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2025年中考考前對標適應性試題卷科學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5·浙江模擬)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則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A. B. C. D.2.(2025·浙江模擬)穿山甲(如圖)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外觀與爬行類相似,但它在分類上卻屬于哺乳動物。判斷穿山甲屬于哺乳動物的主要依據是( )A.體表覆蓋有鱗片和甲 B.有脊椎骨,體溫恒定C.體內有心臟,靠肺呼吸 D.胎生,母乳哺育幼體3.(2025·浙江模擬)四季更替,歲月變遷,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列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br/>A.冰雪雪消融 B.露珠晶瑩C.霜掛枝頭 D.千里冰封4.(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一只白鷺在水面上方飛行,小科在湖邊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鷺”在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水中的“白鷺”是空中白鷺的實像B.水中的“白鷺”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白鷺靠近水面時,則水中“白鷺”變大D.若白鷺向上飛,則水中“白鷺”也向上飛5.(2025·浙江模擬)乙硫醇(C2H6S)易揮發,具有強烈的蒜臭味,常被添加到煤氣中,以便在煤氣泄漏時通過其特殊的氣味來提醒人們。下列有關乙硫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由C、H、S三種元素組成 B.相對分子質量是62gC.碳、硫元素的質量比為2:1 D.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汽車發動機的壓縮沖程的示意圖。在活塞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汽缸內氣體的( ?。?br/>A.密度減小 B.溫度降低C.內能增大 D.分子熱運動減慢7.(2025·浙江模擬) 白車軸草又名白花三葉草,一般同一葉柄上有三片小葉,但偶爾也會有同一葉柄上出現四片小葉的植株。在遺傳學上這種現象稱為 ( )A.生殖 B.變異 C.進化 D.遺傳8.(2025·浙江模擬)如圖是高溫下人體體溫調節的部分示意圖,從反射弧的組成結構分析,汗腺屬于( ?。?br/>A.感受器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9.(2025·浙江模擬)已知金屬M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M可能是鋁 B.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C.M不可能是鋅 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10.(2025·浙江模擬)2025年初,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執行第41 次南極考察任務,并??吭谥猩娇瓶颊拘敦?。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卸貨后船所受浮力變小了B.卸貨前后船浸入水中的深度不變C.卸貨前后船所受浮力不變D.??堪哆厱r船所受浮力大于重力11.(2025·浙江模擬)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離分別插入銅片和鋅片,即為番茄電池。將銅片、鋅片與電壓表相連,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銅片是番茄電池的負極B.圖中所示的電壓值為4VC.為提倡節約,制作電池后的番茄仍作蔬菜食用D.番茄電池形成通路后,電子將從鋅片流向銅片12.(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們通過對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減慢。這將造成( )A.晝夜時間變長 B.晝夜時間變短C.四季交替變慢 D.四季交替變快13.(2025·浙江模擬)“物質與能量” “穩定與變化”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人體通過神經體液的動態調節,使產熱與散熱相對穩定,維持體溫穩定B.鹽酸與碳酸鈣反應時,燒杯中總質量逐漸減少,這違背了質量守恒定律C.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依賴生產者和分解者,能量也隨之在兩者間循環流動D.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同時釋放能量14.(2025·浙江模擬)下列選項中所列的科學方法,并沒有在相應的活動中用到的是( ?。?br/>選項 活動名稱 科學方法A 制作簡單的生物檢索表 分類法B 探究水的組成 類比法C 認識花的基本結構 實驗觀察法D 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理想實驗法A.A B.B C.C D.D15.(2025·浙江模擬)如圖為兩個光滑的弧面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的裝置。將質量為m的物體從左側弧面的a點靜止釋放,a、c兩點距離水平面的高度均為h(忽略空氣阻力)。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能到達c點B.經b點時,物體的動能最大C.物體在水平面運動時,內能增加D.物體從 a點滑到b時,重力所做的功大于 mgh二、填空題(本題有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2025·浙江模擬)《天工開物》中記載燒制青磚時“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轉釉”。該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 。請回答:(1)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2)FeO 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3)塞住磚窯的通氣孔,窯內柴火會較快熄滅,是由于 。17.(2025·浙江模擬)紫玉米被稱為玉米界的“黑珍珠”,如圖1所示。種植紫玉米時,要選擇質地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較好的壤土種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據圖回答:(1)紫玉米的紫色性狀是由其DNA上的 控制。(2)圖2為紫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紫玉米中富含的淀粉主要貯存在圖中 (填序號)所示結構中。(3)圖3是壤土類土壤的結構示意圖,其中X 表示的物質為 。18.(2025·浙江模擬)有A、B、C三個燒杯中分別盛有質量為100克的水,在相同的溫度下,向三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0g、40g、30g某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A、B兩個燒杯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PA% PB%。(2)C燒杯中的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無明顯現象,這說明溶液具有 的特點。(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19.(2025·浙江模擬)我國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由一臺內燃機和一臺電機組成(如圖所示),這臺電機既可以當電動機,又可以充當發電機。請回答:(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將內能轉化為 和電能。(2)電機充當發電機時,它的發電原理是 現象。(3)某種混合動力汽車電機(充當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20kW,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的最大容量為30kW·h,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小時。20.(2025·浙江模擬)在探究植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實驗中,需要對植物進行不同的處理。請據圖分析:(1)如圖甲所示,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 。(2)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21.(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預測最近一次日食將發生在2025年9月21日,此次日食可見區域主要集中在大洋洲東部、太平洋西南部以及南極洲的部分區域。請回答:(1)日食發生當天,地球繞太陽運動所在位置最接近圖甲的 (填字母)點。(2)如圖乙所示是日全食模擬實驗,中間的小球模擬的是 。若要模擬觀察到日環食,在此基礎上可保持觀察者和大球位置不動,將該小球 (填“靠近”或“遠離”)觀察者。22.(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所示,用兩只金屬盆可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過程中,先將兩只金屬盆用凡士林粘合,然后抽氣,再向兩邊拉,如圖乙為單只盆的示意圖,已知大氣壓作用于每只金屬盆的有效面積S 均為0.03m2。請回答:(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的存在,并且十分強大。(2)實驗時測得大氣壓強p0為1×105Pa,理論上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小均為 N。(3)經測定,最后拉開金屬盆時兩邊用的力均小于 F,其原因可能是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有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2025·浙江模擬)螺螄粉是風靡全國的網紅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筍。腌制酸筍時常加入食鹽,為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的影響,小科同學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第一步 將新鮮竹筍洗凈,切絲,煮熟。第二步 控制食鹽含量 A組 B組 C組食鹽含量1% 食鹽含量7% 食鹽含量12%第三步 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然后“ ”放置,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結果 第3天酸化 第11天酸化 酸化不明顯(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2)實驗第三步要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3)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 ”處的放置方式是 (填“密封”或“敞開”)。(4)小科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24.(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為驗證壓力大小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選用了長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細線和若干個相同的鐵塊,設計并開展了如圖實驗。請回答:(1)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2)在圖1所示實驗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 牛。(3)小科完成了圖1和圖2所示的實驗,又進行了圖3實驗,請用作圖的方式把圖3對應的實驗補充完整: 。(4)小科查閱資料獲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于是他將同一木塊放置在同一木板上,進行了如圖4中的a、b、c所示的實驗。拉動木塊勻速運動所用的力為. 和 F3, 推測F1、F2和F3的大小關系為 。25.(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利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研究氧氣的性質。請回答:(1)小科用圖甲裝置制取氧氣,則收集氧氣的裝置應連接 (填“A”或“B”)側導管。(2)小科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集氣瓶中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磨砂面在水下蓋緊集氣瓶口,取出后將集氣瓶 (填“正”或“倒”)放在水平桌面上。(3)小科用如圖丙裝置研究氧氣的性質,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透明實驗盒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兩部分,點燃燃燒室內的蠟燭,將傾倒室內的氧氣傳感器連接電腦并采集數據繪制成圖像丁;②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③取走中間隔板;④觀察并記錄蠟燭的燃燒現象。