離子,據此確定其電子式。C、甲醛為平面三角形結構,據此確定其球棍模型。D、根據CO32-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分析。6.【答案】D【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羧酸簡介【解析】【解答】A、K中不存在連接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因此K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A不符合題意。B、M中-CH3中碳原子形成四個σ鍵,采用sp3雜化,B不符合題意。C、能與NaHCO3反應的官能團為-COOH,K中不含有-COOH,因此K不能與NaHCO3反應,C不符合題意。D、K含有的含氧官能團有酚羥基、醚鍵、酮羰基三種;M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有酚羥基、醚鍵和羧基三種。因此K、M中共含有四種含氧官能團,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連接有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B、形成四個σ鍵的碳原子采用sp3雜化。C、能與NaHCO3反應的官能團為-COOH。D、根據K、M的結構簡式確定其所含的含氧官能團。7.【答案】C【知識點】常見氣體制備原理及裝置選擇【解析】【解答】A、電石與H2O反應生成C2H2,同時含有雜質氣體H2S,H2S可用CuSO4溶液除去。剩余C2H2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A不符合題意。B、Na2SO3與H2SO4反應生成SO2,SO2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得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不符合題意。C、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CO2不具有還原性,因此不能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C符合題意。D、Al2S3固體與H2O反應生成Al(OH)3和H2S,H2S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電石的成分為CaC2,與H2O反應生成C2H2,C2H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Na2SO3與H2SO4反應生成SO2,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CO2不能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D、Al2S3固體與H2O反應生成H2S,H2S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8.【答案】D【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晶體熔沸點的比較;苯的結構與性質【解析】【解答】A、N2的結構式為N≡N,氮氮三鍵的鍵能較高,斷裂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高,因此化學鍵難以斷裂,化學性質穩定,A不符合題意。B、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穩定的大π鍵,化學鍵難以斷裂,因此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B不符合題意。C、原子三維空間里的周期性有序排列,使得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C不符合題意。D、NaCl為離子晶體,熔化時需破壞離子鍵;而AlCl3為分子晶體,熔化時只需破壞分子間作用力。離子鍵的強度大于分子間作用力,因此NaCl晶體的熔點高于AlCl3晶體,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氮氮三鍵的鍵能高,斷鍵吸收的能量高,化學鍵不容易斷裂。B、苯中不存在π鍵,存在的是穩定的大π鍵,不容易斷裂。C、原子在三維空間周期性的排列,使得天然水晶呈現多面體外形。D、AlCl3晶體為分子晶體。9.【答案】A【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W為S、X為O、Y為N、Z為F。A、第二電離能為失去第二個電子所需的能量,由于O+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2p能級為半充滿穩定結構,難以失去電子。而N+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較易失去電子。因此第二電離能:X>Y,A說法錯誤。B、W為S,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Z為F,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層。電子層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大。因此原子半徑:Z<W,B說法正確。C、Y、Z的單質分別為N2、F2,二者都是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沸點越高。因此沸點:Y<Z,C說法正確。D、同主族元素,核電荷數越大,電負性越小。因此電負性:W<X,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W原子中電子排布已充滿的能級數1s22s22p2或1s22s22p63s23p4,所以W為C或S。X與W同族,所以X為Si或O。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若W為C、X為Si,則Y為P。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則Z為P。而Y也為P。因此W不是C,而是S;則X為O。Y與X相鄰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個未成對電子,因此Y為N。Z位于W的對角線位置,則Z為F。