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級高二年級化學限時作業命題人: 審題人: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K 39 Mn 55單項選擇題:共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化學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硅光電池工作時能量轉化:光能→化學能→電能B.尋找合適的催化劑可以提高合成氨工業中原料的平衡轉化率C.用熱的純堿溶液去油污效果比冷的純堿溶液好D.鍋爐內壁安裝鎂合金防止受腐蝕利用的是電解原理2.下列措施能促進水的電離,并使c(OH-)>c(H+)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C.將水加熱煮沸 D.向水中加入少量NH4NO33.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甲 乙 丙 丁A.用裝置甲蒸干FeCl3溶液制備無水FeCl3固體B.用裝置乙定量測定H2O2的分解速率C.用裝置丙采集到的壓強數據判斷鐵釘發生析氫腐蝕還是吸氧腐蝕D.用裝置丁制備Fe(OH)2并能較長時間觀察其顏色4.下列實驗或事實與對應的方程式符合的是A.一定條件下,H2(g)的燃燒熱ΔH=-285.8 kJ·mol-1,則水分解的熱化學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571.6 kJ·mol-1B.向AgNO3溶液中滴入過量氨水:Ag++2NH3·H2O=[Ag(NH3)2]++OH-+2H2OC.制備納米TiO2:TiCl4+(x+2)H2O=TiO2·xH2O↓+4HCl D.Na2S溶液呈堿性的原因:S2-+H3O+HS-+OH-閱讀下列材料,完成5~7題:SO2催化氧化是工業制硫酸的重要反應之一,常用V2O5作催化劑。ClO2、NaClO2都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漂白。NaClO2遇酸放出ClO2氣體。25 ℃時NaClO2溶液中部分組分的濃度隨pH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O2與SO2中的鍵角相等 B.ClO中Cl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雜化C.Cl2和SO2均屬于非極性分子 D.SO3的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6.對于反應2SO2(g)+O2(g)2SO3(g) ΔH<0,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向平衡混合氣體中充入O2,平衡正向移動,O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B.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增大C.升高溫度,v(逆)增大,v(正)減小,平衡逆向移動D.加入V2O5,改變了反應的活化能,平衡不發生移動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5 ℃時,Ka(HClO2)=10-6 B.SO2與ClO2的漂白原理相同C.可用pH試紙測定NaClO2溶液的pH D.NaClO2水解產生Cl-8.下列比較中,正確的是A.表面破損的鍍鋅鐵皮和鍍錫鐵皮在潮濕空氣中的腐蝕速率: 鍍鋅鐵皮>鍍錫鐵皮B.由4P(s,紅磷)=P4(s,白磷) ΔH=+29.2 kJ·mol-1可知穩定性:P(s,紅磷)<P4(s,白磷)C.①0.01 mol·L-1 CH3COOH溶液 ②0.01 mol·L-1鹽酸 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將上述四種溶液均稀釋10倍后溶液的pH:④>③>②>①D.c(NH)相等的①NH4Cl溶液、②(NH4)2SO4溶液、③NH4HSO4溶液、④NH3·H2O四種溶液,溶質物質的量濃度大小順序為:④>①>③>②9.以甲烷燃料電池為電源電解NaB(OH)4溶液制備H3BO3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燃料電池通入氧氣的電極接電解池的X電極B.N室中:a%>b%C.膜I、III為陽離子交換膜,膜II為陰離子交換膜D.理論上每生成1mol產品,需消耗甲烷的體積為(標況)10.根據下列圖示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甲 乙 丙 丁A.圖甲表示pH=2的某一元酸HA和HB溶液加水稀釋時,溶液pH隨加入水的體積變化曲線,說明稀釋前c(HA)>c(HB)B.圖乙表示恒容密閉容器中其它條件相同時改變溫度,反應CO2(g)+3H2(g)CH3OH(g)+H2O(g)中n(CH3O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說明反應平衡常數KⅠ>KⅡC.圖丙表示0.1mol的MgCl2·6H2O晶體在空氣中加熱灼燒時,固體質量隨溫度的變化曲線,a點對應的固體質量為9.5gD.圖丁表示醋酸稀溶液加水時溶液的導電性變化,圖中p點醋酸的電離程度大于q點11.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質。實驗1: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氣泡產生實驗2:用 pH試紙測定0.1 mol·L-1NaHC2O4溶液的pH,測得pH約為 3實驗3: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加水稀釋,測得溶液pH增大實驗4: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有氣泡產生,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實驗1可知電離常數:Ka2(H2C2O4)>Ka1(H2CO3)B.