圖像丁中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是因為P時刻進行了上述實驗步驟 (填序號)。(4)根據上述探究實驗能說明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具有助燃性的實驗現象是 。26.(2025·浙江模擬)小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歐姆在探究歐姆定律時曾做過一個實驗:如圖所示,電流扭秤內有小磁針,其作用與電流表相同,將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以提供電源電壓。當用待測導線連接兩個水銀杯,就能形成閉合回路,產生電流,并利用電流扭秤來測量電流強度。歐姆利用8根直徑相等但長度不同的銅導線進行實驗,探究當待測導線兩端電壓相同時,電流和待測導線之間的關系。請回答:(1)實驗時將待測導線放入兩個水銀杯中,這是利用了水銀的 性。(2)實驗時是通過觀察電流扭秤中 來比較電流強度大小的。(3)實驗時需保持相同的電源電壓,在此實驗中,是通過保持 相同來實現保持電源電壓相同的。(4)歐姆通過實驗推導出 (X表示電流強度,k為常數,S為導線的橫截面積,a為導線兩端的電壓差,L為導線長度),在此基礎上又引入了電阻的概念,由此可知電阻R= (用題中字母表示)。27.(2025·浙江模擬)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其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請回答:(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草木灰屬于 (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為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科用下圖1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金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圖2操作。根據實驗現象小金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4)小華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變圖2中的一種藥品即可,小華的方案是 。四、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35分)28.(2025·浙江模擬)麻雀在水稻田生態系統中具有多方面作用。如圖1為某水稻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2為該生態系統中碳元素流經麻雀種群的部分圖解。請回答:(1)由圖1可知,該水稻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2)分析圖2可知,圖中“ ”處可以補充的生理過程是麻雀的 。(3)由圖1食物網可知,麻雀既能捕食昆蟲又要啄食稻谷。請你評價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29.(2025·浙江模擬)如圖是將40g稀鹽酸逐滴加入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的溫度變化曲線 (B點為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1)圖中從A到B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或“減小”)(2)圖中C點對應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3)列式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0.(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為某款電熱敷眼罩,它具有高溫、中溫和低溫三個擋位,圖乙是其內部簡化電路圖,R1、R2、R3為加熱電阻,其中R1、R2的阻值均為10Ω,通過旋轉開關可以實現擋位切換,正常工作時電壓為5V。請回答:(1)電熱敷眼罩通過發熱元件對眼部加熱,有助于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進而改進眼部血液循環,為眼部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更多的氧氣和 ,并帶走代謝廢物,從而可以緩解眼部疲勞。(2)旋轉開關轉至 cd時,該電熱敷眼罩的功率為多大 (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中總電流為0.9A,則R3的大小是多少 31.(2025·浙江模擬)在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植物,其種子包裹在形似“彈簧”的莢果中(如圖1)。莢果表面覆蓋著遇水會膨脹的特殊纖維,且莢果兩端尖銳。請回答:(1)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該植物的莢果形成了“彈射播種”機制以適應雨林環境,這是 的結果。(2)莢果在成熟時,內部壓力增大,利用“彈簧”結構將種子斜向上彈射出去。種子在空中飛行時,重力勢能大小的變化情況為 。(3)受該莢果“彈射播種”機制和特殊纖維的啟發,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救災物資投放裝置(如圖2)。該裝置外殼采用類似莢果纖維的可降解材料,內部采用彈簧結構儲存能量。①在制作可降解外殼時,選用的材料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逐漸分解產生CO2和H2O,由此可以推測該材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②從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角度分析,這種以可降解材料和彈簧結構設計的救災物資投放裝置,相比傳統的金屬或塑料投放裝置,具有的優勢有 (寫出一條)。32.(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為一款智能機器人。在AI大模型的驅動下,該機器人不僅學會了跳舞、180°后空翻等技能,而且可以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執行各種搬運任務。請回答:(1)機器人依靠電機驅動部件做出動作。在人體四大基本組織中,能提供動力驅動骨骼運動的是 組織。(2)機器人搬運物品時,對物品的水平推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品運動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在6~8s內,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 N。(3)機器人堅硬的鋁合金(由鋁和少量銅合成)外殼能有效保護內部零件。為測定鋁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將10g鋁合金樣品放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共收集到0.8g氫氣。則該鋁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為 。(4)機器人后滾翻時,每次重心升高0.8m。已知該機器人的質量為10kg,它由一臺額定功率為160W的電機驅動,電機的工作效率為80%。計算正常工作時,該機器人完成一次后滾翻的時間。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水的構成,水分子的構成分析。【解答】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故答案為:C。2.【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哺乳動物的特征: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腔內有膈,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解答】哺乳動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判斷穿山甲屬于哺乳動物,主要依據是胎生,母乳哺育幼體。故答案為:D。3.【答案】C【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解答】A、冰雪消融,冰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A錯誤;B、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B錯誤;C、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C正確;D、千里冰封,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D錯誤。故答案為:C。4.【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其特點是,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ABC、白鷺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當白鷺靠近水面時,水中的“白鷺”大小不變,故AC錯誤,B正確;D、平面鏡成像時,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鷺”與空中的白鷺距離水面的距離大小相等,若白鷺向上飛,則水中“白鷺”也向下飛,故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A【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組成來分析;B.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化學式可知,乙硫醇(化學式為C2H6S)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A正確;B.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B錯誤。C.乙硫醇中C、H、S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2):(1×6):(32×1)≠2:6:1,C錯誤;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38.7%;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51.6%;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9.7%;可知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錯誤。故答案為:A。6.【答案】C【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汽油機的四個沖程是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沖程。吸氣沖程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壓縮沖程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做功沖程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下運動;排氣沖程排氣門打開,進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2)壓縮沖程中,壓縮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使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溫度升高、內能增加;但質量不變,由密度公式確定密度變化情況;(3)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解答】由圖可見,進氣門和排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因此是壓縮沖程;在壓縮過程中,質量不變、體積減小,由ρ=可知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的密度增大,故A錯;在壓縮沖程中,活塞的機械能轉化成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的內能,因此氣缸內的汽油和空氣混合物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快;故B、D錯,C正確;故答案為:C。7.【答案】B【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物質的傳遞;育種與優生【解析】【分析】 變異在生物體上泛指生物種與個體之間的各種差異,包括形態、生理、生化以及行為、習性等各方面的歧異,變異是生物進化和人類育種的根源,包括可遺傳的和不可遺傳的變異。【解答】 白車軸草又名白花三葉草,一般同一葉柄上有三片小葉,但偶爾也會有同一葉柄上出現四片小葉的植株。在遺傳學上這種現象稱為為變異;故答案為:B8.【答案】D【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效應器是完成某種反射的肌肉或腺體,在體溫調節過程中,汗腺是效應器。