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章末檢測卷(四)(第五章內容)題號1352468791011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4·新課標卷)福建艦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借助配重小車可以進行彈射測試,測試時配重小車被彈射器從甲板上水平彈出后,落到海面上。調整彈射裝置,使小車水平離開甲板時的動能變為調整前的4倍。忽略空氣阻力,則小車在海面上的落點與其離開甲板處的水平距離為調整前的( )A.0.25倍 B.0.5倍C.2倍 D.4倍12√131415161718C [由題意知=,由Ek=mv2可得=,由運動學公式有h=gt2,x=vt,聯立解得=,故選C。]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浙江省9+1高中聯盟3月模擬)如圖所示是高空翼裝飛行愛好者在沒有風的空中滑翔的情境,在空中長距離滑翔的過程中滑翔愛好者( )A.機械能守恒B.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小于重力做的功C.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D.動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力做的功√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滑翔的過程中除重力做功外,還有空氣阻力做功,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由功能關系可知,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重力做的功,故B錯誤;由能量守恒可知,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與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之和,故C錯誤;由動能定理可知,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量,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如圖所示,跳臺滑雪者在助滑道AB上獲得一定速度后從B點沿水平方向躍出,在空中飛行一段時間后著陸。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關于滑雪者的速度大小v、機械能E、動能Ek、重力的瞬時功率P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中,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v-t圖像只表示直線運動,不表示曲線運動,故A錯誤;運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故B錯誤;根據Ek=+mgh==,mg2、均為恒量,故C正確;根據P=mgvy=mg·gt=mg2t,P-t圖像應為一條直線,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如圖所示,半徑分別為2R和R的圓軌道A、B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可視為質點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圓軌道,并先后剛好通過圓軌道A和圓軌道B的最高點,則小球從A軌道的最高點運動到B軌道的最高點的過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為(重力加速度為g)( )A.mgR B.mgRC.2mgR D.mgR√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在小球從A軌道的最高點運動到B軌道的最高點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2R-W=,小球通過A軌道的最高點時有mg=,小球通過B軌道的最高點時有mg=, 聯立解得W=mgR,故選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為了減少環境污染,適應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國對新能源汽車實行了發放補貼、免征購置稅等優惠政策鼓勵購買。在某次直線運動性能檢測實驗中,根據某輛新能源汽車的運動過程作出速度隨時間變化的v-t圖像。Oa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ab段表示以額定功率行駛時的加速階段,bc段是與b點相切的水平直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0~t1時間內汽車做勻加速運動且功率保持不變B.t1~t2時間內汽車牽引力做功為C.t1~t2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于(v1+v2)D.t2~t3時間內汽車牽引力大于汽車所受阻力√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0~t1時間內圖像的斜率不變,加速度不變,汽車做勻加速運動,根據F-f =ma,汽車的牽引力不變,又因為P=Fv,汽車的功率增大,A錯誤;根據動能定理,t1~t2時間內汽車所受合力做功為,B錯誤;根據=,t1~t2時間內汽車做變加速運動,其位移大于勻加速運動的位移,所以汽車在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于(v1+v2),C正確;t2~t3時間內汽車做勻速運動,牽引力等于汽車所受阻力,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2024·北京海淀一模)如圖所示,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定滑輪,繩的兩端各系一個小球A和B,B球的質量是A球的3倍。用手托住B球,使輕繩拉緊,A球靜止于地面。不計空氣阻力、定滑輪的質量及輪與軸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由靜止釋放B球,到B球落地前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A 球的加速度大小為2gB.拉力對A球做的功等于A球機械能的增加量C.重力對 B 球做的功等于B 球動能的增加量D.B球機械能的減少量大于A球機械能的增加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設A球質量m,則B球質量3m,輕繩張力大小T,根據牛頓第二定律3mg-T=3ma,T-mg=ma解得a=,故A錯誤;根據功能關系,拉力對A球做正功,拉力對A球做的功等于A球機械能的增加量,故B正確;根據動能定理,重力與輕繩拉力的合力對B球做的功等于B球動能的增加量,故C錯誤;對A、B整體,整體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則B球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A球機械能的增加量,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7.