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7 章末檢測卷(二)(第三章內容)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習(全國通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7 章末檢測卷(二)(第三章內容) 課件 《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物理一輪總復習(全國通用版)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章末檢測卷(二)(第三章內容)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天宮課堂”第四課于2023年9月21日開課,在奇妙“乒乓球”實驗中,一名航天員用水袋做了一顆水球,另一名航天員用球拍擊球,水球被彈開。對于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12
13
14
15
16
17
1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夢天實驗艙內,水球質量變大,其慣性不變
B.夢天實驗艙內,水球彈開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C.擊球過程中,水球所受彈力是由于球拍發生形變產生的
D.擊球過程中,水球對球拍的作用力與球拍對水球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12

13
14
15
16
17
18
C [夢天實驗艙內,水球質量不變,其慣性不變,故A、B錯誤;根據彈力產生的條件可知,擊球過程中,水球所受彈力是由于球拍發生形變產生的,故C正確;擊球過程中,水球對球拍的作用力與球拍對水球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下列關于牛頓運動定律表述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伽利略發現的
B.由a=知,當F=0時,a=0,可得,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力
D.牛頓運動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發現的,選項A錯誤;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規律,并且定義了慣性概念,牛頓第二定律給出了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故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選項B錯誤;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力,選項C正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不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選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一人乘電梯上樓,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如果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以豎直向上為加速度a的正方向,則(  )
A.前2 s人和電梯處于失重狀態
B.2~4 s的過程中人對地板的壓力變小
C.t=6 s時人對地板的壓力為0
D.t=8.5 s時人對地板的壓力最大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前2 s人和電梯加速度向上,則處于超重狀態,選項A錯誤;2~4 s內向上的加速度減小,則根據N=mg+ma,可知人對地板的壓力變小,選項B正確;t=6 s時加速度為零,則人對地板的壓力為mg,選項C錯誤;t=8.5 s時加速度向下且最大,人處于失重狀態,則此時人對地板的壓力最小,選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如圖所示,質量為m=3 kg的木塊在輕彈簧和輕繩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木塊和斜面剛好接觸但無壓力,輕繩水平,輕彈簧的軸線與斜面平行。已知斜面的傾角θ=37°,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θ=0.6,則剪斷輕繩瞬間木塊的加速度大小為(  )
A.14 m/s2 B.12 m/s2
C.10 m/s2 D.8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剪斷輕繩之前,設彈簧的拉力為F,豎直方向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 sin θ=mg,解得F== N=50 N,剪斷輕繩瞬間,彈簧彈力保持不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mg sin θ-μmg cos θ=ma,解得a=8 m/s2,故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如圖所示,由于運力增加,某機場欲讓貨物盡快通過傳送帶。已知傳送帶兩軸心間距為5 m,傳送帶順時針勻速傳動,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驅動系統根據需要設定,一可視為質點的貨物以7 m/s初速度從左端滑上傳送帶,已知貨物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4,取g=10 m/s2,則下列傳送帶的速度符合要求的是(  )
A.8 m/s B.9 m/s
C.7 m/s D.11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據題意可知,欲讓貨物盡快通過傳送帶,則需讓貨物在傳送帶上一直做勻加速運動,設貨物通過傳送帶后的速度為v,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a=μmg,由運動學公式有=2ax,解得v=
m/s≈9.4 m/s,即符合要求的傳送帶速度為v1≥ m/s≈
9.4 m/s,故選D。]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如圖所示為餐廳暖盤車的儲盤裝置示意圖,三根完全相同的輕質彈簧等間距豎直懸掛在水平固定圓環上,下端與托盤連接,托盤上放著6個質量均為m的盤子并處于靜止狀態(托盤未與暖車底部接觸),已知托盤質量為2m,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當某顧客快
速取走最上端1號盤子的瞬間,托盤對最下端6號
盤子作用力的大小為(  )
A.mg B.mg