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金屬M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說明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生成的化合物為MSO4,硫酸根顯-2價,則M顯+2價,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鐵發生置換反應時顯+2價,M可能是鐵,A錯誤;B、金屬M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說明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B正確;C、M顯+2價,該金屬不可能是鋁,C錯誤;D、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D錯誤。故答案為:B。10.【答案】A【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物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據漂浮的條件結合重力變化分析。(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解答】ACD、物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卸貨后船的重力減小,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變小,故CD錯誤,故A正確;B、卸貨后船的重力減小,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可知卸貨后船浸入水中的深度減小,B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D【知識點】電流和電流的單位換算;電壓;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解析】【分析】(1)據電壓表的正確使用方法確定電池的正負極;(2)會根據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讀出示數;(3)水果電池不能食用;(4)再電池內電流方向為負極到正極,電子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相反。【解答】A、根據圖示可知,電壓表正向偏轉,與電壓表正接線柱相連的為銅片,因此銅電極為正極,故A錯誤;B、圖中選擇的是0~3V量程,分度值為0.1V,則其示數為0.6V,故B錯誤;C、制作電池后的番茄與金屬有接觸了,不能食用,故D錯誤;D、番茄電池形成通路后,電源外部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因此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即電子將從鋅電極流向銅極,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解析】【分析】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的周期就是晝夜交替的周期。如果地球自轉速度呈階梯減慢,意味著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變長。【解答】AB、晝夜時間是由地球自轉周期決定的,地球自轉速度減慢,自轉周期變長,所以晝夜時間變長,A正確,B錯誤;CD、四季交替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地球公轉周期不變,四季交替的快慢就不變,與地球自轉速度無關,CD錯誤。故答案為:A。13.【答案】A【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體溫的控制;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人體體溫調節的機制,進行分析;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進行分析;C.根據生態系統中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D.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A.人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動態調整產熱與散熱速率,維持體溫穩態,故A正確;B.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燒杯,導致燒杯中總質量減少,但整個反應體系的質量是守恒的,故B錯誤;C.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依賴生產者和分解者,物質循環,能量逐級遞減流動,能量不能循環,故C錯誤;D.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此過程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植物儲存能量而非釋放能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答案】B【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將各個選項中的活動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描述對照,哪個一致,哪個就是正確選項。【解答】A.制作簡單的生物檢索表,使用的分類法,故A正確不合題意;B.探究水的組成,使用了直接實驗法,故B錯誤符合題意;C.認識花的基本結構實驗,使用實驗觀察法,故C正確不合題意;D.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使用理想實驗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5.【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內能【解析】【分析】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運動過程中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相互轉化(不計各種阻力);在一段運動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W=Gh=mgh(其中h為末位置與初位置之間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物體在運動過程中,能量是守恒的(能量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總量不變)。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加。【解答】ABC.將質量為m的物體從左側弧面的a點靜止釋放,物體到達水平面時動能最大。忽略空氣阻力,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加,故AB錯誤,C正確;D. 物體從 a點滑到b時, 重力做的功為:W=Gh=mgh,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CO(2)+2(3)缺少氧氣(助燃劑)【知識點】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1)根據還原劑的概念分析;(2)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分析;(3)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解答】(1)在化學反應 中,一氧化碳(CO)奪取了氧化鐵中的氧元素,因此一氧化碳是還原劑;(2)在FeO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有x+( 2)=0,解得x=+2;(3)塞住磚窯的通氣孔,窯內柴火會較快熄滅,是因為窯內的氧氣被耗盡。燃燒需要氧氣,塞住通氣孔后,氧氣無法進入,柴火因缺氧而熄滅。故答案為:(1)CO;(2)+2;(3)缺少氧氣(助燃劑)。17.【答案】(1)基因(2)②(3)水【知識點】種子的結構;遺傳物質的傳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根據玉米種子結構及不同種類土壤成分分析,圖中①果皮和種皮、②胚乳。【解答】(1)基因是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紫玉米的紫色性狀;(2)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滴加碘酒,變藍的部位是②胚乳,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3)土壤其實是由陸地表面的礦物質顆粒、有機物、水、空氣等共同組成的,它具有肥力,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因此,圖丙土壤的結構示意圖中,X表示的物質為水。故答案為:(1)基因;(2)②;(3)水。18.【答案】(1)=(2)穩定(3)恒溫蒸發溶劑(或改變溶液溫度)【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100%;(2)溶液具有均一性、穩定性;(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溫蒸發溶劑等。【解答】(1)A、B兩個燒杯中的溫度相同,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溶劑質量相同,都是飽和溶液,因此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PA%=PB%;(2)C燒杯中的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無明顯現象,這說明溶液具有穩定的特點;(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溫蒸發溶劑等。故答案為:(1)=;(2)穩定;(3)恒溫蒸發溶劑。19.【答案】(1)機械能(2)電磁感應(3)1.5【知識點】電磁感應;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內燃機工作時,給蓄電池充電,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根據電能的公式變形即可求出時間。【解答】(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發電時,在閉合電路中,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故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由公式W=Pt可知,t===1.5h。故答案為:機械能;電磁感應;1.5。20.【答案】(1)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A【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在細胞中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篩管由上向下運輸有機物。【解答】(1)如圖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由于環剝切斷了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導致環剝部位下方的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有機物來支持其生長。相反,環剝部位上方的組織仍然可以通過導管獲得水和無機鹽,并且由于有機物在環剝處積累,這些有機物可能促進了上方組織的不定根生長。因此,在營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環剝部位的上方A處會最先長出不定根。故答案為:(1)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A。21.【答案】(1)C(2)月球;遠離【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等長;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為9月23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解答】讀圖可知,(1)2025年9月21日日食發生當天,地球運行在夏至和秋分之間,接近秋分(9月23日前后),地球運行在甲公轉軌道示意圖中的C點附近。(2)日全食模擬實驗如圖乙所示,日全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中間,擋住照向地球的太陽光,于是出現日食,故中間的小球模擬的是月球;如果想觀察到日環食,在此實驗基礎上可保持觀察者和太陽不動,模擬月亮的小球應靠近太陽而遠離觀察者。故答案為:(1)C;(2)月球;遠離。22.【答案】(1)大氣壓(強)(2)3000(3)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了大氣壓的存在;(2)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出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br/>(3)若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盆內依然有空氣,盆會受盆內氣壓的影響。【解答】(1)歷史上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2)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小:F=P0S=1×105Pa×0.03m2=3000N;(3)若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盆內依然有空氣,盆內氣壓對盆有壓力,最后拉開金屬盆時兩邊用的力均小于F。故答案為:(1)大氣壓;(2)3000;(3)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23.【答案】(1)食鹽含量(2)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密封(4)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2、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1)本實驗是為了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和保存的影響,實驗過程中控制了不同的食鹽含量,食鹽含量1%、食鹽含量7%、食鹽含量12%形成對照,因此該實驗變量是食鹽含量。