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 第三章 第2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應(yīng)用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fù)習(xí)(全國通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 第三章 第2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應(yīng)用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fù)習(xí)(全國通用版)

資源簡介

(共67張PPT)
第三章 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
第2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應(yīng)用
鏈接教材·夯基固本
1.兩類動力學(xué)問題
(1)兩類問題
①第一類:已知受力求物體的________。
②第二類:已知運動情況求物體的____。
(2)解決方法
以______為“橋梁”,由運動學(xué)公式和____________列方程求解。
運動情況
受力
加速度
牛頓第二定律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
①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ωQ直懸掛物的拉力)____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②產(chǎn)生條件:物體具有____的加速度。
大于
向上
(2)失重
①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ωQ直懸掛物的拉力)____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②產(chǎn)生條件:物體具有____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①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ωQ直懸掛物的拉力)_____的現(xiàn)象。
②產(chǎn)生條件:物體的加速度a=__,方向豎直向下。
小于
向下
等于0
g
1.易錯易混辨析
(1)失重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減小了。 (  )
(2)物體超重時,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
(3)研究動力學(xué)兩類問題時,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是關(guān)鍵。 (  )
(4)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時其重力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  )
×
×


(5)根據(jù)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可以判斷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 (  )
(6)加速度是聯(lián)系運動和力的橋梁,速度是各物理過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橋梁。 (  )
×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四章第6節(jié)[思考與討論]:圖1下蹲過程,圖2下蹲、站起兩個過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情況。
提示:下蹲過程先向下加速再向下減速,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先失重后超重;站起過程先向上加速再向上減速,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先超重后失重。
細研考點·突破題型
考點1 兩類動力學(xué)基本問題
1.解決兩類動力學(xué)基本問題的關(guān)鍵
(1)兩個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分析和運動過程分析。
(2)兩個橋梁:加速度是聯(lián)系物體運動和受力的橋梁;銜接點的速度是聯(lián)系相鄰兩個過程的橋梁。
2.解題思路
角度1 從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
[典例1] (2024·福建寧德三模)人類從事滑雪活動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滑雪愛好者可在雪場上輕松、愉快地滑行,飽享滑雪運動的樂趣。一名滑雪愛好者以1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勻加速直線滑下,山坡的傾角為30°。若人與滑板的總質(zhì)量為60 kg,受到的總阻力為60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滑雪者加速度的大小;
(2)3 s內(nèi)滑雪者下滑位移的大小;
(3)3 s末人與滑板總重力的瞬時功率。
[解析] (1)由牛頓第二定律mg sin 30°-f=ma
解得滑雪者加速度的大小為a=4 m/s2。
(2)由運動學(xué)公式x=v0t+at2
其中v0=1 m/s,t=3 s
解得3 s內(nèi)滑雪者下滑位移的大小為x=21 m。
(3)由運動學(xué)公式v=v0+at
重力的瞬時功率P=mgv sin 30°
聯(lián)立解得,3 s末人與滑板總重力的瞬時功率為
P=3 900 W。
[答案] (1)4 m/s2 (2)21 m (3)3 900 W
角度2 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
[典例2] 一質(zhì)量為m=2 kg的滑塊能在傾角為θ=30°的足夠長的斜面上以a=2.5 m/s2勻加速下滑。如圖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恒力F作用于滑塊,使之由靜止開始在t=2 s內(nèi)能沿斜面運動位移x=4 m。求:(g取 10 m/s2)