如圖1所示,固定斜面的傾角θ=37°,一物體(可視為質點)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滑動,經過距斜面底端x0處的A點時撤去拉力F。該物體的動能Ek與它到斜面底端的距離x的部分關系圖像如圖2所示。已知該物體的質量m=1 kg,該物體兩次經過A點時的動能之比為4∶1,該物體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sin 37°=0.6,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拉力F的大小為(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8 N B.9.6 NC.16 N D.19.2 N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依題意,設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 ,物體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小為Gx=mg sin 37°=6 N,當物體沿斜面向上運動到距斜面底端x0處時,根據動能定理有(F-Gx-f )x0=E0-0,運動到距斜面底端2x0處時,根據動能定理有Fx0-(Gx+f )·2x0=0,當物體沿斜面向下運動到距斜面底端x0處時,根據動能定理有(Gx-f )x0=E0-0,聯立解得F=19.2 N,故選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如圖甲所示,向飛機上裝貨時,通常用到可移動式皮帶輸送機。如圖乙所示,皮帶傾角為θ=30°,以 1 m/s 順時針勻速轉動,現將貨物在輸送帶下端A點無初速度釋放后從A點運動B點,已知貨物均可視為質點,質量為m=10 kg,A、B兩端點間的距離為s=9.8 m,貨物與輸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則貨物從底端到頂端要消耗的能量為( )A.510 J B.490 JC.375 J D.260 J√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貨物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 cos 30°-mg sin 30°=ma,解得加速階段的加速度a==2.5 m/s2,則加速到與傳送帶共速的時間為t==0.4 s,加速的位移為x1=at2=0.2 m,此時傳送帶的路程為s1=vt=0.4 m,則摩擦產生的熱量為Q=f ·x相=μmg cos 30°·(s1-x1)=15 J,則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貨物從底端到頂端要消耗的能量為E=+mgs sin 30°=510 J,故選A。]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9.(2024·濟南市高三摸底考試)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有兩根完全相同的輕質彈簧,它們的一端分別固定于位于相同高度的M、N兩點,另一端均連接在質量為m的小球上,開始時小球在外力作用下靜止于MN連線的中點O,彈簧處于原長。撤去外力使小球從O點開始由靜止下落,一段時間后到達最低點P。已知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不計空氣阻力,從O點第一次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增大B.小球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C.小球的機械能一直增大D.小球的機械能一直減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D [設彈簧原長為l,小球運動至O、P間的Q點時,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最低點P處小球速度為0→小球先加速后減速→小球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質量為50 kg的運動員從10 m跳臺由靜止自由下落,在水中受到的阻力f 與入水深度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運動員在水中所受浮力等于重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忽略空氣阻力作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進入水中h深處克服水的阻力所做的功為5 000 JB.從開始下落到進入水中h深處,運動員的機械能減少5 000 JC.運動員在水中運動的加速度達到最大時,速度約為12.2 m/sD.整個運動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一直在減少√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C [運動員從h0=10 m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入水前只受重力作用,入水后受重力、浮力和水的阻力作用。當深度為h時速度減為零,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h0+h)-F浮h-Wf=0,解得Wf=mgh0=5 000 J,故A正確;由于克服阻力做功等于f -H圖線所圍面積大小,即Wf=×6mgh=3mgh,可解得h= m,從開始下落到進入水中h深處,機械能減少量ΔE=mg(h0+h)≈6 666.7 J,故B錯誤;由題圖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可知,當進入水中深度時,阻力最大,加速度最大,設此時速度為v,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F浮×-×6mg·=mv2,解得v≈12.2 m/s,故C正確;運動員在水面以上運動時機械能不變,在水面以下運動時機械能減少,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廣東湛江二模)某馬戲團上演的飛車節目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有半徑為R的固定圓軌道,表演者騎著摩托車在圓軌道內做圓周運動。已知人和摩托車的總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摩托車以的速度通過圓軌道的最高點B。關閉摩托車的動力,不計摩擦,忽略空氣阻力,人和摩托車整體可視為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摩托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2mgB.摩托車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為C.摩托車從B點到A點的過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D.