(2)實驗第三步要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因為高溫可以殺菌,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由于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處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進行無氧發酵。(4)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故答案為:(1)食鹽含量。(2)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密封。(4)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24.【答案】(1)勻速直線(2)2.2(3)(4)【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2)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由控制變量法可知,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4)結合圖4中的a、b、c所示的實驗物體移動速度及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分析。【解答】(1)實驗中,為了便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應該使木塊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2)當木塊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等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讀圖此時示數為2.2N,故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2.2N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分析圖1和圖2可知,變量為壓力大小,故圖3中壓力要大于圖2,可在木塊上放置兩塊鐵塊,故畫圖如下:(4)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無關,因圖4中a、b壓力相同,故摩擦力相同,c中壓力最大,故摩擦力最大,故 F1、F2和F3的大小關系為: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2.2;(3)(4)25.【答案】(1)A(2)正(3)③(4)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分析】(1)根據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的氣體是氧氣來分析解答;(2)根據瓶內氧氣的密度分析解答;(3)根據在步驟③中,取走中間隔板,燃燒室內的蠟燭會消耗兩側的氧氣,導致氧氣含量迅速下降來分析解答;(4)根據在該實驗中,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當取走中間隔板后,蠟燭燃燒更旺,這是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來分析解答。【解答】(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則收集氧氣的裝置應連接A;(2)當集氣瓶中水排完后,瓶內充滿氧氣,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當把集氣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3)在步驟 ③ 中,取走中間隔板,燃燒室內的蠟燭會消耗兩側的氧氣,導致氧氣含量迅速下降,從圖像中可以看到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所以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是因為P時刻進行了實驗步驟 ③ ;(4)在該實驗中,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當取走中間隔板后,蠟燭燃燒更旺,這是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同時氧氣能從傾倒室進入燃燒室使蠟燭燃燒更旺,說明氧氣是向下流動的,即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則該探究實驗能說明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具有助燃性的實驗現象是: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故答案為:(1)A;(2)正;(3) ③ ;(4)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26.【答案】(1)導電(2)小磁針的偏轉角度(3)兩個水銀杯的水溫溫差(4)【知識點】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1)容易導電的物體屬于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屬于絕緣體;(2)電路中電流較大時,電流扭秤中小磁針的偏轉角度較大;(3)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以提供電源電壓;(4)根據歐姆定律計算電阻。【解答】(1)實驗將待測導線放入兩個水銀杯中,就能形成閉合回路,產生電流,說明水銀具有導電性。(2)實驗中利用電流扭秤來測量電流強度,通過電流扭秤中小磁針偏轉角度來比較電流強度大小。(3)實驗中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可控制兩個水銀杯中水溫溫差相同,從而控制電源電壓相同。(4)根據歐姆定律,電阻故答案為:(1)導電;(2)小磁針偏轉角度;(3)兩個水銀杯的水溫溫差;(4)。27.【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K2SO4(4)把足量的BaCl2溶液改為足量的Ba(NO3)2溶液【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2)根據提高碳酸鉀質量分數的測定角度分析;(3)(4)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鉀;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解答】(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吸收;(3)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但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4)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故答案為:(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K2SO4;(4)把足量的BaCl2溶液改為足量的Ba(NO3)2溶液。28.【答案】(1)3(2)呼吸作用(3)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1中的食物鏈有:水稻→昆蟲→青蛙→蛇、水稻→昆蟲→麻雀→蛇、水稻→麻雀→蛇。(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解答】(1)圖中食物鏈有:水稻→昆蟲→青蛙→蛇、水稻→昆蟲→麻雀→蛇、水稻→麻雀→蛇,因此圖中有3條食物鏈;(2)食物鏈中,一個營養級(非最高營養級)生物能量的去向有:①自身呼吸消耗散失;②流入分解者;③流入下一營養級;④貯存在生物體內未被利用。故分析圖2可知,“?”位置可以補充的生理過程是麻雀的呼吸作用。(3)麻雀在幼苗期捕食害蟲,減少了害蟲對水稻的危害,對水稻生長有利;在成熟期啄食稻谷,對水稻產量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故答案為:(1)3;(2)呼吸作用;(3)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29.【答案】(1)減小(2)NaCl、HCl(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40 58.520g×4% x,解得:x=1.17gNaCl%==2.925%【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pH的變化進行分析;(2)根據圖中的溫度變化進行分析;(3)由圖可知,加入20g稀鹽酸時恰好完全反應,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1)由圖像可知,圖中從A到B過程中,氫氧化鈉逐漸被消耗,溶液的pH逐漸減小;(2)圖中C點時,溶液的溫度從B點開始降低,所以此時的稀鹽酸過量,溶液的溶質是NaCl、HCl;(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40 58.520g×4% x,解得:x=1.17gNaCl%==2.925%故答案為:(1)減小;(2)NaCl、HCl;(3)見解答。30.【答案】(1)營養物質(2)旋轉開關轉至 cd時,R2電阻單獨工作,此時電熱敷眼罩的功率為(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為 R2、R3兩電阻并聯,此時R2支路電流為R3支路電流為則R3的阻值為【知識點】細胞呼吸;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2)根據可求出旋轉開關轉至cd時,電熱敷腰帶的功率;(3)由圖乙可知,當開關接ab時,電路開路,當開關接bc時,R1、R2串聯,當開關接cd時,只有R2工作,當開關接de時,R2、R3并聯,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及歐姆定律分析計算。【解答】(1)細胞呼吸作用時,有機物在氧氣的作用下緩慢氧化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并釋放能量,而細胞中的有機物和氧氣需要借助與血液循環運輸,故血液循環,為眼部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帶走了代謝廢物;(2)由圖乙可知,當開關接cd時,只有R2工作,故;(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為 R2、R3兩電阻并聯,此時R2支路電流為:R3支路電流為則R3的阻值為故答案為:(1)營養物質;(2);(3)見解答。31.【答案】(1)自然選擇(2)先增大后減小(3)C、H;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合理即可)【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物種進化及自然選擇來分析;(2)結合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分析;(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該植物的莢果形成了“彈射播種”機制以適應雨林環境,這樣能有利于其種子的傳播,有利與物種的繁衍,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質量和所處位置的高度有關,由題中可知, 種子斜向上彈射出去 ,可知高度先增加后減小,故重力勢能也先增大后減??;(3)題中可知:選用的材料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逐漸分解產生CO2和H2O,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由此可以推測該材料中一定含有C、H兩種元素;(4)可降解材料和彈簧結構設計的救災物資投放裝置,相比傳統的金屬或塑料投放裝置相比具有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優勢。故答案為:(1)自然選擇;(2)先增大后減??;(3)C、H(;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32.【答案】(1)肌肉(2)200(3)72%(4)解:W有= Gh= mgh=10kg×10N/kg×0.8m=80Jt=W 總/P=100J/160W=0.625s【知識點】組織;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的四大組織及各組織的功能分析;(2)結合圖像及二力平衡原理分析;(3)根據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分析;(4)根據公式W有= Gh= mgh及W=Pt分析計算。【解答】(1)人體有神經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四大組織,其中肌肉的收縮產生拉力,為骨骼運動提供動力,而肌肉中主要的組織為肌肉組織;(2)結合圖像分析可知, 6~8s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此時摩擦力f=F=200N;(3)鋁合金中銅不與鹽酸反應,而鋁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設鋁合金中鋁的質量為x,54 6x 0.8g解得x=7.2gAl%=(4)W有= Gh= mgh=10kg×10N/kg×0.8m=80Jt===0.625s故答案為:(1)肌肉;(2)200;(3)72%;(4)0.625s。1 / 1浙江省2025年中考考前對標適應性試題卷科學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5·浙江模擬)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則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br/>A. B. C. D.