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一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一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一課時)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如圖是我國古老的樂器“壩”(xūn),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速
2.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亞運會的迎賓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擊出激揚的鼓聲,以水為禮,擊鼓迎賓,鼓面上水花四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鼓聲通過空氣傳入觀眾的耳朵
B.鼓面上水花四濺是因為鼓面在振動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鼓面能改變鼓聲的音調
D.鼓聲與其他樂器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
3.項目組自制了小型發音器,如圖所示:木塊兩端固定橡皮筋,中間用粉筆作為琴碼支撐琴弦。當向右移動粉筆,再用相同的力撥動右側琴弦??筛淖兟曇舻模ā 。?br/>A.音速 B.音調 C.響度 D.音色
4.下列有關聲的理解正確的是( ?。?br/>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響度大
C.“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辨別的
D.“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聲是由于空氣振動產生的
5.如圖所示,汽車領域廣泛利用AI(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實現“人與車”全場景自然交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語音助手發出的聲音的頻率低于20Hz
B.減小聲音音量實質是降低響度
C.人們能分辨出車載音樂中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是聲音的音調
D.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6.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擊瓶身時,如果能夠分別發出“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則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 ?。?br/>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7.在“探究敲擊鋼管發聲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關系”的綜合實踐的活動中,小明選取管壁厚度相同、長度和直徑不同的三根銅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數據如表。分析表中數據( ?。?br/>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
1 20.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頻率隨長度增加而減小的結論
B.只能得出頻率隨直徑增加而減小的結論
C.選項A和B的結論都能得出
D.選項A和B的結論都不能得出
8.如圖甲、乙、丙、丁是不同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聲音的響度最小
B.乙、丙聲音音色和音調均相同
C.乙、丙聲音的響度相同
D.丁聲音是一種噪聲
9.下列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的實驗中可行的是( ?。?br/>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圖1)
B.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圖2)
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圖3)弦
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圖4)
10.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經中央特批,湖北省6名演奏家用國家一級文物曾侯乙編鐘(如圖)共同演奏了大型交響樂《1997:天 地 人》的部分片段。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編鐘發出優美的聲音是由鐘體振動產生的
B.聽到編鐘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的
C.在曾侯乙編鐘上能演奏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D.敲擊體積不同的編鐘,響度一定不同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1.宇航員王亞平在空間站用古箏彈奏了一曲《茉莉花》。
(1)彈奏時,通過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壓來改變音高,這里的音高指的是     (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
(2)彈奏后,手指已離開琴弦,但仍能聽到裊裊余音,是因為琴弦仍在     。
12.圖中是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的復原圖。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發聲,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人們根據鼓和鐲發聲的     (填“響度”或“音色”)不同,確定車行駛的是一里還是十里。
13.如圖所示為2022年1月26日航天員葉光富在空間站用葫蘆絲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情景。“葫蘆絲”是靠空氣柱     發聲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變聲音的     。宇航員在艙內相互之間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間站外他們卻不能這樣直接交流,原因是     。
14.我國已經建成多條“音樂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條條凹槽,每條凹槽就像一個音符,可以把整條路面看成是一張留聲機的碟片,而汽車的輪胎就像是唱針,每當汽車駛過這段路面時,一段完整的音樂就奏響了,音樂聲是由輪胎的     產生的,音樂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凹槽之間留不同的間距,目的是使輪胎發出聲音的     (選填“響度”、“音調”、“音色”)不同。
15.如圖所示,在筷子上綁一些棉花做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就做成了一個“鳥哨”,用嘴吹塑料管的上端時可以發出悅耳的哨音。
(1)“鳥哨”能發出哨音的原因是吹氣時     。
(2)若吹氣時向上調節活塞,哨音的音調會變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16.如圖所示為聲波的波形圖,其中    響度和音色相同;音調最低的為    。
17.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是一種自由簧氣鳴樂器,它有上下兩排小方格孔,裝有多組自由振動的簧片,氣流 強迫通過時,靈活的金屬舌簧振動發聲,來回移動,吹吸不同的孔時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如圖所示是將口琴拆開后其內部的琴芯結構,在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A區的較薄、較短,而C區的較長、較厚。
(1)在同一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時,發生變化的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較厚、較長的銅片發聲時振動要比較薄、較短的銅片振動     (選填“快”或“慢”),圖中低音區為     區。
18.琵琶,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1)小新同學在琵琶演奏中發現,撥動不同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材料和松緊程度有關。于是她利用弦音計(如圖甲)做研究,弦音計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線的松緊程度都相同。她選用的琴弦長度、粗細、材料圖中已標出。若她選擇a、b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
(2)小新同學在琵琶演奏中還發現,琵琶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生“走音”現象。這是指琴弦發聲的     偏離了標準,于是她就拿出“調音器”擰動琵琶頭部的弦釘來“調音”(如圖乙所示)。這是通過改變琴弦的     來實現的,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9.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明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2: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3: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A 銅 60 0.76 F 銅 80 1.02