據此結合元素周期律分析選項。10.【答案】B【知識點】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LixCoO2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LixCoO2+(1-x)e-+(1-x)Li+=LiCoCO2,A不符合題意。B、5.6LO2在標準狀態下的物質的量為,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數為0.25mol×4=1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陰極得到電子數也為1mol,由陰極的電極反應式可得,理論上可轉化的LixCoO2的物質的量為,B符合題意。C、在電解池中,陰離子移向陽極,因此再鋰化過程中,SO42-向Pt電極移動,C不符合題意。D、電解過程中,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O-4e-=O2↑+4H+,溶液中c(H+)增大,因此陽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LixCoO2電極上LixCoO2發生再鋰化生成LiCoO2,發生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LixCoO2電極為陰極,其電極反應式為LixCoO2+(1-x)e-+(1-x)Li+=LiCoCO2。Pt電極為陽極,溶液中H2O電離產生的OH-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O2,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2H2O-4e-=O2↑+4H+。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1.【答案】D【知識點】晶胞的計算【解析】【解答】A、由M、N原子的分數坐標可知,M、N原子位于體內。白色小球只有一個,且位于體心,因此標色小球表示的是Sm原子。黑色小球表示的是Co原子,且位于頂點、棱上和體內。因此Co原子的個數為。所以該物質的化學式為SmCo5,A說法正確。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B說法正確。C、由坐標系可知,晶胞底部為棱形,因此其底面積為。所以該晶體的密度,C說法正確。D、Q點位于棱心,Q點到體心的距離可通過構建三角形解答。即Q點面心的距離為,面心到體心的距離為。因此Q到體心的距離為,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結合均攤法確定該物質的化學式。B、體心原子的分數坐標為。C、根據公式計算晶體的密度。D、根據晶胞中Q和體心的位置,構建三角形進行計算。12.【答案】D【知識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活化能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解析】【解答】A、反應ⅰ中反應物的相對能量為0,生成物的相對能量為0.05eV。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因此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說法正確。B、反應ⅱ中脫去H2O(g)的步驟經歷過渡態TS5,因此該步驟的活化能為3.39eV-0.70eV=2.69eV,B說法正確。C、反應ⅲ中包含過渡態TS6和TS7,因此包含2個基元反應,C說法正確。D、總反應的速控步為慢反應,慢反應的活化能最大。整個反應歷程中,活化能最大的為過渡態TS7,因此總反應的速控步包含在反應ⅲ中,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反應ⅰ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對能量大小確定反應的熱效應。B、反應ⅱ中脫去H2O(g)的步驟經歷過渡態TS5,據此計算。C、反應ⅲ過程中經歷2個過渡態,因此包含2個基元反應。D、總反應的速控步為慢反應,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13.【答案】C【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蛋白質的特殊反應;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解析】【解答】A、恒壓密閉容器中通入N2,容器的容積增大,NO2、N2O4的濃度減小,相當于減小壓強操作。壓強減小,可逆反應2NO2(g) N2O4(g),平衡逆向移動,c(NO2)增大,A不符合題意。B、先出現的白色沉淀為AgCl,后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Ag2CrO4。由于AgCl、Ag2CrO4的組成不同,因此無法確定AgCl和Ag2CrO4的溶度積大小,B不符合題意。C、加入過量鐵粉,發生反應2Fe3++Fe=3Fe2+,Fe2+與KSCN不反應,無明顯現象。滴加氯水后,溶液變紅色,說明氯水將Fe2+氧化成Fe3+,體現了Fe2+的還原性,C符合題意。D、往雞蛋清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析出沉淀;加蒸餾水稀釋,沉淀溶解。說明蛋白質發生了鹽析,蛋白質沉淀后活性不變,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恒壓充入N2,體積增大,濃度減小,相當于壓強減小。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B、先出現的白色沉淀為AgCl,后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Ag2CrO4。C、Fe2+不與KSCN反應,滴加氯水后,溶液變紅色,說明產生了Fe3+。D、Na2SO4溶液使蛋白質發生鹽析。14.【答案】C【知識點】化學平衡常數;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曲線Ⅰ表示的是lgc(HL2-),曲線Ⅱ表示的是lgc(L3-),曲線Ⅲ表示的是δ(Cu2+),曲線Ⅳ表示的是δ(CuL-),曲線Ⅴ的是δ(CuL24-)。A、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當曲線Ⅲ和曲線Ⅳ相交時,lgc(L3-)=-9.4。