摩托車從B點到A點的過程中,先超重后失重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C [由題意可知,摩托車在B點時,有FB+mg=,解得FB=mg,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摩托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mg,選項A錯誤;摩托車從B點到A點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其中v1=,解得v2=,選項B正確;摩托車從B點到A點的過程中,豎直分速度vy從零先增大后減小至零,重力的功率P=mgvy,則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選項C正確;摩托車從B點到A點的過程中,加速度豎直分量先向下后向上,即先失重后超重,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物體A、B用跨過滑輪O的輕繩連接,A穿在固定的豎直光滑桿上,B置于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一勁度系數k=的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擋板上,另一端連接B。初始時,施加外力將A置于N點,輕繩恰好伸直但無拉力,ON段長為3l,且與桿垂直,OB段與斜面平行。現將A由靜止釋放,沿桿下滑到最低點P,M為NP中的一點,且MN=4l。A、B均可視為質點,運動過程中B不會與滑輪相碰,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一切阻力。則A從N點下滑到M點的過程中(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B沿斜面運動的距離為2lB.A、B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經過M點時A的速度大小為D.輕繩對A做的功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C [A從N點下滑到M點的過程,B沿斜面運動的距離為xB=OM-ON=-3l=2l,故A正確;由于彈簧對B做功,所以A、B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故B錯誤;開始運動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1==l,則A經過M點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2=xB-x1=l=x1,可知A從N點下滑到M點的過程,彈簧的彈性勢能變化量為0,根據能量守恒可得mg·4l-mgxB sin θ=,根據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速度關聯關系可得vA cos α=vB,其中cos α==,聯立解得經過M點時A的速度大小為vA=,對A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4l+WT=-0,解得輕繩對A做的功為WT=-,故C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13.(6分)如圖1為一種利用氣墊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主要實驗步驟如下:A.將氣墊導軌安裝好后放在水平桌面上;B.測出遮光條的寬度d;C.測出光電門1到光電門2的距離L;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釋放滑塊,讀出遮光條通過兩光電門的擋光時間分別為t1和t2;E.用天平稱出滑塊(包括遮光條)的質量為M、鉤碼和掛鉤的總質量m;F.……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回答下列問題:(1)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寬度如圖2所示,其寬度d=________ mm。(2)打開氣泵,待氣流穩定后調節氣墊導軌,直至看到導軌上的滑塊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靜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9.8保證氣墊導軌水平(3)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滿足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用以上測得的物理量符號表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mgL=(M+m)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寬度d=9 mm+0.1 mm×8=9.8 mm。(2)導軌上的滑塊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靜止目的是保證氣墊導軌水平。(3)對于整個系統,若機械能守恒,則系統通過光電門1到光電門2的動能的增加量等于鉤碼和掛鉤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即mgL=(M+m)。14.(8分)(2024·金華十校二模)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使重物帶動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1)不同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況,其中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BC D(2)實驗中,按照正確的操作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選取三個連續打出的點A、B、C,測得它們到起點O(紙帶上第一個點)的距離分別為hA、hB、hC。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周期為T。設重物的質量為m,從打O點到打B點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少量ΔEp=________,動能變化量ΔEk=___________。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mghB(3)如果計算結果顯示重力勢能變化量絕對值小于動能變化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紙帶受到阻力較大B.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C.先釋放紙帶后接通電源D.阻力與重力之比很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解析] (1)依題意,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可知B符合要求。故選B。(2)從打O點到打B點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少量為ΔEp=mghB紙帶上打B點的速度為vB=動能變化量ΔEk==。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正常情況下實驗中,由于系統誤差,各種阻力導致機械能有損失,那么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總略大于動能的增加量,而此實驗驗證結果恰好相反,則是操作錯誤引起的,可能是重物具有初速度,即先釋放紙帶后接通電源。故選C。