實驗2溶液中存在:c(HC2O)+2c(C2O)>c(Na+)C.實驗3中隨蒸餾水的加入,溶液中的值逐漸變大D.實驗4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5HC2O+2MnO+11H+=10CO2↑+2Mn2++8H2O12.室溫下進行下列實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結 論A 少量 Zn 粉加到 1.0mol·L-1Fe2(SO4)3 溶液,溶液顏色變淺 金屬 Zn 比 Fe 活潑反應B 相同條件下,同時向兩支盛有等體積0.10 mol·L-1 Na2S2O3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0.10 mol·L-1 H2SO4溶液和0.50 mol·L-1 H2SO4溶液,后者試管中先出現渾濁現象 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快C 向某密閉容器充入NO2,保持溫度不變,慢慢擴大容器體積,最終容器中氣體顏色比開始時淺 2NO2(g)N2O4(g) 平衡正向移動D 用pH試紙測得CH3COOK溶液的pH約為9,KNO2溶液的pH約為8 HNO2電離出H+的能力比CH3COOH強13.二氧化碳加氫合成二甲醚反應包括三個相互關聯的反應過程:反應I: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1 kJ·mol-1反應II:CO2(g)+H2(g)CO (g)+H2O(g) ΔH=+41.17 kJ·mol-1反應Ⅲ:2CH3OH(g)CH3OCH3 (g)+H2O(g) ΔH=-24.52 kJ·mol-1壓強為30MPa、 =4時,不同溫度下CO2的平衡轉化率、CO的選擇性和CH3OCH3的選擇性(選擇性是指生成某物質消耗的CO2占CO2消耗總量的百分比)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上圖三條曲線中,代表CO2轉化率的是曲線AB.在30MPa、300℃條件下,若 =3,CO2的平衡轉化率將增大C.由圖中數據可知,工業上生產CH3OCH3的適宜溫度為350℃D.根據圖中數據,在30MPa、300℃達平衡時,CH3OCH3和CH3OH的體積分數相等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61分。14.(16分)亞硝酰硫酸(NOSO4H)是一種制造燃料的重要液體原料。將SO2通入盛有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液中,維持體系溫度5~20℃,使其充分反應來制取亞硝酰硫酸。(1)寫出制備NOSO4H的化學方程式: ▲ 。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維持體系溫度在5~20℃的實驗方法是 ▲ 。(2)過量的SO2的處理。①用過量濃氨水吸收SO2并在空氣中氧化。寫出該過程中總反應離子方程式: ▲ 。②利用MnO2與SO2反應制備MnSO4,將含有SO2尾氣和一定比例的空氣通入MnO2懸濁液中,保持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測得溶液中c(Mn2+)和c(SO)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導致溶液中c(Mn2+)和c(SO)的變化產生明顯差異的原因是: ▲ 。(3)已知2KMnO4+5NOSO4H+2H2O=K2SO4+2MnSO4+5HNO3+2H2SO4。為測定亞硝酰硫酸的純度,進行如下實驗:準確稱取0.750 g產品放入錐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1的KMnO4標準溶液30.00 mL和足量稀H2SO4,充分反應后將溶液加熱至60~70℃使生成的HNO3充分揮發逸出,冷卻至室溫,用0.1000 mol·L-1 Na2C2O4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經測定,每次消耗Na2C2O4標準溶液的體積如下:實驗序號 1 2 3 4消耗Na2C2O4溶液體積/ mL 19.98 20.60 20.02 20.00①判斷滴定至終點時錐形瓶中溶液的顏色變化: ▲ 。②根據以上實驗數據計算亞硝酰硫酸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15.(13分)堿式氯化鋅[ZnCl2·4Zn(OH)2·H2O]是一種新型礦物質飼料添加劑。利用含鋅煙道灰(主要成分為ZnO,雜質金屬元素有Fe、Mg等)合成堿式氯化鋅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Zn(OH)2在pH>11時會溶解。下表列出Zn2+、Mg2+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開始沉淀的pH按金屬離子濃度為1.0 mol·L-1計算)金屬離子 Zn2+ Mg2+開始沉淀的pH 5.4 10.4完全沉淀的pH 8.0 12.4(1)寫出“氨浸”時生成[Zn(NH3)4]2+的離子方程式: ▲ 。(2)檢驗“酸浸”后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實驗方法: ▲ 。(3)“合成”時需控制溶液pH在6.0~7.0的原因: ▲ 。(4)濾液A中主要含有NH、Cl-、Zn2+,還含有少量Mg2+等離子。Z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如題15圖所示。設計以濾液A為原料制備ZnSO4·H2O晶體的實驗方案:取適量濾液A于燒杯中, ▲ ,用少量無水乙醇洗滌,低溫干燥得到ZnSO4·H2O晶體。(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有:稀HNO3、稀H2SO4、NaOH溶液、AgNO3溶液)16.