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基礎達標一、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 地理實驗 在學習了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后,同學們模擬演示地球運動的過程(如下圖,圖中十字架代表太陽光線)。讀圖,完成1~2題。1.圖中箭頭方向表示(B)A.地球自轉方向 B.地球公轉方向C.太陽運動方向 D.太陽自轉方向2.同學們在進行地球公轉演示的過程中,需要做到(A)①“太陽光線”對準地球儀的球心 ②保持地軸的空間指向不變 ③使地球儀按照順時針方向移動 ④使“地球”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地球公轉的影響傳統文化 剪紙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讀四幅關于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剪紙作品圖,完成3~4題。①春分(3月20日) ②芒種(6月5日)③立秋(8月7日) ④小雪(11月22日)3.這四幅剪紙作品中節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C)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形狀C.地球的公轉 D.人類的活動4.結合圖示四節氣2024年的日期,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春分——我國晝夜等長B.芒種——我國晝短夜長C.立秋——我國晝最長,夜最短D.小雪——我國晝最短,夜最長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接受的太陽光熱差異很大,形成了五帶。下圖為地球五帶劃分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5.貝貝的家鄉有陽光直射現象,全年樹木枝葉蒼翠,許多果樹全年都可以開花結果。貝貝的家鄉最可能位于圖中的(A)A.c溫度帶 B.b溫度帶C.d溫度帶 D.e溫度帶6.生活在圖中a溫度帶的居民,對家鄉的描述,正確的有(C)①四季變化明顯 ②全年服飾都較厚 ③會出現太陽終日不出的現象 ④正午的太陽高高懸在頭頂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能力提升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國旗,每天伴著日出而升起,隨日落而降下。讀2024年四個日期天安門廣場國旗的升旗、降旗時間表,完成7~9題。日期(節日) 升旗時間 降旗時間1月1日(元旦) 07:36 16:595月1日(勞動節) 05:15 19:097月1日(建黨節) 04:50 19:4710月1日(國慶節) 06:11 17:577.一年中,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時間不同的根本原因是(B)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C.晝夜更替 D.四季變化8.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桿正午的影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下列日期中,國旗旗桿影子最短的是(C)A.1月1日 B.5月1日C.7月1日 D.10月1日9.7月1日,小明的媽媽在南半球某國家出差。這一日,該國正值(D)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讀太陽光照和地球上的五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0~12題。10.圖中①所示的緯線(B)A.又稱為“北極圈”B.是太陽直射的最北界線C.是北寒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D.是低緯度和中緯度的分界線11.圖示時刻(A)A.赤道上有直射現象B.正值北半球冬至日C.全球各地晝短夜長D.甲國正處于夏季12.如圖是生活在A溫度帶的居民漫畫圖,其所在地(C)A.是地球表面獲得熱量最多的地區B.很多時候太陽懸在頭頂的正上方C.正午太陽高度較小D.氣候四季變化明顯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諺語兩則。諺語一:晝最長,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諺語二: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黃,蟬噤荷殘。材料二 “二十四節氣”采用“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地球公轉軌道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簡稱“二分二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里的四個特殊節氣,下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1)諺語一描述的節氣是 夏至 ,此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北回歸線(23.5°N) ,北極圈以內地區出現 極晝 現象。 (2)諺語二描述的節氣日期在 9月23日 前后,該節氣過后,貴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是 晝變短,夜變長 。 (3)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反映出地球公轉產生了 四季更替 現象。 (4)我國南極科考隊前往南極進行考察,應選擇在地球運動到二分二至中的 冬至 附近時去。 新教材素材開發《極晝和極夜現象》教材P11“閱讀”拓展 在南極洲的高緯度地區,那里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沒有一天24小時的晝夜更替。據此完成(1)~(2)題。(1)北半球夏至時,北極圈內會出現 極晝 現象。 (2)利用特殊技術在挪威特羅姆瑟拍攝合成的照片中,太陽一直“懸掛”在天空,列舉此時節對陜西西安的人們生產生活影響的實例。參考答案:此時節西安的人們穿較涼爽的衣服,開空調避暑等。