C.5mg D.6mg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顧客快速取走1號盤子的瞬間,托盤和其他5個盤子的合力為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2m+5m)a,對剩余5個盤子,設托盤對最下端6號盤子的支持力大小為FN,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N-5mg=5ma,聯立可得托盤對6號盤子作用力的大小為FN=mg。]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一根輕彈簧豎直直立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彈簧正上方有一個物塊從高處自由下落到彈簧上端O,將彈簧壓縮。當彈簧被壓縮了x0時,物塊的速度減小到零。從物塊和彈簧接觸開始到物塊速度減小到零過程中,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隨下降位
移大小x變化的圖像,可能是下圖中的(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C        D

D [物塊接觸彈簧后,在開始階段,物塊的重力大于彈簧的彈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kx=ma,解得a=g-x,可知a與x是線性關系,當x增大時,a減小。當彈力等于重力時,物塊的合力為零,加速度為0,當彈力大于重力后,物塊的合力向上,加速度向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kx-mg=ma,解得a=x-g,a與x是線性關系,當x增大時,a增大。若物塊接觸彈簧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時無初速度,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物塊運動到最低點時加速度大小等于g,方向豎直向上,當物塊以一定的初速度壓縮彈簧后,物塊到達最低點時,彈簧的壓縮量增大,物塊的加速度增大,大于g。故選D。]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2024·甘肅張掖一模)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靜置一質量為m的長木板B,木板上表面各處粗糙程度相同,一質量也為m的小物塊A(可視為質點)從左端以速度v沖上木板。當v=v0時,小物塊A歷時t0恰好運動到木板右端與木板共速,則(  )
A.若v=,A、B相對運動時間為
B.若v=,A、B相對靜止時,A恰好停在木板B的中點
C.若v=2v0,A經歷到達木板右端
D.若v=2v0,A從木板B右端離開時,木板速度等于v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μmg=maA=maB,則A、B加速度大小相等,設為a,小物塊A歷時t0恰好運動到木板右端與木板共速,則v共=v0-at0=at0,解得t0=,v共=,a=,木板的長度L=t0-t0=,若v=,A、B兩物體共速時有v共1=-at1=at1,解得t1==,v共1=。A、B相對靜止時,相對位移為L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1-t1==<=,故A停在木板B的中點左側,故A正確,B錯誤;若v=2v0,A從木板B右端離開時,根據動力學公式L=,解得t2=(2-)t0,A從木板B右端離開時,木板速度為v木板=at2=v0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9.如圖甲所示,平行于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小物塊沿斜面向上運動,運動過程中加速度a與F的關系如圖乙。圖線的斜率為k,與F軸交點坐標為(c,0),與a軸交點坐標為(0,-b)。由圖可知(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小物塊的質量為k
B.小物塊的質量為
C.摩擦力與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小之和為b
D.摩擦力與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小之和為c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D [以物塊為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mg sin θ-f=ma,可得a=-,結合 a-F 圖像可得=k=,-=-b,可知小物塊的質量為m=,摩擦力與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小之和為mg sin θ+f=c,故選BD。]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一種能垂直起降的小型遙控無人機,螺旋槳工作時能產生恒定的升力。在一次試飛中,無人機在地面上由靜止開始以2 m/s2的加速度勻加速豎直向上起飛,上升36 m時無人機突然出現故障而失去升力。已知無人機的質量為5 kg,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恒為10 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無人機失去升力時的速度大小為12 m/s
B.螺旋槳工作時產生的升力大小為60 N
C.無人機向上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12 m/s2
D.無人機上升的最大高度為36 m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C [無人機向上加速過程中,由位移—速度公式得v2-0=2a1x1,代入數據解得無人機失去升力時的速度大小為v=12 m/s,故A正確;無人機向上加速過程中,對無人機,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f=ma1,代入數據解得F=70 N,故B錯誤;無人機向上減速時,對無人機,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2,代入數據解得a2=12 m/s2,故C正確;無人機向上減速過程,由位移—速度公式得0-v2=
-2a2x2,代入數據解得無人機減速上升的高度為x2=6 m,則無人機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x1+x2=36 m+6 m=42 m,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如圖所示,小明從羽毛球筒中取出最后一個羽毛球時,一手拿著球,另一只手迅速拍打筒的上端邊緣,使筒獲得向下的初速度并與手發生相對運動,筒內的羽毛球就可以從上端出來。已知球筒質量為M=90 g(不含球的質量),球筒與手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1=2.6 N,羽毛球質量為m=5 g,球頭離筒的上端距離為d=9.0 cm,球與
筒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2=0.1 N,重力加速度g=10 m/s2,
空氣阻力忽略不計,當球筒獲得一個初速度后(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羽毛球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
B.羽毛球的加速度大小為30 m/s2
C.若羽毛球頭部能從上端筒口出來,則筒獲得的初速度至少為
m/s
D.若羽毛球頭部能從上端筒口出來,則筒獲得的初速度至少為
