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1張PPT)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思維進階課二 共點力的動態平衡和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學習目標] 1.學會運用解析法、圖解法等分析處理動態平衡問題。2.會分析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并會進行相關計算。進階1 共點力的動態平衡1.動態平衡是指物體的受力狀態緩慢發生變化,但在變化過程中,每一個狀態均可視為平衡狀態。常用方法:圖解法、解析法、相似三角形法、輔助圓法等。2.動態平衡問題分析角度1 解析法的應用1.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2.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列式,得到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系表達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數)。3.根據自變量的變化確定因變量的變化。[典例1] 如圖所示,繞過滑輪的輕繩一端固定在豎直墻面上,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手拉著繩的另一端,滑輪下吊著一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不計滑輪摩擦。保持B點高度不變,手與繩無相對滑動且球不碰地。在人緩慢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 )A.繩上張力變大B.人對地面的壓力變大C.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不變D.地面對人的摩擦力變大√C [對滑輪與小球整體受力分析,設整體的質量為m,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為F,根據平衡條件,有F=mg,方向豎直向上,則滑輪受到繩的作用力不變,C正確;設滑輪兩邊繩上的張力大小均為T,繩間的夾角為θ,根據平衡條件,有2T cos =mg,解得T=,人緩慢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θ逐漸減小,cos 變大,則繩上的張力T變小,A錯誤;對人受力分析,設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為N,摩擦力為f,根據平衡條件,有N=m人g+T cos ,f=T sin ,聯立解得N=m人g+mg,f=mg ta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N′=N=m人g+mg,則隨著人緩慢向右移動,θ變小,人對地面的壓力N′不變,地面對人的摩擦力f變小,B、D錯誤。]角度2 圖解法的應用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并處于平衡狀態:一個力恒定,另一個力的方向恒定時可用此法。由三角形中邊長的變化知力的大小的變化,還可判斷出極值。[典例2] (多選)如圖所示,足夠長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跨過滑輪的細線一端系住小球,另一端系在豎直彈簧的上端,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手持滑輪,系統處于平衡狀態。若滑輪在手的控制下緩慢向下移動,直到拉著小球的細線與斜面平行,則這一過程中( )A.彈簧彈力先減小后增大B.彈簧彈力逐漸減小C.斜面對小球支持力逐漸減小D.斜面對小球支持力逐漸增大√√BD [在緩慢移動過程中,小球在重力G、斜面對其的支持力FN和細線上的張力FT三力的作用下保持動態平衡,故三個力可以構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因G的大小和方向始終不變,FN的方向不變,大小可變,FT的大小、方向都在變,因此可以作出一系列矢量三角形,由圖可知,FN逐漸增大,FT只能變化到與FN垂直,故FT是逐漸變小的,因彈簧彈力與FT大小相等,則彈簧彈力逐漸減小,選項B、D正確,A、C錯誤。]角度3 相似三角形法的應用物體受三個力平衡,其中一個力恒定,另外兩個力的方向同時變化,當所作“力的矢量三角形”與空間的某個“幾何三角形”總相似時,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進行計算。[典例3] (2024·河北唐山高三統考)如圖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為光滑鉸鏈。輕桿一端與鉸鏈O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A。現將輕繩一端拴在小球A上,另一端通過光滑的定滑輪O′由力F牽引,定滑輪位于O的正上方,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改變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輕桿從圖示位置緩慢運動到O′正下方,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整個過程中( )A.外力F大小不變B.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變小C.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變小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D [對小球A進行受力分析,三力構成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兩三角形相似,因此==。緩慢運動過程O′A越來越小,則F逐漸減小,故A錯誤;由于OA長度不變,桿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對木板,由于桿對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變,方向向右下,但桿的作用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越來越小,所以地面對木板的支持力逐漸增大,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故C錯誤,D正確。]角度4 輔助圓法的應用如圖所示,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其中一力恒定,另外兩力方向一直變化,但兩力的夾角不變,作出不同狀態的矢量三角形,利用兩力夾角不變,可以作出動態圓(也可以由正弦定理列式求解),恒力為圓的一條弦,根據不同位置判斷各力的大小變化。