第二節 地球的公轉基礎達標一、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 地理實驗 在學習了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后,同學們模擬演示地球運動的過程(如下圖,圖中十字架代表太陽光線)。讀圖,完成1~2題。1.圖中箭頭方向表示( )A.地球自轉方向 B.地球公轉方向C.太陽運動方向 D.太陽自轉方向2.同學們在進行地球公轉演示的過程中,需要做到( )①“太陽光線”對準地球儀的球心 ②保持地軸的空間指向不變 ③使地球儀按照順時針方向移動 ④使“地球”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地球公轉的影響傳統文化 剪紙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讀四幅關于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剪紙作品圖,完成3~4題。①春分(3月20日) ②芒種(6月5日)③立秋(8月7日) ④小雪(11月22日)3.這四幅剪紙作品中節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形狀C.地球的公轉 D.人類的活動4.結合圖示四節氣2024年的日期,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春分——我國晝夜等長B.芒種——我國晝短夜長C.立秋——我國晝最長,夜最短D.小雪——我國晝最短,夜最長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接受的太陽光熱差異很大,形成了五帶。下圖為地球五帶劃分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5.貝貝的家鄉有陽光直射現象,全年樹木枝葉蒼翠,許多果樹全年都可以開花結果。貝貝的家鄉最可能位于圖中的( )A.c溫度帶 B.b溫度帶C.d溫度帶 D.e溫度帶6.生活在圖中a溫度帶的居民,對家鄉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四季變化明顯 ②全年服飾都較厚 ③會出現太陽終日不出的現象 ④正午的太陽高高懸在頭頂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能力提升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國旗,每天伴著日出而升起,隨日落而降下。讀2024年四個日期天安門廣場國旗的升旗、降旗時間表,完成7~9題。日期(節日) 升旗時間 降旗時間1月1日(元旦) 07:36 16:595月1日(勞動節) 05:15 19:097月1日(建黨節) 04:50 19:4710月1日(國慶節) 06:11 17:577.一年中,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時間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C.晝夜更替 D.四季變化8.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桿正午的影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下列日期中,國旗旗桿影子最短的是( )A.1月1日 B.5月1日C.7月1日 D.10月1日9.7月1日,小明的媽媽在南半球某國家出差。這一日,該國正值(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讀太陽光照和地球上的五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0~12題。10.圖中①所示的緯線( )A.又稱為“北極圈”B.是太陽直射的最北界線C.是北寒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D.是低緯度和中緯度的分界線11.圖示時刻( )A.赤道上有直射現象B.正值北半球冬至日C.全球各地晝短夜長D.甲國正處于夏季12.如圖是生活在A溫度帶的居民漫畫圖,其所在地( )A.是地球表面獲得熱量最多的地區B.很多時候太陽懸在頭頂的正上方C.正午太陽高度較小D.氣候四季變化明顯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諺語兩則。諺語一:晝最長,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諺語二: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黃,蟬噤荷殘。材料二 “二十四節氣”采用“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地球公轉軌道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簡稱“二分二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里的四個特殊節氣,下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1)諺語一描述的節氣是 ,此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北極圈以內地區出現 現象。 (2)諺語二描述的節氣日期在 前后,該節氣過后,貴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是 。 (3)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反映出地球公轉產生了 現象。 (4)我國南極科考隊前往南極進行考察,應選擇在地球運動到二分二至中的 附近時去。 新教材素材開發《極晝和極夜現象》教材P11“閱讀”拓展 在南極洲的高緯度地區,那里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沒有一天24小時的晝夜更替。據此完成(1)~(2)題。(1)北半球夏至時,北極圈內會出現 現象。 (2)利用特殊技術在挪威特羅姆瑟拍攝合成的照片中,太陽一直“懸掛”在天空,列舉此時節對陜西西安的人們生產生活影響的實例。參考答案:此時節西安的人們穿較涼爽的衣服,開空調避暑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地球的公轉 - 學生版.docx 1.2 地球的公轉.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