(14分)氯鋯(ZrOCl2·8H2O)是生產硫酸鋯的前驅體。一種利用鋯英砂(主要成分為ZrSiO4)制備氯鋯的過程如下:已知:ZrOCl2·8H2O能溶于水,溶解時發生電離:ZrOCl2ZrO2+ + 2Cl-。(1)“堿燒”時應先將鋯英砂粉碎,其目的是 ▲ 。(2)“轉型壓濾”發生的主要反應為Na2ZrO3+2HCl=ZrO(OH)2+2NaCl。“轉型壓濾”和“酸化”時都要加入鹽酸,但不能將這兩步操作合并進行的原因是 ▲ 。(3)“酸化”時加入的鹽酸需過量的原因是 ▲ 。(4)與NaOH相比,CaO更易獲得且價格低廉。其他條件相同時,控制“堿燒”過程中 = 6∶1,測得不同時,鋯英砂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題16圖-1所示。實際工業生產中選擇 = 0.5∶1、溫度為800℃,而不選擇 = 0∶1、溫度為700℃的原因是 ▲ 。(5)向ZrOCl2·8H2O濃溶液中加入濃硫酸,會很快析出白色硫酸鋯沉淀,且反應明顯放熱。硫酸鋯沉淀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題16圖-2所示。30~60℃時,隨溫度升高硫酸鋯沉淀率上升的原因是 ▲ 。17.(18分)氮的氫化物和氧化物有多種用途。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Ⅰ.有關氮的最簡氫化物的研究(1)以NH3和CO2為原料合成尿素,其能量轉化關系如下圖:則2NH3(l)+CO2(g)= CO(NH2)2(l) + H2O(l) ΔH= ▲ 。(2)NH3在催化劑作用下可與呋喃()反應轉化為吡咯()。呋喃的熔、沸點小于吡咯的原因是 ▲ 。Ⅱ.有關NO的研究(3)NO分解制取I2和Cl2的原理如下:反應Ⅰ:2ICl(g)+2NO(g)2NOCl(g)+I2(g) K1反應Ⅱ:2NOCl(g)2NO(g)+Cl2(g) K2反應的(K為平衡時用各氣體的分壓表示得出的值)的關系如圖甲所示。①時,反應2ICl(g)I2(g)+Cl2(g)的K為 ▲ 。②時,向容積不變的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的NO和ICl進行反應,測得反應過程中容器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反應開始和平衡后容器的溫度相同)。在t1時刻以后容器中壓強減小的主要原因是 ▲ 。(4)催化電解NO吸收液可將NO還原為NH3,其催化機理如圖丙所示(吸附在催化劑上的物質加“*”表示,如等)。在相同條件下,恒定通過電解池的電量,電解得到部分還原產物的法拉第效率隨電解電壓的變化如圖丁。已知,表示電解生成還原產物X所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F表示法拉第常數;表示電解過程中通過的總電量。①寫出催化機理圖中①的基元反應: ▲ 。②當電解電壓為時,電解生成的NH3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③催化電解時,當電解電壓為時,N2O和NH3的法拉第效率幾乎相同,寫出生成N2O的電極反應: ▲ 。高二 化學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C A C C B D A題號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B B C B D14.(1) HNO3+SO2NOSO4H(3分)冷水浴,調節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濃硫酸的滴加速度(2分)(2)2SO2+O2+4NH3·H2O=4 NH+2 SO+2H2O(3分)Mn2+催化O2與H2O、SO2反應生成H2SO4 (3分)(3)滴入最后半滴草酸溶液,溶液恰好由紫紅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不恢復(2分)93.13%(3分)15.(1)ZnO+2NH3·H2O+2NH=[Zn(NH3)4]2++3H2O(3分)(2)取少量酸浸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KSCN溶液,若溶液變為血紅色,則含有Fe3+,否則不含有Fe3+(2分)。(3)pH>7,Zn2+的沉淀率升高,Zn(OH)2含量增加,ZnCl2的含量減少,導致產品不合格;pH<6,Zn(OH)2含量減少,ZnCl2的含量增大,也會影響產物的生成。(3分)(4) 邊攪拌邊滴加NaOH溶液,調節溶液pH為8.0-10.4,過濾,用蒸餾水洗滌沉淀至向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滴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不出現白色沉淀。向所得固體中分批加入稀H2SO4并不斷攪拌,直至固體完全溶解。控制溫度在60℃以上,將所得溶液蒸發濃縮至有大量品體析出,趁熱過濾(5分)16.(1) -103.7 kJ·mol-1 (3分)(2)吡咯易形成分子間氫鍵(2分)(3)10—4 (3分)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體系的溫度降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少,導致壓強減小(3分)(4) (2分)2:15 (3分)(2分)17.(1)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提高鋯元素的浸出率(2分)(2)防止產物中混有NaCl雜質 (3分)(3)保證反應充分進行、降低ZrOCl2·8H2O的溶解度 (3分)(4)兩種情況下鋯英砂的轉化率都很高,用CaO替代NaOH會降低原料成本,升高溫度會增加能源消耗。綜合來看,原料成本對生產的影響更大 (3分)(5)溫度升高,有利于生成的HCl從溶液中快速揮發出去,促進反應正向進行,提高硫酸鋯的沉淀率 (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