[典例4] (一題多法)(多選)如圖所示,柔軟輕繩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間某點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繩的另一端N。初始時,OM豎直且MN被拉直,OM與MN之間的夾角為α。現將重物向右上方緩慢拉起,并保持夾角α不變。在OM由豎直被拉到水平的過程中( )A.MN上的張力逐漸增大B.MN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C.OM上的張力逐漸增大D.OM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AD [解法一 以重物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受重力mg、OM繩上拉力F2、MN繩上拉力F1,由題意知,三個力的合力始終為零,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F1、F2的夾角不變,在F2轉至水平的過程中,矢量三角形在同一外接圓上,由圖可知,MN上的張力F1逐漸增大,OM上的張力F2先增大后減小,所以A、D正確,B、C錯誤。解法二 正弦定理根據正弦定理==,其中θ3=π-α,mg與 保持不變,sin θ1變大,則F1變大,sin θ2先增大后減小,則F2先增大后減小,故選AD。]進階2 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1.臨界問題當某物理量變化時,會引起其他幾個物理量的變化,從而使物體所處的平衡狀態“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在問題的描述中常用“剛好”“剛能”“恰好”等語言敘述。2.極值問題平衡中的極值問題,一般指在力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3.解決極值問題和臨界問題的方法(1)極限分析法:首先要正確地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出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去尋找,不能停留在一個狀態來研究臨界問題,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即極大和極小。(2)數學分析法: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依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寫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畫出函數圖像),用數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極值)。(3)物理分析法: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動態分析,確定最大值與最小值。角度1 極值問題[典例5] 質量為M的木楔傾角為θ(θ<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靜止,當將一質量為m的木塊放在木楔斜面上時,它正好勻速下滑。當用與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拉木塊時,木塊勻速上滑,如圖所示(已知木楔在整個過程中始終靜止,木塊與木楔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當α=0時,F有最小值,最小值為mg sin θ+μmg cos θB.當α=0時,F有最小值,最小值為mg sin θC.當α=θ時,F有最小值,最小值為mg sin θ+μmg cos θD.當α=θ時,F有最小值,最小值為mg sin 2θ√D [木塊在木楔斜面上勻速下滑時,有mg sin θ=μmg cos θ,木塊在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勻速上滑時,由平衡條件得F cos α=mg sin θ+Ff,F sin α+FN=mg cos θ,且Ff=μFN,聯立解得F===,當α=θ時,F有最小值Fmin=mg sin 2θ,故選D。]角度2 臨界問題[典例6] 2024年夏季我國部分地區遭受極端高溫天氣,為保證空調冷氣不外漏,很多辦公室都安裝了簡易自動關門器,該裝置的原理可以簡化為用一彈簧拉著的門,某次門在關閉時被卡住,細心的小明發現了門下縫隙處塞緊了一個木楔,側面如圖所示,已知木楔質量為m,其上表面可視作光滑,下表面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木楔上表面與水平地面間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木楔尺寸比門小很多,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1)若門推動木楔在地板上緩慢勻速移動,求門下端對木楔上表面的壓力大小;(2)小明研究發現,存在臨界角θ0,若木楔傾角θ≤θ0,不管用多大力推門,塞在門下縫隙處的木楔都能將門卡住而不再運動,求這一臨界角的正切值tan θ0。[解析] (1)對木楔受力分析,其受到重力、壓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如圖所示若門推動木楔在地板上緩慢勻速移動豎直方向有N=N1cos θ+mg水平方向有f=N1sin θ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則f=μN=μ(N1cos θ+mg)聯立解得N1=。(2)不管用多大力推門,塞在門下縫隙處的木楔都能將門卡住而不再運動,即N1sin θ≤μ(N1cos θ+mg)若木楔質量較小,近似為零,則可得tan θ≤μ故臨界角的正切值為tan θ0=μ。[答案] (1) (2)μ思維進階特訓(二)題號13524687910111.(2024·重慶高三診斷)如圖甲所示是古代某次測量弓力時的情境,圖乙為其簡化圖,弓弦掛在固定點O上,弓下端掛一重物,已知弓弦可看成遵循胡克定律的彈性繩,重物質量增減時弓弦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不計弓弦的質量和O點處的摩擦,忽略弓身的形變,則( )12題號1352468791011A.若減少重物的質量,OA與OB的夾角不變B.若增加重物的質量,OA與OB的夾角減小C.若減少重物的質量,弓弦的長度不變D.若增加重物的質量,弓弦的長度變短√12B [設弓弦的張力為F,兩側弓弦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根據平衡條件公式有2F cos θ=mg,增加重物質量,θ減小,OA與OB的夾角減小,根據胡克定律可知,弓弦的長度變長。反之,減小重物質量,OA與OB的夾角增大,弓弦的長度變短。故選B。]題號1352468791011122.(多選)(2025·云南玉溪第一中學階段檢測)如圖所示,輕繩OA將一質量為m的小球懸掛于O點,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β=30°,在水平力F作用下,小球靜止,重力加速度為g。