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基礎達標一、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 航天建設 風云二號和風云四號屬于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其運行方向、周期與地球自轉相同。讀我國氣象衛星在軌布局圖,完成1~3題。1.靜止軌道衛星的運行周期為(A)A.一天 B.三周 C.六周 D.一年2.圖示靜止軌道衛星運行方向正確的是(B)3.靜止軌道衛星和地球自轉運動的繞行中心都是(A)A.地軸 B.太陽 C.月亮 D.赤道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讀圖,完成4~5題。4.圖示時刻乙地居民進行的活動可能是(A)A.看日出 B.工作 C.午休 D.吃晚飯5.造成甲、乙兩地人們活動不一樣的原因是(A)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形狀C.緯度位置不同 D.海陸位置不同 中國古代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叫一個時辰,約為現在的兩小時。人們根據十二時辰安排作息時間,逐漸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圖為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6.在十二個時辰內可以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有(C)①季節變換 ②物影變化 ③海陸變遷 ④晝夜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主要是受(D)A.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影響B.月球繞地球自轉的影響C.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影響D.地球繞地軸自轉的影響能力提升 地理實踐 暑假,貴陽某中學地理實踐小組進行了研究性學習。下圖是他們在校園內給老師拍攝的四張從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四個時刻,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位置完全相同。據此完成8~9題。8.拍攝照片時,老師面朝(C)A.東 B.西 C.南 D.北9.正午拍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圖中的(D)A.① B.② C.③ D.④ 暑假,小明到北京旅游,入住賓館時,他發現賓館大堂墻面上四個城市的鐘表時間不一樣。讀圖,完成10~12題。10.造成四個城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C)A.地形差異 B.海陸位置C.地球自轉 D.生活習慣11.北京和倫敦的時間差異大,這是因為兩地(B)A.緯度相差大 B.經度相差大C.文化差異大 D.經濟差距大12.北京時間(東八區)比莫斯科時間(東三區)(A)A.早5小時 B.早6小時C.晚5小時 D.晚6小時13. 地理實踐力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中學八年級的小明同學做了用手電筒(表示太陽)和地球儀(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轉運動的實驗,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觀察地球儀上的受光區域及其變化。下圖為演示實驗時的瞬時照片。【方向、周期】(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自西向東 ,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一天(或約24小時) 。 【地理現象】(2)小明同學觀察到以下兩個現象,請你幫他完成表格。現象1 圖中顯示,北京是 黑夜 ,新德里是 白天 (均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 時間差異 現象2 再過幾個小時,新德里即將進入 黑夜 (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 晝夜更替 【拓展應用】 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一天的時刻。小明拍攝了某校園內一幅日晷照片并繪制了日晷計時示意圖。(3)據圖推測,日晷計時與地球的 自轉 運動有關。右圖中日晷晷針的影子朝向 北 方,據右圖推測小明拍照的時間最接近 12 點。(4)一天中從日出到日落,晷針投影長度變化規律為 B 。(填字母)A.先變長后變短B.先變短后變長C.保持不變D.逐漸變短 第1章 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基礎達標一、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 航天建設 風云二號和風云四號屬于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其運行方向、周期與地球自轉相同。讀我國氣象衛星在軌布局圖,完成1~3題。1.靜止軌道衛星的運行周期為( )A.一天 B.三周 C.六周 D.一年2.圖示靜止軌道衛星運行方向正確的是( )3.靜止軌道衛星和地球自轉運動的繞行中心都是( )A.地軸 B.太陽 C.月亮 D.赤道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讀圖,完成4~5題。4.圖示時刻乙地居民進行的活動可能是( )A.看日出 B.工作 C.午休 D.吃晚飯5.造成甲、乙兩地人們活動不一樣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形狀C.緯度位置不同 D.海陸位置不同 中國古代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叫一個時辰,約為現在的兩小時。人們根據十二時辰安排作息時間,逐漸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圖為十二時辰與24小時對照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6.在十二個時辰內可以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有( )①季節變換 ②物影變化 ③海陸變遷 ④晝夜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主要是受( )A.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影響B.月球繞地球自轉的影響C.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影響D.地球繞地軸自轉的影響能力提升 地理實踐 暑假,貴陽某中學地理實踐小組進行了研究性學習。下圖是他們在校園內給老師拍攝的四張從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四個時刻,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位置完全相同。據此完成8~9題。8.拍攝照片時,老師面朝( )A.東 B.西 C.南 D.北9.正午拍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暑假,小明到北京旅游,入住賓館時,他發現賓館大堂墻面上四個城市的鐘表時間不一樣。讀圖,完成10~12題。10.造成四個城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差異 B.海陸位置C.地球自轉 D.生活習慣11.北京和倫敦的時間差異大,這是因為兩地( )A.緯度相差大 B.經度相差大C.文化差異大 D.經濟差距大12.北京時間(東八區)比莫斯科時間(東三區)( )A.早5小時 B.早6小時C.晚5小時 D.晚6小時13. 地理實踐力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中學八年級的小明同學做了用手電筒(表示太陽)和地球儀(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轉運動的實驗,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觀察地球儀上的受光區域及其變化。下圖為演示實驗時的瞬時照片。【方向、周期】(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 【地理現象】(2)小明同學觀察到以下兩個現象,請你幫他完成表格。現象1 圖中顯示,北京是 ,新德里是 (均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現象2 再過幾個小時,新德里即將進入 (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拓展應用】 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一天的時刻。小明拍攝了某校園內一幅日晷照片并繪制了日晷計時示意圖。(3)據圖推測,日晷計時與地球的 運動有關。右圖中日晷晷針的影子朝向 方,據右圖推測小明拍照的時間最接近 點。(4)一天中從日出到日落,晷針投影長度變化規律為 。(填字母)A.先變長后變短B.先變短后變長C.保持不變D.逐漸變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地球的自轉 - 學生版.docx 1.1 地球的自轉.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