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第一學期七校期中聯(lián)考試題地 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節(jié)。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羅馬尼亞當?shù)貢r間3月4日14時07分,首架接返自烏克蘭撤離中國公民臨時航班從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起飛,并于北京時間3月5日5時41分抵達杭州。下圖為布加勒斯特與杭州地理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所在的時區(qū)是( )A 東二時區(qū) B. 東三時區(qū) C. 東四時區(qū) D. 東五時區(qū)2. 此次航班飛行時間約為( )A. 5小時20分 B. 7小時40分 C. 9小時30分 D. 12小時30分安徽省某地學生某日日出時刻在學校操場上進行立桿測影,測得的桿影朝向如下圖,此時該地吹東風。據(jù)完成下面小題。3. 該日最可能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4. 3個小時內(nèi)該桿影移動方向和長度變化情況為( )A. 逆時針變長 B. 逆時針變短 C. 順時針變短 D. 順時針變長下圖為非洲維多利亞湖與坦噶尼喀湖地理位置及巖層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 維多利亞湖與坦噶尼喀湖地處于( )A.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B. 非洲板塊與大西洋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C. 歐洲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D. 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6. 坦噶尼喀湖的形成原因是( )A. 巖層斷裂下陷蓄水成湖 B. 巖層抬升侵蝕加劇成湖C. 巖層向上彎曲蓄水成湖 D. 巖層斷裂海水上涌成湖河流階地是指在地殼運動影響和河流下切侵蝕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圖為黃河某段河流階地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7. 圖中最先形成河流階地是( )A. 第一級階地 B. 第二級階地 C. 第三級階地 D. 第四級階地8. 由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 )①圖示黃河東岸為侵蝕岸②圖示黃河西岸為侵蝕岸③圖示黃河東岸較為陡峭④圖示黃河西岸較為陡峭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河流階地上易形成聚落或村莊,其原因主要是( )A. 煤礦豐富,工業(yè)發(fā)達 B.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C. 臨近海洋,漁業(yè)發(fā)達 D. 四面環(huán)水,安全性高下圖為2022年某日我國局部地區(qū)天氣形勢示意圖(單位:百帕),乙地位于氣壓中心,L1、L2為鋒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為晴朗天氣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11. L1鋒線所屬天氣系統(tǒng)可能導致的天氣現(xiàn)象( )A. 夏季南海地區(qū)狂風暴雨 B. 夏季長江流域的伏旱C. 冬季云貴高原的連陰雨 D. 冬春季北方的沙塵暴左圖為世界局部地區(qū)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右圖為左圖中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 據(jù)左圖可知( )A. 甲形成與海陸熱力差異有關(guān) B. 乙、丁的成因相同C. 受丙影響地區(qū)全年溫和濕潤 D. 此時為北半球夏季13. 右圖表示的地區(qū)最可能位于左圖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西風漂流位于南緯40°~60°之間海域,為全球洋流系統(tǒng)中最強勁的洋流,冬季勢力尤為強盛。下圖為南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4. 西風漂流的性質(zhì)及成因分別是( )A. 暖流位于低緯度地區(qū) B. 寒流距南極大陸冷源較近C. 暖流有眾多暖流匯入 D. 寒流受東南信風吹拂形成15. 南半球西風漂流冬季勢力尤為強盛的原因是冬季( )A. 匯入洋流增多 B. 上升補償流增多 C. 西風勢力增強 D. 暖流的流速變慢16. 圖中①②③④四海域中,可能分布有大型漁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地表形態(tài)是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剖面圖。(1)推測圖示地區(qū)是否可能出現(xiàn)變質(zhì)巖,并說明判斷依據(jù)。(2)甲、乙兩地都為山嶺,試分析其成因的差異。(3)簡析丙地兩側(cè)泥砂巖厚度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18. 讀2023年2月某日北美局部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判斷此時甲地的天氣特征,并解釋原因。(2)有人認為乙地空氣質(zhì)量在未來幾天可能會變好,請說明理由。(3)冬季丙地附近常有暴雪天氣,簡述其成因。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疏勒河發(fā)源于祁連山,河源海拔4737米,自東南向西北流經(jīng)河西走廊,與黨河等河流共同組成疏勒河流域,流域內(nèi)有凍土分布。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疏勒河流域徑流量變化明顯。圖1為疏勒河流域示意圖,圖2為1956~2021年疏勒河月徑流量分配圖。(1)說出疏勒河的主要補給類型。(2)據(jù)圖說出1956~2021年疏勒河徑流量變化特征,并分析導致其徑流量變化的原因。(3)指出疏勒河徑流量變化對區(qū)域水循環(huán)的影響。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七校期中聯(lián)考試題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節(jié)。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題答案】【答案】1. A 2. C【3~4題答案】【答案】3. B 4. C【5~6題答案】【答案】5. D 6. A【7~9題答案】【答案】7. D 8. D 9. B【10~11題答案】【答案】10. D 11. D【12~13題答案】【答案】12. A 13. B【14~16題答案】【答案】14 B 15. C 16. D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圖示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變質(zhì)巖。判斷依據(jù):圖示地區(qū)有花崗巖存在,巖漿侵入其他巖層時,會對與其接觸的巖層產(chǎn)生高溫、高壓作用,使周邊巖層發(fā)生變質(zhì)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2)甲地屬于背斜構(gòu)造,巖層向上拱起,形成山嶺;乙地屬于向斜構(gòu)造,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擠壓,巖石致密,不易被侵蝕,相對高聳形成山嶺。(3)丙地位于斷層,丙地兩側(cè)發(fā)生巖層斷裂錯位,左側(cè)巖層相對上升,受到的外力侵蝕作用較強,巖層厚度較小;右側(cè)巖層相對下降,受到的外力侵蝕作用較弱,巖層厚度較大。【18題答案】【答案】(1)特征:天氣晴朗;風力微弱(或無風);氣溫日較差大。原因:甲地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等壓線稀疏,風力微弱;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較高,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氣溫較低,氣溫日較差大。(2)乙地將迎來冷鋒過境,過境時可能會有大風和降水天氣,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和沉降,所以乙地的空氣質(zhì)量在未來幾天可能會變好。(3)冬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掠過五大湖湖面時,由于下墊面性質(zhì)差異,湖面氣溫較高,使冷空氣的水汽含量和溫度增加,形成暖濕氣流;當含有較多水汽的氣流到達湖泊對岸時(丙地附近),遇到冷的地面或受地形抬升作用,暖濕氣流急劇上升,降溫凝結(jié),從而形成暴雪天氣。【19題答案】【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地下水補給;大氣降水補給等。(2)變化特征:(各月)徑流量增加,年內(nèi)徑流量變化增大。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氣溫升高,大氣對流增強,區(qū)域降水增加;氣溫升高,部分地下凍土融化,地下水補給增多;夏季氣溫增幅明顯大于冬季,夏季疏勒河接受的補給量大于冬季,導致年內(nèi)徑流量變化增大等。(3)地表徑流增大;地下徑流增大;蒸發(fā)(蒸騰)增加;下滲量增加等。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