此時溶液中δ(Cu2+)=δ(CuL-),即c(Cu2+)=c(CuL-);且溶液中c(L3-)=10-9.4mol·L-1。因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A說法正確。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當曲線Ⅰ和曲線Ⅱ相交時,pH=11.6。此時溶液中c(HL2-)=c(L3-);且溶液中c(H+)=10-11.6mol·L-1。因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B說法正確。C、當曲線Ⅳ和曲線Ⅴ相交時,lgc(L3-)=-7.2。此時溶液中δ(CuL-)=δ(CuL24-),即c(CuL-)=c(CuL24-);且溶液中c(L3-)=10-7.2mol·L-1。因此可逆反應L3-+[CuL]- [CuL2]4-的平衡常數。a點時溶液中δ(Cu2+)=δ(CuL24-),則,因此可得此時溶液c(L3-)=10-8.3mol·L-1。a點溶液中c(HL2-)=0.1mol·L-1,代入可得,此時溶液中c(H+)=10-4.3mol·L-1。因此a點時溶液的pH=4.3,C說法錯誤。D、當pH=6.4時,溶液中c(HL2-)最大,接近0.1mol·L-1。結合選項B平衡常數可得,此時溶液中c(L3-)=10-6.2mol·L-1。此時溶液中δ(CuL24-)=0.9、δ(CuL-)=0.09。結合Cu元素守恒可得,溶液中c(CuL24-)=0.9×0.002mol·L-1=1.8×10-3mol·L-1,c(CuL-)=0.09×0.002mol·L-1=1.8×10-4mol·L-1。因此此時溶液中c(HL2-)>c(CuL24-)>c(CuL-)>c(L3-),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混合溶液中存在反應H3L H++H2L-、H2L- H+HL2-、HL2- H++L3-;Cu2++L3- [CuL]-、[CuL]-+L3- [CuL2]3-。在可逆反應HL2- H++L3-中,溶液的pH較小時,溶液中主要以HL2-為主,此時溶液中c(HL2-)>c(L3-),因此曲線Ⅰ表示的是lgc(HL2-),曲線Ⅱ表示的是lgc(L3-)。隨著pH增大,可逆反應HL2- H++L3-平衡正向移動,溶液中c(L3-)增大,依次發生反應Cu2++L3- [CuL]-、[CuL]-+L3- [CuL2]3-。因此隨著pH增大,δ(Cu2+)逐漸減小,δ(CuL-)先增大后減小,δ(CuL24-)逐漸增大。因此曲線Ⅲ表示的是δ(Cu2+),曲線Ⅳ表示的是δ(CuL-),曲線Ⅴ的是δ(CuL24-)。據此結合選項分析作答。15.【答案】(1)圓底燒瓶;I2+H2S=S+2HI(2)c(3)(4)NaOH(5)先停止加熱,再通一段時間的N2后關閉K2(6)(7)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溫處【知識點】鹵素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的比較;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解析】【解答】(1)圖示儀器A的名稱為圓底燒瓶。通入H2S后,溶液中的I2與H2S反應生成S和HI,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2+H2S=S+2HI。故答案為:圓底燒瓶;I2+H2S=S+2HI(2)步驟ⅰ中反應生成S,為防止產物S單質將I2包裹覆蓋,導致反應停止,反應過程中需快速攪拌。因此步驟ⅰ中快速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固體產物包裹碘,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步驟ⅰ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過程中生成HI,使得溶液中c(I-)增大,I2與I-反應I3-,促進了I2的溶解。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I2+I- I3-。故答案為:I2+I- I3-(4)步驟ⅱ中產生的尾氣為H2S,為酸性氣體,可用堿性溶液吸收。因此常用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為:NaOH(5)步驟ⅲ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N2,將裝置內殘留的蒸汽趕入冷凝管內再關閉K2。故答案為:先停止加熱,再通一段時間的N2后關閉K2(6)127gI2的物質的量為,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I2+H2S=S+2HI可知,0.5molI2完全反應,生成n(HI)=1mol,其質量為1mol×128g·mol-1=128g。反應過程中實際生成HI的質量為117mL×1.7g·mL-1×57%。因此本實驗中HI的產率為。故答案為:(7)氫碘酸酸見光易分解,且易被空氣氧化,因此氫碘酸應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且存放在避光低溫處。故答案為:密封的棕色細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溫處【分析】(1)根據圖示儀器確定其名稱。通入H2S后,I2將H2S氧化成S,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快速攪拌可防止固體產物將I2單質包裹。(3)步驟ⅰ反應生成HI,I2能與I-進一步反應生成I3-,促進碘溶解,據此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4)步驟ⅱ中產生的尾氣為H2S,可用NaOH溶液吸收。(5)步驟ⅲ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繼續通N2,將裝置內殘留的蒸汽趕入冷凝管內。(6)根據消耗n(I2),結合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計算理論生成n(HI)。根據公式計算差率。(7)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16.