3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D [依題意,對羽毛球受力分析,由于羽毛球相對于筒向上運動,受到筒對它豎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f2=ma1,解得羽毛球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1=30 m/s2,故A錯誤,B正確;對筒受力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1+f2-Mg=Ma2,解得筒向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20 m/s2,若羽毛球頭部能從上端筒口出來,則當羽毛球到達筒口,二者速度相等時,筒獲得的初速度最小,設為vmin,設二者相對運動的時間為t,有a1t=vmin-a2t,-a1t2=d,聯立并代入相關數據求得vmin=3 m/s,故C錯誤,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如圖甲所示,一順時針勻速轉動的水平傳送帶AB,速度為v0。某時刻一質量為2 kg的物塊以恒定初速度v1沖上A點,以速度v2離開B點,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當傳送帶速度v0為不同值時,物塊離開B點時的速度v2隨v0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塊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g=10 m/s2)(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傳送帶的長度為1.5 m
B.物塊沖上傳送帶的初速度v1=3 m/s
C.當v2=3.5 m/s時,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為0.375 s
D.當v0<2 m/s時,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C [設傳送帶的長度為L,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μg=2 m/s2,由題圖乙可知,傳送帶速度小于2 m/s時,物塊在傳送帶上一直減速,離開傳送帶的速度為2 m/s,根據運動學公式有=2aL,傳送帶速度大于 m/s時,物塊在傳送帶上一直加速,離開傳送帶的速度為 m/s,根據運動學公式有=2aL,聯立解得L=1.25 m,v1=3 m/s,故A錯誤,B正確;當v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5 m/s < m/s時,可知物塊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1==0.25 s,物塊做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為x=t1= m,物塊做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0.125 s,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為t=t1+t2=0.375 s,故C正確;當v0<
2 m/s時,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過程中一直減速,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
13.(6分)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將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砂桶中放入適量細砂,閉合打點計時器開關,由靜止釋放小車,記錄圖甲中力傳感器的示數F,利用紙帶上打出的點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改變砂桶中細砂的質量重復實驗,得到多組F、a,以小車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力傳感器的示數F為橫坐標,描點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實驗中砂與砂桶的總質量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2)根據圖乙中的數據可知,小車和動滑輪的總質量為________ kg,小車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為__________ N。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不需要
0.4
0.2
[解析] (1)本實驗由力傳感器可以直接測得力的大小,故不需要砂與砂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2F-f=ma,得a=F-,由題圖乙可知圖線的斜率k===5,故小車和動滑輪的總質量m=0.4 kg
由縱截距b=-=-0.5,得f=0.2 N。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8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既可以驗證牛頓第二定律,也可以測量凹形滑塊的質量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器材有加速度傳感器、質量已知的鉤碼、木板(左端帶定滑輪)、輕質細線。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節滑輪使細線與木板平行,然后調整木板的傾角來平衡木板對滑塊的摩擦力;
②掛上鉤碼,由靜止釋放滑塊,記錄加速度傳感器的示數以及相應的鉤碼質量;
③改變懸掛鉤碼的個數,重復步驟②,得到多組加速度a與相應懸掛的鉤碼總質量M
④畫出-的函數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回答下列問題:
(1)在平衡木板對滑塊的摩擦力時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在細線的下端掛上鉤碼,本實驗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滑塊的質量遠大于所懸掛鉤碼的質量。
(2)設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滑塊的質量為m,寫出圖乙的函數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用g、m、M、a來表示)。
(3)由圖乙可得m=__________(用b來表示),g=________(用b、c、d來表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不需要
不需要
=-+·
 

[解析] (1)在平衡木板對滑塊的摩擦力時不需要在細線的下端掛上鉤碼,以使得滑塊的重力下滑分力恰好等于摩擦力;本實驗通過傳感器讀出加速度,數據處理時可以將鉤碼的質量考慮進去,不需要用鉤碼的重力代替滑塊所受的合外力,不需要滑塊的質量遠大于所懸掛鉤碼的質量。
(2)對整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M+m)a變形可得=-+·。
