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章末檢測卷(九)(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內容)題號1352468791011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物理學發展的進程中,人們通過對某些重要物理實驗的深入觀察和研究,獲得了正確的理論認識。下列圖示的實驗中導致發現原子具有核式結構的是( )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BC D√D [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新課標卷)三位科學家由于在發現和合成量子點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了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不同尺寸的量子點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現有兩種量子點分別發出藍光和紅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藍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紅光光子的能量B.藍光光子的動量小于紅光光子的動量C.在玻璃中傳播時,藍光的速度大于紅光的速度D.藍光在玻璃中傳播時的頻率小于它在空氣中傳播時的頻率√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2023·重慶卷)原子核可以經過多次α和β衰變成為穩定的原子核,在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β衰變是( )A.B.C.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原子核衰變成為穩定的原子核,質量數減小了28,則經過了7次α衰變,中間生成的新核的質量數可能為231、227、223、219、215、211,則發生β衰變的原子核的質量數為上述各數,則B、C、D都不可能,根據核反應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可知,A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2024·山東青島三模)如圖為某品牌卡車的氣囊減震裝置,當路面不平時,車體會突然下沉擠壓氣囊,該過程中關于氣囊內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外界對氣體做的功小于氣體內能的增加量B.氣體溫度升高,每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C.氣體分子對氣囊單位面積的平均撞擊力增大D.氣體壓強增大的唯一原因是氣體分子運動變得劇烈√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車體突然下沉擠壓氣囊,外界對氣體做的功等于氣體內能的增加量,故A錯誤;氣體溫度升高,氣體的平均動能增大,但是不一定每個氣體分子的動能都增大,故B錯誤; 由于溫度升高,分子平均速率增大;體積減小,分子密度增大,所以氣體分子對氣囊單位面積的平均撞擊力增大,故C正確;氣體壓強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無規則的撞擊產生的,氣體壓強由氣體分子的數密度和平均動能決定,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氚是放射性物質,其半衰期為12.5年。氚核()與其同位素氘核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反應,反應方程是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氚核和氦核的中子數相同B.100 g氚經過25年會全部衰變完C.當氚核發生β衰變時,衰變產物有氘核D.n是α衰變方程√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氚核有兩個中子,氦核也有兩個中子,A正確;根據m=m0,可得m=100× g=25 g,B錯誤;氚核的β衰變方程為,衰變產物有,C錯誤;n是核聚變(或熱核反應)方程,不是α衰變方程,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2024·重慶九龍坡三模)空氣炸鍋是利用高溫空氣循環技術加熱食物。圖為某型號空氣炸鍋的簡化模型圖,其內部有一氣密性良好的內膽,封閉了質量、體積均不變的可視為理想氣體的空氣,已知初始氣體壓強為p0=1.0×105 Pa,溫度為T0=300 K,加熱一段時間后氣體溫度升高到T=360 K,此過程中氣體吸收的熱量為4.2×103 J,則(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升溫后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都增大B.升溫后內膽中氣體的壓強為1.5×105 PaC.此過程內膽中氣體的內能增加量為4.2×103 JD.升溫后壓強增大是由于單位體積的分子數增多了√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升溫后分子平均動能變大,并非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都增大,選項A錯誤;根據=,解得升溫后內膽中氣體的壓強為p=1.2×105 Pa,選項B錯誤;此過程內膽中氣體體積不變,則W=0,吸收的熱量為Q=4.2×103 J,則氣體內能增加量為ΔU=Q+W=4.2×103 J,選項C正確;氣體體積不變,則單位體積的氣體分子數不變,升溫后氣體分子平均速率變大,可知壓強增大不是由于單位體積的分子數增多,而是氣體分子對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了,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7.如圖所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a開始,沿圖示路徑先后到達狀態b和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a到b,氣體溫度保持不變B.從a到b,氣體對外界做功C.從b到c,氣體內能減小D.