(1)滑塊和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恒力F的大小。
[解析] (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30°-μmg cos 30°=ma
解得μ=。
(2)滑塊沿斜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x=a1t2
得a1=2 m/s2
加速度有向上和向下兩種可能,
當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時
F cos 30°-mg sin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
代入數(shù)據(jù)得F= N
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時
mg sin 30°-F cos 30°-μ(F sin 30°+mg cos 30°)=ma1
代入數(shù)據(jù)得F= N。
[答案] (1) (2) N或 N
考點2 超重和失重
1.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不論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體的重力都不變,只是“視重”改變。
(2)在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下,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
(3)盡管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是豎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物體就會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2.判斷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從受力的角度判斷 當物體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小于重力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等于0時,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從加速度的角度判斷 當物體具有向上(或斜向上)的加速度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具有向下(或斜向下)的加速度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向下的加速度a=g時,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從速度變化的角度判斷 ①物體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時,超重
②物體向下加速或向上減速時,失重
角度1 超、失重現(xiàn)象的定性分析
[典例3] 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體育運動。某人身系彈性繩自高空P點自由下落,圖中a點是彈性繩的原長位置,c是人所到達的最低點,b是人靜止地懸吊著時的平衡位置,空氣阻力不計,則人從P點落下到最低點c的過程中(  )
A.人從a點開始做減速運動,一直處于失重狀態(tài)
B.在ab段繩的拉力小于人所受的重力,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C.在bc段繩的拉力大于人所受的重力,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D.在c點,人的速度為0,其加速度也為0

C [在Pa段繩還沒有被拉長,人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在ab段繩的拉力小于人所受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下,有向下的加速度,處于失重狀態(tài);在bc段繩的拉力大于人所受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B錯誤,C正確;在c點,繩的形變量最大,繩的拉力最大,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D錯誤。]
角度2 超、失重現(xiàn)象的圖像問題
[典例4] 一質(zhì)量為m的乘客乘坐豎直電梯下樓,其位移s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0~t1時間內(nèi),v增大,F(xiàn)N>mg
B.t1~t2時間內(nèi),v減小,F(xiàn)NC.t2~t3時間內(nèi),v增大,F(xiàn)ND.t2~t3時間內(nèi),v減小,F(xiàn)N>mg

D [根據(jù)s-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時間內(nèi)v增大,t2~t3時間內(nèi)v減小,t1~t2時間內(nèi)v不變,B、C錯誤;0~t1時間內(nèi)速度越來越大,加速度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則FNmg,D正確。]
角度3 超、失重現(xiàn)象的定量計算
[典例5] (2025·八省聯(lián)考云南卷)某同學(xué)站在水平放置于電梯內(nèi)的電子秤上,電梯運行前電子秤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電梯豎直上升過程中,某時刻電子秤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該時刻電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05 m/s2
B.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0.50 m/s2
C.做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05 m/s2
D.做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0.50 m/s2

D [如題圖所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 F-mg=ma,可得a= m/s2=0.50 m/s2,則電梯向上做加速運動。故選D。]