B 銅 60 0.89 G 鐵
C 銅 60 1.02 H 纖維 100 1.02
D 銅 80 0.76 I 尼龍 100 1.02
E 銅 100 0.76
(1)為了驗證猜想1,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2,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
(2)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3,必須知道該內容。則表中編號G處所缺的數據應為     。
(3)隨著實驗的進行,小明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20.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①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
(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
3.1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一課時)同步練習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B C D B A D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每個音階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因為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
故選:A。
2.【分析】(1)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傳聲的介質,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聲的介質。
(2)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4)音色: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
【解答】解: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鼓聲通過空氣傳入觀眾耳朵的,故A不正確;
B.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鼓面上水花四濺是因為鼓面在振動,故B不正確;
C.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改變了鼓聲的響度,故C正確;
D.鼓聲與其他樂器的結構、材料不同,故聲音音色不同,故D不正確。
故選:C。
3.【分析】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解答】解:當向右移動粉筆,用相同的力撥動該琴弦,改變琴弦振動的頻率,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4.【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
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解答】解: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大,而不是音調高。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故A錯誤。
B、“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B正確。
C、“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而不是音調。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人們可以根據音色來區分不同的發聲體。故C錯誤。
D、“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聲是由于琵琶弦的振動產生的,而不是空氣振動產生的。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琵琶弦振動發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的耳朵里。故D錯誤。
故選:B。
5.【分析】(1)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20~20000Hz。
(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3)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
(4)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語音助手發出的聲音的頻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故A錯誤;
B.減小聲音音量實質是降低響度,因為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故B正確;
C.人們能分辨出車載音樂中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是聲音的音色,因為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故C錯誤;
D.根據用戶語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信息,故D錯誤;
故選:B。
6.【分析】用筷子敲擊瓶身時,靠的是瓶子和瓶內的水振動發聲,根據頻率和音調的關系,結合水位的不同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解:當用筷子敲擊瓶身時,瓶子和瓶內的水振動發聲,隨著瓶內水位的升高,瓶內的水柱越來越高,振動的頻率越來越低,因此音調也會越來越低;由圖知:四個瓶子的水位,從低到高分別是:丁、甲、乙、丙,因此對應的四個音階是:1、2、3、4。故選:C。
7.【分析】探究發聲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時應用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探究發聲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時,應使用控制變量法;
探究頻率與長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直徑保持不變,改變長度;探究頻率與直徑的關系時,需要控制長度保持不變,改變直徑;由表中數據可知,3次實驗中管子的長度和直徑都是變化的,所以不能得出選項A和B的結論;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8.【分析】音調跟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跟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大;偏離原位置越遠,振幅越大。
【解答】解:
A、由圖可知,甲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最小,說明振幅最小,所以甲聲音的響度最小,故A正確;
B、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內乙、丙振動的次數不同,即頻率不相同,所以音調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則音色相同,故B錯誤;
C、乙和丙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相同,說明振幅相同,則二者的響度相同,故C正確;
D、甲、乙、丙的振動有規律,丁的振動無規律,因此甲、乙、丙聲音為樂音,丁聲音為噪聲,故D正確。
故選:B。
9.【分析】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探究響度與振幅關系時,要控制發聲體振動的頻率相同。
【解答】解:A、同一根琴弦時,琴弦的振動頻率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時,琴弦的振幅改變,響度不同;可以探究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故A正確;
B、不同的鼓,振動頻率有可能不同,敲擊鼓皮繃緊程度不同的鼓,存在頻率和振幅的不同;不能夠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故B錯誤;
C、抽出鐘罩內的空氣,是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結論,故C錯誤;
D、用同樣的力敲擊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為探究音調的影響因素,故D錯誤。
故選:A。
10.【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3)(4)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響度與聲音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A、敲擊編鐘時編鐘振動發聲,說明聲音是由于鐘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故A正確;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鐘聲通過空氣傳播到觀眾耳內的,故B正確;