從b到c,氣體從外界吸熱√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a開始沿題圖所示路徑到達狀態b的過程中,氣體發生等容變化,壓強減小,根據查理定律=C,可知氣體溫度降低,再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ΔU=Q+W,由于氣體不做功,內能減小,則氣體放熱,A、B錯誤;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b沿題圖所示路徑到達狀態c的過程中,氣體發生等壓變化,體積增大,根據=C可知氣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再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ΔU=Q+W,可知b到c過程吸熱,且吸收的熱量大于氣體對外界做的功,C錯誤,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山東煙臺三模)如圖所示,一裝滿水的長方體玻璃容器,高度為a,上、下兩個面為邊長為3a的正方形,底面中心O點放有一單色點光源,可向各個方向發射單色光。水面上漂浮一只可視為質點的小甲蟲,已知水對該單色光的折射率為n=,則小甲蟲能在水面上看到點光源的活動區域面積為( )A.18a2 B.9πa2C.7πa2 D.6.25a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全反射的臨界角滿足sin C==,當入射角為臨界角時,在上表面能折射出光線的最大半徑為r,光路圖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得tan C=,解得r=3a,水面的對角線長度為l=×3a=6a=2r,故小甲蟲能在整個水面上看到點光源,活動區域面積為S=(3a)2=18a2,故選A。]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9.氫原子能級圖如圖所示,大量處于n=3的激發態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時,會輻射出不同頻率的光,用這些光照射金屬錫,已知金屬錫的逸出功為4.42 eV,關于這些輻射出的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躍遷中有6種不同頻率的光B.只有1種頻率的光能使錫發生光電效應C.對同一種介質,a光的臨界角小于b光的臨界角D.用同一裝置進行雙縫實驗,a光干涉條紋的寬度小于b光干涉條紋的寬度√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D [躍遷中可以釋放不同頻率的光的種類數為N==3,故A錯誤;由光電效應可知,若要使錫發生光電效應,則光子的能量應該大于等于逸出功,躍遷中釋放的3種光的能量分別為Ea=-1.51 eV-(-13.6)eV=12.09 eV,Eb=-3.4 eV-(-13.6)eV=10.2 eV,Ec=-1.51 eV-(-3.4)eV=1.89 eV,所以有兩種光可以使錫發生光電效應,故B錯誤;由于光子的能量為E=hν,由之前的分析可知a光的能量大于b光的能量,所以a光的頻率大于b光的頻率,即a光的折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對于臨界角有sin C=,所以b光的臨界角大于a光的臨界角,故C正確;由于a光的頻率大,所以a光的波長小,雙縫實驗中干涉條紋的間距為Δx=λ,所以a光的條紋間距小,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2025·湖北武漢武昌區測試)一定強度的激光(含有三種頻率的復色光)沿半徑方向入射到半圓形玻璃磚的圓心O點,如圖甲所示。現讓經過玻璃磚后的A、B、C三束光分別照射相同的光電管的陰極(如圖乙所示),其中C光照射時恰好有光電流產生,則(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若用B光照射光電管的陰極,一定有光電子逸出B.若用A光和C光分別照射光電管的陰極,A光照射時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較大C.若入射光的入射角從圖示狀態開始增大,C光比B光先消失D.若激發態的氫原子直接躍遷到基態輻射出B光、C光,則C光對應的激發態能級較低√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C [B光和C光為單色光,同一玻璃磚對C光的折射率大,則C光的頻率比B光的頻率高,C光照射光電管的陰極恰好有光電流產生,則C光的頻率等于陰極的極限頻率,B光的頻率低于陰極的極限頻率,用B光照射光電管,不能發生光電效應,A錯誤;A光為三種頻率的復合光,但A光中某頻率的光發生了全反射,其臨界角最小,折射率最大,頻率最高,則用A光和C光分別照射光電管的陰極時,A光照射時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較大,B正確;根據sin C=可知,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比B光的小,若入射光的入射角從題圖所示位置開始增大,C光比B光先消失,C正確;C光的頻率比B光的高,根據能級躍遷規律可知,若是激發態的氫原子直接躍遷到基態輻射出B光、C光,則C光對應的激發態能級較高,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山東濰坊三模)如圖所示為開口向右的絕熱汽缸,用絕熱光滑活塞封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輕繩左端連接活塞,另一端跨過光滑定滑輪連接質量為m的小桶,小桶靜止,氣體處于狀態1。現接通電熱絲一段時間后斷電,活塞向右移動L后靜止,氣體處于狀態2。由狀態1到狀態2氣體內能的增加量為ΔU。活塞的橫截面積為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外界大氣壓強不變,為p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狀態2相比狀態1,每個分子的速率都增大B.狀態2相比狀態1,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上的次數減少C.由狀態1到狀態2,氣體內能的增加量等于電熱絲釋放的熱量D.