微點突破 “等時圓”模型
1.質(zhì)點從豎直圓環(huán)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靜止開始滑到圓環(huán)的最低點所用時間相等,如圖1所示。
2.質(zhì)點從豎直圓環(huán)上最高點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靜止開始滑到下端所用時間相等,如圖2所示。
3.兩個豎直圓環(huán)相切且兩環(huán)的豎直直徑均
過切點,質(zhì)點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靜止
開始滑到下端所用時間相等,如圖3所示。
[典例6] (多選)如圖所示,Oa、Ob和ad是豎直平面內(nèi)三根固定的光滑細桿,O、a、b、c、d位于同一圓周上,c為圓周的最高點,a為最低點,O′為圓心。每根桿上都套著一個小滑環(huán)(未畫出),兩個滑環(huán)從O點無初速度釋放,一個滑環(huán)從d點無初速度釋放,用t1、t2、t3分別表示滑環(huán)沿Oa、Ob、da到達a、b所用的時間。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A.t1=t2 B.t2>t3
C.t1


BCD [設(shè)想還有一根光滑固定細桿ca,則ca、Oa、da三細桿交于圓的最低點a,三桿頂點均在圓周上,根據(jù)等時圓模型可知,由c、O、d無初速度釋放的小滑環(huán)到達a點的時間相等,即tca=t1=t3;而由c→a和由O→b滑動的小滑環(huán)相比較,滑行位移大小相同,初速度均為零,但加速度aca>aOb,由x=at2可知,t2>tca,故選項A錯誤,B、C、D均正確。]
[典例7] 如圖所示,有一半圓,其直徑水平且與另一圓的底部相切于O點,O點恰好是下半圓的圓心,它們處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現(xiàn)有三條光滑直軌道AOB、COD、EOF,它們的兩端分別位于上下兩圓的圓周上,軌道與豎直直徑的夾角關(guān)系為α>β>θ。現(xiàn)讓一小物塊先后從三條軌道頂端由靜止下滑至底端,則小物塊在每一條傾斜軌道上滑動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關(guān)系為(  )
A.tAB=tCD=tEF B.tAB>tCD>tEF
C.tAB
B [如圖所示,過D點作OD的垂線與豎直虛線交于G,以O(shè)G為直徑作圓,可以看出F點在輔助圓內(nèi),而B點在輔助圓外,由等時圓結(jié)論可知tAB>tCD>tEF,B項正確,A、C、D錯誤。]
即時檢驗·感悟高考
1.(2022·遼寧卷)如圖所示,一小物塊從長1 m的水平桌面一端以初速度v0沿中線滑向另一端,經(jīng)過 1 s 從另一端滑落。物塊與桌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g取10 m/s2。下列v0、μ的值可能正確的是(  )
A.v0=2.5 m/s B.v0=1.5 m/s
C.μ=0.28 D.μ=0.25

B [物塊水平沿中線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由題干知x=1 m,t=1 s,v>0,代入數(shù)據(jù)有v0<2 m/s,故A不可能,B可能;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2ax,整理有-2μgx>0,由于v0<2 m/s,可得μ<0.2,故C、D不可能。]
2.(2021·全國甲卷)如圖所示,將光滑長平板的下端置于鐵架臺水平底座上的擋板P處,上部架在橫桿上。橫桿的位置可在豎直桿上調(diào)節(jié),使得平板與底座之間的夾角θ可變。將小物塊由平板與豎直桿交點Q處靜止釋放,物塊沿平板從Q點滑至P點所用的時間t與夾角θ的大小有關(guān)。若θ由30°逐漸增大至60°,物塊的下滑時間t將(  )
A.逐漸增大 B.逐漸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D [由題意知,小物塊沿光滑長平板加速下滑,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g sin θ=ma,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g sin θ;設(shè)豎直桿到P點的距離為d,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小物塊的位移大小為;根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得=at2,聯(lián)立可得t=,θ由30°逐漸增大至60°,物塊的下滑時間t將先減小后增大,D正確。]
3.(2022·浙江1月選考)第24屆冬奧會在我國舉辦。鋼架雪車比賽的一段賽道如圖1所示,長12 m水平直道AB與長20 m的傾斜直道BC在B點平滑連接,斜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運動員從A點由靜止出發(fā),推著雪車勻加速到B點時速度大小為 8 m/s,緊接著快速俯臥到車上沿BC勻加速下滑(圖2所示),到C點共用時5.0 s。若雪車(包括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始終在冰面上運動,其總質(zhì)量為110 kg,sin 15°=0.26,求雪車(包括運動員):
(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
(2)過C點的速度大小;
(3)在斜道BC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析] (1)設(shè)雪車從A→B的加速度大小為a、運動時間為t,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有2alAB=,vB=at
解得t=3 s,a= m/s2。
(2)解法一 由題知雪車從A→C全程的運動時間t0=5 s,設(shè)雪車從B→C的加速度大小為a1、運動時間為t1,故t1=t0-t,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有
lBC=
vC=vB+a1t1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2 m/s2,vC=12 m/s
解法二 由于雪車在BC上做勻變速運動,故lBC=·t1=(t0-t)
解得vC=12 m/s。