【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水的構成,水分子的構成分析。【解答】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故答案為:C。2.(2025·浙江模擬)穿山甲(如圖)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外觀與爬行類相似,但它在分類上卻屬于哺乳動物。判斷穿山甲屬于哺乳動物的主要依據是( ?。?br/>A.體表覆蓋有鱗片和甲 B.有脊椎骨,體溫恒定C.體內有心臟,靠肺呼吸 D.胎生,母乳哺育幼體【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哺乳動物的特征: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腔內有膈,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解答】哺乳動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判斷穿山甲屬于哺乳動物,主要依據是胎生,母乳哺育幼體。故答案為:D。3.(2025·浙江模擬)四季更替,歲月變遷,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列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A.冰雪雪消融 B.露珠晶瑩C.霜掛枝頭 D.千里冰封【答案】C【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解答】A、冰雪消融,冰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A錯誤;B、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B錯誤;C、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C正確;D、千里冰封,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D錯誤。故答案為:C。4.(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一只白鷺在水面上方飛行,小科在湖邊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鷺”在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水中的“白鷺”是空中白鷺的實像B.水中的“白鷺”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白鷺靠近水面時,則水中“白鷺”變大D.若白鷺向上飛,則水中“白鷺”也向上飛【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其特點是,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ABC、白鷺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當白鷺靠近水面時,水中的“白鷺”大小不變,故AC錯誤,B正確;D、平面鏡成像時,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鷺”與空中的白鷺距離水面的距離大小相等,若白鷺向上飛,則水中“白鷺”也向下飛,故D錯誤。故答案為:B。5.(2025·浙江模擬)乙硫醇(C2H6S)易揮發,具有強烈的蒜臭味,常被添加到煤氣中,以便在煤氣泄漏時通過其特殊的氣味來提醒人們。下列有關乙硫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由C、H、S三種元素組成 B.相對分子質量是62gC.碳、硫元素的質量比為2:1 D.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答案】A【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組成來分析;B.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化學式可知,乙硫醇(化學式為C2H6S)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A正確;B.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B錯誤。C.乙硫醇中C、H、S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2):(1×6):(32×1)≠2:6:1,C錯誤;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38.7%;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51.6%;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9.7%;可知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錯誤。故答案為:A。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汽車發動機的壓縮沖程的示意圖。在活塞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汽缸內氣體的( ?。?br/>A.密度減小 B.溫度降低C.內能增大 D.分子熱運動減慢【答案】C【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汽油機的四個沖程是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沖程。吸氣沖程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壓縮沖程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做功沖程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下運動;排氣沖程排氣門打開,進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2)壓縮沖程中,壓縮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使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溫度升高、內能增加;但質量不變,由密度公式確定密度變化情況;(3)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解答】由圖可見,進氣門和排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因此是壓縮沖程;在壓縮過程中,質量不變、體積減小,由ρ=可知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的密度增大,故A錯;在壓縮沖程中,活塞的機械能轉化成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的內能,因此氣缸內的汽油和空氣混合物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快;故B、D錯,C正確;故答案為:C。7.(2025·浙江模擬) 白車軸草又名白花三葉草,一般同一葉柄上有三片小葉,但偶爾也會有同一葉柄上出現四片小葉的植株。在遺傳學上這種現象稱為 ( )A.生殖 B.變異 C.進化 D.遺傳【答案】B【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物質的傳遞;育種與優生【解析】【分析】 變異在生物體上泛指生物種與個體之間的各種差異,包括形態、生理、生化以及行為、習性等各方面的歧異,變異是生物進化和人類育種的根源,包括可遺傳的和不可遺傳的變異。【解答】 白車軸草又名白花三葉草,一般同一葉柄上有三片小葉,但偶爾也會有同一葉柄上出現四片小葉的植株。在遺傳學上這種現象稱為為變異;故答案為:B8.(2025·浙江模擬)如圖是高溫下人體體溫調節的部分示意圖,從反射弧的組成結構分析,汗腺屬于( ?。?br/>A.感受器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答案】D【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效應器是完成某種反射的肌肉或腺體,在體溫調節過程中,汗腺是效應器。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5·浙江模擬)已知金屬M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M可能是鋁 B.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C.M不可能是鋅 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金屬M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說明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生成的化合物為MSO4,硫酸根顯-2價,則M顯+2價,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鐵發生置換反應時顯+2價,M可能是鐵,A錯誤;B、金屬M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說明M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B正確;C、M顯+2價,該金屬不可能是鋁,C錯誤;D、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D錯誤。故答案為:B。10.(2025·浙江模擬)2025年初,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執行第41 次南極考察任務,并停靠在中山科考站卸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卸貨后船所受浮力變小了B.卸貨前后船浸入水中的深度不變C.卸貨前后船所受浮力不變D.??堪哆厱r船所受浮力大于重力【答案】A【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物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據漂浮的條件結合重力變化分析。(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解答】ACD、物體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卸貨后船的重力減小,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變小,故CD錯誤,故A正確;B、卸貨后船的重力減小,根據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可知卸貨后船浸入水中的深度減小,B錯誤;故答案為:A。11.(2025·浙江模擬)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離分別插入銅片和鋅片,即為番茄電池。將銅片、鋅片與電壓表相連,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片是番茄電池的負極B.圖中所示的電壓值為4VC.為提倡節約,制作電池后的番茄仍作蔬菜食用D.番茄電池形成通路后,電子將從鋅片流向銅片【答案】D【知識點】電流和電流的單位換算;電壓;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解析】【分析】(1)據電壓表的正確使用方法確定電池的正負極;(2)會根據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讀出示數;(3)水果電池不能食用;(4)再電池內電流方向為負極到正極,電子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相反。【解答】A、根據圖示可知,電壓表正向偏轉,與電壓表正接線柱相連的為銅片,因此銅電極為正極,故A錯誤;B、圖中選擇的是0~3V量程,分度值為0.1V,則其示數為0.6V,故B錯誤;C、制作電池后的番茄與金屬有接觸了,不能食用,故D錯誤;D、番茄電池形成通路后,電源外部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因此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即電子將從鋅電極流向銅極,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們通過對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減慢。這將造成( ?。?br/>A.晝夜時間變長 B.晝夜時間變短C.四季交替變慢 D.四季交替變快【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解析】【分析】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的周期就是晝夜交替的周期。如果地球自轉速度呈階梯減慢,意味著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變長。【解答】AB、晝夜時間是由地球自轉周期決定的,地球自轉速度減慢,自轉周期變長,所以晝夜時間變長,A正確,B錯誤;CD、四季交替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地球公轉周期不變,四季交替的快慢就不變,與地球自轉速度無關,CD錯誤。故答案為:A。13.(2025·浙江模擬)“物質與能量” “穩定與變化”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人體通過神經體液的動態調節,使產熱與散熱相對穩定,維持體溫穩定B.鹽酸與碳酸鈣反應時,燒杯中總質量逐漸減少,這違背了質量守恒定律C.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依賴生產者和分解者,能量也隨之在兩者間循環流動D.