電熱絲釋放的熱量為ΔU+(p0S-mg)L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D [由狀態1到狀態2氣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分子平均動能增大,分子熱運動平均速率增大,不是每個分子的運動速率都增大,故A錯誤;狀態2相比狀態1壓強不變,溫度升高,分子平均動能增大,體積增大,分子數密度減小,由壓強的微觀解釋可知,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上的次數減少,故B正確;由狀態1到狀態2,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氣體內能的增加量等于電熱絲釋放的熱量減去氣體對外做的功,故C錯誤;大氣壓強為p0,活塞的橫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截面積為S,氣體壓強為p,由平衡方程p0S=mg+pS得pS=p0S-mg,活塞向右移動L過程中,對外做功W=pΔV=(p0S-mg)L,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得ΔU=Q-W,得氣體吸收的熱量即電熱絲釋放的熱量Q=ΔU+(p0S-mg)L,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如圖所示,在屏幕MN的下方有一截面為等邊三角形的透明介質,三角形邊長為l,頂點與屏幕接觸于C點,底邊AB與屏幕MN平行。激光a垂直于AB邊射向AC邊的中點O,恰好發生全反射,光線最后照射在屏幕MN上的E點(圖中未畫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光在透明介質中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為30°B.該透明介質的折射率為C.光在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為cD.光從射入AB面開始到射到E點的時間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CD [畫出光路圖如圖所示,在界面AC恰好發生全反射,由幾何關系可知全反射臨界角C=i=60°,則折射率n==,故A錯誤,B正確;又n=,則光在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為v==c,故C正確;由幾何關系可得DC⊥AB,故OD⊥BD;且OG=OD=OF=×l=l,OE=2OF=l,則DE=OE-OD=l,光從射入AB面開始到射到E點的時間為t=+=,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13.(6分)1834年,洛埃利用平面鏡得到了楊氏雙縫干涉結果(稱洛埃鏡實驗)。應用洛埃鏡測量單色光波長的原理如下: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如圖所示,S′是單縫S通過平面鏡成的像,如果S被視為雙縫干涉中的一個縫,S′相當于另一個縫。單色光從單縫S射出,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鏡后反射到光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兩光束交疊區域里出現干涉條紋。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請回答下列問題:(1)以下哪些操作能夠增大光屏上相鄰兩條亮紋之間的距離________;A.將平面鏡稍向上移動一些B.將平面鏡稍向下移動一些C.將光屏稍向右移動一些D.將光源由紅色光改為綠色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C(2)若光源S到平面鏡的垂直距離和到光屏的垂直距離分別為h和D,光屏上形成的相鄰兩條亮紋(或暗紋)間距離為Δx,則單色光的波長λ=________;(3)實驗表明,光從光疏介質射向光密介質,會在界面發生反射,當入射角接近90°時,反射光與入射光相比,相位有π的變化,稱為“半波損失”。已知h遠小于D,如果把光屏向左平移到非常面鏡處,屏上最下方兩束光相遇會相互________(選填“加強”或“減弱”)。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減弱[解析] (1)由雙縫干涉條紋間距公式有Δx=λ, 若要增大條紋間距,可以增大D,即將光屏向右移動;可以減小d,即將平面鏡稍向上移動一些;或者換用波長更大的單色光,如將光源由綠色改為紅色。故選AC。(2)由題意結合條紋間距公式有Δx=λ,整理得λ=。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如果把光屏移動到和平面鏡非常接近,即相當于兩者接觸,在入射角接近90°時,反射光與入射光相比,相位有π的變化,即“半波損失”,故直接射到光屏上的光和經平面鏡反射的光相位差為π,光程差為半波長,所以兩束光相遇會減弱。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4.(8分)某同學制作了一個結構如圖(a)所示的溫度計,一端封閉的輕質細管可繞封閉端O自由轉動,管長0.5 m,將一量程足夠大的力傳感器調零,細管的開口端通過細線掛于力傳感器掛鉤上,使細管保持水平、細線沿豎直方向。在氣體溫度為270 K時,用一段水銀將長度為0.3 m的氣柱封閉在管內,實驗時改變氣體溫度,測得封閉氣柱長度l和力傳感器讀數F之間的關系如圖(b)所示(實驗中大氣壓強不變)。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管內水銀柱長度為________ m,為保證水銀不溢出,該溫度計能測得的最高溫度為________ K;(2)若氣柱初始長度大于0.3 m,該溫度計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將__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3)若實驗中大氣壓強略有升高,則用該溫度計測出的溫度將________(選填“偏高”“不變”或“偏低”)。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0.1360減小偏低[解析] (1)由于輕質細管可以繞O點轉動,設水銀長度的一半為x,封閉氣體長度為l,通過力矩關系有FL=mg(l+x),研究氣體長度為0.3 m和 0.35 m 兩個位置,可以計算出水銀柱長度為2x=0.1 m;水銀剛好到達管口時,封閉氣體長度為 0.4 m,則根據=,可以算出此時溫度為T=360 K。