【答案】(1)(2)(3);MgO(4)增大CO2的溶解度,保證酸化反應充分進行(5)(6)(7)煅燒【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鎂、鋁的重要化合物;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解析】【解答】(1)Cr為24號元素,基態Cr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因此基態Cr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故答案為:3d54s1(2)煅燒工序中Fe(CrO2)2、KOH,以及通入的空氣反應生成K2CrO4。過程中Cr元素被氧化,因此空氣中的O2參與反應,同時Fe元素被氧化成Fe2O3。因此可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CrO2)2+7O2+16KOH2Fe2O3+8K2Cr2O7+8H2O。故答案為:4Fe(CrO2)2+7O2+16KOH2Fe2O3+8K2Cr2O7+8H2O(3)煅燒工序中KOH和Al2O3發生反應Al2O3+2KOH=2KAlO2+H2O;同時Mg(CrO2)發生類似Fe(CrO2)2的反應,生成MgO。在浸取工序中MgO難溶于水,形成濾渣。而KAlO2與KHCO3發生反應AlO2-+HCO3-+H2O=Al(OH)3↓+CO32-。因此濾渣Ⅰ中的成分還有MgO和Al(OH)3。故答案為:Al(OH)3;MgO(4)酸化工序中通入CO2,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因此為了增大CO2的溶解度,使得酸化反應罐充分進行,可對容器進行加壓。故答案為:增大CO2的溶解度,保證酸化反應充分進行(5)酸化過程中給通入過量的CO2,溶液中可逆反應2CrO42-+2H+ Cr2O72-+H2O正向進行,得到K2Cr2O7。同時CO2過量,則形成KHCO3。因此次濾液Ⅱ中溶質為KHCO3。故答案為:KHCO3(6)蒸發、分離工序中所得濾液中含有K2CrO4,進入還原、分離工序中,與Fe(CO)5反應生成Cr(OH)3。該反應過程中Cr元素由+6價變為+3價,得到3個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則Fe(CO)5發生氧化反應,生成Fe(OH)3,Fe元素由0價變為+3價,失去3個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Fe(CO)5、Fe(OH)3、K2CrO4、Cr(OH)3的系數都是1;根據K原子個數守恒可得,反應生成KOH,且其系數為2。因此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O)5+K2CrO4+4H2O=Cr(OH)3↓+Fe(OH)3↓+2KOH+5CO↑。故答案為:Fe(CO)5+K2CrO4+4H2O=Cr(OH)3↓+Fe(OH)3↓+2KOH+5CO↑(7)由還原、分離工序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濾渣Ⅱ的成分為Cr(OH)3、Fe(OH)3;而煅燒工序可將Cr(OH)3轉化為K2CrO4;將Fe(OH)3轉化為Fe2O3。因此可將濾渣Ⅱ返回煅燒工序中循環使用。故答案為:煅燒【分析】(1)Cr為24號元素,結合其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確定其價層電子排布式。(2)煅燒工序中Fe(CrO2)2反應生成K2CrO4,過程中Cr元素被氧化,因此通入的空氣中O2參與反應,Fe元素被氧化生成Fe2O3,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煅燒工序中鉻鐵礦中的Mg(CrO2)2分解生成MgO;Al2O3與KOH反應生成KAlO2。浸取過程中KAlO2與KHCO3反應生成Al(OH)3。(4)酸化工序中通入CO2,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加壓可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5)經過分離工序后得到K2Cr2O7,濾液中剩余為KHCO3。(6)根據元素化合價變化,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個數守恒進行配平。(7)根據還原、分離工序過程中發生的反應可得濾渣Ⅱ的成分為Fe(OH)3、Cr(OH)3和KOH,據此確定其可返回的工序。17.【答案】(1);cd(2);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12;【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常數;化學平衡的計算【解析】【解答】(1)①0~30min內,環氧乙烷(EO)完全轉化,因此用EO表示的反應速率。故答案為:0.05mol·L-1·min-1②a、主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a不符合題意。b、主反應中參與反應的EO和反應生成EG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因此在主反應中二者表示的反應速率相同。但副反應中存在EO和EG的進一步反應,而主反應和副反應進行的程度未知,因此無法確定EO、EG表示的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b不符合題意。c、30min后產物中n(EG):n(DEG)=10:1,則反應過程中副反應中消耗n(EG)=1mol。因此主反應中反應申城n(EG)=10mol+1mol=11mol。所以0~30min內,v主(EG):v副(DEG)=11:1,c符合題意。d、催化劑對反應具有選擇性,因此選擇適當的催化劑可提高乙二醇的最終產率,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①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當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因此代表α=0.6的曲線為L1。故答案為:L1; 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平衡轉化率增大②由①的分析可知,α=0.6的曲線為L1、α=0.5的曲線為L2、α=0.4的曲線為L3。當壓強相同,溫度升高,平衡轉化率減小。