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 章末檢測卷(一) (第一章至第二章內(nèi)容)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習(全國通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 章末檢測卷(一) (第一章至第二章內(nèi)容)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習(全國通用版)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章末檢測卷(一) (第一章至第二章內(nèi)容)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24·浙江3月模擬)關于雪花下落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雪花很小,一定可以看成質(zhì)點
B.雪花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在無風環(huán)境雪花做自由落體運動
D.要研究雪花的運動必須先選定參考系
12

13
14
15
16
17
18
D [雪花雖很小,能否看成質(zhì)點,要看對雪花下落研究的問題性質(zhì)決定,因此不一定可以看成質(zhì)點,A錯誤;雪花質(zhì)量很小,在下落過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因此雪花的運動軌跡不一定是直線運動,所以雪花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B錯誤;在無風環(huán)境中,雪花除受重力作用外,還有空氣阻力作用,因此雪花不是做自由落體運動,C錯誤;由運動的相對性,要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首先要選定某個其他物體做參考,因此要研究雪花的運動必須先選定參考系,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2024·遼寧沈陽三模)“雪龍2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的冰層中連續(xù)破冰前行。破冰船前行過程中,在船頭相對冰層滑動時,碎冰塊對船體彈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A [冰塊對船體的彈力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摩擦力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故選A。]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3.自動駕駛汽車已經(jīng)在某些路段試運行。假設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行駛,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用閃光頻率為
1 Hz的照相機拍攝下連續(xù)三張汽車照片,測量出第一張照片與第二張照片中汽車之間的距離為15 m,第二張照片與第三張照片中汽車之間的距離為13 m,則汽車最后2 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
A.4 m/s B.3 m/s
C.2 m/s D.1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頻閃時間T==1 s,根據(jù)Δx=aT2,解得a=2 m/s2,利用逆向思維法,可將汽車的運動看成反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汽車最后2 s時間內(nèi)的位移x=at2=×2×22 m=4 m,汽車最后2 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 m/s=2 m/s, 故選C。]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消防員日常技能訓練中,消防員從四樓窗戶沿繩豎直下降到地面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消防員在0~4 s與4~5 s時段內(nèi)的(  )
A.位移大小之比為1∶4
B.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4
C.速度變化量大小之比為1∶4
D.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4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在0~4 s與4~5 s時段內(nèi),位移大小之比為v-t圖像的面積之比,即為4∶1,故A錯誤;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與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得兩時段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1,故B錯誤;速度變化量分別為4 m/s與-4 m/s,大小之比為1∶1,故C錯誤;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式得兩段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分別為1 m/s2與-4 m/s2,大小之比為1∶4,故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C919是我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噴氣式中程干線客機。一架C919飛機在跑道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速度達到80 m/s時離開地面起飛,已知飛機起飛前 1 s 內(nèi)的位移為78 m,則飛機在跑道上加速的時間t以及加速度的大小分別為(  )
A.t=40 s,a=2 m/s2
B.t=32 s,a=2.5 m/s2
C.t=25 s,a=3.2 m/s2
D.t=20 s,a=4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飛機在最后1 s內(nèi)中間時刻的速度v0.5=78 m/s, 則飛機起飛的加速度大小a== m/s2=4 m/s2,飛機加速的時間t==20 s, 故選D。]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把一重為G的物體用一個水平的推力F=kt(k為恒量,t為時間)壓在豎直的足夠高的平整的墻上,如圖所示。從t=0開始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f隨t的變化關系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C    D

B [根據(jù)滑動摩擦力Ff=μFN=μF,隨著壓力F均勻增大,摩擦力Ff均勻增大,當摩擦力增大到大于重力以后,物體做減速運動直到靜止,摩擦力變?yōu)殪o摩擦力,以后始終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故選項B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固定在傾斜木板上,質(zhì)量分別為m和2m的物塊A、B,通過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滑輪連接,A、B間的接觸面和輕繩均與木板平行。A與B間、B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當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時,物塊A、B剛好要滑動,則μ的值為(  )
A.