(2)根據(1)題結論,由=可得Tmax=·T0,則V0越大,Tmax越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實驗過程中大氣壓強增加,則封閉氣體的壓強增加,由=C可知,當溫度升高氣柱向右移動的距離將小于大氣壓升高之前的距離,會出現測量值偏低。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8分)硼中子俘獲療法是腫瘤治療的新技術,其原理是進入癌細胞內的硼核()吸收慢中子,轉變成鋰核()和α粒子,釋放出γ光子。已知核反應過程中質量虧損為Δm,γ光子的能量為E0,硼核的比結合能為E1,鋰核的比結合能為E2,普朗克常量為h,真空中光速為c。(1)寫出核反應方程并求出γ光子的波長λ。(2)求核反應放出的能量E及氦核的比結合能E3。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核反應方程為He+γ根據E0=h得γ光子的波長λ=h。(2)核反應中放出的能量E=Δmc2由能量關系可得E=7E2+4E3-10E1解得E3=。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He+γ h(2)Δmc2 16.(8分)(2023·廣東深圳一模)工人澆筑混凝土墻壁時,內部形成了一塊氣密性良好充滿空氣的空腔,墻壁導熱性能良好。(取T=t+273 K)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空腔內氣體的溫度變化范圍為-33~47 ℃,問空腔內氣體的最小壓強與最大壓強之比。(2)填充空腔前,需要測出空腔的容積。在墻上鉆一個小孔,用細管將空腔和一個帶有氣壓傳感器的氣缸連通,形成密閉空間。當氣缸內氣體體積為1 L時,傳感器的示數為1.0 atm。將活塞緩慢下壓,氣缸內氣體體積為0.7 L時,傳感器的示數為1.2 atm。求該空腔的容積。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以空腔內的氣體為研究對象,最低溫度時,壓強p1,T1=240 K;最高溫度時,壓強p2,T2=320 K;根據查理定律可知=解得=。(2)設空腔的體積為V0,氣缸的容積為V,以整個系統內的氣體為研究對象,則未下壓時氣體的壓強p3=1.0 atm,體積V1=V0+V,V=1 L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下壓后氣體的壓強p4=1.2 atm,體積V2=V0+V′,V′=0.7 L根據玻意耳定律p3V1=p4V2解得V0=0.8 L。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 (2)0.8 L17.(14分)某種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直角三棱鏡ABC的截面示意圖如圖所示,∠A=30°,BC=20 cm,在與BC邊相距d=30 cm的位置放置一平行于BC邊的豎直光屏。現有一細光束射到棱鏡AB面上的P點,入射光線與AB面的垂線CP的夾角i=60°,該光線經棱鏡折射后,從BC邊射出,透明材料對該光的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大小c=3×108 m/s,整個裝置置于真空中。求: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光線在BC面上的出射點與光屏上光斑的距離x;(2)光線從P點至傳播到光屏上所需的時間t。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畫出光路圖如圖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n=由幾何關系有α+β=i則光線在BC面上的入射角β=30°,同理有n=由幾何關系有x=,聯立解得x=0.6 m。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光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大小v=由幾何關系可知光在介質中的路程為PB=則光在介質中的傳播時間t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時間t2=又t=t1+t2,解得t=3×10-9 s。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0.6 m (2)3×10-9 s18.(16分)(2024·黑龍江佳木斯三模)如圖所示,左側封閉、右側開口的粗細均勻的U形玻璃管豎直放置,左、右兩豎直管等長,長度均為 65 cm,底部長10 cm,玻璃管橫截面積S=3 cm2,用 20 cm 長的水銀柱密封一段空氣柱,管中兩側水銀柱高度均為5 cm,玻璃管導熱良好,環境溫度為 27 ℃,若取大氣壓強p0=75 cmHg=1.0×105 Pa,T=t+273 K,不考慮玻璃管拐角處的影響。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環境的熱力學溫度為多少時,水銀柱恰好全部在豎直管內?(2)當水銀柱恰好全部在右側豎直管內時,緩慢升高溫度,直到水銀柱上表面到達管口為止,此過程空氣柱內能增加了10 J,求空氣柱吸收或放出的熱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以密封氣體為研究對象,狀態1:p1=75 cmHg,V1=60 cm·S,T1=300 K當水銀柱恰好在左側豎直管內時,狀態2:p2=55 cmHg,V2=45 cm·S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有=解得T2=165 K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當水銀柱恰好在右側豎直管內時,狀態3:p3=95 cmHg,V3=75 cm·S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有=解得T3=475 K。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水銀柱恰好全部在右側豎直管內時,緩慢升高溫度,直到水銀柱上表面到達管口為止,此過程空氣柱發生等壓變化,水銀柱上升的位移d=45 cm=0.45 m外界對空氣柱做功W=-p3Sd=-17.1 J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有ΔU=Q+W解得Q=27.1 J。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165 K或475 K (2)吸收熱量27.1 J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