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同時釋放能量【答案】A【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體溫的控制;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人體體溫調節的機制,進行分析;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進行分析;C.根據生態系統中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D.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A.人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動態調整產熱與散熱速率,維持體溫穩態,故A正確;B.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燒杯,導致燒杯中總質量減少,但整個反應體系的質量是守恒的,故B錯誤;C.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依賴生產者和分解者,物質循環,能量逐級遞減流動,能量不能循環,故C錯誤;D.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此過程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植物儲存能量而非釋放能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2025·浙江模擬)下列選項中所列的科學方法,并沒有在相應的活動中用到的是( )選項 活動名稱 科學方法A 制作簡單的生物檢索表 分類法B 探究水的組成 類比法C 認識花的基本結構 實驗觀察法D 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理想實驗法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將各個選項中的活動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描述對照,哪個一致,哪個就是正確選項。【解答】A.制作簡單的生物檢索表,使用的分類法,故A正確不合題意;B.探究水的組成,使用了直接實驗法,故B錯誤符合題意;C.認識花的基本結構實驗,使用實驗觀察法,故C正確不合題意;D.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使用理想實驗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5.(2025·浙江模擬)如圖為兩個光滑的弧面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的裝置。將質量為m的物體從左側弧面的a點靜止釋放,a、c兩點距離水平面的高度均為h(忽略空氣阻力)。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物體能到達c點B.經b點時,物體的動能最大C.物體在水平面運動時,內能增加D.物體從 a點滑到b時,重力所做的功大于 mgh【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內能【解析】【分析】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運動過程中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相互轉化(不計各種阻力);在一段運動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W=Gh=mgh(其中h為末位置與初位置之間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物體在運動過程中,能量是守恒的(能量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總量不變)。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加。【解答】ABC.將質量為m的物體從左側弧面的a點靜止釋放,物體到達水平面時動能最大。忽略空氣阻力,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加,故AB錯誤,C正確;D. 物體從 a點滑到b時, 重力做的功為:W=Gh=mgh,故D錯誤。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本題有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2025·浙江模擬)《天工開物》中記載燒制青磚時“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轉釉”。該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 。請回答:(1)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2)FeO 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3)塞住磚窯的通氣孔,窯內柴火會較快熄滅,是由于 。【答案】(1)CO(2)+2(3)缺少氧氣(助燃劑)【知識點】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1)根據還原劑的概念分析;(2)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分析;(3)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解答】(1)在化學反應 中,一氧化碳(CO)奪取了氧化鐵中的氧元素,因此一氧化碳是還原劑;(2)在FeO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有x+( 2)=0,解得x=+2;(3)塞住磚窯的通氣孔,窯內柴火會較快熄滅,是因為窯內的氧氣被耗盡。燃燒需要氧氣,塞住通氣孔后,氧氣無法進入,柴火因缺氧而熄滅。故答案為:(1)CO;(2)+2;(3)缺少氧氣(助燃劑)。17.(2025·浙江模擬)紫玉米被稱為玉米界的“黑珍珠”,如圖1所示。種植紫玉米時,要選擇質地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較好的壤土種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據圖回答:(1)紫玉米的紫色性狀是由其DNA上的 控制。(2)圖2為紫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紫玉米中富含的淀粉主要貯存在圖中 (填序號)所示結構中。(3)圖3是壤土類土壤的結構示意圖,其中X 表示的物質為 。【答案】(1)基因(2)②(3)水【知識點】種子的結構;遺傳物質的傳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根據玉米種子結構及不同種類土壤成分分析,圖中①果皮和種皮、②胚乳。【解答】(1)基因是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紫玉米的紫色性狀;(2)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滴加碘酒,變藍的部位是②胚乳,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3)土壤其實是由陸地表面的礦物質顆粒、有機物、水、空氣等共同組成的,它具有肥力,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因此,圖丙土壤的結構示意圖中,X表示的物質為水。故答案為:(1)基因;(2)②;(3)水。18.(2025·浙江模擬)有A、B、C三個燒杯中分別盛有質量為100克的水,在相同的溫度下,向三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50g、40g、30g某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A、B兩個燒杯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PA% PB%。(2)C燒杯中的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無明顯現象,這說明溶液具有 的特點。(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2)穩定(3)恒溫蒸發溶劑(或改變溶液溫度)【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100%;(2)溶液具有均一性、穩定性;(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溫蒸發溶劑等。【解答】(1)A、B兩個燒杯中的溫度相同,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溶劑質量相同,都是飽和溶液,因此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PA%=PB%;(2)C燒杯中的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無明顯現象,這說明溶液具有穩定的特點;(3)若要從C燒杯的溶液中重新結晶出該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溫蒸發溶劑等。故答案為:(1)=;(2)穩定;(3)恒溫蒸發溶劑。19.(2025·浙江模擬)我國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由一臺內燃機和一臺電機組成(如圖所示),這臺電機既可以當電動機,又可以充當發電機。請回答:(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將內能轉化為 和電能。(2)電機充當發電機時,它的發電原理是 現象。(3)某種混合動力汽車電機(充當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20kW,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的最大容量為30kW·h,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小時。【答案】(1)機械能(2)電磁感應(3)1.5【知識點】電磁感應;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內燃機工作時,給蓄電池充電,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根據電能的公式變形即可求出時間。【解答】(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發電時,在閉合電路中,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故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由公式W=Pt可知,t===1.5h。故答案為:機械能;電磁感應;1.5。20.(2025·浙江模擬)在探究植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實驗中,需要對植物進行不同的處理。請據圖分析:(1)如圖甲所示,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 。(2)如圖乙,在“研究有機物的運輸部位”的實驗中,對枝條進行環剝處理,放在營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最先長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答案】(1)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A【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在細胞中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篩管由上向下運輸有機物。【解答】(1)如圖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中,需將新鮮菠菜密閉于塑料袋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其中在暗處放置的目的是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由于環剝切斷了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導致環剝部位下方的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有機物來支持其生長。相反,環剝部位上方的組織仍然可以通過導管獲得水和無機鹽,并且由于有機物在環剝處積累,這些有機物可能促進了上方組織的不定根生長。因此,在營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環剝部位的上方A處會最先長出不定根。故答案為:(1)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造成干擾;(2)A。21.(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預測最近一次日食將發生在2025年9月21日,此次日食可見區域主要集中在大洋洲東部、太平洋西南部以及南極洲的部分區域。請回答:(1)日食發生當天,地球繞太陽運動所在位置最接近圖甲的 (填字母)點。(2)如圖乙所示是日全食模擬實驗,中間的小球模擬的是 。若要模擬觀察到日環食,在此基礎上可保持觀察者和大球位置不動,將該小球 (填“靠近”或“遠離”)觀察者。【答案】(1)C(2)月球;遠離【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等長;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為9月23日前后,此時全球晝夜平分。【解答】讀圖可知,(1)2025年9月21日日食發生當天,地球運行在夏至和秋分之間,接近秋分(9月23日前后),地球運行在甲公轉軌道示意圖中的C點附近。