(3)解法一 設(shè)雪車在BC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大小為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 sin 15°-f=ma1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66 N
解法二 對雪車在BC上的運動過程由動量定理有(mg sin 15°-f )(t0-t)=mvC-mvB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66 N
解法三 對雪車從B→C由動能定理有(mg sin 15°-f )lBC=
解得f=66 N。
[答案] (1) m/s2 (2)12 m/s (3)66 N
課時數(shù)智作業(yè)(七)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如圖所示,OC為豎直圓的直徑,OA、OB為圓的兩條弦,現(xiàn)同時在A、B兩點釋放兩小滑塊,分別沿光滑的弦軌道滑到O點(O點為最低點),滑塊滑下的先后順序是(  )
A.沿AO的小滑塊最先到達
B.沿BO的小滑塊最先到達
C.同時到達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C [設(shè)AO和BO與水平面夾角分別為α和β,長度分別為l1和l2,設(shè)圓的直徑為d,由幾何關(guān)系有l(wèi)1=d sin α,l2=d sin β,沿AO方向上,對小滑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 sin α=ma1,由運動學(xué)公式有l(wèi)1=聯(lián)立解得t1=;沿OB方向上,同理可得t2=,故C正確。]
2.(2024·黑龍江三模)如圖所示為一無人機由地面豎直向上運動的v-t圖像。關(guān)于無人機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t2段無人機的加速度大于t3~t5段無人機的加速度
B.0~t3段,無人機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C.t3時刻無人機到達最高點
D.t3~t5段,無人機處于失重狀態(tài)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D [v-t圖像中,其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于0~t2段傾斜程度小于t3~t5段的傾斜程度,所以0~t2段的加速度小于t3~t5段的加速度,A錯誤;0~t3段無人機的加速度發(fā)生了變化,不是勻變速運動,所以其平均速度不是,而是小于,B錯誤;由題圖可知,無人機0~t2加速上升,t2~t3也是加速上升,只不過這一階段的加速度更大,t3~t5階段開始減速上升,t5時刻減速到0,達到最高點,C錯誤;t3~t5階段開始減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下,無人機處于失重狀態(tài),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3.(2024·貴州貴陽一模)蹴球比賽在一塊正方形水平地面上進行,比賽用球為硬塑實心球。如圖所示,靜止在場地中的球1與球2、球2與邊線間的距離均為L,兩球質(zhì)量相同,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一隊員用腳給球1一個水平?jīng)_擊力使其獲得水平速度,球1與球2發(fā)生彈性正碰后,球2恰好能到達邊線,重力加速度為g。則球2運動的時間為
(  )
A. C.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 [球2勻減速直線運動到停下,可以看作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可得L=at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μmg=ma,聯(lián)立求得t=,A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4.水平路面上質(zhì)量為30 kg的小車,在60 N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以1.5 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2 s后撤去該推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車2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B.小車受到的阻力大小是15 N
C.撤去推力后小車的加速度大小是1 m/s2
D.小車運動的總時間為6 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B [根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小車2 s末的速度大小v=at1=3 m/s,故A錯誤;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Ff=ma,解得Ff=15 N,撤去推力后,加速度大小為a′==0.5 m/s2,減速時間為t2== s=6 s,小車運動的總時間為t=t1+t2=2 s+6 s=8 s,故B正確,C、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5.農(nóng)用無人機噴灑農(nóng)藥可以極大地提高農(nóng)民的工作效率,為了防止無人機在作業(yè)中與障礙物發(fā)生碰撞,在某次測試中,無人機以標準起飛質(zhì)量m=44 kg起飛,以安全飛行速度v0=8 m/s水平向著障礙物飛行,測距雷達發(fā)現(xiàn)s=10.5 m處的障礙物后,無人機立即調(diào)整推力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結(jié)果無人機懸停在距離障礙物l=2.5 m處,飛行過程中可將無人機看成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忽略空氣阻力,則無人機在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推力的大小為(  )
A.88 N B.176 N