C.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根據(jù)題述,物塊A、B剛要滑動,可知A、B之間的摩擦fAB=μmg cos 45°,B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f=μ·3mg cos 45°。隔離A分析受力,由平衡條件可得輕繩中拉力F=fAB+mg sin 45°。對A、B整體,由平衡條件知2F=3mg sin 45°-f,聯(lián)立解得μ=,選項C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2024·山東菏澤高三期末)某型號新能源汽車在一次測試中從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其位移x與時間t圖像為如圖所示的一條過原點的拋物線,P(t1,x1)為圖像上一點,虛線PQ與圖像相切于P點,與t軸相交于Q(t0,0)。0~t0時間內(nèi)車的平均速度記作
v1,t0~t1時間內(nèi)車的平均速度記作v2,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t1時刻車的速度大小為
B.小車加速度大小為
C.v2=2v1
D.v2=3v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題中圖線切線的斜率等于速度,則t1時刻車的速度大小為vt1=,選項A錯誤;車的初速度為零,根據(jù)vt1==at1,可得小車加速度大小為a=,選項B錯誤;因為x1=,聯(lián)立a=,可得t1=2t0,則t0為0~t1的中間時刻,則t0~t1時間內(nèi)車的位移等于0~t0時間內(nèi)車的位移的3倍,根據(jù)=,可知t0~t1時間內(nèi)車的平均速度等于0~t0時間內(nèi)車的平均速度的3倍,即v2=3v1,選項C錯誤,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9.高鐵站臺上,5位旅客在各自車廂候車線處候車,若動車每節(jié)車廂長為l,動車進站時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站在2號候車線處的旅客發(fā)現(xiàn)1號車廂經(jīng)過他所用的時間為t,動車停下時該旅客剛好在2號車廂門口(2號車廂最前端),如圖所示,則(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動車從經(jīng)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開始到停止運動,經(jīng)歷的時間為t
B.動車從經(jīng)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開始到停止運動,平均速度為
C.1號車廂頭部經(jīng)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時的速度為
D.動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C [采用逆向思維可知,動車連續(xù)經(jīng)過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1)∶()∶(2-)∶…∶(),則動車第1節(jié)車廂最前端從經(jīng)過5號旅客到停下所用的時間為第1節(jié)車廂經(jīng)過2號旅客用時的2倍,歷時2t,故A錯誤;動車第1節(jié)車廂最前端從經(jīng)過5號旅客到停下總位移為4l,用時2t,則平均速度為v==,故B正確;由以上逆向思維可知l=at2,則加速度a=,并且==2a·4l,解得v5=2v1,同時又有l(wèi)=t,所以v5=,故C正確,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傾角為30°的斜面體上,現(xiàn)保持斜面體質(zhì)量不變,將斜面傾角由30°緩慢增大到37°的過程中,兩物體仍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對斜面體的壓力減小
B.斜面體對A的摩擦力增大
C.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減小
D.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增大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B [設斜面的傾角為α,物體A的重力為G,作出A的受力如圖,根據(jù)平衡條件得N=G cos α,f=mg sin α,當斜面傾角α由30°增大到37°時,cos α減小,則N減小,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知,A對斜面的壓力大小減小,A正確;當斜面傾角α由30°增大到37°時,sin α增大,則f增大,B正確;把兩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整體只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且地面的
支持力總是等于兩物體重力之和,地面的摩擦
力總是等于零,C、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a(chǎn)、b兩質(zhì)點沿直線Ox軸正方向運動,t=0時,兩質(zhì)點同時到達坐標原點O,測得兩質(zhì)點在之后的運動中,其位置坐標x與時間t的比值(平均速度)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a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質(zhì)點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質(zhì)點a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1.0 m/s2
C.t=1 s時,a、b第1次相遇
D.質(zhì)點a、b有可能第2次相遇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C [對質(zhì)點a,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得=0.5t+0.5(m/s), 變形得x=0.5t+0.5t2可得v0=0.5 m/s, a=1.0 m/s2,所以質(zhì)點a做初速度為 0.5 m/s、 加速度為1.0 m/s2的勻加速運動;由題圖知,對于b有=1.0 m/s,則b做速度為
1.0 m/s的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正確;由題圖知,t=1 s時,兩者相等,時間相同,則位移x相等,初位置相同,所以t=1 s時,a、b再次到達同一位置,在t=1 s時,a的速度va=v0+at=(0.5+1×1)m/s=1.5 m/s, 此時b的速度為1.0 m/s,以后a的速度始終大于b的速度,可知a、b不可能再次相遇,故C正確,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如圖所示,小球A通過小滑輪P用細線懸掛在空中,細線一端固定在M點,另一端跨過小滑輪O1連接一彈簧。彈簧下端與小球B連接,小球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圓柱體上,兩球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B球質(zhì)量為m,小滑輪O1用輕桿固定在半圓柱體圓心O2的正上方,O1B與豎直方向成30°角,O1B長度與半圓柱體
半徑相等,O1P與豎直方向成60°角,重力加速
度為g,細線、滑輪、彈簧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
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A球質(zhì)量為m
B.地面對半圓柱體的摩擦力大小為0.5mg
C.桿對滑輪O1作用力大小為mg