(3)由題圖乙可得-=b,=,解得m=-,g=。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8分)滑梯是游樂園中常見的游樂設施,某游樂園中的大型滑梯其滑板部分可簡化為如圖所示。滑板長L=6 m,其頂端距地面的高度h=3.6 m,底端與具有防護作用的水平地墊平滑連接。一質量m=30 kg的小孩從滑板頂端沿滑板由靜止滑下,到達底端時的速度大小v=4 m/s。已知小孩與水平地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8,g取
10 m/s2。求: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小孩沿滑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小孩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3)為確保小孩的人身安全,水平地墊至少應為多長。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根據題意可得v2=2aL
解得a= m/s2。
(2)小孩在斜面上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sin θ=
代入數據解得μ=。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小孩滑到水平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v2=2μ′gL′
解得L′=1 m。
[答案] (1) m/s2 (2) (3)1 m
16.(8分)依據運動員某次練習時推動冰壺滑行的過程建立如圖所示模型:冰壺的質量m=19.7 kg,當運動員推力F為5 N,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37°時,冰壺可在推力作用下沿著水平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松手將冰壺投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冰壺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若冰壺投出后在冰面上滑行的最遠距
離是s=40 m,則冰壺離開手時的速度v0為多少?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以冰壺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
在水平方向有F cos θ=μN
在豎直方向有F sin θ+mg=N
解得μ=0.02。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式得=2(-a)s
由牛頓運動定律得μmg=ma
代入數據后聯立解得v0=4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0.02 (2)4 m/s
17.(14分)(2021·遼寧卷)機場地勤工作人員利用傳送帶從飛機上卸行李。如圖所示,以恒定速率v1=0.6 m/s運行的傳送帶與水平面間的夾角α=37°,轉軸間距L=3.95 m。工作人員沿傳送方向以速度v2=1.6 m/s從傳送帶頂端推下一件小包裹(可視為質點)。小包裹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8。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小包裹相對傳送帶滑動時加速度的大小a;
(2)小包裹通過傳送帶所需的時間t。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小包裹的初速度v2大于傳送帶的速度v1,所以開始時小包裹受到的傳送帶的摩擦力沿傳送帶向上,因為小包裹所受滑動摩擦力大于重力沿傳送帶方向上的分力,即μmg cos θ>mg sin θ,所以小包裹與傳送帶共速后做勻速直線運動至傳送帶底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μmg cos θ-mg sin θ=ma,解得a=0.4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根據(1)可知小包裹開始階段在傳送帶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用時
t1== s=2.5 s
在傳送帶上滑動的距離為
x1=t1=×2.5 m=2.75 m
共速后,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 s=2 s
所以小包裹通過傳送帶所需的時間為t=t1+t2=4.5 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0.4 m/s2 (2)4.5 s
18.(16分)如圖所示,長木板C靜置于足夠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C最左端放置一小物塊A,小物塊B在A右側L0=4.5 m處,B與C右端的距離足夠長。在t=0時刻,一大小為20 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F作用于A,經過一段時間后撤去推力,此時A與B恰好發生彈性正碰,碰撞時間極短。已知A的質量mA=4 kg、B的質量mB=2 kg、C的質量mC=2 kg,A與C動摩擦因數μA=0.2。B與C間的動摩擦因數μB=0.4,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 取10 m/s2,A、B均可視為質點。求: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t=0時A的加速度大小;
(2)碰前瞬間A、B的速度大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假設A、B、C相對靜止,且此種情況下共同加速度大小為a0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mB+mC)a0
解得a0=2.5 m/s2
對A有F-fA=mAa0
解得fA=10 N>μAmAg=8 N,則假設不成立
因此施加推力時,設A的加速度大小為a1,則有
F-μAmAg=mAa1
解得a1=3 m/s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由于μB=0.4>μA=0.2,可知A、B碰撞前,B、C一起運動,對B、C整體有
μAmAg=(mB+mC)a2
解得a2=2 m/s2
設從A開始運動到A與B碰撞所經歷的時間為t1,
對A有x1=,
v1=a1t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對B、C整體有x2=,
v2=a2t1
又L0=x1-x2
聯立解得v1=9 m/s,v2=6 m/s。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3 m/s2 (2)9 m/s 6 m/s
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宝鸡市| 许昌市| 淄博市| 铁岭市| 荔浦县| 汉川市| 从江县| 盱眙县| 铜梁县| 榆林市| 册亨县| 福州市| 石首市| 泸定县| 平乐县| 攀枝花市| 娱乐| 昭通市| 浠水县| 常州市| 明星| 剑阁县| 车险| 利川市| 定西市| 巴林左旗| 北宁市| 姚安县| 鸡东县| 峨眉山市| 明水县| 陈巴尔虎旗| 北辰区| 呼伦贝尔市| 常熟市| 建水县| 永修县| 昭苏县| 靖宇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