C.88 N D.176 N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 [無人機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有=2a(s-l),解得無人機的加速度a=-4 m/s2,對無人機進行受力分析,無人機受重力和推力,則推力大小為F==88 N,故選A。]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6.(魯科版必修第一冊習(xí)題改編)如圖所示,電梯的頂部掛有一個彈簧測力計,其下端掛了一個重物,電梯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 N。在某時刻電梯中的人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 N,關(guān)于電梯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g取10 m/s2)(  )
A.電梯可能向上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2 m/s2
B.電梯可能向下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 m/s2
C.電梯可能向下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 m/s2
D.電梯可能向下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2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C [電梯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 N,此時拉力等于重力,則重物所受重力等于10 N。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br/>8 N時,對重物有mg-F=m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 m/s2,則電梯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方向豎直向下,電梯可能向下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向上做減速運動,故C正確,A、B、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7.如圖所示是某游樂場的海豚表演。小海豚從水池沖出,以10 m/s的速度滑過坡道底端的O點,經(jīng)過1.0 s向上滑過坡道上P點時的速度為3.2 m/s。該坡道為直道,足夠長且傾角θ=37°,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海豚上滑的加速度大小為3.2 m/s2
B.小海豚和坡道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
C.小海豚滑過P點后還能繼續(xù)向上滑3.2 m
D.小海豚下滑回到O點時速度大小為10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B [設(shè)小海豚向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為a,則a==6.8 m/s2,A錯誤;設(shè)小海豚與坡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小海豚的質(zhì)量為m,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Ff=ma,又Ff=μFN,F(xiàn)N=mg cos θ,解得μ=0.1,B正確;小海豚滑過P點后還能繼續(xù)向上滑的距離為x1== m≈
0.75 m,C錯誤;小海豚上滑的最大距離為x=,設(shè)小海豚沿坡道下滑的加速度為a′,則mg sin θ-Ff=ma′,又v′2=2a′x,解得小海豚下滑回到O點時的速度為v′=v1≈8.7 m/s,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8.一同學(xué)乘電梯上樓,從靜止開始出發(fā),用手機內(nèi)置傳感器測得某段時間內(nèi)電梯的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以豎直向上為加速度的正方向,則(  )
A.t=4 s時地板對該同學(xué)的支持力最小
B.t=8 s時電梯對該同學(xué)的支持力為零
C.6~8 s內(nèi)電梯上升的高度約為4 m
D.6~8 s內(nèi)電梯上升的高度約為9 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C [t=4 s時,加速度向上且最大,則該同學(xué)處于超重狀態(tài),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N-mg=ma,可知地板對該同學(xué)的支持力最大,故A錯誤;t=8 s時,加速度為0,根據(jù)受力平衡可知,電梯對該同學(xué)的支持力等于同學(xué)的重力,故B錯誤;根據(jù)a-t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由題圖可知,0~6 s內(nèi)圍成的面積大約有4個小方格,則t=6 s時的速度約為v6=Δv=4×0.5×1 m/s=2 m/s,由題圖可知,6~8 s內(nèi)電梯的加速度大約為0,做勻速運動,上升的高度約為h=v6t=2×2 m=4 m,故C正確,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9.如圖所示,彈簧上端固定,在彈簧旁沿彈簧長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掛鋼球時,彈簧下端指針位于直尺20 cm刻度處;下端懸掛鋼球,靜止時指針位于直尺40 cm刻度處。將直尺不同刻度對應(yīng)的加速度標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裝置直接測量豎直方向的加速度。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0 cm刻度對應(yīng)的加速度為-0.5g
B.40 cm刻度對應(yīng)的加速度為g
C.50 cm刻度對應(yīng)的加速度為2g