說明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因此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正反應為昂熱反應,所以ΔH<0。故答案為:<③M、N點起始投入量相同,平衡轉化率也相同。因此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相同,所以Kx(M)=Kx(N)。D點位于曲線L2上,此時平衡轉化率α=0.5。令起始投入量n(CO)=2mol、n(H2)=3mol,則參與反應的n(CO)=2mol×0.5=1moln(H2)=3mol×0.5=1.5mol,則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所以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1mol+1.5mol+0.5mol=3mol。平衡時CO、H2、HOCH2CH2OH的物質的量分數分別為、、。所以D點對應體系的。故答案為:=;12④進料比n(CO):n(H2)=m:3,即可令n(CO)=m mol、n(H2)=3mol。H2的平衡轉化率為0.75,因此參與反應的n(H2)=0.75×3mol=2.25mol,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m-1.5)mol+0.75mol+0.75mol=m mol所以平衡時CO、H2、HOCH2CH2OH的平衡分壓分別為、、所以該溫度下,反應的壓強平衡常數。故答案為:【分析】(1)①根據公式計算用EO表示的反應速率。②a、根據反應的熱效應比較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b、主反應生成EG,而副反應消耗EG,因此二者表示的反應速率不相等。c、根據產物中n(EG):n(DEG)=10:1進行計算。d、催化劑對反應具有選擇性。(2)①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②結合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③起始投入量相同,轉化率相同,因此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相同。根據平衡三段式進行計算。④進料比n(CO):n(H2)=m:3,即可令n(CO)=m mol、n(H2)=3mol。H2的平衡桿轉化率為0.75,則參與反應的n(H2)=0.75×3mol=2.25mol,據此結合平衡三段式進行過計算。18.【答案】(1)羰基;醚鍵;羧基(2)取代反應(3)異丁酸或2-甲基丙酸(4)溴易揮發,減少損失,提高利用率(5)(6)(7)【知識點】利用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確定有機物的結構;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解析】【解答】(1)由Q的結構簡式可知,Q中的含氧官能團有羰基、醚鍵和羧基。故答案為:羰基;醚鍵;羧基(2)有機物A中含有酚羥基,具有弱酸性,能與NaOH反應生成苯酚鈉,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答案為:取代反應(3)有機物C的結構簡式為,羧基所在的最長碳鏈含有3個碳原子,稱為丙酸;第2個碳原子含有一個甲基,因此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甲基丙酸(或異丁酸)。故答案為:異丁酸或2-甲基丙酸(4)液溴具有揮發性,加熱過程中揮發性更強。通過滴液漏斗滴加溴的過程中,滴液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以下,可減少溴的揮發,從而提高利用率。故答案為:溴易揮發,減少損失,提高利用率(5)A與NaOH反應生成B,B的結構簡式為;B與D()進一步反應生成E。結合最終產物Q()可知,B與D反應過程中,D中C-Br鍵斷裂,取代了B中Na的位置,因此E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6)有機物D中含有溴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可發生消去反應,所得產物M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種氫原子,且個數比為2:3,因此M的結構簡式為。D發生消去反應生成M的同時,生成NaBr和H2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7)不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則分子結構中不含有酚羥基。不含C=O鍵,則不含羰基、醛基、酯基,因此O原子應以醚鍵的形式存在。核磁共振氫譜峰面積比為1:1:3,則含有三種氫原子,且氫原子的個數比為2:2:6;則分子結構中含有2個-CH3,且處于對稱位置(或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芳香環的一取代物有兩種,則芳香環結構具有對稱性。綜上,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分析】(1)根據Q的結構簡式確定其所含的含氧官能團。(2)A中含有酚羥基,與NaOH發生取代反應。(3)根據C的結構簡式確定其名稱。(4)滴液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可減少液溴的揮發損耗。(5)根據B、D的結構簡式,結合最終稿產物G的結構簡式,確定E的結構簡式。(6)有機物D中含有溴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可發生消去反應,所得產物M中核磁共振氫譜有兩種氫原子,且個數比為2:3,因此M的結構簡式為。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7)根據限定條件確定好有機物結構中所含的官能團或結構單元,從而得出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北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題(學生版).docx 河北省2025年高考真題化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