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答案1.B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D 9. A 10. C11. B 12. D 13. D 14.A 15.D 16. C17.答案:(1)人口占比變化空間分布不均衡;大多數城市人口占比下降;蘇州、無錫、常州、南京人口占比增加。(6分)(2)鹽城;(2分)經濟增長緩慢,對外來人口吸引力小;其他地區經濟增長較快,就業機會多;外出務工、經商人數增多。(4分)有利影響:緩解勞動力短缺狀況;促進第二、三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有助于地區間的文化交流。不利影響:給當地帶來就業壓力;可能影響社會治安。(任答4點,得4分,必須從有利不利兩方面回答,否則最多得3分)答案:(1)位置:丙地。(2分)理由:遠離工業區,噪聲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風上風向,環境質量好;靠近公路,出行便利等。(任答2點,得4分)(2)鄰近鐵路,有公路穿過(或有多條交通線穿過),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產品運輸;位于盛行風下風向,距離主城區較遠,對主城區污染較小;有河流經過,用水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對水源污染較小等。(任答3點,得6分)(3)主城區建成時間長,基礎設施較為老舊;主城區生產生活排污量大,環境質量下降;規劃較為落后,交通擁堵,影響出行;周邊新區不斷發展,綜合環境更優,吸引主城區人口流入等。(任答2點,得4分)19.答案:村的環境、人口壓力。19.答案:(1)1960—1979年我國城鎮化率較低,幾乎處于停滯階段,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略高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1979年之后我國城鎮化率快速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長速度高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二者差距增大。(6分)(2)城鎮人口增多,造成城鎮社會資源(如醫療,教育,住房等)緊張;城鎮環境質量降低,污染加劇;人口增多,交通擁堵加劇;就業壓力增加;城市管理難度加大等。(任答3點,得6分)(3)進一步放開城鎮落戶門檻,降低城鎮落戶要求;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加大農業轉移人口及隨遷子女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力度;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等。(任答3點,得6分)赤峰四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月考試題高一地理注意事項:本試卷由選擇題、為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交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相應位置。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下圖為某流域人口分布情況。累積頻率(或稱對頻率的累計)是指為了統計分析的要求,有時需要觀察某一數值以下或某一數值以上的頻率之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流域人口分布特點是( )A.空間分布比較均勻且比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為密集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變化劇烈2.該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歐洲南部人口凈遷移率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遷入人口數與遷出人口數的差額與總人口數的百分比。下圖示意我國東部沿海某地區1995~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凈遷移率變化。完成下面小題。3.1995~2001年,該地區的人口總量( )A.持續增加 B.先減少后不變 C.持續減少 D.先減少后增加4.2013年以來,該地區人口凈遷移率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齡化加劇 B.產業結構優化C.生態環境惡化 D.生育觀念轉變近年來,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時空變化較大,成渝地區是目前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口分布密集區。下圖為西南地區胡煥庸線位置、2000—2020年地區總人口變化及東西兩側人口數量占比圖。完成下面小題。5.導致西南地區胡煥庸線兩側人口格局長期保持基本穩定的因素是( )A.消費水平 B.國家政策 C.自然環境 D.產業基礎6.與2000~2010年相比,推測2010~2020年西南地區胡煥庸線東南側( )A.勞動力廉價 B.就業機會增加 C.老齡化加劇 D.城鎮化水平低下圖為最佳人口規模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7.下列關于圖中人口規模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P為較低生產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為資源環境承載力③P'為較高生產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為資源環境承載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8.圖示反映了在同一生產力水平條件下( )①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②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③當人口規模低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呈正相關④當人口規模高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將導致生活質量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圖為某特大城市及周邊地區土地付租能力與地形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c、e城市功能區可能分別是( )A.居住區和科教文化區 B.科教文化區和生態涵養區C.居住區和工業區 D.工業區和生態涵養區10.b2地區相應的功能區發展的區位條件是( )A.位于城市工業區附近,上下班較方便 B.臨近農耕區,乳肉蛋食品豐富C.靠近景點和林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D.位于背風坡,空氣濕度小,日照多下圖是“某地城市化過程發展階段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城市化過程發展階段Ⅰ所對應的右圖中城市化階段是( )A.a階段 B.b階段 C.c階段 D.無法確定12.城市化過程發展階段Ⅱ的主要表現敘述錯誤的是( )A.大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B.大城市中心區失業率增高、人口萎縮C.該階段與城市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密切相關D.人口遷向鄉村和小城鎮,是再城市化階段“我是智能配送機器人,已順利抵達您的樓下,請憑提貨碼提取商品。”這是在北京海淀區一居民樓下發生的一幕。這些配送機器人可以識別、躲避障礙物,辨別紅綠燈,還能規劃路線、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這些配送機器人完成快遞工作,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 )A.遙感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C.遙感 地理信息系統 D.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14.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來可能最先被智能機器人取代的是( )A.事故處理 B.醫療救護 C.幼兒看護 D.道路清掃紅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東南部,地處橫斷山區,水旱災害頻發。為適應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該地形成了“山—林—寨—田—水”空間格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念。圖示意哈尼梯田地理位置和村寨空間格局。完成下面小題。15.哈尼梯田中多采用橫壟,即壟向與坡向垂直的布局形式,主要是為了( )A.增大排水 B.減少下滲 C.加強輸沙 D.提升肥力16.該地形成的“山—林—寨—田—水”空間格局有利于( )①減輕洪澇災害危害②增加了耕種面積③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④抑制土壤鹽堿化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各省市城市人口增長差異較大。數據顯示,江蘇省常住人口為84748016人,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長了7.74%。如圖為“江蘇省各地級市人口占全省總人口比重(%)略圖”。(1)描述10年間江蘇各市人口占比變化的空間分布特征。(6分)(2)指出兩次人口普查期間人口增長率最低的地級市,并推測其主要原因。(6分)(3)評價大量人口遷入對蘇州產生的影響。(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下圖示意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該城市計劃在甲、乙、丙三地選取一處建設高級居住區。近年來,該市新區建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主城區內人口不斷流失。(1)說出高級居住區選址的最佳位置,并說明理由。(6分)(2)圖示工業區布局較為合理,試分析原因。(6分)(3)推測主城區人口不斷流失的原因。(4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我國城鎮化率進程歷年存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縮小兩個城鎮化率之差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與核心任務。下圖示意1960—2018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1)據圖描述1960—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變化特點。(6分)(2)簡述近年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快速增長可能帶來的問題。(6分)(3)為了縮小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差,請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地理.docx 高一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