D.各刻度對應(yīng)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勻的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 [由題可知,不掛鋼球時,彈簧下端指針位于直尺20 cm刻度處,則彈簧的原長x0=20 cm;下端懸掛鋼球,靜止時指針位于直尺x1=40 cm刻度處,則根據(jù)平衡條件有mg=k(x1-x0),且40 cm刻度對應(yīng)的加速度為0,B錯誤;指針位于x2=30 cm刻度時,有k(x2-x0)-mg=ma2,聯(lián)立解得a2=-0.5g,A正確;指針位于x3=50 cm刻度時,有 (x3-x0)-mg=ma3,聯(lián)立解得a3=0.5g,C錯誤;設(shè)指針所對刻度為x,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k(x-x0)-mg=ma,聯(lián)立解得a=g,即加速度a與x呈線性關(guān)系,則各刻度對應(yīng)加速度的值是均勻的,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0.(多選)(2022·湖南卷)球形飛行器安裝了可提供任意方向推力的矢量發(fā)動機,總質(zhì)量為M。飛行器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與其速率平方成正比(即F阻=kv2,k為常量)。當發(fā)動機關(guān)閉時,飛行器豎直下落,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其勻速下落的速率為10 m/s;當發(fā)動機以最大推力推動飛行器豎直向上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飛行器勻速向上的速率為5 m/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不考慮空氣相對于地面的流動及飛行器質(zhì)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發(fā)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5Mg
B.當飛行器以5 m/s勻速水平飛行時,發(fā)動機推力的大小為Mg
C.發(fā)動機以最大推力推動飛行器勻速水平飛行時,飛行器速率為5 m/s
D.當飛行器以5 m/s的速率飛行時,其加速度大小可以達到3g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BC [當飛行器關(guān)閉發(fā)動機以速率v1=10 m/s勻速下落時,有Mg=,當飛行器以速率v2=5 m/s勻速向上運動時,有=Fmax,聯(lián)立解得Fmax=1.25 Mg,A項錯誤;當飛行器以速率v2=5 m/s勻速水平飛行時,飛行器受重力、推力和空氣阻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條件有F2=2,解得F=Mg,B項正確;當發(fā)動機以最大推力Fmax推動飛行器勻速水平飛行時,由平衡條件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2,解得v3=5 m/s,C項正確;當發(fā)動機最大推力向下,飛行器以5 m/s的速率向上減速飛行時,其加速度向下達到最大值,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amax,解得amax=2.5g,D項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1.滑雪運動時,當滑雪板相對雪地速度較大時,會把雪內(nèi)的空氣逼出來,在滑雪板與雪地間形成一個暫時的“氣墊”,從而大大減小雪地對滑雪板的摩擦。然而當滑雪板相對雪地速度較小時,與雪地接觸的時間超過某一值,滑雪板就會下陷,使得其與雪地間的摩擦力增大。假設(shè)速度超過8 m/s時,滑雪板與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就會由μ1=0.25變?yōu)棣?=0.125。一運動員從傾角θ=37°的坡頂A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處為一光滑小圓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地面,最后停在C處,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已知坡長l=24.1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求運動員從靜止開始到動摩擦因數(shù)發(fā)生變化所經(jīng)歷的時間;
(2)求運動員到達B處時的速度大小;
(3)若滑雪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3=0.5,求運動員在水平地面上運動的最大距離。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解析] (1)運動員從靜止開始滑動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1
解得a1=g sin θ-μ1g cos θ=4 m/s2
運動員從靜止開始到v=8 m/s時動摩擦因數(shù)發(fā)生變化所經(jīng)歷的時間t1==2 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2)設(shè)運動員到達B處時的速度大小為vB,動摩擦因數(shù)變化之前運動員的位移
x1==8 m
之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2mg cos θ=ma2
解得a2=g sin θ-μ2g cos θ=5 m/s2
又-v2=2a2(l-x1)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vB=15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3)運動員在水平地面上時,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μ3mg=ma3
解得a3=μ3g=5 m/s2
運動員在水平地面運動的最大距離
x3==22.5 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答案] (1)2 s (2)15 m/s (3)22.5 m
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徐汇区| 密山市| 岳阳县| 阳春市| 徐闻县| 启东市| 景东| 西华县| 政和县| 曲麻莱县| 建德市| 富宁县| 修水县| 铁岭县| 呼伦贝尔市| 漳平市| 莒南县| 闸北区| 抚宁县| 陕西省| 遂宁市| 梅州市| 贵港市| 政和县| 岐山县| 虞城县| 布尔津县| 临邑县| 永德县| 扎兰屯市| 清原| 满洲里市| 神农架林区| 南郑县| 揭西县| 临朐县| 和平区| 锡林郭勒盟| 吴忠市|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