D.若將AB兩小球的質(zhì)量均加倍,PM與豎直方向夾角保持不變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C [對小球B分析,受拉力、重力、支持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幾何關系和平衡條件可得T=,對小球A分析,根據(jù)豎直方向平衡條件可得2T cos 60°=mAg,聯(lián)立可得mA=m,故A正確;對小球B分析,圓柱體對B的支持力大小N=,方向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0°,則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B對圓柱體壓力N′=N,對圓柱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體分析,根據(jù)水平方向的平衡條件可得f=N′sin 30°,解得f=,故B錯誤;對滑輪O1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兩繩對滑輪的作用力合力(兩力大小相等且垂直,則合力為T)與桿對滑輪作用力大小相等,則桿對滑輪O1作用力大小F=T=mg,故C正確;若將AB兩小球的質(zhì)量均加倍,假設PM與豎直方向夾角保持不變,根據(jù)2T cos 60°=mAg,則繩拉力擴大兩倍,彈簧拉力擴大兩倍,彈簧伸長,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則B位置改變,O1B與豎直方向不成30°角,此時不再滿足T=,即B質(zhì)量擴大兩倍,繩拉力并未擴大兩倍,前后矛盾,則假設不成立,即PM與豎直方向夾角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
13.(6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的實驗叫作DIS實驗, 光電計時器是一種常用計時儀器,其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a、b分別是光電門的激光發(fā)射和接收裝置,當一輛帶有擋光片的小車從a、b間通過時,光電計時器就可以顯示擋光片的擋光時間?,F(xiàn)有一輛小車通過光電門,計時器顯示的擋光時間是2.00×10-2 s,用游標卡尺測量小車上擋光片的寬度d,示數(shù)如圖3所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讀出擋光片的寬度d=________ cm,小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大小v=________ m/s(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當小車相繼通過相距L的兩個光電門時,兩個光電計時器上記錄下的讀數(shù)分別是t1和t2,則小車在這段距離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
___________(用題中符號表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98
1.49
[解析] (1)擋光片的寬度d=29 mm+0.1×8 mm=29.8 mm=2.98 cm
小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大小v== m/s=1.49 m/s。
(2)通過兩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
根據(jù)=2aL
可得加速度大小為a=。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8分)某同學在家中找到兩根一樣的輕彈簧P和Q、裝有水總質(zhì)量m=0.55 kg的礦泉水瓶、刻度尺、量角器和細繩等器材,設計如下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同時測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74°=0.96,其操作如下: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將彈簧P上端固定,讓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測出此時彈簧P的長度L0=12.50 cm;
b.將礦泉水瓶通過細繩連接在彈簧P下端,待礦泉水瓶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此時彈簧P的長度L1,如圖甲所示;
c.在細繩和彈簧Q的掛鉤上涂抹少許潤滑油,將細繩搭在掛鉤上,緩慢的拉起彈簧Q,使彈簧P偏離豎直方向夾角為74°,測出彈簧Q的長度L2及其軸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如圖乙所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由圖甲可得L1=________ cm;則彈簧P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 N/m。
(2)當L2=________ cm,θ=________時,就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50
110
18.50
53°
[解析] (1)根據(jù)甲圖可知,刻度尺上1 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則L1=17.50 cm
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彈簧彈力F=mg=5.5 N
則彈簧勁度系數(shù)k== N/m=110 N/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力的示意圖
彈簧P的拉力大小與礦泉水瓶重力相等,則α=θ=53°
由幾何知識知=
解得L2≈18.50 c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8分)(2024·廣西卷)如圖所示,輪滑訓練場沿直線等間距地擺放著若干個定位錐筒,錐筒間距d=0.9 m,某同學穿著輪滑鞋向右勻減速滑行?,F(xiàn)測出他從1號錐筒運動到2號錐筒用時t1=0.4 s,從2號錐筒運動到3號錐筒用時t2=0.5 s。求該同學:
(1)滑行的加速度大??;
(2)最遠能經(jīng)過幾號錐筒。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根據(jù)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知,在1、2間中間時刻的速度為v1==2.25 m/s
2、3間中間時刻的速度為v2==1.8 m/s
故可得加速度大小為a===1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設到達1號錐筒時的速度為v0,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得
=d
代入數(shù)值解得v0=2.45 m/s
從1號開始到停止時通過的位移大小為
x==3.00 125 m≈3.33d
故可知最遠能經(jīng)過4號錐筒。
[答案] (1)1 m/s2 (2)4
16.(8分)我國在川西山區(qū)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風洞群,目前擁有8座世界級風洞設備,具備火箭助推和飛艇帶飛等飛行模擬試驗能力。如圖所示,風洞實驗室中可以產(chǎn)生水平向右、大小可調(diào)節(jié)的風力,現(xiàn)將一套有小球的細直桿放入其中,桿足夠長,小球孔徑略大于桿直徑,其質(zhì)量為1.1 kg,與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當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時,小球沿桿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
sin 37°=0.6,g取10 m/s2,求此時風力的大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若小球沿細桿勻速向上運動,垂直桿方向FN=mg cos θ+
F sin θ
沿桿方向f+mg sin θ=F cos θ
又f=μFN
解得F==22 N
若小球沿細桿勻速向下運動,垂直桿方向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N=mg cos θ+F sin θ
沿桿方向mg sin θ=F cos θ+f
又f=μFN
解得F==2 N。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22 N或2 N
17.(14分)如圖所示,物體A、B疊放在傾角為θ=37°的斜面上(斜面保持不動,質(zhì)量為M=10 kg),并通過跨過光滑輕質(zhì)滑輪的細線相連,細線與斜面平行。兩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mA=2 kg,mB=1 kg,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2(g取10 m/s2,sin 37°=0.6,
cos 37°=0.8),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如果A、B間動摩擦因數(shù)μ1=0.1,為使A能平行于斜面向下做勻速運動,應對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多大的拉力F?此時斜面對地面的壓力N多大?