C、編鐘具有合瓦結構,所以敲擊同一編鐘的正面和側面時編鐘可以發出兩種不同頻率的聲音,故C正確;
D、敲擊體積不同的編鐘,則編鐘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由于不知道敲擊力度的大小,無法判定響度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D。
二.填空題(共8小題)
11.【分析】(1)聲音的三特征是:音調、響度和音色,響度是由聲源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的高低和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音色由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決定;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解答】解:王亞平手指按壓不同的位置可以改變音調,彈奏后,手指已離開琴弦,但仍能聽到裊裊余音,是因為琴弦還在振動,而繼續發聲;
故答案為:音調;振動。
12.【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物體發聲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鼓聲是由于鼓面振動發聲;
由于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們根據音色分辨出鼓和鐲發聲的。
故答案為:振動;音色。
13.【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
【解答】解:“葫蘆絲”是靠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宇航員在艙內相互之間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間站外他們卻不能這樣直接交流,原因是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故答案為:振動;音調;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4.【分析】(1)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傳聲;
(3)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解答】解:音樂聲是由輪胎的振動而產生的;
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由題意可知,凹槽之間留的間距不同,汽車經過時的頻率也不同,所以聽到的聲音的音調越低;
故答案為:振動;空氣;音調。
15.【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與頻率大小有關;發聲體的頻率與物體的厚薄、輕重、寬窄和松緊等因素有關。
【解答】解:(1)“鳥哨”能發出哨音的原因是吹氣時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2)若吹氣時向上調節活塞,哨音的音調會變高,原因是:空氣柱變短,頻率變快,音調變高。
故答案為:( 1 )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2)高;空氣柱變短,頻率變快,;音調變高。
16.【分析】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
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解答】解:由波形圖可知,甲、乙、丙振動的幅度相同,說明響度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相同時間內,丙圖振動的次數最小,頻率最小,所以丙的音調最低。
故選為:甲、丙;丙。
17.【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1)在同一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時,振幅不同,則響度不同,故發生變化的是響度;
(2)口琴在發聲時是銅片在振動,較厚、較長的銅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較薄、較短的銅片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故較厚、較長的銅片發聲時振動要比較薄、較短的銅片振動慢;
圖中低音區為C區。
故答案為:(1)響度;(2)慢;C。
18.【分析】(1)弦樂的音調跟弦的長度、材料、松緊、粗細有關,在探究琴弦和一個因素的關系時,控制其它量不變。
要探究音調高低跟粗細的關系時,保持材料和長度相同。
(2)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
【解答】解:(1)選擇a、b兩弦線做實驗,粗細和長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調與弦線材料的關系;
(2)調節琴弦的松緊,就會改變琴弦的振動快慢,所以古箏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生“走音”現象,這是指琴弦發聲的音調偏離了標準,
于是她就拿出“調音器”擰動琴弦右端的弦釘來“調音”,這是通過改變琴弦的松緊程度來改變聲音的音調;
故答案為:(1)材料;(2)音調;松緊程度。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9.【分析】猜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
(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長短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
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材料不變。
(2)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材料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長度不變。
(3)探究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不變。
【解答】解:(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橫截面積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橫截面積,可選擇A、B、C進行研究。
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長度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長度,即選擇A、D、E;
(2)如果驗證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應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故應選G、H、I進行探究,則表格中長度為100,橫截面積為1.02;
(3)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長短、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
故答案為:(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
20.【分析】(1)①由圖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細都相同而長度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應用該琴弦所能探究的實驗;
②要探究音調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應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都相同而粗細不同,分析所給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進行實驗;
(2)琴弦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琴弦的材料、長短、粗細和松緊程度,在材料和松緊程度相同時,琴弦越長,音調越低,琴弦越粗,音調越低。
【解答】解:(1)①由圖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細相同而長度不同,選擇琴弦b、d進行實驗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
②要探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應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而粗細不同,由圖示可知,可以選琴弦a、b進行實驗;
(2)由圖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張力相同的情況下,琴弦越長,音調越低,琴弦越粗,音調越低,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A點,最低的是按住B點。
故答案為:(1)①長度;②a;b;(2)A;B。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鹤山市| 千阳县| 鹤山市| 饶河县| 浦北县| 疏附县| 江都市| 青阳县| 奈曼旗| 吴桥县| 察雅县| 防城港市| 宜州市| 桐乡市| 乌恰县| 全南县| 曲麻莱县| 建始县| 澄城县| 绥滨县| 江山市| 靖西县| 腾冲县| 泊头市| 屏南县| 隆回县| 黑水县| 阳江市| 博白县| 南召县| 福清市| 大余县| 台南市| 托克逊县| 中牟县| 道孚县| 白银市| 高青县| 泸溪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