現使力F沿逆時針方向緩慢旋轉至豎直向上,小球位置始終不變,上述過程中( )A.小球的合力逐漸減小B.力F先減小后增大C.輕繩OA對小球的拉力先增大再減小D.力F最小值為mg√題號135246879101112√BD [由于小球一直保持靜止,因此小球的合力一直為零,故A錯誤;小球受重力mg、拉力F和輕繩的拉力FT,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輕繩的拉力的方向不變。三力平衡時,三個力可以構成首尾相連的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力F沿逆時針方向緩慢旋轉時,由圖可看出,力F先減小后增大,且當力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時,F最小,最小值為Fmin=mg sin 30°=mg,而輕繩OA上的拉力FT一直減小,故B、D正確,C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3.如圖所示,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的光滑圓環的最高點有一個光滑的小孔。質量為m的小球套在圓環上,一根細線的下端系著小球,上端穿過小孔用手拉住。現拉動細線,使小球沿圓環緩慢上移,在移動過程中,手對細線的拉力F和圓環對小球的彈力FN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A.F不變,FN增大 B.F不變,FN減小C.F減小,FN不變 D.F增大,FN減小√題號135246879101112C [小球沿圓環緩慢上移可看成小球始終受力平衡,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由三角形相似,得==,當A點上移時,半徑R不變,AB長度減小,故F減小,FN不變,故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4.(2024·廣東湛江一模)如圖甲所示,用瓦片做屋頂是我國建筑的特色之一。鋪設瓦片時,屋頂結構可簡化為圖乙所示,建筑工人將瓦片輕放在兩根相互平行的檁條正中間后,瓦片靜止在檁條上。已知檁條間距離為d,檁條與水平面夾角均為θ,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僅減小θ時,瓦片與每根檁條間的摩擦力的合力變大B.僅減小θ時,瓦片與每根檁條間的彈力的合力變小C.僅減小d時,瓦片與每根檁條間的彈力變大D.僅減小d時,瓦片可能會下滑√題號135246879101112D [檁條給瓦片的支持力如圖所示,設兩檁條給瓦片的支持力與檁條垂直向上的夾角為α,則有 2F cos α=mg cos θ,若僅減小檁條間的距離d時,夾角α變小,則兩檁條給瓦片的支持力F變小,故瓦片與每根檁條間的彈力變小,最大靜摩擦力變小,則瓦片可能下滑,故C錯誤,D正確;若僅減小θ時,根據f=mg sin θ可知瓦片與檁條間的摩擦力的合力變小,根據2F cos α=mg cos θ可知,若僅減小θ時,瓦片與檁條間的彈力的合力變大,故A、B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5.某位同學用筷子將質量分布均勻的小球夾起懸停在空中,如圖所示,已知球心O與兩根筷子在同一豎直面內,小球質量為0.2 kg,筷子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均為37°,筷子與小球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87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 則每根筷子對小球的壓力至少為( )A.5 N B.7.5 NC.10 N D.12.5 N√題號135246879101112C [筷子對小球的壓力最小,且小球懸停在空中,此時小球有下滑的趨勢,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沿筷子向上,小球受力平衡。在豎直方向上有2f cos θ-2N sin θ=mg,f=μN,聯立解得N==10 N,A、B、D錯誤,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6.(2024·河北保定一模)如圖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放有橫截面為圓的柱狀物體A,A與墻面之間放有表面光滑的圓柱形物體B,A、B均保持靜止。若將A向左移動少許,A、B仍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對A的作用力不變B.墻對B的作用力不變C.地面對A的摩擦力不變D.地面對A的支持力不變√題號135246879101112D [對物體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A對B的支持力N′和墻對B的支持力N,如圖甲所示,當A向左移動后,A對B的支持力N′的方向不斷變化,根據平衡條件結合合成法可知A對B的支持力N′和墻對B的支持力N都在不斷減小,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B對A的作用力在不斷減小,故A、B錯誤;對A和B整體受力分析,受到總重力G、地面支持力FN、地面的摩擦力f和墻的彈力N,如圖乙所示,根據平衡條件,有f=N,FN=G,故地面的支持力不變,地面的摩擦力f隨著墻對B的支持力N的不斷減小而減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7.如圖所示,三根長度均為l的輕繩分別連接于C、D兩點,A、B兩端被懸掛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現在C點上懸掛一個質量為m的重物,重力加速度為g,為使CD繩保持水平,在D點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為( )A.mg B.mgC.mg D.mg√題號135246879101112C [由對稱性可知,AC繩和BD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相等,設為θ,由幾何關系可知sin θ==,則θ=30°。對C點進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可知,繩CD對C點的拉力FCD=mg tan 30°,對D點進行受力分析,繩CD對D點的拉力F2=FCD=mg tan 30°, 故F2是恒力,BD繩對D點的拉力F1方向一定,又F1與在D點施加的力F3的合力和F2等大反向,如圖所示,由圖知當F3垂直于繩BD時,F3最小,由幾何關系可知,F3min=F′2sin 60°=mg, 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8.如圖所示為搬運貨物小車的截面圖,擋板OA固定于底板OB的左端,∠AOB<90°,初始時OB水平,將一圓柱形物體置于小車上,左邊與OA接觸。現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緩慢抬起B端,直至OB豎直。