(2)日全食模擬實驗如圖乙所示,日全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中間,擋住照向地球的太陽光,于是出現日食,故中間的小球模擬的是月球;如果想觀察到日環食,在此實驗基礎上可保持觀察者和太陽不動,模擬月亮的小球應靠近太陽而遠離觀察者。故答案為:(1)C;(2)月球;遠離。22.(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所示,用兩只金屬盆可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過程中,先將兩只金屬盆用凡士林粘合,然后抽氣,再向兩邊拉,如圖乙為單只盆的示意圖,已知大氣壓作用于每只金屬盆的有效面積S 均為0.03m2。請回答:(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的存在,并且十分強大。(2)實驗時測得大氣壓強p0為1×105Pa,理論上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小均為 N。(3)經測定,最后拉開金屬盆時兩邊用的力均小于 F,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大氣壓(強)(2)3000(3)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實了大氣壓的存在;(2)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出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3)若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盆內依然有空氣,盆會受盆內氣壓的影響。【解答】(1)歷史上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2)每只金屬盆所受外界大氣壓力F的大小:F=P0S=1×105Pa×0.03m2=3000N;(3)若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盆內依然有空氣,盆內氣壓對盆有壓力,最后拉開金屬盆時兩邊用的力均小于F。故答案為:(1)大氣壓;(2)3000;(3)金屬盆內未抽成真空。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有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2025·浙江模擬)螺螄粉是風靡全國的網紅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筍。腌制酸筍時常加入食鹽,為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的影響,小科同學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第一步 將新鮮竹筍洗凈,切絲,煮熟。第二步 控制食鹽含量 A組 B組 C組食鹽含量1% 食鹽含量7% 食鹽含量12%第三步 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然后“ ”放置,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結果 第3天酸化 第11天酸化 酸化不明顯(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2)實驗第三步要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3)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 ”處的放置方式是 (填“密封”或“敞開”)。(4)小科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答案】(1)食鹽含量(2)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密封(4)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2、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1)本實驗是為了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和保存的影響,實驗過程中控制了不同的食鹽含量,食鹽含量1%、食鹽含量7%、食鹽含量12%形成對照,因此該實驗變量是食鹽含量。(2)實驗第三步要對發酵罐體進行高溫處理,因為高溫可以殺菌,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由于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處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進行無氧發酵。(4)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故答案為:(1)食鹽含量。(2)防止罐內其他微生物干擾實驗(3)密封。(4)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含量越高,酸筍發酵時間越長。24.(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為驗證壓力大小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選用了長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細線和若干個相同的鐵塊,設計并開展了如圖實驗。請回答:(1)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2)在圖1所示實驗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 牛。(3)小科完成了圖1和圖2所示的實驗,又進行了圖3實驗,請用作圖的方式把圖3對應的實驗補充完整: 。(4)小科查閱資料獲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于是他將同一木塊放置在同一木板上,進行了如圖4中的a、b、c所示的實驗。拉動木塊勻速運動所用的力為. 和 F3, 推測F1、F2和F3的大小關系為 。【答案】(1)勻速直線(2)2.2(3)(4)【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2)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由控制變量法可知,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4)結合圖4中的a、b、c所示的實驗物體移動速度及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分析。【解答】(1)實驗中,為了便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應該使木塊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2)當木塊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等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讀圖此時示數為2.2N,故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2.2N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分析圖1和圖2可知,變量為壓力大小,故圖3中壓力要大于圖2,可在木塊上放置兩塊鐵塊,故畫圖如下:(4)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無關,因圖4中a、b壓力相同,故摩擦力相同,c中壓力最大,故摩擦力最大,故 F1、F2和F3的大小關系為: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2.2;(3)(4)25.(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利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研究氧氣的性質。請回答:(1)小科用圖甲裝置制取氧氣,則收集氧氣的裝置應連接 (填“A”或“B”)側導管。(2)小科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集氣瓶中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磨砂面在水下蓋緊集氣瓶口,取出后將集氣瓶 (填“正”或“倒”)放在水平桌面上。(3)小科用如圖丙裝置研究氧氣的性質,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透明實驗盒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兩部分,點燃燃燒室內的蠟燭,將傾倒室內的氧氣傳感器連接電腦并采集數據繪制成圖像?。虎趯⒀鯕饩徛谷雰A倒室;③取走中間隔板;④觀察并記錄蠟燭的燃燒現象。圖像丁中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是因為P時刻進行了上述實驗步驟 (填序號)。(4)根據上述探究實驗能說明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具有助燃性的實驗現象是 。【答案】(1)A(2)正(3)③(4)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分析】(1)根據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的氣體是氧氣來分析解答;(2)根據瓶內氧氣的密度分析解答;(3)根據在步驟③中,取走中間隔板,燃燒室內的蠟燭會消耗兩側的氧氣,導致氧氣含量迅速下降來分析解答;(4)根據在該實驗中,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當取走中間隔板后,蠟燭燃燒更旺,這是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來分析解答。【解答】(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則收集氧氣的裝置應連接A;(2)當集氣瓶中水排完后,瓶內充滿氧氣,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當把集氣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3)在步驟 ③ 中,取走中間隔板,燃燒室內的蠟燭會消耗兩側的氧氣,導致氧氣含量迅速下降,從圖像中可以看到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所以P點后氧氣含量迅速下降是因為P時刻進行了實驗步驟 ③ ;(4)在該實驗中,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當取走中間隔板后,蠟燭燃燒更旺,這是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同時氧氣能從傾倒室進入燃燒室使蠟燭燃燒更旺,說明氧氣是向下流動的,即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則該探究實驗能說明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具有助燃性的實驗現象是: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故答案為:(1)A;(2)正;(3) ③ ;(4)0~25秒傾倒室內氧氣含量上升,25秒后蠟燭燃燒更旺。26.(2025·浙江模擬)小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歐姆在探究歐姆定律時曾做過一個實驗:如圖所示,電流扭秤內有小磁針,其作用與電流表相同,將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以提供電源電壓。當用待測導線連接兩個水銀杯,就能形成閉合回路,產生電流,并利用電流扭秤來測量電流強度。歐姆利用8根直徑相等但長度不同的銅導線進行實驗,探究當待測導線兩端電壓相同時,電流和待測導線之間的關系。請回答:(1)實驗時將待測導線放入兩個水銀杯中,這是利用了水銀的 性。(2)實驗時是通過觀察電流扭秤中 來比較電流強度大小的。(3)實驗時需保持相同的電源電壓,在此實驗中,是通過保持 相同來實現保持電源電壓相同的。(4)歐姆通過實驗推導出 (X表示電流強度,k為常數,S為導線的橫截面積,a為導線兩端的電壓差,L為導線長度),在此基礎上又引入了電阻的概念,由此可知電阻R= (用題中字母表示)。【答案】(1)導電(2)小磁針的偏轉角度(3)兩個水銀杯的水溫溫差(4)【知識點】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1)容易導電的物體屬于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屬于絕緣體;(2)電路中電流較大時,電流扭秤中小磁針的偏轉角度較大;(3)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以提供電源電壓;(4)根據歐姆定律計算電阻。【解答】(1)實驗將待測導線放入兩個水銀杯中,就能形成閉合回路,產生電流,說明水銀具有導電性。(2)實驗中利用電流扭秤來測量電流強度,通過電流扭秤中小磁針偏轉角度來比較電流強度大小。(3)實驗中金屬棒的一端浸入沸水中,另一端浸入碎冰中,從而形成溫差電池,可控制兩個水銀杯中水溫溫差相同,從而控制電源電壓相同。(4)根據歐姆定律,電阻故答案為:(1)導電;(2)小磁針偏轉角度;(3)兩個水銀杯的水溫溫差;(4)。27.(2025·浙江模擬)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其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請回答:(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草木灰屬于 (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為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科用下圖1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金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圖2操作。