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8分)(2023·遼寧卷)某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具有水面滑行汲水和空中投水等功能。某次演練中,該飛機在水面上由靜止開始勻加速直線滑行并汲水,速度達到v1=80 m/s時離開水面,該過程滑行距離L=1 600 m、汲水質量m=1.0×104 kg。離開水面后,飛機攀升高度h=100 m時速度達到v2=100 m/s,之后保持水平勻速飛行,待接近目標時開始空中投水。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飛機在水面滑行階段的加速度a的大小及滑行時間t;(2)整個攀升階段,飛機汲取的水的機械能增加量ΔE。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飛機在水面滑行階段做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根據運動學公式,有=2aL解得飛機在水面滑行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2 m/s2又v1=at解得飛機在水面滑行階段的滑行時間t=40 s。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整個攀升階段,飛機汲取的水的重力勢能的增加量ΔEp=mgh動能的增加量ΔEk=所以機械能的增加量ΔE=ΔEp+ΔEk聯立解得ΔE=2.8×107 J。[答案] (1)2 m/s2 40 s (2)2.8×107 J16.(8分)如圖所示,鼓形輪的半徑為R,可繞固定的光滑水平軸O轉動。在輪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徑方向固定四根直桿,桿上分別固定有質量為m的小球,球與O的距離均為2R。在輪上繞有長繩,繩上懸掛著質量為M的重物。重物由靜止下落,帶動鼓形輪轉動。重物落地后鼓形輪勻速轉動,轉動的角速度為ω。繩與輪之間無相對滑動,忽略鼓形輪、直桿和長繩的質量,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重物落地后,小球線速度的大小v;(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轉到水平位置A,此時該球受到桿的作用力的大小F;(3)重物下落的高度h。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線速度v=ωr,得v=2ωR。(2)小球所受向心力F向=2mω2R設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則F cos α=F向,F sin α=mg解得F=。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落地時,重物的速度v′=ωR,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2+4×mv2解得h=(ωR)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2ωR (2) (3)(ωR)217.(14分)一質量為8.00×104 kg的太空飛船從其飛行軌道返回地面。飛船在離地面高度1.60×105 m 處以7.50×103 m/s的速度進入大氣層,逐漸減慢至速度為100 m/s時下落到地面。取地面為重力勢能零點,在飛船下落過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視為常量,大小取為9.8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分別求出該飛船著地前瞬間的機械能和它進入大氣層時的機械能;(2)求飛船從離地面高度600 m處至著地前瞬間的過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飛船在該處的速度大小是其進入大氣層時速度大小的2.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飛船著地前瞬間的機械能為E1= ①式中m和v0分別是飛船的質量和著地前瞬間的速度大小,由①式和題給數據得E1=4.0×108 J ②飛船進入大氣層時的機械能為E2=+mgh ③式中vh是飛船在高度1.6×105 m處的速度大小,由③式和題給數據得E2≈2.4×1012 J。 ④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飛船在高度h′=600 m處的機械能為E3=m(2.0%×vh)2+mgh′ ⑤由功能關系得W=E3-E1 ⑥式中W是飛船從高度600 m處至著地瞬間的過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由②⑤⑥式和題給數據得W≈9.7×108 J。 ⑦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4.0×108 J 2.4×1012 J (2)9.7×108 J18.(16分)(2025·山東濰坊模擬)如圖所示,AOB是豎直平面內的光滑圓弧形滑道,由兩個半徑都是R的圓弧平滑連接而成,圓心O1、O2與兩圓弧的連接點O在同一豎直線上,O2B與水池的水面平齊。一小滑塊可從弧AO上的任意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已知sin 37°=,cos 37°=。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若小滑塊從圓弧AO上某點釋放,之后在兩個圓弧上滑過的弧長相等,求釋放點和O1的連線與豎直線的夾角;(2)若小滑塊能從O點脫離滑道,求其可能的落水點在水平面上形成的區域長度。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1)設釋放點和O1的連線與豎直線的夾角為θ,由于小滑塊在兩個圓弧上滑過的弧長相等,則小滑塊在圓弧OB上的離開點和O2的連線與豎直線的夾角也為θ,如圖所示,設小滑塊離開圓弧OB時的速度為v,則根據動能定理可得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mgR(1-cos θ)=mv2-0對小滑塊在圓弧OB上的離開點,重力沿半徑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 cos θ=m聯立解得cos θ=即θ=37°。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設小滑塊剛好能從O點脫離滑道的速度為v1,則有mg=解得v1=設小滑塊從A點由靜止釋放到達O點時的速度為v2,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0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得v2=可知小滑塊能從O點脫離滑道,其離開滑道時的速度范圍為≤v0≤小滑塊離開滑道后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有R=gt2解得t=水平方向有x=v0t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得小滑塊的水平位移滿足R≤x≤2R則小滑塊可能的落水點在水面上形成的區域長度為Δx=2R-R=(2-)R。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37° (2)(2-)R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