不計空氣阻力和摩擦力,此過程中( )A.圓柱形物體對OA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B.圓柱形物體對OB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C.圓柱形物體對OA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D.小車對圓柱形物體的作用力逐漸變大√題號135246879101112B [由題意可知,擋板OA和OB的夾角保持不變,則兩板對球的彈力FNA和FNB方向的夾角也是恒定不變的。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可知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緩慢抬起B端,直至OB豎直,則FNA逐漸變大,FNB先增大后減小,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圓柱形物體對OA的壓力逐漸增大,對OB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小車對圓柱形物體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總等于圓柱形物體的重力大小,保持不變,故A、C、D錯誤,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9.(多選)(2024·四川瀘州二模)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有三根輕質細繩,繩AO水平,繩BO與水平方向成53°夾角,O為結點,繩BO的下端連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現保持結點O不變動,對小球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繩緩慢擺動到與水平方向成37°夾角的位置,重力加速度為g,sin 37°=0.6,cos 37°=0.8,關于此過程中各段繩子的受力情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F為恒力,大小等于mgB.繩AO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減小C.繩CO受到最大拉力為mgD.繩BO受到的拉力保持不變√題號135246879101112√CD [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則小球處于動態平衡狀態,設OC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則F=,TOC=,隨著θ逐漸減小,F逐漸增大,TOC也逐漸增大,末狀態時T′OC==mg,繩CO受到最大拉力為mg,故A錯誤,C正確;結點O不變動,則繩BO與水平方向夾角不變,對結點O進行受力分析,在豎直方向上有TOBsin 53°=TOCsin θ=mg,解得TOB==mg,則繩BO受到的拉力題號135246879101112保持不變,故D正確;對結點O進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TOBcos 53°+TOCcos θ=TOA,解得TOA=mg+F,隨著F逐漸增大,則繩AO受到的拉力逐漸增大,故B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0.(2022·浙江1月選考)如圖所示,學校門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石礅,石礅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工作人員用輕繩按圖示方式勻速移動石礅時,兩平行輕繩與水平面間的夾角均為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B.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C.減小夾角θ,輕繩的合拉力一定減小D.輕繩的合拉力最小時,地面對石礅的摩擦力也最小√題號135246879101112B [對石礅受力分析如圖,設兩根輕繩的合力為F,根據平衡條件有F cos θ=f,F sin θ+FN=mg,且f=μFN,聯立可得F=,選項A錯誤,B正確;上式變形得F=,其中tan α=,根據三角函數特點,由于θ的初始值不知道,因此減小θ,輕繩的合拉力F不一定減小,選項C錯誤;根據上述討論,當θ+α=90°時,輕繩的合拉力F最小,而摩擦力f=F cos θ=題號135246879101112=,可知增大夾角θ,摩擦力一直減小,當θ趨近于90°時,摩擦力最小,故輕繩的合拉力F最小時,地面對石礅的摩擦力不是最小的,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1.如圖所示,質量m=5.2 kg的金屬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斜向右上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以v0=2.0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金屬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g取10 m/s2。求所需拉力F的最小值。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設拉力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根據平衡條件有F cos θ=μ(mg-F sin θ)整理得cos θ+μsin θ=sin (α+θ)=(其中sin α=)當θ=-α時F最小題號135246879101112故所需拉力F的最小值Fmin==2 N。題號135246879101112[答案] 2 N12.如圖所示,物體的質量為m=5 kg,兩根輕細繩AB和AC的一端固定于豎直墻上,另一端系于物體上(∠BAC=θ=60°),在物體上另施加一個方向與水平線也成θ角的拉力F,若要使兩繩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圍。(g取10 m/s2)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設AB繩的拉力為F1,AC繩的拉力為F2,對物體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有F cos θ-F2-F1cos θ=0F sin θ+F1sin θ-mg=0可得F=-F1,F=+若要使兩繩都能伸直,則有F1≥0,F2≥0令F1=0題號135246879101112得F的最大值Fmax== N令F2=0得F的最小值Fmin== N即拉力F的大小范圍為 N≤F≤ N。[答案] N≤F≤ N題號135246879101112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