根據實驗現象小金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4)小華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變圖2中的一種藥品即可,小華的方案是 。【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K2SO4(4)把足量的BaCl2溶液改為足量的Ba(NO3)2溶液【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2)根據提高碳酸鉀質量分數的測定角度分析;(3)(4)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鉀;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解答】(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吸收;(3)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但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4)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故答案為:(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K2SO4;(4)把足量的BaCl2溶液改為足量的Ba(NO3)2溶液。四、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35分)28.(2025·浙江模擬)麻雀在水稻田生態系統中具有多方面作用。如圖1為某水稻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2為該生態系統中碳元素流經麻雀種群的部分圖解。請回答:(1)由圖1可知,該水稻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2)分析圖2可知,圖中“ ”處可以補充的生理過程是麻雀的 。(3)由圖1食物網可知,麻雀既能捕食昆蟲又要啄食稻谷。請你評價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答案】(1)3(2)呼吸作用(3)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1中的食物鏈有:水稻→昆蟲→青蛙→蛇、水稻→昆蟲→麻雀→蛇、水稻→麻雀→蛇。(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解答】(1)圖中食物鏈有:水稻→昆蟲→青蛙→蛇、水稻→昆蟲→麻雀→蛇、水稻→麻雀→蛇,因此圖中有3條食物鏈;(2)食物鏈中,一個營養級(非最高營養級)生物能量的去向有:①自身呼吸消耗散失;②流入分解者;③流入下一營養級;④貯存在生物體內未被利用。故分析圖2可知,“?”位置可以補充的生理過程是麻雀的呼吸作用。(3)麻雀在幼苗期捕食害蟲,減少了害蟲對水稻的危害,對水稻生長有利;在成熟期啄食稻谷,對水稻產量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故答案為:(1)3;(2)呼吸作用;(3)麻雀在該水稻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控制害蟲數量,保護水稻生長;另一方面,一定程度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定數量的麻雀對維持水稻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積極意義。29.(2025·浙江模擬)如圖是將40g稀鹽酸逐滴加入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的溫度變化曲線 (B點為恰好完全反應)。請回答:(1)圖中從A到B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或“減小”)(2)圖中C點對應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3)列式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1)減小(2)NaCl、HCl(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40 58.520g×4% x,解得:x=1.17gNaCl%==2.925%【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pH的變化進行分析;(2)根據圖中的溫度變化進行分析;(3)由圖可知,加入20g稀鹽酸時恰好完全反應,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1)由圖像可知,圖中從A到B過程中,氫氧化鈉逐漸被消耗,溶液的pH逐漸減??;(2)圖中C點時,溶液的溫度從B點開始降低,所以此時的稀鹽酸過量,溶液的溶質是NaCl、HCl;(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x。40 58.520g×4% x,解得:x=1.17gNaCl%==2.925%故答案為:(1)減??;(2)NaCl、HCl;(3)見解答。30.(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為某款電熱敷眼罩,它具有高溫、中溫和低溫三個擋位,圖乙是其內部簡化電路圖,R1、R2、R3為加熱電阻,其中R1、R2的阻值均為10Ω,通過旋轉開關可以實現擋位切換,正常工作時電壓為5V。請回答:(1)電熱敷眼罩通過發熱元件對眼部加熱,有助于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進而改進眼部血液循環,為眼部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更多的氧氣和 ,并帶走代謝廢物,從而可以緩解眼部疲勞。(2)旋轉開關轉至 cd時,該電熱敷眼罩的功率為多大 (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中總電流為0.9A,則R3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1)營養物質(2)旋轉開關轉至 cd時,R2電阻單獨工作,此時電熱敷眼罩的功率為(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為 R2、R3兩電阻并聯,此時R2支路電流為R3支路電流為則R3的阻值為【知識點】細胞呼吸;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2)根據可求出旋轉開關轉至cd時,電熱敷腰帶的功率;(3)由圖乙可知,當開關接ab時,電路開路,當開關接bc時,R1、R2串聯,當開關接cd時,只有R2工作,當開關接de時,R2、R3并聯,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及歐姆定律分析計算。【解答】(1)細胞呼吸作用時,有機物在氧氣的作用下緩慢氧化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并釋放能量,而細胞中的有機物和氧氣需要借助與血液循環運輸,故血液循環,為眼部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帶走了代謝廢物;(2)由圖乙可知,當開關接cd時,只有R2工作,故;(3)若旋轉開關轉至 de時,電路為 R2、R3兩電阻并聯,此時R2支路電流為:R3支路電流為則R3的阻值為故答案為:(1)營養物質;(2);(3)見解答。31.(2025·浙江模擬)在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植物,其種子包裹在形似“彈簧”的莢果中(如圖1)。莢果表面覆蓋著遇水會膨脹的特殊纖維,且莢果兩端尖銳。請回答:(1)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該植物的莢果形成了“彈射播種”機制以適應雨林環境,這是 的結果。(2)莢果在成熟時,內部壓力增大,利用“彈簧”結構將種子斜向上彈射出去。種子在空中飛行時,重力勢能大小的變化情況為 。(3)受該莢果“彈射播種”機制和特殊纖維的啟發,科研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救災物資投放裝置(如圖2)。該裝置外殼采用類似莢果纖維的可降解材料,內部采用彈簧結構儲存能量。①在制作可降解外殼時,選用的材料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逐漸分解產生CO2和H2O,由此可以推測該材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②從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角度分析,這種以可降解材料和彈簧結構設計的救災物資投放裝置,相比傳統的金屬或塑料投放裝置,具有的優勢有 (寫出一條)。【答案】(1)自然選擇(2)先增大后減小(3)C、H;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合理即可)【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物種進化及自然選擇來分析;(2)結合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分析;(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該植物的莢果形成了“彈射播種”機制以適應雨林環境,這樣能有利于其種子的傳播,有利與物種的繁衍,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質量和所處位置的高度有關,由題中可知, 種子斜向上彈射出去 ,可知高度先增加后減小,故重力勢能也先增大后減小;(3)題中可知:選用的材料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逐漸分解產生CO2和H2O,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由此可以推測該材料中一定含有C、H兩種元素;(4)可降解材料和彈簧結構設計的救災物資投放裝置,相比傳統的金屬或塑料投放裝置相比具有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優勢。故答案為:(1)自然選擇;(2)先增大后減?。唬?)C、H(;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可降解材料分解后融入自然環境,減小對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彈簧結構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等。32.(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為一款智能機器人。在AI大模型的驅動下,該機器人不僅學會了跳舞、180°后空翻等技能,而且可以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執行各種搬運任務。請回答:(1)機器人依靠電機驅動部件做出動作。在人體四大基本組織中,能提供動力驅動骨骼運動的是 組織。(2)機器人搬運物品時,對物品的水平推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品運動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在6~8s內,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 N。(3)機器人堅硬的鋁合金(由鋁和少量銅合成)外殼能有效保護內部零件。為測定鋁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將10g鋁合金樣品放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共收集到0.8g氫氣。則該鋁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為 。(4)機器人后滾翻時,每次重心升高0.8m。已知該機器人的質量為10kg,它由一臺額定功率為160W的電機驅動,電機的工作效率為80%。計算正常工作時,該機器人完成一次后滾翻的時間。【答案】(1)肌肉(2)200(3)72%(4)解:W有= Gh= mgh=10kg×10N/kg×0.8m=80Jt=W 總/P=100J/160W=0.625s【知識點】組織;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的四大組織及各組織的功能分析;(2)結合圖像及二力平衡原理分析;(3)根據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分析;(4)根據公式W有= Gh= mgh及W=Pt分析計算。【解答】(1)人體有神經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四大組織,其中肌肉的收縮產生拉力,為骨骼運動提供動力,而肌肉中主要的組織為肌肉組織;(2)結合圖像分析可知, 6~8s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受力平衡,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此時摩擦力f=F=200N;(3)鋁合金中銅不與鹽酸反應,而鋁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設鋁合金中鋁的質量為x,54 6x 0.8g解得x=7.2gAl%=(4)W有= Gh= mgh=10kg×10N/kg×0.8m=80Jt===0.625s故答案為:(1)肌肉;(2)200;(3)72%;(4)0.625s。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中考考前對標適應性試題卷科學(學生版).docx 浙江省2025年中考考前對標適應性試題卷科學(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