(2)如果A、B間動摩擦因數(shù)不知,為使A、B兩個物體一起靜止在斜面上,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應滿足什么條件。(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對A受力分析得F+mAg sin θ=T+μ1mAg cos θ
對B受力分析得T=mBg sin θ+μ1mAg cos θ+μ2(mA+mB)g cos θ
對整體受力分析得N′=(M+mA+mB)g+F sin θ
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有N=N′
聯(lián)立解得F=2 N,N=131.2 N。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對A受力分析得mAg sin θ=T+μ1mAg cos θ
對B受力分析得T=mBg sin θ+μ1mAg cos θ+μ2(mA+mB)g cos θ
聯(lián)立解得μ1min=0.037 5
所以μ1≥0.037 5。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2 N 131.2 N (2)μ1≥0.037 5
18.(16分)強行超車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極大隱患之一,如圖是汽車超車過程的示意圖,汽車甲和貨車分別以36 km/h和57.6 km/h的速度在限速 90 km/h 的路面上勻速行駛,其中甲車車身長L1=5 m、貨車車身長L2=8 m,某時刻貨車在甲車前s=3 m處,若此時甲車司機開始迅速加速從貨車左側(cè)超車,
加速度大小為2 m/s2,假定貨車速
度保持不變,不計車輛變道和轉(zhuǎn)向
的時間及車輛的寬度,求: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甲車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完成超車的最短時間(結(jié)果保留2位小數(shù));
(2)一般情況下,汽車時速超過限速不到10%的,僅給予警告,不予扣分和罰款。若甲車開始超車時,看到道路正前方的乙車迎面駛來,此時二者車頭相距208 m,乙車速度為43.2 km/h,甲車超車的整個過程中,乙車速度始終保持不變,請通過計算分析,甲車在不被扣分和罰款的前提下,能否安全超車?若甲車不能安全超車,則乙車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減速才能使甲車安全超車?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甲車初速度為v1=36 km/h=10 m/s
貨車速度為v2=57.6 km/h=16 m/s
公路限速為vm=90 km/h=25 m/s
甲車速度從v1加速至vm所用時間為t1==7.5 s
該段時間內(nèi)甲車和貨車的位移分別為x1=t1=131.25 m
x2=v2t1=120 m
因為x1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所以甲車加速至vm后還需要勻速行駛一段時間才能完成超車,該時間為
t2=≈0.53 s
則甲車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完成超車的最短時間為tmin=t1+t2=8.03 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假設甲車在超車過程中一直加速,設超車時間為t3,根據(jù)位移關系有
-v2t3=L1+L2+s
解得t3=8 s
超車完畢時甲車速度為v′1=v1+a1t3=26 m/s<1.1vm
乙車初速度為v3=43.2 km/h=12 m/s
t3時間內(nèi)甲、乙兩車行駛的路程之和為s=+v3t3=
240 m>208 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所以甲車在不被扣分和罰款的前提下不能安全超車,若要甲車能夠安全超車,乙車在t3時間內(nèi)行駛的路程最大值為smax==64 m
此時對應乙車剎車的加速度最小,則smax=
解得amin=1 m/s2。
[答案] (1)8.03 s (2)不能 1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沐川县| 阳高县| 赤城县| 靖远县| 手机| 荣成市| 桑日县| 灯塔市| 阿瓦提县| 宝应县| 东宁县| 游戏| 商水县| 垣曲县| 墨玉县| 武安市| 汕尾市| 江川县| 苗栗市| 吉木乃县| 奈曼旗| 托克托县| 青浦区| 东平县| 溧水县| 藁城市| 从江县| 蓬莱市| 鄂州市| 沐川县| 义乌市| 邯郸市| 安多县| 抚顺市| 衡阳县| 绥阳县| 孟村| 普陀区| 永丰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